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改變來自「人文」
◎高珮馨(護理系五年制四年丁班)
看著國中與國小的照片,才發現自己跟從前不一樣了。以前每次拍照都要提醒自己「微笑」,可是怎麼也擠不出笑容,還無精打采;但看看現在照片中的自己,那般自信的笑容,有了發自內心的快樂與自我成長。
記得剛進慈濟技術學院時,心裏還遺留過往被排擠與霸凌的陰影,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為了擺脫負面的想法,勇敢站在眾人面前說話,便帶著一顆忐忑的心情,加入了親善大使行列,也因此接觸了慈濟人文。
經過一連串的培訓到最後出國交流,我漸漸地敢站在舞臺上演出兒童劇,而最大的轉折,是從劇中一句臺詞所領悟:「你是魚,我也是魚,為何你要吃我?」從此便開始茹素。
這是一條小魚要被鯊魚吃掉時所說的臺詞,簡單卻蘊含著同理心。老師也常告訴就讀護理的我們:「要同理病人的感受。」當時懵懂的我,聽懂卻不明白如何做到。在經歷兒童劇的演出與多次的志工服務,才明白同理就是將別人當作自己,以自己所需的角度去服務別人。
在一次參加人文營隊的夜晚,走回寮房的途中,恰巧碰到懿德媽媽,她手上提著一個袋子、肩上背著包包,感覺很吃力,於是我跑過去跟她說:「我來幫您提!」
「沒關係,我自己提就好。」懿德媽媽覺得還能負荷。由於提帶長度過長,怕袋子拖地,看著她微彎著手臂,我又主動提出:「手彎曲提著很痠喔!不然我們一起提好嗎?」
這時懿德媽媽笑著說:「女兒,你好貼心喔!」其實,很多事不僅要能體會他人的辛苦,更要細微觀察,讓他人能歡喜地接受幫助。
從青澀沒自信的小女生,到轉變成有自信並會幫助別人的親善大使,這過程看似漫長,也夾雜著過去的陰影與自我設限,但端看自己怎麼去面對。當身處逆境,可以選擇放棄,理由總有千百個;也可以選擇不斷地站起來,堅持只要一個就足夠。
我的堅持就是一顆想要變得更好的歡喜心,讓自己能勇於承擔,也感謝這些挫折,讓我慢慢地找回自己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