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1期
2012-10-25
  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中西醫臨床整合中心
  慈善臺灣‧屏東滿州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重返東日本災區
  天涯共此情‧重返泰北
  助人線上
  出版書訊‧《菲常人生三部曲》
  一句話的力量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1期
  以願以力 扭轉苦難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二年十月五日至二十二日

人人心靈平坦,彼此合和無礙,有心、有福、有願、有力,
在寸寸土地灑下寸寸愛,就能扭轉苦難人生,創造無限可能。

今年十月七日,是慈濟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印尼雅加達慈濟靜思堂啟用。

啟用前夕,除了印尼慈濟人分工合作,忙碌得很「幸福」之外;慈濟大家庭一家親,全球八個國家地區的慈濟菩薩,也湧入這個美好的道場,以最虔誠的心,共同為印尼祝福。

在印尼國境最東邊、距離雅加達約五個小時航程的巴布亞省比亞克島,也有二十位本土志工克服萬難前來。由於負擔不起昂貴的機票,這群膚色黝黑、身材壯碩的原住民志工搭乘小船橫渡南印度洋,期間因為海象不佳、浪潮顛簸,許多人都病倒了,卻還是阻擋不了他們精進求法、與法親共聚的心念;歷經五天五夜航程,終於抵達首都雅加達,一下船便投入福田志工、幫忙整理環境。

啟用典禮當天,包括印尼政府官員、六大宗教代表,共有六千多人共襄盛舉;不分宗教、種族,一同慶賀全球最大的靜思堂在這個穆斯林國度從地涌出。

印尼分會十九年耕耘有成,美好的道場已經建立起來,人間菩薩淨土不斷開展。雖然我無法親自前往,但是透過視訊畫面,感受到十方菩薩雲集,人人以至善、至美的心靈,共同成就法海昇平的開闊境界,所有美景都已收攝在我的心坎裏。

但願這個開闊道場,能接引更多人行走於菩薩道上,舞動心靈之鼓,使善法更為普遍。人人調和身心,回歸清淨如來本性,往正確方向行走,當下即是菩薩淨土;人人發揮愛心,以平等心在人與人之間付出,社會祥和,天下就能平安。

啟善心,助貧困;
種下善因,成就善緣。

慈濟在印尼的因緣起於一九九三年,幾位臺商眷屬以慈善工作為起點,定期訪貧、機構關懷、長期施藥……回饋當地社會。儘管最初只有幾位弱女子,但一步步踏實走來,會合當地社會大因緣——一九九五年亞洲金融危機、一九九八年印尼排華暴動,以及二○○二年紅溪河水患……成就人間一大事,也成就了一大群發心立願的菩薩不斷涌現。

一九九八年雅加達暴動後,慈濟援助十萬份米糧予維護治安的軍警和鄰近村落貧民,並以大型義診、發放民生物資來改善民眾生活;以愛化解印華之間的緊繃氣氛。二○○二年初,雅加達豪雨造成紅溪河氾濫,居住於沿岸的貧困民眾長達一個月泡在污水中。慈濟人「教富濟貧」——帶動華人企業家出錢出力,持續發放與義診,並為兩岸貧民興建大愛村、中小學以及義診中心,徹底改善他們的生活。

此後,無論是救貧、救災、救難,這一大群「富中之富」的菩薩都大力護持,將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逐步落實當地;如今不僅改善了許多貧窮人的處境,善的循環更創造了印華和平的契機。

印尼靜思堂啟用當天,雅加達金卡蓮大愛村的孩子們,以莊嚴形象演繹「千手觀音」;看到每一雙手收放之間是那麼整齊而攝心,不禁想起當年他們生活在紅溪河畔,赤腳走在垃圾堆、污水中的模樣;今昔相映,透過教育已讓孩子們蛻變成一個個溫文有禮的小紳士、小淑女,讓人看到社會未來的希望。

播下善種,只要用心耕耘,就能歡喜收穫。感恩印尼慈濟人不怕辛苦,將粒粒善「因」從臺灣帶過去,不分宗教、種族、國界,不斷播撒愛的種子;時間和合因緣,成就一切,如今已在印尼社會成就了這分深「緣」。

只要有心、有福、有願、有力,步步踏實向前精進,在寸寸土地灑下寸寸愛,即能成就莊嚴、清淨的人間道場;人人心靈平坦、彼此合和無礙,就能扭轉歷史,創造無限可能。

苦厄地,無量愛;
艱辛步履,步步生蓮。

據統計,全球一百九十七個國家中,有五十九個國家正處於糧食危機中。要如何幫助飢餓的人們脫離痛苦?需要人人向苦難前進、積極救拔——所憑藉的不是擁有多少資源,而是需要無量無數的愛。

