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誠則靈、靈則應」正來自善業的感召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每日晨間,若無其他事故,上人總是抽暇,利用義工們等候交通車來的空 
                      檔,聽聽義工們的心聲,詢問醫院的近況、特殊病患;或有任何疑難雜症 
                      、新的訊息,均在此時,一一交流,宛若「特別門診」時間,而上人的妙 
                      手回春,更是眾所周知。 
                       
                      自從管理中心成立宗教室以後,擔任推展工作的義工老兵──顏惠美師姐 
                      ,就積極地求知求新,默默地耕耘。除了逢年過節與病患同樂以外,現在 
                      已普及到「每日一說」──請義工們現身說法,時間排在早上八點至八點 
                      十五分,地點在內科門診處,使等候門診的病患免於枯坐,又能獲得精神 
                      資糧。聽聞者的反應良好,希望能延長時間,而顏師姐提議能配合幻燈說 
                      明,增加「視、聽」效果,加深印象。 
                       
                      上人頗感欣慰,亦寄以厚望道:「希望能將佛教社會學的精神用來輔導病 
                      患,使他們在未治病前,先治心病。根據分析,真正身病者僅占百分之二 
                      十,其餘百分之八十都是心病,所以應該加強心理輔導。」同時期望,公 
                      衛護理工作能服務到家,追蹤輔導病患。 
                       
                      近十點時,花蓮縣長吳國楝、縣議會議長俞傳旺、縣黨部主委郭志龍、省 
                      議員王慶豐連袂來向上人拜年,並詢問慈濟醫學院近況。上人談及將在紀 
                      念堂右側規畫慈濟醫學院,唯中間有果菜市場、農改場的地,及南華畜牧 
                      場五十甲地之事,希望土地問題與醫學院籌備之事能雙管齊下,願能在八 
                      十二年如期招生。四位地方首長讚嘆上人無私的為地方貢獻,咸表示願意 
                      全力支持配合。 
                       
                      旅美心理學博士李女士,春節期間在精舍小住,參與常住生活,體驗慈濟 
                      精神後,深受感動。今日「法華經」誦畢圓滿之後,即將離去,特前來向 
                      上人告駕,並請示上人:該如何做個慈濟人?她雙手合十虔誠請法。 
                       
                      上人坦誠告之:「要『身體力行』,不要『修而不行』。首先要將心理建 
                      設健康,不能心理軟弱多疑問,這是沒有徹底看透社會形態,不夠堅強。 
                      懂得太多卻執著於文字相,如此是懂理不懂事,亦即所知障。懂事是在人 
                      與人之間身體力行,是要自動自發,而不是別人要你去做才做。」 
                       
                      「心理要健康,要多去面對健康的人生。可以多接觸慈濟委員,觀察他們 
                      碰到困難時,是怎麼樣去轉動心念。千年的菩薩我們看不見,而慈濟從無 
                      到有,這就是神通廣大。眼前比比皆是人間菩薩,學習他們如何去力行。 
                      」 
                       
                      此時,另一位也是從美國回來的師兄,亦順此機緣,說出連日隨眾禮拜「 
                      法華經」,有特殊感應,心生歡喜,請示上人對「感應」的看法。 
                       
                      上人言:「我一向不喜歡在佛教神通上加上色彩。不要執著,一旦有所求 
                      ,就會有掛礙。虔誠禮拜是理所當然,『有誠則靈,有靈則應』也是自然 
                      之事,不要執著。」 
                       
                      師兄又問:「我們是否可以把誦經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上人詢問:「 
                      何謂迴向?」師兄答曰:「不知。」上人剖析道:「不了解就是茫然無知 
                      ,不知就不要說。佛經中有個譬喻;有個人被老虎追急了,跳入一口井, 
                      剛好井中有一條藤,他緊抓不放。井底有蛇,藤上有一白一黑的鼠在啃藤 
                      ,還有一個蜂窩,他一張口,正好吃到兩滴蜜。這就是在警戒我們不要貪 
                      吃蜜(好的境界),而忘了晝夜(黑、白鼠代表)無常,要趕快把握『人 
                      身難得,佛法難聞』努力精進。」 
                       
                      「過年期間,慈院三位醫師相偕去合歡山看雪景,途中有一輛車半路熄火 
                      ,很著急,另兩位說:『我們祈禱請師父來修。』他就說:『 如果師父 
                      把車修好,我把年終獎金捐出來。』不料他們到山上繞了一圈,下山後, 
                      車子真的好了,他也實現諾言把獎金捐出來。難道師父真的去幫他修車嗎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這是「心靈感應」──誠則靈,啟發信心,要把 
                      持虔誠,時時存著感恩心,不了解的事要適可而止。」 
                       
                      每逢有人迷沈不拔,上人總是曉以大義,以智啟建,喚回迷途的羔羊。「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典故我們不曾目睹,然而「誠則靈,靈則應」的 
                      事蹟,卻在慈濟人身上屢見不鮮,這是善業的感召,不是神話。感恩上人 
                      的德澤,更感恩諸上善人並肩齊行於菩薩道上,共造慈濟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