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宗教之旅 
                      德蕾莎媽媽仁愛傳教會慈濟行 | 
                   
                  
                     | 
                   
                  
                    | ◎陳美羿 | 
                   
                  
                     | 
                   
                  
                    五月底,北台灣的初夏,清晨六點鐘,仍有薄薄的涼意。 
                         
                       
                      到了汐止「仁愛傳教會」,修女們剛做完晨禱下樓來,高院長介紹了她們 
                      遠東區的區會長露西娜修女。露修女五月初來台,明天將返回香港。所以 
                      我們特地安排了一趟「慈濟之旅」,讓德蕾莎婆婆的「仁愛傳教會」和證 
                      嚴上人的「慈濟功德會」再一次交流。 
                       
                       
                       
                      ◆往東方淨土  
                       
                       
                      我們一行十個人(六位修女和四位慈濟的師姊)到松山轉車,兩位兄地會 
                      的修士也趕來會合。他門還提了一鍋韓國泡菜,要送給花蓮的聖瑪爾大修 
                      道院,真是別緻又貼心的禮物。 
                       
                      談談笑笑間,方修女突然指著淑英師姊問:「妳怎麼沒有穿衣服?」大家 
                      聽了都大笑起來,原來淑英穿了件紅色襯衫和藍色牛仔褲。我們解釋,她 
                      還不是慈濟委員,所以沒有「制服」。 
                       
                      自強號火車緩緩進站,從台北上車的谷寒松神父在車廂裡朝我們揮手。上 
                      了車,大家互道早安並彼此介紹。嗯!九位外國的神父、修女,加上四位 
                      慈濟人,好醒目的一群人,也是天主教和佛教多完美的結合呀! 
                       
                      蕭玉師姊和麗霜師姊準備了許多早點和飲料,正努力的「推銷」著。大家 
                      從台灣的豆漿談到韓國的泡菜,谷神父也介紹他家鄉的美味牛排和新酒。 
                       
                      奧地利籍的谷神父來台三十多年,說得一口流利的華語,目前任教於輔仁 
                      大學,他常帶輔大學生到樂生療養院關懷痲瘋病人。七十九年五月樂生院 
                      辦園遊會,谷神父是主辦人之一,慈濟筆耕隊曾訪問過他。 
                       
                      今年浴佛節,樂生院的棲蓮精舍舉行浴佛並聚餐,有幸與神父同桌,於是 
                      乘機邀他同往花蓮,神父欣然同意,並表示:久仰證嚴法師及慈濟世界大 
                      名,正想有機會要去拜訪、了解呢! 
                       
                      露西娜修女說她曾在報上看到過慈濟的報導,知道證嚴法師得到麥格塞塞 
                      獎。德蕾莎修女也曾是得獎人,目前她的四百三十個修會遍及世界一百零 
                      四個國家,有三千位修女和三百五十位修士,在為全世界苦難的人們服務 
                      奉獻。 
                       
                      我把英文版的慈濟簡介致送給他們說,慈濟的種子現在已在世界各國發芽 
                      ,僅管宗教不同,精神、目標則一,天下真理不變,所作所為也是殊途同 
                      歸。 
                       
                      到了羅東,早一天返家探望父病的三妙師姊上車,馬上到洗手間換上慈濟 
                      委員深藍色的制服。從修女們開始收容老人及殘障者後,汐止的慈濟人除 
                      了在財力、物力護持他們以外,也給於人力的支援。尤其三妙和麗霜,風 
                      雨無阻的天天去當義工;煮飯、洗衣、拖地、餵飯……。 
                       
                      修女說:「我們是天主教的團體,感謝佛教的慈濟功德會來幫忙。」 
                       
                      我們則說:「中國有很多老人、病人和窮人,是你們外國的修女在照顧, 
                      應該向你們道謝才對。」 
                       
                      彼此感恩、彼此幫助,愛,是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啊! 
                       
