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無上誓願成
《維摩詰經》中記載,佛陀請文殊師利菩薩去維摩詰居士住處探病,文殊菩薩原以為維摩詰這位「上人」善說諸法精要,恐怕難以應對。結果兩人在對答間,開展出足供後世菩薩行者依循的中道,即離內見,離外見,斷攀緣,無所得,「雖身有疾,常在生死,饒益一切,而不厭倦」。
維摩詰居士提示,需以智慧觀照一切事物真相。內心的妄念,以及對外界色相上的執著,皆依因緣而變現;菩薩和眾生的身體和病痛,非真也非有,不新也不舊,皆起因於無常。
在有形有相的器世間,這些道理難以理解,但對菩薩道上的修行者而言,則是點滴在心頭的體會與箴言。
慈濟即將進入第五十年,當初證嚴上人以悲心宏願,在偏遠的臺灣東部踏出第一步,立志救濟苦難眾生,而今從國內延伸到海外,這單純的目標未變。因為災難偏多,人心不調,契機發展出多元志業。
無數人出錢出力,海內外眾多志工辛勤地長年投入,才成就今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慈濟。善心善行的召喚與共鳴,使「慈濟」兩個字成為寶島共有的美善象徵。淨除身口意諸多習性,走出小情小愛,廣學覺有情,是慈濟志工最堅實的精神動力。
在十方善士志願和合的社群,菩薩精神相互薰習,素樸平凡的小人物也成為典範,影響更多人加入,實現《無量義經》所言「一生無量」的精義。志工群以戒以道制心,所發願力無窮,非任何制度所能管理。
菩薩行者在人我關係密切的現代社會,遭逢比過去更多的考驗,自身需調伏凡夫仍有的瞋慢、貪欲和執見,同時以誠信超越、止息外界的誤解和責難。修持印順導師所指「無煩動惱亂」的心地和平,也致力於人世的和平,這是慈濟所依循的大乘行。
我們服膺導師所言,信解在變化無常、種種相對差別中,有永恆的不變、平等無差別的真理。許多人在慈濟菩薩道上轉化煩惱執著、了悟眾生平等,救度自己,也救度他人。
遠古以來的清淨梵唱「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慈濟志工已力行在人間。近半世紀的足跡,綿延千萬里,膚慰為天災和人禍摧殘的人心和大地。
我們堅信,以深心定力依佛道而行,善的潛能將持續自無數心田湧出,大愛的循環必在人間流轉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