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軟體中的軟體
各個單位看志工
◎謝寶慧
獻給你,愛心


☉急診室主任趙凱醫師:

志工在醫院的表現是無庸置疑的,就急診處來說,我們相當需要他們的協
助;急診室的阿嫂只有兩個人,若一個送患者到病房,另一個跑X光室,
就沒有人可以支援幫忙了,更何況其它許多零星瑣碎的事,都得靠志工幫
忙。

慈濟醫院的志工在全台灣而言,可算是獨一無二的組織。第一是因為它的
性質,其次就是組成問題。由於功德會的成員是來自全省各地的委員、會
員,因而由委員所組成的志工,其來源、意願,以及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宗
旨,皆是很正確的──為佛教、為眾生,而使得志工組織的力量很大;也
因為這股獨特的力量,因此更需將其系統化,善加利用這個組織的功能。

基本上來說,志工是醫院的長期資源,若能迅速與醫院的醫療政策配合,
讓志工組織更系統化、制度化,經過訓練,他們一回來即能駕輕就熟,知
道要做什麼事。這是長遠大計,可以由社服或精舍統籌這套訓練教育計畫


志工從全省各地回花蓮,一方面是希望能接受上人的精神洗禮,踐行人間
的菩薩道;另一方面若能讓他們接受訓練課程,且能實際的運用,相信對
他們來說,更是不虛此行。



☉家庭醫學科王英偉醫師:

來慈濟醫院三年的時間,醫院每年都舉辦深入偏遠鄉間的巡迴醫療活動,
由於家醫科以服務的性質為重,因而常與志工、社會服務室及公共衛生服
務室組隊,從事巡迴醫療的工作。正因為這樣的接觸,也讓我更了解志工
們所做的,而深刻體會慈濟的精神所在。

每次活動前,師姊們皆會事先為我們做安排,如:義診時,他們在前三星
期即發出通知,前二星期再通知一次;到了星期六、日的義診日,他們又
協助場所的佈置、掛號、包藥、量血壓……,幾乎所有的瑣碎事,他們全
部承擔下來。每回兩梯次的義診,前前後後六個星期的時間,志工師姊們
都在為義診的事而忙,他們那股投入的熱誠與精神,直讓人佩服。

去年八月到十二月間,為貧戶所做的健康檢查中,志工都會在訪查前先通
知貧戶。有些地區相當偏僻,也許連派出所警員都找不到,但他們卻能如
數家珍的帶領我們前往,亦可見其對貧戶的關懷程度。

我一直致力於「社區醫療」的推廣,舉凡平日的義診、為貧戶做的健康檢
查、慈誠隊的急救訓練課程、推展乳癌的自我檢查……等,皆在範疇之內
。就自己的想法,極希望下一步驟,能把健康的資訊有計畫、有系統的傳
導給志工,當志工在傳播慈濟精神理念的同時,也能把健康常識帶給會眾
,讓每位志工都變成「防癌大使」或「健康大使」,相信志工所發揮的影
響、效果,一定相當大!



☉加護病房護理長高夏子:

對ICU來說,志工給予我們最大的協助,即是維持探病的秩序。

因為ICU是個特殊的單位,在ICU中的都是一些危急的患者,也因此
限制了家屬的探視。在志工幫我們維持秩序之前,家屬因為心繫ICU的
親人,因而許多為了探視患者所產生的糾紛亦隨之而至;每次開會所討論
的問題,幾乎都是會客問題,不管怎樣商討,卻一直研議不出一個具體的
方案,因為阿嫂本身的工作本來就多,而護理人員更不可能有多餘的人力
可支援、調度。自從志工為我們維持「一床一家屬」的探視原則後,以前
困擾我們的問題,都不存在了。

我一直以為志工只有白天才來幫忙,一直到三個月前輪值夜班時,我才知
道,晚上六點至六點半的探視時間,師兄們仍留下來協助我們。通常晚上
大家都下班了,因而探病的家屬也較多,當時ICU前一堆人,正想要去
維持秩序時,卻訝異大家為何還是這麼有規則的進入,出去一看,才知是
慈誠隊師兄的功勞,當時心裡真的好感動、好感動,白天他們已累了一天
,沒想到這麼晚,他們竟還在此協助我們。

除了維持秩序,志工也在外輔導、安定家屬的情緒。遇到經濟拮据的家屬
,則替他們向社服諮詢申請補助的管道。

若仔細觀察,就可發覺,志工每天都在做許多我們沒有做好的事,他們在
醫院裡,就像打雜一般,幾乎什麼都參與;走在醫院的任一個角落,所見
到的都是志工,他們兢兢業業的奉獻,無一刻閒著。

聽說這些志工裡,不乏公司的大老闆、老闆娘,他們放下自身的事業、身
分,投入志工的行列;甚至為了回來擔任志工,還需排隊等候,每三個月
才能輪到一次,每梯次也只能三天而已。目前社會風氣隳壞,但志工們所
展現的美與善,卻令人感到無限的欣慰。

每回上小夜班,看到志工又在替我們維持秩序時,我們都會興奮地對他們
大呼:「謝謝!」如果問我說他們還應怎麼做,我想:他們已經為我們做
得太多太多了!