                       
                       
                      ◆靜思溯源 
                       
                       
                      九點多,抵達花蓮,潔淨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 
                       
                      早就預約的聯合租賃公司開車來接,司機隋先生為大家在車站前拍一張合 
                      照,然後分乘兩部車前往精舍。 
                       
                      這天是每月一次的發放日,除了照顧戶來領生活費外,還有全省的數千會 
                      員來參訪。 
                       
                      我們在人群中穿梭,參觀義診、義剪,也參觀常住生活來源的臘燭、豆元 
                      粉製作。 
                       
                      在陶藝工房,德宣師父親自介紹手拉坯的作品。他說:「拉坯時要一心不 
                      亂,心無旁騖,所以可以藉此修禪定的工夫。」這是工場即道場,工作即 
                      修行呀! 
                       
                      在一個大型陶罐上刻著四句偈: 
                       
                      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穀; 
                       
                      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 
                       
                      谷神父用英語解釋給修女們聽,只見他們頻頻點頭。德宣師父又指著陶罐 
                      上的圖案說:「這是當年精舍生活的寫照。」 
                       
                      一向自力更生的上人,早年曾務農,向人借牛來犛田,秉持佛教的慈悲心 
                      ,不像一般人用鞭子打牛隻,而是由弟子抱一把青草在前面,「引誘」牛 
                      向前走。 
                       
                      「有時候借不到牛,就由兩位出家師父在前面拉犛。」 
                       
                      透過神父的翻譯,修女們說:很能了解,這條路是很辛苦的。 
                       
                      一行人再由德穎師父帶領,到精舍後面的普明寺參觀。中視節目製作人王 
                      時政是谷神父舊識,陳燦暉教授伉麗多年來護持修士、修女不遺餘力,大 
                      家在此相見喜不自勝。 
                       
                      昔日上人苦修的小屋早已拆除,曾幾何時,慈濟志業已發展出四大單元, 
                      會員更達兩百多萬人,果真是「合抱之樹,發於毫芒,千里之路,始於初 
                      步」。 
                       
                      回到精舍,適逢上人上殿開示,眾人坐列辦公室內,從螢光幕上瞻仰上人 
                      。 
                       
                      開示畢,打板用餐,上人卸下海青,前來向神父修女致意。 
                       
                      午餐後,上人在貴賓室接見貴賓。這天有來自日本、馬來西亞的團體,加 
                      上我們一行人,有如聯合國大會。 
                       
                      谷神父詢及上人當年與三位修女的因緣。上人說,在與修女談論彼此的宗 
                      教後,啟發了她創立克難慈濟功德會的動機;精舍也常有修女來「參訪」 
                      或者「避靜」,可說因緣很深。 
                       
                      谷神父談到環保問題,認為應編製教材,從宣導及教育著手。 
                       
                      上人言:除了宣導、教育外,以實際動手來做才是最重要的。慈濟近幾年 
                      來,已著手在做「種樹」及「資源回收」的工作,並且積極提倡「惜福」 
                      的觀念;不僅關懷生命,同時也愛惜物命。「不但小學生需要教育,大學 
                      生更要加上心靈環保的教育。」 
                       
                      在上人贈送每人一套英文版的靜思語後,結束了這歷史性的會談,我們一 
                      行步出精舍,前往天祥。 
                       
                       
                       
                      ◆愛心在行動 
                       
                       
                      上了車,我迫不及待的問神父,此行的感想。 
                       
                      他說:「可以看見,一股神的力量、善的力量在行動。證嚴法師的思想很 
                      豐厚,他用很少的話說很多的事。」 
                       
                      神父也在做筆記,他今天要以慈濟為題,在彌撤中作演說。 
                       
                      進入太魯閣後,橫貫公路的雄偉氣勢和鬼斧神工,叫初次蒞臨的修女們歎 
                      為觀止。司機先生讓大夥兒在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都下來步行了一 
                      會兒。 
                       
                      我問露西娜修女累嗎?她說:「一點也不,我在享受啊!」真的,矢志身 
                      心奉獻的神職人員,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閒啊! 
                       
