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改良陋俗的百欣和尚 | 
                   
                  
                     | 
                   
                  
                    | ◎陳香 | 
                   
                  
                     | 
                   
                  
                    以舊曆的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盛大普渡無主孤魂,動機原在勸善,且有 
                      慎終追遠的含義。但因為在民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逐漸流為奢迷浪費, 
                      便成無法限制的頑固陋俗。 
                       
                      在閩南,直至清末民初,一般愚夫愚婦還常偏激的為支撐中元節的舖張, 
                      而往往傾家蕩產,甚至於售妻鬻子,造成悽慘的人為悲劇。是日競相宰豬 
                      宰羊,殺雞殺鴨,家家戶戶食物堆積如山,東演戲、西演戲。惟結果,由 
                      於大家都有,大家都奢糜浪費,所以彼此都請不到客人,氣候又燠熱,致 
                      而各眼巴巴的聽任食物腐敗。 
                       
                      晉江牟尼來的百欣和尚,痛惜這種奢靡陋習,疾惡這種盲目的舖張。於是 
                      ,在民國十年左右,自告奮勇深入各村向父老游說,提昌輪流式的統一普 
                      渡。自民國十二年起晉江北部地區首先實行,分十鬮,憑山川地勢,毗鄰 
                      的十數二十村落為一,每十年各輪流到統一普渡一次。普渡時,每家最多 
                      限定提供三道菜,素葷皆可;另一道菜;提供主事父老,備作公共宴客之 
                      用。戲是家戶鳩資演的,三台五台不等。而所有參加輪流統一普渡的村落 
                      (即十鬮內),無論男婦老幼,凡前往看熱鬧的,均成為當然的貴賓,有 
                      戲看,也有酒喫。 
                       
                      這樣的十年輪流一次統一普渡,所節省的物資,不問可知;就是有人有意 
                      想奢靡浪費,既無從突破「約定」,也「施展」不出任何苗頭。因為,如 
                      有競爭舖張,已變成為十幾村共同的顏臉。而且,十年方流值一次,貧寒 
                      的,自不必「打腫面皮充胖子」了,何須傾家蕩產?更何須走售妻鬻子的 
                      末路呢? 
                       
                      百欣和尚的留名閩南,就是自告奮勇,深入各村游說,而終竟樹立起改良 
                      陋習的大善,解除了無數貧窮家戶一年一度的中元節艱困,不在視普渡為 
                      災情了。嗣後,鄰近惠安、南安等縣,也相繼仿傚這種輪流統一普渡的方 
                      法。 
                       
                      牟尼寺,在晉江北方河市。百欣和尚,永春人,俗姓李,是牟尼寺的住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