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 無量智慧,無量寶藏
11.2《農十月‧初九》
【靜思小語】人間種種問題根源,就是人心的欲念;人人也有無量智慧,要向內自修。
寶處在近,近在心中
嘉義慈濟人齊聚雲林聯絡處,參與歲末祝福典禮。上人對眾開示,這五十多年來,全球慈濟人將「慈濟宗門」打開,分享「靜思法脈」的脈絡;「靜思法脈」是來自於佛陀開示,讓眾生悟入佛陀知見。
一般人隨著時間過生活,以為明天、明年都會像目前這樣過下去,生活富裕的人耽於享樂,貧困人也缺乏改善生活的動力,貧富懸殊,苦者愈苦。悉達多太子看到各種人間相,思考為何同樣都是人,差別卻這麼大;尤其是走出皇宮,看見許多貧病苦難人在社會底層掙扎求生,面對生老病死的無力與無奈,讓他深刻感受「苦」,想要找到徹底拔苦的方法,最終放下原本生活中擁有的一切而出家求道。
經過五年參訪、六年苦修,最後靜心思惟三七日,安坐樹下,如如不動,突然在即將天亮時,睜開眼睛看見天邊一顆星星,星光與眼光接觸的一剎那間,心光也亮起來,融通天地宇宙的真諦道理。
佛陀想要與眾生分享自己覺悟的道理,所以對眾說法,「開、示」自己的體悟,期待眾生能夠「悟、入」佛法而與自己有相同的體會。上人表示,佛法深廣,但可以從生活中所見到的一切現象印證佛法道理,找到人間苦難的問題根源而設法解決問題。
例如環境污染是事關全球人類生存安危的大問題,各國也知道應該減少開發、製造,減少畜牧業的飼養,就能降低碳排放,減輕氣候災難,但是難以放棄經濟發展。所以人間種種的問題根源,就是人心的欲念。
「不只有人類生活在天地之間,還有畜生道的眾生,有牛、羊、豬、雞、鴨等各種不同的生命形態,不同的身形,但是同樣愛惜生命。佛陀來人間就是教育『愛』,愛護天地眾生,這是完整的愛,那就是大善、大富、大貴──有善心的人最富有,因為心中有愛,時常滿足且樂於付出。」上人說,知足的人,日常生活只要有茶水、有飯菜吃得飽,就很滿足;冬天穿衣能保暖,也很滿足。如果能夠事事都滿足,這就是善,而最大的善,就是對眾生的疼惜;有真誠的善、圓滿的愛,這樣的人生就是大富大貴。
慈濟人服儀,不分職業、社會地位與經濟貧富,都是平等互重,彼此恭敬、尊重、愛,不會比較、計較。上人提到慈濟人只要穿著制服,在臺灣或海外活動時,經常會有路過的民眾上前詢問:「你是慈濟人喔,有什麼活動?」不必自我介紹,從身體行動與氣質修養,就能讓人感到很親切,是因為慈濟人的言行儀態展現了慈濟團隊的至善、大愛。
上人表示,慈濟人在五十多年來所做的一切,都走在佛法的道路上;所以常說「經就是道,道就是路」,如果講經、說道而沒有身體力行,只讓人聽道理,懂得念佛卻不識佛,路不會走又奈何?修行佛法,一定要先會走路,才能為人引路,介紹人來認識這條路且行走於上;學佛要有起點,確定方向正確,才能到達目的地。
「你們聽師父講《法華經》,從化城到寶處,寶處就是內心的真如本性;真如是無量的寶藏,也就是無量智慧,向外求不得,要靠自己修。佛陀傳給我們的道理,是為我們指引方向,給予一條大道,讓我們走回真如本性。現在的我也還在化城,離真正的寶處還很遠,所以我也要經歷生生世世,一站接著一站去認識道理並修行,才有辦法一步步接近寶處。」
「生生世世走同一條路,不要再因為無明煩惱而迷茫,又走回頭路。所以要保持明朗的意識,下一生再來的時候,就已經站在路口,只要邁開腳步向前走,經過一座又一座的化城,一站接著一站往前進。」上人說,佛法很深,但是修行很簡單,訣竅在於把握好正確方向,不能有一點點偏差;否則一念無明起,又在五道中迷茫輪迴,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找到這條原本就在走的正確道路。
「我們過去有造福、有好因緣,所以今生此世走入佛法、走進慈濟的菩薩道,且此時科技發達,能夠迅速而普遍傳播訊息,透過網路與遠方的人即時見面對話,真能做到『一眼觀時千眼觀』。全球慈濟人有心、有願,同一時間在網路上看到師父、聽到師父說話,把師父的話聽進心裏、記在腦中,生活中面對各種境界,能及時想起師父曾經這麼說,轉變心態解決問題,或是自我警惕不能犯錯,並積極造福人間。而這些有助自己修行、有益人間的法,若是沒有被人聽到、看到,人人與善的道法離得很遠,就連化城都接近不了,如何到達寶處?」
上人指出「寶處在近」,近在心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無須向外追求,要向內自修,修除無明惡念、增長智慧善念。即使此生無法到達寶處,但只要保持清清楚楚的意識,不再被煩惱污垢蓋住心識,對準寶處,生生世世都走在同一個方向,就如小螞蟻發願攀爬須彌山,持續不斷地認真上進,終有一天能到達山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