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教之旅
德蕾莎媽媽仁愛傳教會慈濟行 |
|
◎陳美羿 |
|
五月底,北台灣的初夏,清晨六點鐘,仍有薄薄的涼意。
到了汐止「仁愛傳教會」,修女們剛做完晨禱下樓來,高院長介紹了她們
遠東區的區會長露西娜修女。露修女五月初來台,明天將返回香港。所以
我們特地安排了一趟「慈濟之旅」,讓德蕾莎婆婆的「仁愛傳教會」和證
嚴上人的「慈濟功德會」再一次交流。
◆往東方淨土
我們一行十個人(六位修女和四位慈濟的師姊)到松山轉車,兩位兄地會
的修士也趕來會合。他門還提了一鍋韓國泡菜,要送給花蓮的聖瑪爾大修
道院,真是別緻又貼心的禮物。
談談笑笑間,方修女突然指著淑英師姊問:「妳怎麼沒有穿衣服?」大家
聽了都大笑起來,原來淑英穿了件紅色襯衫和藍色牛仔褲。我們解釋,她
還不是慈濟委員,所以沒有「制服」。
自強號火車緩緩進站,從台北上車的谷寒松神父在車廂裡朝我們揮手。上
了車,大家互道早安並彼此介紹。嗯!九位外國的神父、修女,加上四位
慈濟人,好醒目的一群人,也是天主教和佛教多完美的結合呀!
蕭玉師姊和麗霜師姊準備了許多早點和飲料,正努力的「推銷」著。大家
從台灣的豆漿談到韓國的泡菜,谷神父也介紹他家鄉的美味牛排和新酒。
奧地利籍的谷神父來台三十多年,說得一口流利的華語,目前任教於輔仁
大學,他常帶輔大學生到樂生療養院關懷痲瘋病人。七十九年五月樂生院
辦園遊會,谷神父是主辦人之一,慈濟筆耕隊曾訪問過他。
今年浴佛節,樂生院的棲蓮精舍舉行浴佛並聚餐,有幸與神父同桌,於是
乘機邀他同往花蓮,神父欣然同意,並表示:久仰證嚴法師及慈濟世界大
名,正想有機會要去拜訪、了解呢!
露西娜修女說她曾在報上看到過慈濟的報導,知道證嚴法師得到麥格塞塞
獎。德蕾莎修女也曾是得獎人,目前她的四百三十個修會遍及世界一百零
四個國家,有三千位修女和三百五十位修士,在為全世界苦難的人們服務
奉獻。
我把英文版的慈濟簡介致送給他們說,慈濟的種子現在已在世界各國發芽
,僅管宗教不同,精神、目標則一,天下真理不變,所作所為也是殊途同
歸。
到了羅東,早一天返家探望父病的三妙師姊上車,馬上到洗手間換上慈濟
委員深藍色的制服。從修女們開始收容老人及殘障者後,汐止的慈濟人除
了在財力、物力護持他們以外,也給於人力的支援。尤其三妙和麗霜,風
雨無阻的天天去當義工;煮飯、洗衣、拖地、餵飯……。
修女說:「我們是天主教的團體,感謝佛教的慈濟功德會來幫忙。」
我們則說:「中國有很多老人、病人和窮人,是你們外國的修女在照顧,
應該向你們道謝才對。」
彼此感恩、彼此幫助,愛,是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啊!
◆靜思溯源
九點多,抵達花蓮,潔淨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
早就預約的聯合租賃公司開車來接,司機隋先生為大家在車站前拍一張合
照,然後分乘兩部車前往精舍。
這天是每月一次的發放日,除了照顧戶來領生活費外,還有全省的數千會
員來參訪。
我們在人群中穿梭,參觀義診、義剪,也參觀常住生活來源的臘燭、豆元
粉製作。
在陶藝工房,德宣師父親自介紹手拉坯的作品。他說:「拉坯時要一心不
亂,心無旁騖,所以可以藉此修禪定的工夫。」這是工場即道場,工作即
修行呀!
