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陣和風,一股清流 
                      教師聯誼會的源起與成長 | 
                   
                  
                     | 
                   
                  
                    | ◎陳美羿 | 
                   
                  
                     | 
                   
                  
                    七月二十三日,在慈濟紀念堂全省「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大會上 
                      上人對一千四百餘名教師殷殷開示,寄予深切期許 
                      「對國家未來主人翁的養成,猶如培植一株株枝葉繁茂的菩提樹, 
                      要用心澆灌、悉心照拂,使之成長茁壯,以庇蔭人生的炙熱」 
                      慈濟老師們以佛陀的「清淨智慧」與「對普天下眾生的悲懷」互勉 
                      願如春日和風,輕拂學子心田…… 
                       
                       
                       
                      諸法因緣生,任何一件事的成就,不論大小,都有最初的一個「因」加上 
                      「緣」,才會茁長、開花、結果。 
                       
                      七月二十三日,由教育工作人員、行政人員,以及社教機構、學術研究機 
                      構專業人員組成的「慈濟教師聯誼會」,在慈濟紀念堂正式成立,以推展 
                      慈濟精神,淨化校園、社會為宗旨。 
                       
                       
                      ◆教職經驗分享 
                       
                       
                      慈濟教師聯誼會之所以成立,肇因於慈訊筆耕隊。 
                       
                      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在筆耕隊一次聚會上,一個年輕女孩上台做心得分享 
                      。她說:在接觸慈濟以前,她是一個不快樂的小學老師。 
                       
                      「師專畢業,被派到北縣某國小擔任一年級老師,一年過去了,同學年的 
                      老師都隨班升上二年級,唯有我再度教一年級,那種感覺,就好像被校長 
                      『留級』了。心裡好難過。」「加上資深老師們會把學年的事情給『年輕 
                      』人做,所以感覺處處受欺負,因此積了一肚子氣。」 
                       
                      誰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年的「留級」,卻成為她教書生涯的一大 
                      轉捩點。 
                       
                      班上一位小朋友的家長是慈濟委員陳金海,陳師兄主動的來拜訪老師,向 
                      老師介紹慈濟。 
                       
                      看了慈濟的書刊,聽了上人的錄音帶,再走一趟花蓮,她念頭一轉,凡事 
                      善解,一切豁然開朗,美好無比。 
                       
                      她說:「上人說:『多做多得,少做多失』,與一般世俗的『多做多錯、 
                      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觀念,截然不同。我不高興也得做,那就歡喜接 
                      受吧!經一事,長一智,別人把做事的機會給我,是讓我賺經驗,那是錢 
                      也買不到的好東西──再教一次一年級,可以駕輕就熟,應該感恩啊!」 
                       
                      她抱著感恩心,主動積極地迎接每一項工作,不僅累積了工作經驗,也贏 
                      得好人緣;更重要的,是她從此有一個快樂的工作情緒,不再抱怨、不再 
                      煩惱……。 
                       
                      當她說完後,會中有幾位擔任教職的師姊也起來報告;接觸了慈濟,改變 
                      了觀念,一切心結都迎刃而解。還有的報告:如何把慈濟精神用在教學上 
                      教育學生、影響同事及家長。 
                       
                      「如果把參與慈濟的老師集合起來,彼此分享經驗、互相學習,那該有多 
                      好!」當下我突然有了這樣的想法,於是開始多方打聽,那些人是「慈濟 
                      教師」。聯繫工作於焉展開。 
                       
                       
                      ◆發願做好老師 
                       
                       
                      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節,在台北市長安路「慈濟文化中心」舊址,第一 
                      次召開慈濟老師聯誼會,與會人員中,身為慈濟委員的老師大概近十位, 
                      加上幕後委員及會員,共有四、五十人參加,大家都興奮極了。 
                       
                      會中介紹慈濟四大志業、上人的精神,還有師姊的現身說法、慈濟老師的 
                      心聲,以及如何把慈濟精神落實在教育上……。 
                       
                      溫馨的氣氛、動人的談話,首次的教師聯誼就欲罷不能。於是約定──每 
                      個月聚會一次,每季擴大聯誼一次;大家才依依不捨的散會。而接著發生 
                      的一件事,更讓我堅定要把慈濟精神,帶給教育界的伙伴們。 
                       