                      到了天祥,在靠近青年活動中心的山坡上,有一座天主堂,一位外籍神父 
                      熱忱的歡迎我們,並領我們到頂樓的聖堂。 
                       
                      這是一棟木造的小聖堂,雪白的牆壁,彩色的玻璃,室內陳設簡單,只有 
                      耶穌及聖母像和八張木椅,但是小巧玲瓏,精緻典雅,美得像一首詩。 
                       
                      谷神父換上白色的聖袍,開始主持彌撤。 
                       
                      神父說:「今天,我們沉浸在宗教的氣氛中,是那麼美妙、豐富、值得讚 
                      美。我們以感恩的心,和慈濟的姊妹們,一心一意,讚頌天主……。」 
                       
                      讀經、唱詩、祈禱之後,神父用英語演說:「證嚴法師,台中清水鎮的人 
                      ,十五歲時,因救母病,祈求觀世音菩薩,願折壽十二年給母親,並開使 
                      吃素。」 
                       
                      「因父親過世,開始接觸正信的佛教,萌生出家的念頭。……一個巧妙的 
                      因緣,皈依在印順導師座下……。」 
                       
                      神父再由三個修女的故事,說到山胞婦女的一灘血,激發法師創辦了慈濟 
                      功德會。籌建醫院時,樂生院的宋老太太靈機一動,兜售「心蓮」的故事 
                      ……。 
                       
                      「雖然在信仰上有所不同,但今天我們看到證嚴法師,聽到她美麗而動人 
                      的話,看到那麼多人跟從著他,足證愛心在行動。」 
                       
                      唱詩時,看到一句話:「我徬徨於歧路,您曾慈聲召喚:跟隨我。我卻不 
                      顧……。您不辭千辛萬苦,為了與人類同往。」 
                       
                      我很感動也很感慨,想到法華經中那個流浪的富家子。人,是那麼無知, 
                      那麼剛強,而不管是佛菩薩或是天主,祂永遠在那兒等待,如父如母盼兒 
                      女歸來。 
                       
                      彌撤結束前,神父祈禱:「祝福大家平安,慈濟的大團體、國家、社會安 
                      定團結,地球村的大家庭,沐浴在慈愛中。」 
                       
                      互祝平安時,神父走下來,一一握手,我忍不住屈膝跪下,熱淚盈眶。 
                       
                       
                       
                      ◆善,堅美如石 
                       
                       
                      出了太魯閣,不久即到達聖瑪爾大修道院。進了院子,法籍甦修女張臂歡 
                      迎我們。 
                       
                      「嬤嬤!」我喊了一聲,飛奔而去,「我四年前來過,您認不認得我?」 
                       
                      「認得!認得!」滿頭銀髮的修女高興的說。 
                       
                      四年前,也是陪同仁愛傳教會的修女來慈濟參訪,曾到聖瑪爾大來。記得 
                      我問過她:「您到台灣幾年了?」她說:「連在中國大陸的時間,已經五 
                      十幾年了。妳今年幾歲了?」 
                       
                      「我還沒出生呢!」我們都笑起來,我覺得真愛她。 
                       
                      甦修女左眼載著眼罩,她才到慈濟醫院去開過白內障。 
                       
                      因為時間不夠,略為寒喧,即告辭出來,修女們送了兩大箱的玉米。 
                       
                      修道院出來即是新城海邊,「看海」是修女們的願望,因此我們驅車行來 
                      。下了車,神父努力的對一輛砂石車司機在揮手,神父說:「他們很辛苦 
                      ,跟他招招手,給一點溫暖。」車子走遠了,神父還在揮手:「他在後照 
                      鏡看得到。」好令人感動的一番話。 
                       
                      走下海灘,大家都奔跑起來,一邊在石礫中撿拾漂亮的石頭。 
                       
                      我揀了幾個可以握在手心中的白色鵝卵石,準備送給雅玲──她是一個三 
                      十多歲的山地籍太太,因為腦部病變而癱瘓,手腳一直委縮,現在住在修 
                      女那兒。 
                       