在一個大型陶罐上刻著四句偈:
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穀;
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
谷神父用英語解釋給修女們聽,只見他們頻頻點頭。德宣師父又指著陶罐
上的圖案說:「這是當年精舍生活的寫照。」
一向自力更生的上人,早年曾務農,向人借牛來犛田,秉持佛教的慈悲心
,不像一般人用鞭子打牛隻,而是由弟子抱一把青草在前面,「引誘」牛
向前走。
「有時候借不到牛,就由兩位出家師父在前面拉犛。」
透過神父的翻譯,修女們說:很能了解,這條路是很辛苦的。
一行人再由德穎師父帶領,到精舍後面的普明寺參觀。中視節目製作人王
時政是谷神父舊識,陳燦暉教授伉麗多年來護持修士、修女不遺餘力,大
家在此相見喜不自勝。
昔日上人苦修的小屋早已拆除,曾幾何時,慈濟志業已發展出四大單元,
會員更達兩百多萬人,果真是「合抱之樹,發於毫芒,千里之路,始於初
步」。
回到精舍,適逢上人上殿開示,眾人坐列辦公室內,從螢光幕上瞻仰上人
。
開示畢,打板用餐,上人卸下海青,前來向神父修女致意。
午餐後,上人在貴賓室接見貴賓。這天有來自日本、馬來西亞的團體,加
上我們一行人,有如聯合國大會。
谷神父詢及上人當年與三位修女的因緣。上人說,在與修女談論彼此的宗
教後,啟發了她創立克難慈濟功德會的動機;精舍也常有修女來「參訪」
或者「避靜」,可說因緣很深。
谷神父談到環保問題,認為應編製教材,從宣導及教育著手。
上人言:除了宣導、教育外,以實際動手來做才是最重要的。慈濟近幾年
來,已著手在做「種樹」及「資源回收」的工作,並且積極提倡「惜福」
的觀念;不僅關懷生命,同時也愛惜物命。「不但小學生需要教育,大學
生更要加上心靈環保的教育。」
在上人贈送每人一套英文版的靜思語後,結束了這歷史性的會談,我們一
行步出精舍,前往天祥。
◆愛心在行動
上了車,我迫不及待的問神父,此行的感想。
他說:「可以看見,一股神的力量、善的力量在行動。證嚴法師的思想很
豐厚,他用很少的話說很多的事。」
神父也在做筆記,他今天要以慈濟為題,在彌撤中作演說。
進入太魯閣後,橫貫公路的雄偉氣勢和鬼斧神工,叫初次蒞臨的修女們歎
為觀止。司機先生讓大夥兒在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都下來步行了一
會兒。
我問露西娜修女累嗎?她說:「一點也不,我在享受啊!」真的,矢志身
心奉獻的神職人員,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閒啊!
到了天祥,在靠近青年活動中心的山坡上,有一座天主堂,一位外籍神父
熱忱的歡迎我們,並領我們到頂樓的聖堂。
這是一棟木造的小聖堂,雪白的牆壁,彩色的玻璃,室內陳設簡單,只有
耶穌及聖母像和八張木椅,但是小巧玲瓏,精緻典雅,美得像一首詩。
谷神父換上白色的聖袍,開始主持彌撤。
神父說:「今天,我們沉浸在宗教的氣氛中,是那麼美妙、豐富、值得讚
美。我們以感恩的心,和慈濟的姊妹們,一心一意,讚頌天主……。」
讀經、唱詩、祈禱之後,神父用英語演說:「證嚴法師,台中清水鎮的人
,十五歲時,因救母病,祈求觀世音菩薩,願折壽十二年給母親,並開使
吃素。」
「因父親過世,開始接觸正信的佛教,萌生出家的念頭。……一個巧妙的
因緣,皈依在印順導師座下……。」
神父再由三個修女的故事,說到山胞婦女的一灘血,激發法師創辦了慈濟
功德會。籌建醫院時,樂生院的宋老太太靈機一動,兜售「心蓮」的故事
……。
「雖然在信仰上有所不同,但今天我們看到證嚴法師,聽到她美麗而動人
的話,看到那麼多人跟從著他,足證愛心在行動。」
唱詩時,看到一句話:「我徬徨於歧路,您曾慈聲召喚:跟隨我。我卻不
顧……。您不辭千辛萬苦,為了與人類同往。」
我很感動也很感慨,想到法華經中那個流浪的富家子。人,是那麼無知,
那麼剛強,而不管是佛菩薩或是天主,祂永遠在那兒等待,如父如母盼兒
女歸來。
彌撤結束前,神父祈禱:「祝福大家平安,慈濟的大團體、國家、社會安
定團結,地球村的大家庭,沐浴在慈愛中。」
互祝平安時,神父走下來,一一握手,我忍不住屈膝跪下,熱淚盈眶。
◆善,堅美如石