                      那天晚上,汐止的慈濟人要到家裡聚會,眼看著時間來不及了,於是和郭 
                      馨心、詹淑媛兩位師姊共同坐計程車回去。 
                       
                      上了車,大家仍意猶未盡的談慈濟教師聯誼的種種:「慈濟需要老師的力 
                      量,老師更需要慈濟的精神。」 
                       
                      冷不防司機回過頭來問:「妳們都是老師嗎?」我們說是。 
                       
                      「我最討厭老師了。」他氣憤的說:「今天真倒楣,載到什麼老師!」 
                       
                      看他的樣子,不像開玩笑,我們都愕然,忙問他為什麼? 
                       
                      原來他「從小被打到大」──「升學惡補,天沒亮就出門,萬家燈火才進 
                      門」「沒有體育、音樂、美勞,只有國語、數學。」 
                       
                      「老師沒有一個好東西!」他愈說愈生氣:「現在的老師更糟,簽六合彩 
                      、玩股票,勢利得很。」 
                       
                      我們告訴他,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他堅持已見,因為:「我兒子的老師就 
                      是這樣!」 
                       
                      好不平,又好心痛呀!誠然各行各業都有良莠,但教育界經不起啊!少數 
                      的老師不夠好,在某些人眼裡,師道就蕩然了,把慈濟精神注入教育,實 
                      在是刻不容緩的事。 
                       
                      「我們今天就是召開教師聯誼會,互相勉勵做個好老師。」接著就向他介 
                      紹慈濟,並把月刊、道侶、小叢書、錄音帶送給他。 
                       
                      我們把上人的精神、慈濟世界的點點滴滴告訴他,他愈聽愈歡喜、愈感動 
                      。最後他說:「了不起,了不起,慈濟簡直就是『張老師』或『生命線』 
                      嘛!」 
                       
                      「我們只是盡一分做人的本分而已。」 
                       
                      到了家,他堅持不肯收計程車錢,他說:「今天能載到妳們這幾位慈濟的 
                      老師真高興,真光榮。」 
                       
                      前後三十分鐘,他的態度判若兩人。深深要感恩上人,如果不是有慈濟, 
                      我們三位還真下不了台呢! 
                       
                       
                      ◆溫馨故事校園流芳 
                       
                       
                      十一月份,第二次的聚會,來了一百多位老師,把文化中心擠得水洩不通 
                      ,大家暢談慈濟,相互勉勵。從「國民教育」走入「社會教育」的紀師姊 
                      ,鼓勵老師要「改變自己,影響他人」、「不但做經師,更要做人師。」 
                       
                      十二月份,我們借了國語實小大禮堂,請了周師兄、林勝勝和洪金蘭師姊 
                      ,為老師現身說法,還有台大張國龍教授做環保的專題演講,當天參加的 
                      老師約有四百多人。 
                       
                      洪金蘭師姊談起幼年家貧,被老師歧視而產生不平衡的心態,以致造成乖 
                      戾、叛逆的性格,更讓在場老師們心生警惕。 
                       
                      寒假過後,我們的努力已有相當大的回響,老師把慈濟帶回學校,運用在 
                      教學上,效果出奇的好。慈濟小故事、靜思語,都是很好的教材。 
                       
                      慈濟老師在學校也獲得肯定,連續有很多學校邀請慈濟委員,利用教師進 
                      修時間,向全校老師演講。我們是來者不拒,一面接演講,一面「調兵遣 
                      將」,敦請資深委員去現身說法。師姊們都開玩笑,說我在開「仲介公司 
                      」。 
                       
                      記得陳怡安博士說:現在的社會,大道理已起不了什麼作用了,反而是溫 
                      馨的小故事才能深植人心,匡正社會。 
                       
                      慈濟委員活生生的例子,發自肺腑的真言,在校園廣受歡迎,我這個『仲 
                      介公司』的『生意』,也愈來愈好。 
                       
                      八十年三月,借師大綜合大樓演講廳舉辦春季聯誼大會,並邀請師大劉焜 
                      煇教授演講「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長」。劉教授一席精闢、懇切又發人深 
                      省的話,令與會數百位老師感動掉淚。 
                       
