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清涼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人有二十難──不輕未學難(13)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小文/記
人通常都自命不凡,也因為自以為是不平凡,所以常會輕視他人,佛陀說
:「能夠不輕視未學的人很難」,因為凡俗之人稍有名氣,則或多或少都
有貢高驕傲的心。



自命不凡造成社會不安


看看現在的社會情勢,使人多麼不安!因為社會有太多自認不凡的人,他
們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因而引起一些同樣不肯屈服認輸的反對者出來抗爭
,所以叫喊示威的聲音就越來越大了,結果讓人覺得社會充斥一股暴戾之
氣,人心也跟著煩躁不安。接著而來的就是拳打腳踢,如電視畫面上看到
的議場暴力,這種情形,難怪很多人對台灣產生擔憂之心!

社會不安定的原因就是──自以為不凡的心態在作祟,大家充滿了自大我
慢之念。其實,現在的社會倒是很需要平凡的人,大家若自認平凡,自然
聲色就會柔和,會互相謙虛禮讓,彼此尊重,如此社會不就平和安詳了嗎
?對!社會就是需要人人抱持平常心:平凡,才能身心安穩;平凡,才會
自在快樂;平凡,我們才會彼此互相敬重。如果我們能夠互相敬重,心態
自能安定,生活的環境品質就能提高,人生所要追求的該是這種互敬禮讓
的生活,這才是美麗安和的人生!

但是,我慢心實在很難去除,每個人要將幾十年的習氣去除,必定要下一
番功夫。所以佛陀才說:「除滅我慢難」,正因為難,所以要下一番功夫
,若是不難,那就不需要費心了。佛陀非常慈悲,總是希望弟子把人生之
難化為不難!



未學並不表示學不會


其次,佛陀談到「不輕未學難」。很多人不只我慢,還時常會輕慢他人,
自以為比別人能幹,學問也比別人好,而主管卻讓他做那麼卑微的小事,
於是他的心常常不能平衡;而且此種習氣還根深柢固,若看到別人能力稍
差,自然容易起輕慢之心;自以為博學多聞的人,要他不輕視未學之人,
確實很難。其實世間沒有天生就是博學者,博學也需要靠時間的累積及環
境的培養;未學的人,並不表示他永遠都學不會,只是還未開始學習罷了
,因此,我們要常常抱著敬重他人的心,不可輕視未學的人。

佛陀說世間有四項不可輕視的事:

第一:火苗雖小,不能輕視。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第二:王子雖小,不能輕視。過去是君王世襲的社會,王子雖小,將來長
大也會繼承王位,統領天下臣民,所以不能輕視。

第三:龍子雖小,不可輕視。過去的人,都認為四季能夠風調雨順,都是
靠海龍王的恩賜,下雨或是晴天,都執掌在龍王之手,這是前人的思想觀
念。人,生活於天地間,須靠五榖滋養生命,若風雨不調,五榖便歉收,
人民就要挨餓,所以,以前的人對海龍王總是懷有極為敬畏的心態。而龍
子雖小,總有一天也會呼風喚雨啊!

第四:沙門雖小,不可輕視。從小就出家的人,雖然現在還年少,但是隨
著年紀的增長,他漸漸用心去體會佛法,日漸增長佛法的智慧,將來也能
於大眾中說法度生,是未來的天人師,所以出家人雖然年幼,但也不可以
輕視。

由此可見,佛陀的教育,是要我們時時存有一份尊重他人的心。世間有很
多微細的人事物,我們都不能有所輕視。



黃帝也不敢輕視牧童


古時候,黃帝有一次到具茨山去見大隗。他帶了六位同伴向目的地去,可
是在半途中迷路了。正當不知何去何從之際,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黃帝
趕緊趨前問道:「具茨山要往那個方向走,你知道嗎?」牧童說:「知道
呀!」於是就指點他們路途方向。黃帝又問:「你知道大隗住那裡嗎?」
他說:「知道啊!」黃帝吃了一驚,便又隨口問他說:「看你年紀這麼小
,但是好像麼事你都知道得不少啊?」接著又問道:「你知道如何治國平
天下嗎?」他說:「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樣。只要把牛的野性去除
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一樣嗎?」

黃帝聽了非常的佩服,真是後生可畏,這小孩真是不可輕視呀!原以為他
年幼可能什麼都不懂,沒想到這小孩從日常生活學來的道理,就能理解平
天下,統治人群的方法。所以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都不可
輕視。

佛陀說:「不輕未學難」。每一個人的潛意識,都有輕視他人的心態,所
以,能夠完全做到不輕視他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我們既然學佛,不
但不能以此為難,還要好好尊重別人,好好地調伏自己,見到人就要有尊
重之心,不只對老人要敬重,就是年幼的孩子也不能輕視,因為他們將來
會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樑。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若能時時刻刻存著這分敬
重之心,則「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