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中醫讓你正氣滿滿!
  將傳統經驗中醫,翻轉為現代實證中醫
  投入中草藥研究,中醫發展未來可期
  中醫,在醫療團隊中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小乾坤大學問,提正氣祛外邪
  緩解更年期症狀——開心迎接人生下半場
  鍛鍊身體存正氣——《易筋經》十二式
  不再容易感冒——冬病夏治三伏貼
  新冠病毒誘發癌細胞——被喚醒的休眠火山
  中醫治新冠——家有確診者,中醫全面照護
  應對「長新冠」的新視角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中醫讓你正氣滿滿!
  將傳統經驗中醫,翻轉為現代實證中醫
◎黃怡超(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

在新冠疫情暴發的前期,臺灣因為防疫措施得宜,有很多天的確診人數都是零。到了二〇二二年四月,Omicron變種病毒開始流行,每天確診人數達四到九萬人;至二〇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清冠一號停止公費給付。據衛福部統計,這一年多來,使用清冠一號的確診民眾達一百八十三萬人,占全國確診人數比例約百分之十八。除了使用清冠一號以外,二〇二二下半年因為有許多長新冠症狀者就診中醫,也使得中醫就診人數比以前提高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二〇二三上半年則是提高百分之三十。從這些統計數字可知,因為這場疫情,國人對中醫藥的信賴度更加提升。

轉為現代實證歷史悠久的中醫,在現代醫學發達的今日,依然是許多國人就醫時的選項。衛福部也自二〇二〇年起推動「中醫優質發展計畫」,擬定三大主軸:

首先,以人才培育為基礎。目前,國內的中醫教育院所有四校五系,除了致力於精進中醫系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制度——二年期中醫負責醫師訓練及建立中醫專科醫師制度,同時也完善中醫醫療機構評鑑制度,健全中醫醫療團隊,提升既有的醫療技能及服務品質。

主軸二是推動中醫實證研究及推動中西醫學整合模式。在臨床上,有很多症狀及副作用,中西醫結合可以有更好的發揮;這幾年來,中醫藥司一直持續推動相關計畫。例如:急重症中西醫共同照顧模式;針對肌少症、中風病人中醫介入治療;還有針對有海洛英或其他物質成癮者,是否可以用針灸治療使其戒斷,目前累計已收五十一名個案治療評估療效。並舉辦中醫大數據資料分析講座及教育訓練課程,持續培育中醫大數據實證研究人員。

衛福部目前推行中西醫整合治療模式,近年執行良好並已納入健保專款補助者,包括:

一、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呼吸困難及術後疼痛等住院病人輔助醫療:藉由中醫輔助醫療介入措施,以達到神經學功能進步、呼吸功能恢復、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品質提升,並縮短住院天數。

二、癌症患者照護:患者經過手術、放化療後及療程中常出現的副作用,及末期癌症患者的惡病質(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不適症狀),以及疼痛問題,透過中醫的體質調理,可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三、居家醫療照護:對於因失能或外出就醫不便之病人,中醫師至病人家中,提供針灸、中藥與傷科指導及安寧療護等,讓病人獲得妥善的中西醫整合照護。

四、慢性腎臟病照護:藉中醫介入,減緩腎病惡化,延緩洗腎時程。

中醫優質發展計畫第三個主軸,聚焦於積極建立中醫居家/社區醫療及長期照顧服務網絡。臺灣現在已經是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十五;預計二〇二五、二〇二六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占百分之二十,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維持及照顧長者的健康生活,衛福部推動健保六大分區方式(臺北區、北區、中區、南區、高屏區及東區)團隊計畫,和全國中醫師團隊共同合作,於各區建立中醫照護網絡與教學模式,已設立六區中醫服務專線,建置中醫照護網絡地圖網站與「中醫e點通」APP;並已於全國各縣市辦理一百一十一場中醫藥預防醫學講座或活動;補助辦理兩場中醫藥國際研討會,與美國、日本及韓國等十二國分享我國中醫參與COVID-19防疫、抗疫與疫後調理、中醫實證研究及中西醫結合照護等經驗。

證嚴上人多年來推動中醫,慈濟醫療體系遍及全國北中南東,每一間院所都有中醫部門,甚至苗栗三義還有中醫醫院,方便各地需要求診中醫及中西醫合療的民眾。如今臺北慈院中醫部醫師群除了臨床醫療以外,更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將臨床個案故事以文字闡述,帶出中醫「扶正祛邪」、「治未病」的重要觀念,讓民眾可以更了解中醫。

《黃帝內經.素問》第一章〈上古天真論〉當中有一段重要對話,黃帝問歧伯當時的人為什麼五十歲就衰弱生病,歧伯回答: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我再為這段話補充解釋。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在原始時代有一餐沒一餐,經過上億或千百萬年演化,發展出可以高效率儲存食物營養的身體機能,以備饑餓、饑荒;直到幾十年以前,很多人都還不常有機會吃到「膏粱厚味」,而營養過剩則是現代人普遍的問題。除了「飲食有節」、吃進身體的量不要大於所需的量之外,還要順應季節生活,養成運動的習慣,才不會導致體重過重,影響身體健康。

此外,有些中藥可以補氣,例如黃耆、靈芝能提高人體的免疫球蛋白功能,增強對抗外來病毒、細菌,及抑制體內癌細胞生長,這些都是中醫強調的扶正祛邪及治未病觀念。《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身體健康、正氣足,即使被病毒感染,病情也不會很嚴重。

未來,衛福部將持續提升中醫健康照護品質、精進中醫師臨床訓練制度、強化中醫醫療團隊、發展中醫藥實證研究及促進中醫藥國際交流,將傳統經驗中醫,翻轉為現代實證中醫。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