                      夏季聯誼大會借用陳沼濤文教基金會附設圖書館舉行,師大范德鑫教授對 
                      大家勉勵有加,還捐贈了一萬元作為活動基金。 
                       
                       
                      ◆專車返花一日精進 
                       
                       
                      八十年下半年,一連串的大陸賑災活動在全省如火如荼展開,教師每季的 
                      大型聯誼暫停舉辦,但是委員老師等幹部卻沒有一刻鬆懈,慈濟精神走入 
                      校園也更多樣化了。 
                       
                      八十一年元月份聚會時,決定在寒假試辦一次教師「慈濟專車」,名為「 
                      慈濟教師一日精進會」。 
                       
                      過完年,一切準備工作才正式展開,因為時間緊迫,師姊們馬不停蹄地多 
                      方聯絡交通組申請火車專車,慈誠隊參與策畫,十二位師兄師姊一人負責 
                      一節車廂,接受報名,並且編印一本四十八頁的小冊子,以及規畫活動內 
                      容及流程。 
                       
                      除了晝夜抱著電話聯絡以外,我還特地買了一台傳真機,「慈濟精神在校 
                      園」的小冊子,就在傳真往來下,在短短的十天內編印出來,其間亞奇印 
                      刷的陳金山賢伉儷出力尤大。 
                       
                      二月二十日清晨,教師專車自台北站開出,約四百五十位各級學校的老師 
                      、兩百位眷屬、五十位小朋友參與。 
                       
                      在火車上,各車廂的領隊利用自備的擴音機,進行四大志業介紹、手語歌 
                      曲教唱,以及現身說法,一分一秒的時間都不浪費。 
                       
                      到了花蓮,依序上遊覽車,參觀精舍和普明寺,前往紀念堂用午餐。下午 
                      一點,上人對全體老師(宜蘭縣也來了六、七十位)以及另一列慈濟專車 
                      的會員開示。 
                       
                      上人說:老師也要時時自我教育,要爭「志」,莫要爭「氣」,要以身作 
                      則當人師,以虔誠的心站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在宇宙的學堂裡,交出一份 
                      漂亮的人生成績單。 
                       
                      一個多小時的殷殷叮嚀,五百多位老師著實上了一堂「在職進修」課。 
                       
                      之後轉往護專參觀,並進行實務報告和現身說法。 
                       
                      實務報告分別是林淑真師姊的天母國小父母成長班、郭馨心師姊的內湖國 
                      中愛智社、徐美華師姊的德明商專慈濟社。她們並且撰寫了文字資料刊載 
                      於手冊中,以便其他老師參考。 
                       
                      曾錦梅老師和紀媽咪的現身說法生動、幽默,為這次活動掀起最高潮。會 
                      場笑聲連連,掌聲不斷,人人充滿法喜。 
                       
                      在老師活動的同時,二百位眷屬在視聽教室觀賞錄影帶,五十位小朋友則 
                      由顏惠美師姊等招呼在佛堂學禮佛、講故事、唱歌、手語。後來帶到地下 
                      樓翻跟斗、玩遊戲,最後安頓他們坐下來畫圖和寫作文──快樂的今天。 
                       
                      許多小朋友都說:下次還要再來! 
                       
                      回程的車上,我們發問卷調查表給大家填寫,老師在問卷上都作了最肯定 
                      的回饋。大家都表示:此行大有收穫,回去要努力推動慈濟精神,希望多 
                      辦類似活動……。 
                       
                      這一趟,慈濟的種子遍撒在校園中,並且陽光、雨露都具足了。 
                       
                       
                      ◆整合聯繫匯成教育清流 
                       
                       
                      四月初,蒙上人召見,垂詢教師聯誼會的事,並且指示:各縣市都在積極 
                      推動中,要趕快整合聯繫起來。四月底回花蓮,啟稟上人將在暑假辦理尋 
                      根之旅,及規畫老師到慈院當志工的事,上人慈允,並決定尋根之旅日期 
                      。 
                       
