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達摩祖師——漢傳禪宗初祖
  品味祖師故事的不朽智慧
  祖師何來?
  諸物三問
  達摩降伏六宗
  有為之善,非真功德
  皮、肉、骨、髓
  化繁為簡:「理入」與「行入」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達摩祖師——漢傳禪宗初祖
  達摩降伏六宗

般若多羅涅槃後,達摩在南天竺周遊行化。根據《景德傳燈錄》記載,當時有二位著名的法師都是達摩的同學,一位是佛大先(梵語Buddhasena,意為「佛軍」、「覺軍」),另一位則是佛大勝多。佛大先和達摩後來一同跟隨般若多羅修行,並稱為「門下二甘露」。而佛大勝多的弟子眾多,派別林立,在眾說紛紜的爭辯中各持己見,卻只是爭辯枝微末節的名相意義,忽視修行的重要,離佛法真諦越來越遠。這些徒眾甚盛的宗派有:有相宗、無相宗、定慧宗、戒行宗、無得宗與寂靜宗等六宗。

眼看種種陷於名相上的執著,邪見迷妄的觀念在南天竺甚囂塵上,菩提達摩不禁感慨:

彼一師已陷牛跡,況復支離繁盛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纏邪見。

才剛說完這話,達摩大師便微現神通,前往六宗的處所。首先到的是有相宗。

 

一、辯破「有相宗」

言已,微現神力,至有相宗所。(達摩)問曰:「一切諸法何名實相?」

彼眾中有一尊長薩婆羅答曰:「於諸相中不互諸相,是名實相。」

師(達摩)曰:「一切諸相而不互者,若名實相,當何定邪?」

彼(薩婆羅)曰:「於諸相中實無有定,若定諸相,何名為實?」

師曰:「諸相不定,便名實相;汝今不定,當何得之?」

彼曰:「我言不定,不說諸相;當說諸相,其義亦然。」

師曰:「汝言不定,當為實相;定不定故,即非實相。」

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實相;知我非故,不定不變。」

師曰:「汝今不變,何名實相?已變已往,其義亦然。」

彼曰:「不變當在,在不在故;故變實相,以定其義。」

師曰:「實相不變,變即非實;於有無中,何名實相?」

薩婆羅心知聖師懸解潛達,即以手指虛空曰:「此是世間有相,亦能空故;當我此身,得似此否?」

師曰:「若解實相,即見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當於色中,不失色體;於非相中,不礙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實相。」

彼中聞已,心意朗然,欽禮信受。師瞥然匿跡。

達摩首先叩問有相宗。有相宗認為確實有一個「實相」;但是,經由達摩的問難,顯示出有相宗對於實相的認知並不清楚,而且頗為混亂。達摩一入山門便直截了當地問道:「在一切諸法之中,什麼叫做『實相』呢?」(「一切諸法何名實相?」)

有相宗其中一位名為薩婆羅的長者回答:「在一切諸法萬相中,各自有一個本質或實體,彼此之間不會互相介入、影響,這個本質或實體就是各種表象背後的『實相』。」(「於諸相中不互諸相,是名實相。」)薩婆羅在此有隱含實相是固定不變的意思,因此才不能互相介入、改變。

達摩又問:「如果在一切諸法萬相中,不互相介入的本質就是實相,但我們能夠看到的是諸法萬相;諸法萬相是不斷變化的,如何從這不斷變化的表現斷定實相是固定的呢?」(「一切諸相而不互者,若名實相,當何定邪?」)

薩婆羅說:「所有的諸法萬相本來就不是固定的,因為事物的表相是不斷變化的;如果硬要強行固定,又怎麼能稱為『實』呢?」(「於諸相中實無有定,若定諸相,何名為實?」)由這段話可推知,薩婆羅的意思是指實相是不定的;因為,如果定了就不是實的了。辯論至此,已經可以看出薩婆羅逐漸開始錯亂。

達摩緊接著問:「如你所言,因為諸法萬相不是固定的,所以叫做『實相』;既然你自己都說了『不是固定的』,又如何能夠得知什麼是實相呢?」(「諸相不定,便名實相;汝今不定,當何得之?」)

薩婆羅說:「我說的不固定,並非只是說諸法萬相本身不固定;事實上,諸法萬相本身如同實相一般,都是不固定的。」(「我言不定,不說諸相;當說諸相,其義亦然。」)

達摩確認薩婆羅的意思說:「你的意思是說,實相是不固定的;如果把不固定的東西說成了固定的,就不是實相。」(「汝言不定,當為實相;定不定故,即非實相。」)

薩婆羅說:「看似固定的諸法萬相既然不是固定的,當然就不是實相了。我知道自己剛才的說法是錯的,現在把前面所說的『不定』改為『不變』。」(「定既不定,即非實相;知我非故,不定不變。」)此處薩婆羅從實相是不定的立場,改變為實相是不變的立場。

望著前後立場不一致的薩婆羅,達摩接著說:「你現在又說『不變』,那到底什麼是『實相』?過去的已經改變了,『實相』也是如此,也會隨著時間過去。」(「汝今不變,何名實相?已變已往,其義亦然。」)達摩意指如果實相也會變,那也不叫實相了。

薩婆羅依然不甘示弱:「『不變』仍然存在,就存在於『不存在』,也就是過去之中;所以『變』也是實相,實相本身是會改變的,這就是實相的真實內涵。」(「不變當在,在不在故;故變實相,以定其義。」)此處已可看出薩婆羅立場錯亂,從實相是不變的立場,又改成了實相是會變的(不定)立場。

達摩正色以答:「實相是常住不變的,會改變的就不是實相了。『實相』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落入有無之中,一下子會改變、一下子又不變?」(「實相不變,變即非實;於有無中,何名實相?」)

眼前這位聖師所言所述,解除了長久以來自己被語言文字的束縛,除了混亂自身的觀念之外,沒有任何益處。接著薩婆羅手指虛空說道:「這種名相的討論就是一種表相,是空虛而不實在的;我身處其中,是不是也是類似如此的狀態?」(「此是世間有相,亦能空故;當我此身,得似此否?」)

達摩揚聲回答:「如果了解什麼是『實相』,便能在其中明瞭什麼是『非相』(不是實相);如果了解什麼是『非相』,同理便能明瞭何為『物質』(色)。身處物質世界之中,卻不昧失色相背後的道理。在『非相』中,也不會被表象上的存在物而障蔽。如果能有這樣的見解,就是了解實相了。」(「若解實相,即見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當於色中,不失色體;於非相中,不礙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實相。」)

薩婆羅和有相宗的弟子們聽完達摩大師的法音後,豁然開朗,紛紛欽禮信受。在眾人聞法的欣喜聲中,達摩悄悄離開,轉眼之間便不見蹤影。

下略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