                      「好了!回去囉!否則趕不上火車了。」麗霜大喊。大夥兒依依不捨的離 
                      開海邊,每個人都抱著一堆石頭,相視而笑。 
                       
                      金修士在車上用黑色簽字筆在石頭上畫了一朵玫瑰花,又用黃色螢光筆在 
                      葉子上著色,我遞給他一枝紅色簽字筆,塗在花瓣上,真美。 
                       
                      因為時間緊迫,我們在護專校門外參觀一下即回到慈濟醫院。站在醫院與 
                      紀念堂之間,一目瞭然可以看見所有院區的建築。一一介紹之後,我門進 
                      到醫院大廳,在佛陀看病圖壁畫前瀏覽,神父垂問坐著輪椅的病人。病人 
                      說:這裡服務很好,也很乾淨。 
                       
                      趕到車站,正好剪票進站,上了車,見了蕭玉和麗霜氣喘噓噓地帶著花蓮 
                      名產上車,火車正好開動了;一份份的名產紀念品,連同精舍贈送的蠟蠋 
                      、書籍,分別是送給神父、修士、修女的,人人都有一份。 
                       
                       
                       
                      ◆我們會再見 
                       
                       
                      「神父,我有個冒昧的請求,能否請您為我們講天主教的教義、思想和真 
                      理。」 
                       
                      「非常樂意!」 
                       
                      這是在天祥路上的一段對話。 
                       
                      用過便當,我招呼慈濟的師姊們來「上課」。三妙卻靈機一動,取出一個 
                      白石頭請神父題字。 
                       
                      神父用紅筆在潔白的石頭上寫下一句:「有天好作主,無地不為家」,我 
                      也把修士畫過的玫瑰花的石頭請神父題字,神父寫的是:美羿──慈愛! 
                      永遠! 
                       
                      神父說:「『慈』是妳的名字,也是慈濟的名字,『愛』是心中有愛;要 
                      永遠,永恆呀!」非常感謝神父的祝福和教誨,我會牢牢記住的。 
                       
                      「妳們要我講什麼?基督教的核心思想?」 
                       
                      「都可以。」我說:「我不明白為什麼天主教特別禮敬聖母瑪利亞,天主 
                      教和基督教不都是耶穌的教育嗎?就如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卻不特 
                      別強調佛母摩耶夫人啊!」 
                       
                      想不到這一個外行的笨問題,使得神父著實的講了一部宗教史,從耶穌降 
                      生、傳道,釘十字架、復活,到馬丁路得的宗教改革,直到現在。 
                       
                      時間在車聲隆隆中飛快的過去,快到八堵站了,我感緊再問:「您認為現 
                      在人或社會最大的危機在那裡?」 
                       
                      神父說:「以價值觀看,人最大的危機是:人,不把別人當作人,而當工 
                      具看。以生存來看,是生態環境的被破壞,尤其各國競相發展核子武器; 
                      不知那一天,人類會自我焚滅。」 
                       
                      「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問題,還是現代的產物?」 
                       
                      「這是人類自來就有的問題,只是現代特別嚴重,因為資訊發達,人們往 
                      來頻繁,使問題更加顯著。」 
                       
                      「那要怎麼辦?」 
                       
                      神父說:「人人尊重別人,以身作則,學習著把別人也當人;把這種想法 
                      放在心中、表現在態度上。就是父母也要把孩子當作人,我十一歲的時候 
                      ,我的父母讓我選擇要不要上學,所以我從小就被充分的尊重著。」 
                       
                      「希望社會更好,就要發揚慈濟精神呀!『陳修女』,很感謝妳們安排了 
                      這麼美妙的旅行,十二月我到德國慕尼黑的哲學院講學九個月,我將會有 
                      最珍貴的教材給我的學生了。」 
                       
                      到了松山,我們和修女下車回汐止,修士和神父繼續坐到台北,「再見! 
                      再見!」車上車下兩批人馬,又是揮手,又是鞠躬、又是合十。 
                       
                      把修女送回修道院,再一次的互道:再見! 
                       
                      是的,只要是同心、同志,我們都會再相見的,生生世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