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魯和她的爸爸

躁熱陽光曝晒在皮膚上,彷彿聽見肌肉抗議的「漬…漬…」聲響起。我在尼泊爾的巴克塔普爾(Bhaktapur),當地的農業重區,也是眾多古蹟保存區;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一場芮氏規模七點八大地震,把古蹟變成了廢墟,也奪走了逾八千人性命。
小女孩妮魯才五歲大,災難發生當下,媽媽緊抱著她和姊姊,房子整個倒塌,妮魯的骨盆被重物擠壓,痛得哇哇大叫。
爸爸從外面衝進家來,驚惶失措地看著發生的一切,他用力搬開那些致命的磚塊,然而太太和大女兒已然失去鼻息;此時,妮魯一直喚著:「爸爸…痛…痛…」
妮魯的姑姑從住處奔來,她發現了父母的遺體,還有妮魯一家的慘狀,鎮定地送妮魯到醫院動手術。
醫師利用膀胱切開術,引流出因骨盆被擠壓而無法自行排除的尿,並自腹部外固定住骨盆,兩支固定器就這樣外露在腹部外,又自右下方做了造口,尿由此排出體外。
慈濟人家訪時發現了妮魯,醫療團隊每日義診結束後,便繞去她住的帳棚幫忙換藥。每次換藥,妮魯總是呼天搶地般哭泣!
妮魯的爸爸有時在家,有時不在,有時麻木地處在帳棚外沒有任何表情,有時又急切地打開手機裏的姊姊照片,給妮魯看。
我忍不住酸了鼻子,悄悄別過頭去,尼泊爾醫師尼爾帝斯伸出大手,拍拍我的肩膀。
這位三十一歲的醫師,是釋迦家族後裔,眼眸深邃,早熟且沈穩。他為慈濟找了許多新的義診點,常一整天陪同我們進行醫療服務,直到傍晚才回自己的診所。他始終面露微笑,頗有禪定氣質。
我問尼爾醫師:「是不是妮魯的傷口還會痛呢?」
尼爾醫師表示:「妮魯的傷口從術後至今,已第七個星期,因為進入癒合期,傷口多半感覺會癢,應該是她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沒有隨著傷口慢慢痊癒,每次見到醫療團隊來,便因為壓力、害怕,而歇斯底里哭泣!她甚至還不知道爺爺和奶奶、媽媽和姊姊已經離世的消息!」
「她的爸爸呢?感覺他的反應很異常!」
尼爾醫師沈默了半晌,在我們這梯次醫療團隊未到之前,他已經關懷過妮魯和她的爸爸無數次了。
「震災後幾個星期,妮魯的爸爸很少回家,都是姑姑在照顧她;偶爾在家,遇上醫療團隊,也不太搭理。由於妮魯的傷口接近癒合,醫療團隊不斷建議妮魯的爸爸,讓她到醫院取下露在腹部外的支架,但是他非常抗拒!」
尼爾醫師看到我眼裏的問號,繼續說:「我想妮魯的爸爸和她一樣,都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他非常害怕再失去妮魯!」
在尼泊爾進行手術不需要花任何費用,但看病從掛號到取藥、檢驗、住院的保證金都非常貴。現在問題不在這些世俗的金錢,而是妮魯的爸爸一下子失去太多親人,他非常害怕面對生命來去這件事。
帳棚外的風沙,從未間斷地吹拂著,彷彿帶著呼喚,一聲又一聲,不絕於耳。這天回到住處,我惆悵地與同寢室的慈善組志工心佩媽,談起妮魯以及她的爸爸,心佩媽突然慨嘆說:「啊!只顧著關心孩子,卻忽略了爸爸!」
她說:「當孩子因換藥疼痛,不斷叫喊著姊姊、媽媽、阿嬤、堂姊,她們都沒出現時,我看到爸爸紅著眼眶,進帳棚來緊緊抓著妮魯的手,卻不知要如何回答妮魯的問題……」
原本,我們還設法在回臺灣前,說服妮魯的爸爸讓她去動手術。然而,過度的關愛對他們而言,反而是另一種無形的壓力。
目前,妮魯的爸爸已非常滿足於她能站著走幾步路,能自行排尿,能微笑;也許再過一段時間,爸爸想通了,尼爾醫師會協助妮魯解決種種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