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世界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從柴米夫妻到菩提眷屬
◎黃文玲
不久前,靜儷委員告訴我們有位葉太太曾經是功德會的救濟戶,主動捐輸
三兩多黃金,做為建設基金。這一個回饋的個案,引起我們探索的好奇心
。於是在靜儷委員帶領下,來到永和葉太太家中。



屋漏偏逢連夜雨

應門而來的葉太太,看到我們顯得相當高興。細看才知她一眼全盲。但這
似乎無礙她賢慧持家。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環境井然有序,地板光潔不染;
同時擺設雅致的佛堂也吸引了眾人眼光。

靜儷委員穿針引線介紹大家認識,隨之話題導入葉太太捐輸善款的動機。
河北籍的葉太太操著一口清脆純正的國語,娓娓道出那段接受救濟的艱辛
歲月。

葉先生原是個砂石包工,葉太太再家照顧八十歲老公公和稚兒。生活雖清
苦些,但是全家和樂知足,粗茶淡飯也覺得甘美無比。然在一次承包工程
中,樸直木訥的葉先生竟被合作包商捲款潛走,留下十四萬元工資等他償
還;加上新購機器貸款額,即使日夜不分地工作也只能支付一二。

過度的勞累,造成肺水腫住進耕莘醫院,卻連三千元的保證金都繳交不出
來。幸賴院方同情免了這道手續。但是葉先生思及空空的米缸、未償還的
金錢、視力殘障的愛妻、明天的種種……。一度,輕生的念頭在他心中萌
發;他拒絕醫生診治。



柳暗花明又一村

還好,一位熱心的朋友伸出援手,送了一萬元到醫院應急,又透過這位朋
友幫忙申請慈濟功德會長期濟助金,本以為山窮水盡的日子,竟又顯現曙
光。對葉太太全家而言,明天不再渺茫難測。

功德會長期濟助葉家每個月五千元,加上市公所二千元,耕莘醫院貼補二
千元,扣除五千元房租,剩下的四千元就是他們全家的生活費。葉太太表
示:「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能得到這樣的幫助,實在感激不盡,尤其是
功德會每個月五千元補助,更使我們能夠安心生活!」涓涓滴滴的金錢讓
葉家感受到社會溫馨感人的一面,同時也溫柔地撫平被人捲款的傷痕。

除了發給長期濟助金,功德會的委員也不時以電話或親自拜訪葉家,關心
其生活近況。葉太太說這是自己有福報;「每逢佳節喜慶,委員總是贈送
許多糕餅點心,要我帶給家人享用,或是詢問我先生的病情……」精神的
鼓舞,提醒葉太太莫辜負委員善意,要更加勇敢面對挫折。



篤信佛法 知足常樂

那段期間,葉家似乎陷入愁雲慘霧裡,甚至有些鄰人見到葉太太,就不勝
同情問道:「葉太太,妳先生現在無法工作,將來你們怎麼辦呢?」葉太
太反倒抱以樂觀的微笑:「我們的情況不是比先前好多了嗎?雖然很辛苦
,但有善心人士幫忙,強過開始時無人協助呀!何況我先生的病總有起色
的一天。」知足常樂的個性使她珍惜手中擁有的,而忘卻抱怨的言語。

除外,另一項支持她的力量,乃由於篤信佛法。

曾經,葉先生因肺部積水必須以大針筒抽出,卻導致肺部幾度瀕臨乾涸的
危險。葉太太慌亂的心總在祈求菩薩保佑後平靜下來;而必須面對家人的
心情,也總在對堂上佛菩薩傾訴後,得到完全舒解。她堅信,任何的困境
,在佛菩薩慈悲願力庇護下總有化險為夷的一天。

後來,葉先生日有起色,水腫漸消,醫生開心地對她說:「藥效顯見了!
」她欣然同意道:「是呀!」她頑皮笑著告訴我們:「不過當時我也認為
佛菩薩在幫忙呀!」



自力更生 喜捨布施

歷經一年的時間,民國七十七年一月,葉先生漸癒,已可外出工作,葉家
夫婦馬上自動停止功德會救濟金。葉太太的理由是:功德會的錢點點滴滴
得來不易,加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還很多,他們雖然生活清苦,但足以自
力更生了。停止救濟金後,取而代之的是葉家夫婦常懷回饋感恩的心。

今年五月,她帶兒子前往慈院就診,再度深受感動,決定以實際行動圓滿
回饋心願。

在她捐出的三兩多黃金裡,有預留給愛子的;也有具紀念價值的。但是,
葉家夫婦認為平安健康就是福,毫不貪戀就捐捨出所有。

葉太太談話告一段落時,她叫兒子出來和大家見面。令人驚訝的竟是一個
莊嚴的小沙彌,葉太太微笑道:「我的兒子自小善根顯現,九歲就跟著我
茹素,今年十六歲,因緣俱足就現了出家相。」也曾因此引起鄰人的質疑
,問她:「為什麼捨得?」她灑脫回答:「分離有好壞之分,壞的分離可
能是死別,或者如作姦犯科的人,被關入牢內,惹得父母傷心的分離。現
在,我們母子卻是法喜充滿的分離!」



餘音

晚間,因為必須攝影,再度拜訪葉家。

這次見到了葉先生,原來葉先生大葉太太二十四歲,兩人站在一起倒似父
女。當得知要攝影時,純樸的夫妻露出羞赧笑容,直推說:「不好意思!


拍完照,我們坐著隨意閒聊。從談話中更了解到這對夫妻雖然平凡不起眼
,卻擁有隨遇而安、豁達開朗的人生觀。質樸的葉先生一直很感恩能再重
獲健康,對於未來並沒有奢求。他說:「我們的房子是租來的,兒子也喜
捨給佛祖,本來就沒有任何一物。待年老,就可以攜著太太到古剎寺院幫
忙打雜。」一旁的葉太太也談起他們的結合曾被人認為年齡差距太大,但
是她心滿意足地表示:「可是我先生從來沒有嫌棄過我右眼眼盲,左眼視
力不佳……。」

這對平凡知足的夫妻,縱然各有缺陷不足,卻組成絕佳搭檔,相互扶持。
觀世音菩薩拔苦與樂,他們不正是互為對方喜樂泉源的觀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