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法在日常妙用中
  不忘本願 荷擔法藏
  番薯藤就像煩惱賊
  抹香末 淨心境
  恆念無常——妙法為藥 懺悔洗心
  心量成就好事
  兩件百衲被的故事
  淨源頭,念物艱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法在日常妙用中
  抹香末 淨心境

心若清淨,抹的香末如一面明鏡;當下若起心動念,煩惱覆心,則抹得粗糙不平。

 

天天做大殿作務,天天歡喜;尤其整理香爐、抹香末,令人有一種禪悅的感受。

寜靜祥和是靜思精舍的象徵,在大殿時,這種感覺特別明顯。心靜、心淨,抹的香末如一面明鏡,線條圓融無缺;起心動念時,煩惱覆心,香末抹得好像月球表面,粗糙不平。

有次,覺得香末抹得不錯,手突然碰到香爐,「哇!」香末到處飛揚,一面圓鏡變成一面魔鏡;貢高我慢心一起,飛揚的香末就像「管不住」的習氣,障礙別人,也障礙自己。要及時提醒自己盡速轉念,不要被境界所轉。

抹香末,可以練就禪定功夫,短暫達到靜寂清澄的境界;當下的心無所染、沒有煩惱,如同「大圓鏡智」,將外境照得清清楚楚的。

晨語時,證嚴上人慈示,人人都有一面明亮的「大圓鏡智」,但凡夫不知自己心宅財寶無量,一直封於無明殼中,不斷複製煩惱,讓真如本性蒙塵。只要破煩惱魔軍、脫離無明殼,大圓鏡智就顯現。

上人提醒我們,大圓鏡智「應物無跡」,鏡子照物,但物品拿開,和這面鏡子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就是清淨無煩惱,永遠都不染汙這面鏡子。上人也一直強調,有乾淨的容器,才能裝清淨的水;要自淨其意,法才能入心。

時時起一分善念、一念慈悲,以誠心、淨心和平等心對待人、事、物,用功在心地,讓朗照乾坤的大圓鏡展現,進而一切無礙,通達清淨智慧的境界。

 

(攝影/蕭耀華)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