十幾年前,南非也面臨黑白對立、社會動盪的局面。我鼓勵當地慈濟人,腳踏人家的土地、頭頂別人的天,應該就地取材、就地救濟,真正為當地付出愛的力量。

從物資救濟到職業訓練,慈濟人為貧困的祖魯族婦女籌措縫紉設備和布料、傳授技術,讓她們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這分用心用愛、綿綿密密的陪伴,如今已見黎明曙光——五千多位祖魯族婦女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在貧困生活中就地取材,照顧五千多位愛滋孤兒、幫助貧病苦難人重現生機;更將愛的種子帶到鄰近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等國度。

這群「貧中之富」的「黑菩薩」,雖然膚色黑得發亮,但是她們的心地潔白清淨、愛心活躍——向陌生國度行去,克服語言障礙和他人質疑,用溫暖的身行去膚慰貧病,以尊重的態度和真誠的愛,感動當地人願意接納她們。

她們不只帶去物資,還有豐富的精神資糧——用行動向貧困苦難人現身說法:「雖然我們生活困苦,卻能從苦難中站起、付出助人。我做得到,你也可以做到!」如此大大鼓舞了史瓦濟蘭和莫三比克的貧苦人,讓慈濟愛的種子能在當地生根發芽。

慈濟人如大地農夫,步步遍撒愛的種子;人間菩薩走過的足跡,步步生蓮,令人感動、感恩。「慈濟心蓮無數,開遍人間樂土」,如此境界多麼美好!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則為幫助生長的機緣。

一如小小種子,含藏著微小的基「因」,需要有土地、水分、陽光、空氣的「緣」會合,才能在天地間發芽、成長,讓粒粒種子蔚為菩提林。人也是如此,要親近善法,才能成就道心;若沒有找到本具的清淨自性,沒有以佛法來灌溉這顆善因,猶如種子落入乾旱沙漠中,將無法成長慧命。

擇正業,近善友;
人和事興,利益眾生。

發心立願,善念要相繼;得一善法,要用心守護、信受奉行。

佛經中有一段故事—— 

種花人將進貢王宮所剩的花拿去市集販賣。一位外道人問:「你這盆花多少錢?我要買!」須達長者也說:「我願意出個好價錢,讓我買吧!」

見兩人互不相讓,競價買花,賣花人好奇問道:「您們為什麼需要這盆花呢?」外道人說:「我要用這盆花來祭天,求神賜福。」須達長者則說:「我要去見世尊,想以這盆花表達對佛的恭敬。」

賣花人問:「佛是什麼樣的人?他既不是天也不是神,為何要如此恭敬供養?」

須達長者說:「佛陀是人,但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透徹世間萬物真理,以覺悟的智慧度化迷茫眾生,引導人人行走於正向。」

賣花人心想,須達素來是慈祥持重的長者,竟會為了一盆花與人爭價,可見那位佛陀真是一位大覺者。他決定隨須達長者去見佛陀:「這盆花我不賣了,我要親自去佛前獻花。」

賣花人見到世尊,恭敬頂禮時,手上的花瓣飄散到佛的頭頂,結成花蓋……他頓覺心靈歡喜、清淨,遂對佛陀表達心中願望:「我希望能隨佛修行,讓芸芸眾生有機會皈依正法,解脫滿心煩惱。」賣花人亦合掌感恩須達長者:「希望將來我也能跟長者一樣,接引無數人聞法修行。」

佛陀聞言微笑,在場弟子驚訝:「一個賣花人怎有這麼大的福?」佛陀說,賣花人將在無量劫中精進修行,如願成為比丘,將來也能夠親證菩提、授記成佛。

日常生活中,面對複雜的人事物,要時時調整心念∣∣保持歡喜、感恩心,並且把握當下發揮良能,就能會合好因、好緣、好人、好事;人和則事興,就有力量能夠離苦得樂、利益眾生。

時間,總是後秒推著前秒,秒秒快速地向前推進。分秒不停流逝,所以要好好珍惜、把握住每一秒鐘。

生命有限,過一天就減一天,過一年就少一年,很多事來不及做。要借重人人的力量——多一個人,就多一秒鐘;無數人同一心志付出,就有無數的「秒」集中在一起;人多力大,愛的空間才能擴大。

五濁惡世,災難偏多;但願天下平安,人人要時時精進、日日在心地下功夫——掘出自心的清流湧泉,發廣大慈悲心、立宏大志願,培養不忍眾生受苦難的清淨、柔軟心,將慈悲大愛化為行動。

世間多一位菩薩,就多一分福;多一分福,就少一分災。期待人人伸出雙手、腳踏實地,真正為造福人群、利益世間而付出。請大家多用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