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1期
2012-10-25
  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中西醫臨床整合中心
  慈善臺灣‧屏東滿州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重返東日本災區
  天涯共此情‧重返泰北
  助人線上
  出版書訊‧《菲常人生三部曲》
  一句話的力量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1期
  六日 祥和生輝

 

◆9‧6《農七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自轉心念、與人合和互協,祥和就能生輝。

難民潮,何時歸?

敘利亞政府自從去年三月開始暴力鎮壓抗議分子以來,逃到鄰近國家如土耳其、約旦、黎巴嫩、伊拉克的難民人數,已接近二十三萬五千人。根據聯合國最新統計,單是今年八月,就有高達十萬名敘利亞人逃離家園;其中,逃亡到約旦邊境者已有兩萬多人,預計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總數將超過十萬人。

早會時間,上人回憶二○○三年美伊戰爭時,陳秋華居士即帶領約旦慈濟人到邊境為伊拉克難民發放毛毯、食品等物資。「國家動亂不安,不只境內民不聊生,逃亡的難民潮也造成周遭國家的壓力。少數人的心念偏差,演變成大災難,令人感慨萬千!」

要避免心念偏差,引發人間動亂,唯賴教育從小導正。上人表示:「人心缺乏正確的引導,容易是非不明而聞聲起舞;教育可以建立人倫道德、正知正見。」

然而,教育不能偏重知識傳授,忽略道德引領。上人強調:「為學子樹立道德理念,就像蓋房屋必須打穩地基;否則擁有高知識卻缺乏禮義廉恥的基本道德,如同危屋容易傾覆,社會將動亂不安。」

揚正法,導人心

在社會教育方面,慈濟人致力於「扶正破迷」,引導大眾建立正知正見。農曆七月以來,於海內外舉辦超過五百場祈福會,其中臺北中正紀念堂的「七月吉祥月」祈福會,從八月三十一日開始到昨晚圓滿。

「六天來約有七萬人參與,每場高達萬人聚集;但是在志工用心引導下,人人進出有序,凝集虔誠心念與祥和之氣。」上人讚歎北區慈濟人不辭辛勞照顧各細節,人人各守崗位,真誠地將佛法傳入參訪者的心裏。

「大家發揮菩薩『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精神,盡心力付出;雖然身體難免疲憊,見到民眾虔誠接受正法、擁有正知正見,心靈法喜充滿——這種感受就是『幸福』!」

祈福會旨在弘揚正信佛法,也呼籲孝親、行善和茹素;上人教大家並非只在農曆七月或特定時間提倡,必須時時刻刻保持戒慎虔誠之心。

「時間分秒不停留,每一秒鐘都能成就道業。感恩大家用心、用愛付出,人與人之間時時合和互協,才是社會福祉!」

守生命,護慧命

四大志策會中,上人感恩各志業體主管守於崗位、發揮良能,持續在社會上帶動「善效應」。

在遙遠的非洲,慈濟人在窮苦的辛巴威幫助當地學校搭建簡易校舍。「在風吹日曬中,老師用早已褪色的小黑板教學,孩子們卻能用心聽講、做筆記;看到他們工整的字跡,令人感動!」

辛巴威學童在惡劣環境下仍然珍惜學習機會、認真用功,上人認為這是教導臺灣孩子「見苦知福」的好教材;而慈濟將為辛巴威學童募集文具,可藉此教育臺灣學童知福惜福,發揮愛心。

「醫療人文的推動,有賴全院合心一志,才能永續發揮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良能。」雖然醫療大環境不理想,增添工作壓力,上人期勉「幸福」的醫療志業體同仁:「要自轉心念,最重要的是彼此合和互協,祥和就能生輝。」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