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365天.天天靜思語 (下卷)
  365天,天天法語浸潤
  心得寧靜
  「圓」與「和」
  榮華如夢,富貴如霜
  打開心窗
  留人情在人間
  心不起漣漪
  緣生緣滅
  平靜中的波浪
  為什麼要禮佛?
  輕安自在
  美麗清淨的世界
  得到歡喜修到德
  做事三原則
  忍耐是成功的原動力
  互為明鏡
  單純淨心
  妙用潤滑劑
  守持清淨本質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365天.天天靜思語 (下卷)
  妙用潤滑劑

十二月十八日

心靜就是為歡喜的人生打通一條路;接著引入清泉,好好將烏煙瘴氣的心靈清掃一番。清掃要有工具,工具就是「慈悲、忍辱」,能慈悲愛人就能接納別人的缺點,不會動不動沉不住氣;能忍辱顧全大局,就有韌性在人際中做一瓶「妙用潤滑劑」,使人我關係和樂美好。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十六)六度萬行

六度萬行,忍辱最大力,吞下、化掉,轉煩惱為菩提。

六大片的玄武岩鋪在這裡,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萬行。六度中「忍辱」最難做到,古德有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也就是說人「一念瞋心起」時,就立刻變得蠻橫不講理,是非莫辨了。而對治「一念瞋心起」的良方妙藥就是「忍辱」。能夠忍辱的人,才能保持自己的光明德性,不致被瞋恚心所破壞。忍辱是成就菩薩道業最妙的法門。

永嘉大師〈證道歌〉:「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我善知識,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此段蘊含無限的忍辱妙諦。

六度是用功道業的方法;萬行是對六度的實踐,投入人群,應眾生根機,配合社會背景來發揮每個人的良能。也有佛教宗派以四弘誓願來概括萬行:「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註:六度(每度能破除一種業障)——

布施:將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布施(財布施)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法布施)及信心的給予(無畏布施)。布施能除去貪慳。

持戒:恪守戒律(如五戒、十戒等),還有捨己為人的精神也算是持戒。持戒能除去惡業。

忍辱:不把任何對自己或佛法教義的侮辱、攻擊放在心上,坦然面對苦難,以及培養耐性。忍辱能除去瞋恚。

精進:簡言之,就是勤勞地修行。精進能除去懈怠。

禪定: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般若(智慧):為暸解空性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但部分講論以智慧取代般若。般若能破除無明和愚癡。

(攝影/釋德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