                      於是著手研擬章程,適巧高雄委員陳也春師兄來電話,言五月二十四日將 
                      召開南區教師聯誼會,請南下結緣云云:不久花蓮黃麗照師姊也來邀請, 
                      將召開東區教師聯誼,日期也是五月二十四日,真是無巧不成書。 
                       
                      台中劉阿照師姊亦擬舉辦中區教師聯誼,我趕緊告訴他,六月吧!於是定 
                      下六月七日,而北區也在六月十四日再召開一次。 
                       
                      五月二十三日凌晨,徐美華、郭馨心二位師姊和我搭頭班火車到彰化,去 
                      鹿鳴國中做週會演講,下午在員林圖書館開教師座談會。 
                       
                      晚上住高雄維力公司張董事長公館,次日張董賢伉儷送我們到屏東分會。 
                      兩百五十位來自南部各縣市的老師,把分會的佛堂擠得滿滿的。此情此景 
                      ,叫人感動萬分。一整天的活動,老師們收穫滿行囊。 
                       
                      同一天,由蕭春梅、林淑真及紀媽咪到花蓮參加東區的活動,前天母國小 
                      輔導主任陳美麗也上台報告參與的心得。二百多位老師參訪之後,紛紛表 
                      示:慈濟精神不但是社會的清流,也是教育的清流。 
                       
                       
                      ◆依梯次赴慈院任志工 
                       
                       
                      六月七日,和紀師姊到台中分會,兩三百位老師把會場擠滿了,活動結束 
                      ,榮董沈文振先生還贈送每位老師一本上人的著作:清淨的智慧。 
                       
                      六月十四日,北區教師聯誼會在台北分會舉行,下午由淡大國際研究院院 
                      長黃天中博士演講:「孩子,讓我們一起成功!」黃院長精采、豐富的演 
                      講,讓與會老師受益良多。 
                       
                      六月二十日,全省各縣市教師代表五十多人回花蓮,在慈院第一會議室召 
                      開座談會。 
                       
                      會中除了討論章程外,還決定分區辦理輔導知能研習,分梯次回慈院當志 
                      工,以及出刊會訊等事宜。次日上人向全體老師開示,大家歡喜信受,且 
                      皈依上人座下。 
                       
                      教師聯誼會依全省行政區域分為北、中、南、東四區。如今北區輔導研習 
                      已圓滿達成,課程設計有佛學概論、慈濟人文以及輔導專業課,參與的老 
                      師皆受惠良多。 
                       
                      每梯次(三天)五位老師回慈院當志工的活動,也進行得很順利;然而僧 
                      多粥少,每縣市只有五個名額,許多有心的老師只好等待來年的假期了。 
                       
                       
                      ◆以菩薩智慧教育莘莘學子 
                       
                       
                      七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全省一千五百位老師,在花蓮喜相逢了,召開成立 
                      大會,宣讀組織章程,並進行兩日的「尋根之旅」活動。 
                       
                      近年來慈濟精神普遍社會、深入校園,許多老師以慈濟世界的故事作為上 
                      課教材,或指導學生書寫靜思語語句,收陶冶品格、怡情悅性之效。又有 
                      各級學校,以老師、家長、學生為對象,紛紛設立研討慈濟精神內容的社 
                      團,如成員為老師的「和平國中隨緣社」,學生組成的「德明商專慈濟社 
                      」、「內湖國中愛智社」、「海洋大學普賢社」、「汐止國小慈幼社」, 
                      亦有家長聯合組成的天母國小、國中「父母成長班」。此外,上人和慈濟 
                      委員常受邀到各校週會、畢業典禮、教師進修會、媽媽教室等機會演說, 
                      「慈濟文化進學校」已蔚為校園的一陣春風、一股清流。在慈濟教師聯誼 
                      會正式成立後,各項校園推動慈濟精神的活動,將更加強。 
                       
                      回顧教師聯誼會自萌芽迄今,短短一年多,而能繁花似錦,除感恩上人德 
                      行感召外,也歡喜教育界的有緣人,大家同心、同志,一起為教育來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