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心蓮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與時競爭步步踏實
不老的快樂志工──趙海昌居士
◎陳美羿
台北分會四樓志工室裡,十幾二十位志工,有的人埋著頭,仔細地核對著
勸募本、電腦清單和收據;有的人面對著小山般的硬幣,一枚枚的數著;
有的人登錄、開立感謝狀;有的人……工作的項目雖有不同,而忙碌的情
形則一。室內,一股祥和、歡喜的氣氛充塞其中,間或傳來幾聲低語淺笑
。他們,是慈濟的「快樂志工」。

趙伯伯──趙海昌居士,是台北分會最資深、最年長的「全職」志工之一


分會的工作人員說:「趙伯伯每天早上九點準時來『上班』,下午六點『
下班』,中午不休息。他的精神,令我們望塵莫及。」

志工金晉卿小姐說:「趙伯伯是很慈祥、很有智慧的長者。他做事很細心
,態度很負責。對新來的志工很親切、很照顧。凡有不懂的地方向他請教
,他都不厭其煩的解說清楚。在他身上,我們可學到很多東西。跟他在一
起,真是太幸福了!」



退而不休,樂在志工


趙居士則謙虛的說:「能夠走入慈濟,追隨上人,才是大福報。上人說:
『時,應分秒必爭;路,應步步踏實。則此趟人生無愧憾矣!』我也希望
在有生之年,能夠盡己之力,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

雖然已是七十六高齡,當了曾祖父的趙居士,因為身體健康,神采奕奕,
毫無龍鍾老態。花白的頭髮一定梳得光潔服貼,畢挺的西裝、端整的領帶
,以及衣襟上亮晶晶的慈濟小徽章,加上他那說話、做事、走路,都是從
從容容、不疾不徐的態度,在在說明他是一位生活嚴謹、一絲不苟的人。

「有人退休後,無所事事,漫長的日子不知如何打發,有人閒得發慌,甚
至生病。而爸爸能來當志工,做得高高興興的,我們做兒女的也放心。」
趙居士的女公子,任教於台北市永吉國中的榕齡說。

社會人口結構逐漸高齡化,老人問題日益受重視,專家學者大聲疾呼「生
涯規劃」,尤其是退休的「銀髮族」。事實上,「銀髮」代表著畢生經驗
、智慧的累積,這是非常可貴的資源,若任其浪費,豈不太可惜?

「退而不休,當志工最好。」趙伯伯語重心長的說。



童年失恃,遍嚐人世冷暖


說得一口流利閩南語的趙居士,是江蘇省常州市潞城鄉人。他說:「我的
國語有濃重的上海口音,怕一般人聽不懂,所以不常講。而早年在廈門任
職、結婚,學會閩南語,加上來台四十多年了,閩南語反而比較流暢。」

在江蘇老家,趙居士的父親是有相當名望的中醫師,執壺於常州、無錫等
地,奔波忙碌。

「八歲的時候,母親不幸罹患瘟疫過世。由年方十二歲的姊姊帶領,與年
幼的妹妹三人共同生活。嘗盡了人間苦難的煎熬。」趙居士一生不沾菸酒
,不惡口傷人,即是緣於幼年時母歿的刺激和姊姊的教導。