出了太魯閣,不久即到達聖瑪爾大修道院。進了院子,法籍甦修女張臂歡
迎我們。
「嬤嬤!」我喊了一聲,飛奔而去,「我四年前來過,您認不認得我?」
「認得!認得!」滿頭銀髮的修女高興的說。
四年前,也是陪同仁愛傳教會的修女來慈濟參訪,曾到聖瑪爾大來。記得
我問過她:「您到台灣幾年了?」她說:「連在中國大陸的時間,已經五
十幾年了。妳今年幾歲了?」
「我還沒出生呢!」我們都笑起來,我覺得真愛她。
甦修女左眼載著眼罩,她才到慈濟醫院去開過白內障。
因為時間不夠,略為寒喧,即告辭出來,修女們送了兩大箱的玉米。
修道院出來即是新城海邊,「看海」是修女們的願望,因此我們驅車行來
。下了車,神父努力的對一輛砂石車司機在揮手,神父說:「他們很辛苦
,跟他招招手,給一點溫暖。」車子走遠了,神父還在揮手:「他在後照
鏡看得到。」好令人感動的一番話。
走下海灘,大家都奔跑起來,一邊在石礫中撿拾漂亮的石頭。
我揀了幾個可以握在手心中的白色鵝卵石,準備送給雅玲──她是一個三
十多歲的山地籍太太,因為腦部病變而癱瘓,手腳一直委縮,現在住在修
女那兒。
「好了!回去囉!否則趕不上火車了。」麗霜大喊。大夥兒依依不捨的離
開海邊,每個人都抱著一堆石頭,相視而笑。
金修士在車上用黑色簽字筆在石頭上畫了一朵玫瑰花,又用黃色螢光筆在
葉子上著色,我遞給他一枝紅色簽字筆,塗在花瓣上,真美。
因為時間緊迫,我們在護專校門外參觀一下即回到慈濟醫院。站在醫院與
紀念堂之間,一目瞭然可以看見所有院區的建築。一一介紹之後,我門進
到醫院大廳,在佛陀看病圖壁畫前瀏覽,神父垂問坐著輪椅的病人。病人
說:這裡服務很好,也很乾淨。
趕到車站,正好剪票進站,上了車,見了蕭玉和麗霜氣喘噓噓地帶著花蓮
名產上車,火車正好開動了;一份份的名產紀念品,連同精舍贈送的蠟蠋
、書籍,分別是送給神父、修士、修女的,人人都有一份。
◆我們會再見
「神父,我有個冒昧的請求,能否請您為我們講天主教的教義、思想和真
理。」
「非常樂意!」
這是在天祥路上的一段對話。
用過便當,我招呼慈濟的師姊們來「上課」。三妙卻靈機一動,取出一個
白石頭請神父題字。
神父用紅筆在潔白的石頭上寫下一句:「有天好作主,無地不為家」,我
也把修士畫過的玫瑰花的石頭請神父題字,神父寫的是:美羿──慈愛!
永遠!
神父說:「『慈』是妳的名字,也是慈濟的名字,『愛』是心中有愛;要
永遠,永恆呀!」非常感謝神父的祝福和教誨,我會牢牢記住的。
「妳們要我講什麼?基督教的核心思想?」
「都可以。」我說:「我不明白為什麼天主教特別禮敬聖母瑪利亞,天主
教和基督教不都是耶穌的教育嗎?就如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卻不特
別強調佛母摩耶夫人啊!」
想不到這一個外行的笨問題,使得神父著實的講了一部宗教史,從耶穌降
生、傳道,釘十字架、復活,到馬丁路得的宗教改革,直到現在。
時間在車聲隆隆中飛快的過去,快到八堵站了,我感緊再問:「您認為現
在人或社會最大的危機在那裡?」
神父說:「以價值觀看,人最大的危機是:人,不把別人當作人,而當工
具看。以生存來看,是生態環境的被破壞,尤其各國競相發展核子武器;
不知那一天,人類會自我焚滅。」
「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問題,還是現代的產物?」
「這是人類自來就有的問題,只是現代特別嚴重,因為資訊發達,人們往
來頻繁,使問題更加顯著。」
「那要怎麼辦?」
神父說:「人人尊重別人,以身作則,學習著把別人也當人;把這種想法
放在心中、表現在態度上。就是父母也要把孩子當作人,我十一歲的時候
,我的父母讓我選擇要不要上學,所以我從小就被充分的尊重著。」
「希望社會更好,就要發揚慈濟精神呀!『陳修女』,很感謝妳們安排了
這麼美妙的旅行,十二月我到德國慕尼黑的哲學院講學九個月,我將會有
最珍貴的教材給我的學生了。」
到了松山,我們和修女下車回汐止,修士和神父繼續坐到台北,「再見!
再見!」車上車下兩批人馬,又是揮手,又是鞠躬、又是合十。
把修女送回修道院,再一次的互道:再見!
是的,只要是同心、同志,我們都會再相見的,生生世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