☉復健科治療組長簡毓瑾:

復健科的病人,其因疾病所造成的殘障皆屬永久性,因而這些患者,很需
要志工給予他們心理的輔導和精神的鼓勵。再者,治療師與患者間,常存
在很明顯的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因為治療師的年紀都很輕,而一般的患者
,閱歷、經驗、年紀,都勝過治療師,在心理上比較不容易接受一個如此
年輕的治療師來管理自己,這亦需靠志工的居間協調。

由於復健科的復健項目牽涉了醫療行為,若協助不當,不僅會讓患者受到
傷害,即使是協助者,也會因而受傷。有些師兄很熱心地想幫我們,基於
這點考量,我們多半選擇一些可獨立運動的患者,讓師兄攙扶。當我們需
要志工協助時,多是當場告訴他們該怎麼協助,也因此復健科對志工的需
求極具機動性,有時也許前來支援的志工很多,但卻幫不上忙,也有臨時
需要志工協助時,而需到別單位請求支援的情形。

志工對患者確是幫了很多的忙,而對我們的照顧,更像一家人般的溫馨、
親切,感謝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二五西護理長陳秀敏:

志工對我們的幫助,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每個人都以最虔敬的心,回到
醫院布施他們的慧心善愛,每個人都做得積極且認真。

由於外科病房事情很多、很雜,阿嫂幾乎都忙不過來,需靠志工幫忙的地
方很多,師姊們如此積極、主動的幫我們,也因而減輕了我們不少負擔。
有時看師姊們如此和藹、親切,無形間也讓我們學會慈顏軟語,學會對病
患多用一分心。

目前病房區志工最大的兩項工作,即協助門禁管理和訪慰病患。師姊們極
細心地對待患者,因而不管是病人或家屬,都願意把心裡的話向她們傾訴
;至於非專業護理,如:擦操、餵食等,都是志工可以協助的,這樣也可
以讓護理資源,能投注在其它更需要專業護理的病人身上。



☉急診室阿嫂呂秋月:

在醫院服務將近五年了,對志工的印象一直很不錯,覺得他們很有愛心,
能夠放下手邊的工作,回到醫院擔任志工。

急診室只有兩位阿嫂,有時掛急診的人一多,我們要推病人照X光、送病
人到病房、處理地上的血漬、清潔急救後留下的污物……,實在忙不過來
;而推病床通常要兩個人一前一後的推送,若是遇到沒有家屬的患者,兩
個阿嫂一起送病人到病房,急診室裡就沒有阿嫂了,大家一忙,就急著找
:「阿嫂!阿嫂!」師兄看到我們在忙,馬上就搶著幫我們的忙。

說真的,我們也不好意思什麼事都麻煩他們,畢竟我們是支薪的在職員工
,但師兄們秉著一股服務的熱誠,什麼事都搶著做。感謝師兄對我們的幫
助,讓我們在無形中增添許多人手。

急診室所面對的事真是形形色色:許多急診的患者、家屬,以為掛急診就
是又急又快的醫診,他們不考慮醫護人員都是按部就班,視症狀的輕重緩
急而予以救治,有些人不了解,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模樣。這時,志工就會
用愛心,耐心地開導他們;若是碰到寂寞孤苦的老人,志工就陪他聊天、
說話,買東西給他吃;若是患者因為病苦,發脾氣罵人時,師兄更是和顏
悅色的安撫那些患者。

由於志工一直在輪換,有的師兄第一次回來當志工,因對環境不熟悉,應
該送往西區病房的患者,他卻將其送至東區,這時我們只好趕緊自己再跑
一趟;等他們進入狀況後,三天的時間卻到了,大家依依不捨的道別離,
「我們會等你們回來的!」我們如此對他們說。

看到師兄這麼有愛心,我也希望像他們一樣,有空的時候也回來當志工;
我的兩個兒子,一個念高中,一個念高工,我同樣期待他們能像大專志工
般,回院擔任志工,讓他們在服務病患的同時,能學會人際關係的相應對




☉病患鄭文魁:

由於自己是脊髓損傷,傷及頸椎四、五節,加之骨頭碎裂,傷到神經,所
以情況較嚴重,不僅頸部以下全部癱瘓,現在雙手雖稍稍恢復知覺,但廿
四小時仍不時的刺痛。上人看到我就說:「阿魁啊!痛快,痛快!」

這些日子來,自己已漸能克服痛的感覺,痛就讓它痛吧!因為父母親的恩
情,因為師姊們的鼓勵,才讓自己慢慢的將心結打開。

記得剛受傷時,身體狀況還不太穩定,常需要急救,而且又有腦震盪的傾
向,神智尚不十分清楚。每次來看我的師姊都是一大群人,當時心裡很討
厭他們,一看到他們就有壓迫感,頭就會痛。後來慢慢的接觸,才知道他
們是來鼓勵我,要我堅強的面對病苦。

這些師姊們對任何患者,不管是誰,都將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昨天隔壁
有位患者要到樓下作檢查,師姊們事先確定時間後,時間一到,就用輪椅
推他下去,檢查之後再帶他回來。師姊們的用心和她們所做的,真是沒話
說。

從七十八年受傷至今,陸陸續續回醫院好幾次,每次都像回到自己的家裡
一般,所看到的都是認識的師姊,只要她們知道「阿魁又住院了!」他們
一定會抽空來看我,親切的問我好不好啊?是否需要什麼?陪我聊天,開
導我,唱歌給我聽。七十幾歲祖母級的陳黃金色老菩薩、顏惠美師姊、台
東的范春梅師姊……,每個人都這麼疼我。這回因皮膚二度燙傷,而入院
做植皮手術,師姊們對我的關懷依舊。

躺在床上難免會想許多的事,以前年輕不懂事,未能體會親情的可貴,而
今廿四小時完全依賴父母親的看顧,憑藉師姊們給我的精神支持,才得以
一步一步的走過來,心裡頭交雜的感恩與淚水,也只有自己能夠體會。

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若我能夠站起來該有多好;即使不能站起來,能夠讓
我坐在輪椅上也好,不要像現在整天趴臥在床上。那時我也要回來當志工
,把我的心路歷程,告訴那些剛受傷的患者。不知父母親看了會有多麼的
歡喜,師姊們又會何其的欣慰!

這是我的心願,期盼有一天我能做給師姊們看,證明自己也是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