八歲那年,母親病重,趙居士奉父命到舅舅家取藥。舅舅正在酒館喝酒,
見到外甥來,不耐煩的攆他走:「等我喝完酒再說!」

「我含淚等待,然舅舅酒未盡興,母親噩耗已到。當時,在我小小的心靈
中,立下一個誓願:這輩子,我一滴酒也不喝。」

聰慧懂事的姊姊以身作則教導弟妹,絕對不能開口罵人:「我們罵人,人
家也罵我們。我們沒有媽媽,別讓人家說我們沒教養。」

十九歲時,父親過世,秉性忠厚的趙居士放棄祖上產業,不與人爭。蘇州
工專畢業後,隨老師前往廈門,服務於電信通訊單位。民國三十五年來台
,擔任鐵路通訊工作。

之後,再經努力考入台灣銀行,任至總行營繕科科長。民國六十七年自願
退休,創設工程公司。

「在數十年的工作期間,一貫本著『將自己所學完全付出於工作上,以服
務國家及人群』的信念,從未貪求一份非分之財。」趙居士說。



過往塵勞皆放下


趙居士在廈門工作期間,與同事許淑女女士成婚,育有三男三女。二女出
國留學均在完成學業後于歸自組小家庭。夫人赴美與女兒同住,不幸於居
美期間往生。

在因緣牽引下,趙居士再娶續弦夫人余美容女士。育有二子一女。

趙居士早年並無任何宗教信仰,後因余氏夫人信仰民間神祇,乃跟隨至各
地參拜進香,且大手筆的捐出不少金錢。

「嗣後因妻身體及精神欠安,在不自覺下聽信地理師及某堂住持之言,大
肆整修房舍、換神像,不但耗費金錢及精神,且家庭愈加不安。」最後竟
致家庭失和。

趙居士慨嘆:「數十年辛苦,徒勞一場。」

「放下!」是趙居士的抉擇,兒女俱已成長,於是他南下高雄,另作一番
調適。

在鼓山元亨寺,趙居士參加靜坐念佛。

「這時候,我才真正接觸了佛教。」



準時上班的志工


七十八年十一月,居士在元亨寺無意中翻閱了一本慈濟月刊,隨即決定結
束漫無目標的生活,決心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擔任志工,為人服務。

後因醫院中的志工需由慈濟台北分會訓練分派,所以再至台北分會表明自
己發心、自願擔任志工的意思。

「感恩簡秀玲小姐和何瑞真委員的耐心接引,我從認識慈濟精神,而得以
認清生命的價值,是在於珍惜得來不易的人身,以有限的生命,來成就無
限的慧命。」

趙居士說:「聆聽上人開示的錄音帶及研讀靜思語後,深受感動,終能放
下心中『垃圾』,點亮一盞心燈。」

每天早上,趙居士從新店住處搭客運車到公館,再轉車到濟南路,然後步
行二十分鐘到台北分會「上班」。

他說:「過去的生活,為的是自己。現在是為大眾,想法、做法自然完全
不一樣。而且在慈濟的大家庭裡,和樂融融,爭相付出,真是一片人間淨
土。」

自掏腰包來當志工,而且認真負責,趙居士說:「不能因為是志工,就偷
懶、馬虎。」



搭公車收會費


起先趙居士為每一位兒孫加入會員,繳會費,後來通知「各家」,自行繳
交。

三女榕齡因此而成為慈濟幕後委員,爸爸義不容辭為愛女廣招會員,何瑞
真委員於是鼓勵他也擔任幕後委員。

「何委員說:『趙伯伯,您己七十多歲了,要做就快!』我瞭解,『是日
已過,命亦隨減』,各人吃飯各人飽,於是,我也另領一本勸募本。」

民國八十年冬令,趙居士正式出任委員,編號二四九六。目前約有會員五
百人。

每個月,他利用星期假日或分會較不忙的那幾天下午,先以電話跟會員聯
絡好,根據事先排好的路線,坐著公車挨家挨戶去收。他的會員遍佈內湖
、板橋、中永和、三重……,就這樣,點點滴滴的累積,這位高齡的老人
,每個月都收進十幾萬的募款,匯入慈濟功德海中。

