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書摘3】即使「我喜歡」,也有一些「不可以」 不照鏡子的時候,我們看不到自己; 以前讀書時,我不敢也不想在穿著上與學校規定不同,除了因為學校服儀要求嚴格,也因為只要跟標準不同,很可能會被冠上「太保」或「太妹」的封號;甚至有些家長還嚴格下令,不能和把長褲改成喇叭褲或裙子改短的女生在一起,因為他們是「壞」小孩。 這樣的標準放到現代,可能過於嚴苛、主觀。然而相較於時下年輕人,一味以外表來吶喊自己的「人權」,以獨特來伸張自己的「存在」,可能多數家長和學校寧願走回頭路──克己復禮,民德歸厚矣。 與眾不同, 有位高一男同學曾向我抱怨,頭髮太短穿便服不好看。我回答他:「其實我不反對穿便服的時候頭髮長一點;不過,穿制服的時候,頭髮長又不好看,你說怎麼辦?」 這位同學很理性,馬上說:「我懂了!頭髮不可能星期一到五是短的,假日就變長。我會依學校規定,您放心!」 女同學留長髮只要綁起來就OK!但是,也有少數女生不喜歡把頭髮綁起來,原因大約有二──一是覺得臉太大,綁頭髮看起來會更大;二是太常綁髮,容易掉髮。 我將一位專業美容師的意見轉述給孩子聽。她說,把臉遮起來,看起來會「更大」,因為別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去猜測臉的「尺寸」;至於易掉髮,只要不綁太緊就可以解決。 年輕女孩的臉龐充滿陽光、朝氣,是上天的恩寵,要清爽地展露出來;美醜沒有絕對標準,但「自信」與「純淨」,絕對符合美的定義。 當然,外在也不只是頭髮的式樣而已,每個人都希望在團體中成為受他人注意的「焦點」,但是過度在意外表,反而把能展現自我特色的焦點給模糊了。 如何才能活出個人色彩?我舉例告訴學生:「慈濟志工的頭髮和衣服樣式都一樣,但是一旦相處,就會發現大家完全是不一樣的。」學生說,的確如此。 可見,個人與眾不同的特色,是靠相處了解而非相貌評斷;即使相同髮式、衣著和身材,用智慧生活的人,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遵守規範, 以團體而言,整齊美是最大的特色;以個人而論,良好而獨特的氣質最吸引人。 我從小守法守規,學校規定怎麼穿,我就怎麼穿;規定怎麼剪頭髮,就怎麼剪頭髮。當時的髮式是中分齊耳再加兩根髮夾,我的耳朵長得很高,有一半的臉在耳下,看起來頭髮真的很短;然而我一向守法,求學期間也從來沒有因為那「清湯掛麵」的頭髮,而失去個人特色。 我為什麼願意遵守校規?因為我很清楚自己要什麼。當我在遵守規範的同時,覺得自己是個高尚的人──因為,我遵守的是自己的承諾,和對他人以及團體的尊重。 當我的道德標準比父母還高時,父母管不到我;當我的自我要求比學校還嚴時,學校管不到我。所以我很自在,從來沒有被別人管過。 當我如此和學生分享時,學生的眼睛是亮的,終於明白他們被我「管」的原因,也了解到「當自己主人」的高尚。 當一個人可以「自我管理」時,是何等的尊貴;有智慧的孩子,何需擾人又煩己? 質樸本身, 人會刻意展現自己的不一樣,多數是深怕「被忽略」的心態使然。然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便服,其實也是另類的制服;當大家看慣了五顏六色、奇裝異服之後,反而覺得千篇一律。 接著,國術隊也是在質樸的穿著中,展現力與美的人文勁道。同樣的,他們也是在一片安靜聲後,獲得熱烈的掌聲。 至此,孩子們不再對制服質疑了。藉外境的歷練、他人的眼光來印證「簡單就是美」,這也是一種隨機教育。 自信光芒, 有些時候,我的臉皮也真夠厚,直接問學生:「你覺得老師有沒有個人色彩?你覺得老師有沒有自信?」答案當然都是「yes! yes! yes!」 「對!因為我有自信,知道它擋不住我的色彩和光芒;自信不足的人,才會擔心別人忽略你的存在。」 大愛電視「草根菩提」節目中,有一次報導「阿霞師姑」。她說:「師父說不能『貪(閩南語)』,可是我一看到垃圾車就忍不住要『探(台語)』,而且『探』很深哦!」因為她不放過任何可回收的資源,一看到垃圾車,就會情不自禁想去探個究竟。 阿霞師姑雖然相貌平庸、穿著質樸,卻有令人動容的慈悲光芒;她的全身可能因為做環保而無法時時保持乾淨,但是她的內心卻潔淨得猶如淤泥中盛開的蓮花。也許不認識她的人只覺得她是個平凡的老太太,但是與她相處後,即使自命「知識分子」,也會自覺汗顏。 任何有智慧、有內涵的人,身上帶有的光芒,不但擋不住,還有穿透力。我認為,最耀眼的光芒,是付出後的亮麗;最動人的色彩,是承擔時的喜悅。 人性良善的色彩,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褪色,反而會愈鮮明。希望年輕學子能學習超脫外在美醜的苦惱,不論何種裝扮,只要合宜合禮即是和合之美。 畢竟,不照鏡子的時候,我們是看不到自己的;而所謂的「別人」,卻分分秒秒看得到我們。 因此,「別人的感受」更是值得尊重。所以,大家要切記──即使我喜歡,也有一些不可以。 |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直接連結網址,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