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一蓑風雨任平生——樹家風 立典範 守志不動德慈師父【文庫版】
  豈復有斯人乎?
  守護家風 常住典範
  立志出家 生生世世的約定
  什麼是修行
  讓上人安心
  爆粉間往事
  雲淡風輕
  看破不說破
  畫松也學松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一蓑風雨任平生——樹家風 立典範 守志不動德慈師父【文庫版】
  畫松也學松
口述.周慮元/撰文.葉文鶯

早期陶慈坊的作品沒有在靜思書軒展售,很多慈濟人回來精舍尋根,聽了慈師父講古,被克勤克儉、克苦克難的靜思家風感動,紛紛請購護持。我曾賣過服飾,稍有銷售經驗,所以有一年多的時間,在陶慈坊接待訪客、介紹作品。

慈師父創作能量豐沛、富有意涵,尤其強調「美」與「善」,就連杯蓋或握柄上的一小片葉子,他都會仔細研究。

慈師父尤其喜歡畫松樹,他教導我們要學習松樹的耐力和韌性,就像上人遇到艱難卻認為非做不可的事情,如做慈善、蓋醫院、國際賑災,他信己無私,信人人有愛,結合眾人的力量,再困難也咬緊牙根堅持下去。

他曾經告訴我,只畫松樹沒有意境,要有人與它相襯,更要有房子顯現出安定,而安定和樂才成聚落,是天地人間最美的呈現。

經常有繪畫專才的人來陶慈坊幫忙,慈師父會把握機會虛心求教,尤其對於自認為不擅長的白雲、瀑布、流水等細節,更是認真學習。後來慈師父完成六幅松水畫作,很多人不敢相信那是素人的作品。

平時,見慈師父到營隊講古,總是一派輕鬆自然的樣子,沒想到上臺講話對他來說,很有壓力。尤其年紀漸漸大了,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導致身體不適,間接影響睡眠品質,因此當精神不濟又要面對大眾講話時,心裏難免緊張。

為了幫慈師父打氣,只要「慈師父講古」時間一到,我都盡可能在場。記得有一次,慈師父連續多天講古,「明天也有一場,後面還有好幾場……」聽慈師父這麼說,我還不知道他擔心什麼,就說:「師父,您講得很好,而且每一場內容都不一樣,沒有重複,聽起來很精彩!」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但是到了第三天,慈師父好像有點疲憊;第四天上臺,他笑著直點頭,眼神有點空洞,遲遲沒有開口。

我見狀立刻去找隊輔,「慈師父對於精舍的事情一定有問必答,請讓學員自由發問。」果然,面對學員提出一個個問題,慈師父對答如流,現場變得好熱絡!

分享結束,慈師父才說前一晚緊張到幾乎沒睡,腦袋突然一片空白。

「師父,您年紀大了,也不可能這樣一直講。」我建議將分享的內容寫成一本書,讓大家從書中知道精舍的來龍去脈,而且很多小故事都值得用文字記錄下來。一段時間後,《慈師父講古》書籍出版了,裏面還有六幅慈師父的畫作,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

慈師父常教我們:「對於柔弱者要扶持,給予信心和協助;對於強勢者避而遠之,不要直接起衝突,如佛陀所說的『默擯之』。」我從他身上發現很多待人處世細膩的地方,譬如陶慈坊旁邊有一畦菜園,很多菜特別嫩又好吃,師父常常現採了下廚煮給大家吃,這是對大家的一分疼惜心。

慈師父總是很忙,但只要人家有需要,他都願意幫忙。光是學會這一點,就能與人多結好緣。所以每當有人問:「可以麻煩你嗎?」我就說:「沒問題!」這是慈師父教會我待人處世的態度。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