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有二十難──有勢不臨難(9) | 
                   
                  
                     | 
                   
                  
                    | ◎上人/主講 弟子小文/記 | 
                   
                  
                     | 
                   
                  
                     
                      ◆凡夫易受外界迷惑 
                       
                       
                      一陣陣的冷風,真正讓人感覺到一股透徹的寒冷;幾天前,聽說高山頂都 
                      已經下了雪,白茫茫的一片。在這人群聚居的平地,也感受得到那股寒氣 
                      ,尤其是綿綿的細雨,更增添刺骨的寒意。 
                       
                      所謂「高處不勝寒」,通常山地比平地要冷,不過有很多人,偏偏一有了 
                      假期,就往高山寒冷的地方爬。一個多月前,還在放寒假的時候,有一群 
                      學生去登山,卻在深山裡迷路了。山難的事件雖然時常發生,卻還有那麼 
                      多人要往高山爬,這是凡夫的迷執;本地的風光不會欣賞,總是喜歡追求 
                      世間外在物質的境界,這就是人生的顛倒、迷執。 
                       
                      佛陀教育我們二十難中的第八是「被辱不瞋難」,也就是被人瞧不起時, 
                      能夠不發脾氣,這是很困難的事。大多數的人,多少會有種心態──覺得 
                      別人高高在上,因此自己也不甘卑微,所以佛陀又說「有勢不臨難」。人 
                      總是要往高處爬,要追求顯赫的地位;但是有了顯赫的地位,而能夠不驕 
                      傲不炫耀的人,實在不多;或者是有很好的地位等著你,而你卻一點都不 
                      想去爭取,這在凡夫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事,這就是「有勢不臨難」。 
                       
                       
                      ◆快樂絕非名利中求 
                       
                       
                      看看現在的社會,每天報紙所報導的那一件不是為權勢、為名利而爭的事 
                      情?執政者和民意代表的會議,那一天是和樂圓滿的呢?每天看到的盡是 
                      拉拉扯扯的鏡頭,互相謾罵,甚至於掀桌搗椅,跳到最神聖的發言台去拳 
                      打腳踢,這為的是什麼?就是爭個「勢」啊!地位愈高,權勢就愈大,所 
                      以,權勢地位若擺在眼前,而要人們不去爭取,那實在是很難啊!人人都 
                      是凡夫,除非你懂得超越凡夫地,追求賢與聖的境界,才能自然地看淡名 
                      利而不爭。 
                       
                      釋迦牟尼佛,本來是繼承王位的太子,但他卻放棄了一個國王的權勢、名 
                      位與富貴,而去追求人生的真理。人世間的富貴勢力,對一個具有超越智 
                      慧的人而言,就像是一隻破草鞋一樣,根本不值得去追求;要丟棄它,就 
                      好像丟棄破草鞋般的容易,不過平常人卻不這樣認為,所以苦患無窮。 
                       
                      佛陀有超越的智慧,視「富貴如浮雲」、「勢力如敝屣」,是不是只有佛 
                      陀才能做到這樣呢?也不盡然,在社會上也有很多人能做到啊!即使是一 
                      個很平凡的人,如果看得開也一樣可以做到。 
                       
                       
                      ◆平凡中的偉大 
                       
                       
                      比如我有一回上台北,就有一對很讓人感動的年輕夫婦來找我。那位太太 
                      身材瘦小,看她的穿著非常樸素,在那麼冷的天氣裡卻穿得非常的單薄, 
                      她那條牛仔褲也不知已經洗過多少次,看來是件穿過多年的舊長褲。她的 
                      手非常粗糙,看得出是雙做粗工的手,這雙粗糙的手拿著一個汽水罐子, 
                      她用雙手捧高高地呈獻給我,我沒有心理準備就去接,結果差點讓它掉下 
                      去。好重啊!這麼小的罐子,為什麼這麼重,裡面是什麼東西呢? 
                       
                      她口中一直說:「師父,我請求您收下;師父,我請求您一定要收下好嗎 
                      ?」聽她說話時,我一邊用手把罐子打開,看到裡面有個塑膠袋,裡頭原 
                      來用紙包裹著九條金條和一些金幣、鍊子,加起來約有十條金條的重量, 
                      每條金條五兩重,十條就有五十兩的重量。 
                       
                      那天很冷而她卻穿得很單薄,衣服的質料也很普通,她虔誠的跪在地上, 
                      一直要求說:「師父,請您收下好嗎?」我心裡除了感激之外,也感到懷 
                      疑──這位年輕的女子為何有這麼多金條?又為什麼全部要捐給我呢? 
                       
                      我問她說:「妳為什麼要捐這麼多金子,又怎麼會有這麼多東西呢?」 
                       
                      她說:「這是我的父親給我的,另外一些是去年才買的。」 
                       
                      我又問她:「你目前做什麼工作?」 
                       
                      她說:「在成衣加工廠做車布邊的工作。」 
                       
                      她先生也在同一個工廠做工,而他們夫妻倆有一個共同的心念,就是要為 
                      慈濟醫院盡一份心力。只要身體健康,做工維生,日子仍然過得去。他們 
                      覺得師父蓋醫院,是一項千秋百世的志業;他們認為把這些東西捐給師父 
                      ,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她說:那些東西放在她身邊不去用,有與沒有差 
                      不多。 
                       
                      這是一對很平凡的夫妻,卻有不平凡的共同心願──把積蓄完全捐獻以為 
                      建院救人之用。看得出來他們的生活只是小康,是勞工家庭;然而一雙粗 
                      糙的手,竟然捧著這麼多貴重的金條,這貴重的物品,無法媲美她心靈的 
                      美善,這分誠摯的心實在是非常的感人。 
                       
                      若說「有勢不臨難」,像這對夫妻有這些東西,原本可以拿去變賣,用它 
                      來做生活的開銷,穿得漂亮點、暖和些,但是她連穿得暖一點的慾望都沒 
                      有,更何況是「依勢追求」呢?因此,如有超凡的心,「有勢不臨」並不 
                      難啊! 
                       
                      社會上,像這樣平凡的人很多,但就是欠缺了她那分超凡的心態,所以佛 
                      陀跟我們說「有勢不臨難」,又說「一切唯心造」,只要你有心,就能超 
                      越財勢、功名的誘引。學佛的人,我們要多用心,多向他們學習,若有爭 
                      權、奪勢的情形,就要更加警惕自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