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系列019:從零到一的愛 019《從零到一的愛》線上試閱>>>

◆【書摘5】靜思語教學「十力」

同樣是靜思語教學,
為什麼他教有效?
我教沒有效呢?

靜思語教學像一部車子,老師是駕駛,學生是乘客。老師把學生從此地載到彼地、從黑暗帶到光明、從怠惰到精進;學科從不會到會、品格從低劣到成長。

熱忱又用心、肯改善教學方法、肯用愛心來教育孩子的老師,就是一位好的駕駛。但好的駕駛也要配合好的技術,否則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會很慘;穩重、有耐心,不要闖紅燈,才能讓孩子安全抵達目的地(達到教學目標)。

廣義的靜思語教學,還包括家庭教育,藉由影響孩子,再去影響父母。

家庭教育的現象大致有四類型:

(一)家長用心陪伴,也看到孩子成長;
(二)家長很費心力,孩子就是不長進;
(三)家長不需陪伴,孩子自動自發;
(四)家長很懶散,小孩更怠惰。

透過靜思語教學的影響,即便是家長起初不是很重視,而最後因為孩子的成長而改變的,比比皆是。

對的人用對的方法,
則無事不成。

有人問,同樣是靜思語教學,為什麼他教有效?我教卻沒有效呢?

原因分兩方面:一個是人、一個是方法。如果是對的人、用對的方法,相信沒有一件事不會成功的。

靜思語教學和一般教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不是先有一套有系統的教材或教法,而是經由老師們切磋、研究、溝通、體會、融合後,彙整出來的教學模式。

最成功的靜思語教學,是老師把靜思語的內涵,變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讓別人可以從他身上體會、驗證、感受靜思語。

實施靜思語教學的老師,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我列了十項指標,供大家參考:

第一,自我反省的覺察力。如果不能自我反省,學生即使再小,也都知道你教一套做一套。
第二,廣結善緣的親和力。人際關係不好、動輒與人結惡緣,教學當然也不會有效。
第三,求知求新的學習力。一個好老師需要不斷進修,除了多看書,還要多跟有智慧、有方法的人切磋學習,才能不斷成長,提升教學內涵。
第四,正向思考的善解力。在班級中,會有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要正視每個孩子的不同特質,避免產生成見。
第五,樂觀進取的原動力。過度樂觀的人,會讓人看到怠惰;太過進取的人,又讓人看不到快樂。如何在樂觀的態度中,保有進取的精神,就要靠「熱愛教學」的原動力;如此才能樂觀面對孩子的問題,以積極進取的態度解決孩子的問題。
第六,面對逆境的勇猛力。做一個有智慧、值得信任、值得尊敬的人,在面對逆境的時候,比較有足夠的耐力去解決問題。
第七,接受批評的包容力。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難免會遭受批評;在被人質疑、批評的時候,要有包容力,並且反省改進。
第八,堅持到底的恆常力。靜思語教學是一條漫長的路,不是一蹴可幾,要抱持平常心;剛開始孩子會覺得新鮮有趣,再來就是考驗老師的毅力了。你願意等待孩子的成長嗎?
第九,誠正信實的影響力。誠正信實是很重要的人格指標;缺乏誠正信實的人,對他人很難有影響力。
第十,慈悲喜捨的智慧力。慈是愛心,悲是同理心,喜是歡喜心,捨是無所求。能做到慈悲喜捨,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檢視這十項指標,從「自我反省的覺察力」到「慈悲喜捨的智慧力」,自己可以得到幾分呢?

不要因為放棄學業,
就放棄整個人生。

靜思語淺顯易懂,深入人性,是生活智慧的濃縮,孩子很容易吸收。

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決定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法門。以下是結集很多老師的教學方法,統整成靜思語教學五大步驟:

一,體驗:布置環境、設計情境,讓孩子從活動中感同身受,如此就不用說很多話,孩子自己會內省、內化,了解老師要教他什麼,也知道自己要學什麼。
二,故事講述:方法有很多種,像我講故事的時候,會配合唱歌,也常常一個人扮演多個角色。有的老師很會做布娃娃、紙娃娃等,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想講述的故事情節。
三,省思:針對所講的故事,可以設計很多問題來問孩子;但不要為難孩子,問一些他聽不懂的問題,也不要簡單到讓他覺得很無趣。在雙向交流中,可以達到價值的澄清,達到省思的效果。
四,靜思:以別人「我做到了」的經驗分享,讓孩子學習,以達到內化的教育目標。
五,生活實踐:最有用、有效的教學,是孩子學了之後,可以在生活中力行。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因素,十七歲還在讀國中。他不太想讀書,我就勸他:「或許你的課業已經無法補救,但是你不可放棄你的人生。」

這孩子的心原本定不下來,但漸漸的,他對不用心學業感到後悔了。我鼓勵他,只要不放棄自己的人生,即使當兵回來,還是可以繼續學業。

證嚴上人常告訴我們:「人生取其中道,就是智慧。」我也希望孩子能夠取其中道,不要因為放棄學業,就放棄整個人生。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直接連結網址,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