在家裡,不是聽上人開示的錄音帶,就是閱讀慈濟出版的書刊,「上人的
演講,只要是在新竹以北,我一定到現場恭敬的聆聽。」趙居士說。

忙得好快樂、做得好歡喜,生命變得充實而有意義,趙居士慶幸又感恩。



耐心愛心關懷會員


「趙伯伯對會員非常關心,也很有耐心。若有會員中斷不繳了,趙伯伯就
掏腰包替他繳,曾經有一位會員因此而大受感動,後來捐了十萬元。」台
北分會的志工師姊說。

趙居士說:「我的會員,沒有一個不繳的,他不繳,我替他繳。繳了收據
再寄給他,告訴他:功德要持續、行善要及時,中斷了多可惜。」

若有新會員加入,趙居士一定親自寄慈濟道侶和慈濟月刊給他。等到會員
資料納入電腦,有名條直接寄送之後,才停止。「收會費固然重要,讓大
家了解慈濟精神更重要。」

在台北分會,經常有人會來參觀,請購書籍或錄音帶。更有些是心有千千
結,而來尋求幫助的。

金師姊說:「趙伯伯很細心,只要他發現有情緒不穩定的人,就會巧妙的
去輔導、幫助。而很快的就輔導成功呢!」

曾經有一個年輕的女孩子,每到分會來,就說她要見上人、要皈依、要出
家,大家都拿她沒辦法。

趙居士把她帶到一旁,慈祥的問她:妳要見上人有什麼事嗎?妳知道皈依
的意義嗎?妳明白出家是要更精進的荷擔如來家業嗎?

女孩子吵著說:「不管,我就是要!」

趙居士說:「好!我們一步一步來,有機會我先帶妳去花蓮,聽上人開示
。」

從花蓮回來,這位年輕女孩不但看到了上人,還請了一套「三皈依」錄音
帶,趙居士叫他聽明白再說。女孩子高興極了,從此定下心來。

她每次來,趙居士就耐心的開導她,鼓勵她在家要乖、要孝順,幫父母做
事。後來她主動加入會員,趙居士與她父母電話聯繫,雙管齊下,共同輔
導。她現在已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女孩了。

「慢慢來,別嚇著她!」是趙居士的輔導方法。

另外有一位小姐,因家人都到國外去了,心生惶恐,每到分會來都哭哭啼
啼,好絕望的樣子;趙居士不斷給予鼓勵、打氣,要她有信心。當她害怕
或情緒不穩的時候,就打電話給趙伯伯。

現在她氣色好了,情緒也穩定了,時常開開心心來當志工。

「趙伯伯真是一個最好的『張老師』。」她說。



自在無礙的親情


如沐春風,這是趙居士給人的感受。

「不爭、不貪、誠懇、客氣。都是爸爸的人格特質,連對子女,也客氣得
不得了。」榕齡說:「他是最為子女著想的人,他要來看我們,都事先打
電話,怕我們沒時間,又怕麻煩我們為他準備素食。常常都是吃飽了才來
。」

趙居士說,老人的想法和年輕人的想法一定有所不同,每個人也有不同的
生活方式,不要互相干擾,不要勉強住在一起;這樣大家都自由,年輕人
也沒有心理壓力。

每個月,兒孫將孝敬趙居士的金錢直接匯入他的帳戶內。趙居士自奉儉約
,有剩餘的款項,悉數捐入慈濟基金會。

趙居士說:兒孫的孝順最令他稱慰。尤其每個媳婦都對他很好。

「其實是爸爸好!」榕齡說:「爸爸做得一手好菜,現在還會開材料單,
親自教我們做呢!」

今年趙居士的長女自美返台,姊妹們湊在一起,談起小時候,趙居士用手
搖縫紉機為她們縫小裙子的往事,一致公認他是一位文武全才、能幹無比
的爸爸呢!



璀璨餘暉暖薰大地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時光,它不舍晝夜,匆匆地逝去、逝去,朝如青絲
暮成雪;曾幾何時,旭日已成餘暉。旭日有其亮麗,餘暉更有其燦爛。而
人,總會長大,總會老,老要老得「漂亮」──健康、快樂、自在、豐富
,而不為任何事務牽絆,不為兒孫親情所繫著。

趙居士,正是這樣一位不老的快樂志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