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追求每一線生機 
                      楊光明醫師用心護念癌症病人 | 
                   
                  
                     | 
                   
                  
                    | ◎陳淑伶 | 
                   
                  
                     | 
                   
                  
                    「癌症」,似乎已成為本世紀的黑死病,一般人總是「談癌色變」,視它 
                      為絕症。然而,它真是那麼可怕嗎?對每天必須面對各種不同癌症病人的 
                      慈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楊光明醫師來講,面對一幕又一幕不斷上演的人生無 
                      常,又是怎樣一種心境呢? 
                       
                      「其實『癌症』並非全然是絕症,多年來經醫學界的努力,已可經由放射 
                      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外科手術切除等方法,來控制病情。只要處理得 
                      當,還是可以痊癒的。」溫文儒雅、嘴角永遠帶著一絲淺淺的笑容,楊醫 
                      師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就是親切、和煦。 
                       
                       
                      ◆一封封病患感謝函 
                       
                       
                      位於慈院二期工程地下室的放射腫瘤科,沒有醒目的標的,入內首先胦入 
                      眼簾的,是寬敞、几淨清朗的空間,沒有喧嘩吵雜聲,比起其他科門診來 
                      ,更覺清靜雅適,安定不少病人的情緒。在這裡,有國內完整先進的治癌 
                      設備,更有醫術精湛的專科醫師。 
                       
                      診療室外的看板上,貼著一幀幀病患治療過及治療前後的對照圖,還有楊 
                      光明醫師歷年來發表過論文的證明書及其簡經歷介紹。看到這些琳瑯滿目 
                      的書面資料,一望而知他是位學養豐渥的醫師。看來病患在未接受診療前 
                      ,光是看到這些資料,心中對醫師的醫術,早已信服了。 
                       
                      「本人XXX因罹患乳癌,幸得轉入慈濟醫院治療,原本癌細胞已蔓延全 
                      身,甚不樂觀,幸蒙腫瘤科楊光明醫師,及內科、骨科諸醫師會診,憑著 
                      精湛醫術與仁心,讓我得以從垂死邊緣再獲重生,本人銘感肺腑,無以回 
                      報,謹以報紙一隅表達內心敬意與謝意……。」而看板上更多的是這樣的 
                      感謝函;雖是短短數字,表達的卻是患者無可言喻的謝意。 
                       
                      楊醫師正忙著為一位舌癌患者,作模擬攝影,他邊操作儀器邊解說:「模 
                      擬攝影機是X光機的一種,專門用來模擬鈷六十治療的情況,讓病人在接 
                      受治療前,有精確的定位;在確定患部無誤後,才送病人去接受鈷六十治 
                      療。」 
                       
                      模擬攝影之後,他在事先為病人製作好的固定面膜上,畫上確定的位置, 
                      「這種面膜是我們特地為病人準備的,除了使病人在治療時,頭部固定性 
                      更佳外,在面膜上畫線,更可免去直接在病人臉上畫線的缺點。在其他醫 
                      院還沒有這種設備呢!」他笑著表示。 
                       
                      其實像這樣的操作,在他院都有護士、技術師等共同協助,然而楊醫師全 
                      都自己來。 
                       
                       
                      ◆慈院放射腫瘤科草創功臣 
                       
                       
                      楊光明醫師,是台北人,民國四十七年出生,七十二年自陽明醫學院醫學 
                      系畢業後,即進入台北榮民總醫院服務六年。這期間,他先後考取專門職 
                      業高考、醫師檢覈、公共衛生醫師高考等,並取得放射線醫學會專科醫師 
                      資格,曾任陽明及國防醫學院臨床講師,目前亦是慈濟護專的專任講師。 
                       
                      繁華絢爛的都會生活,是吸引年輕醫生留在城市服務的魅力;然而,正當 
                      其他醫師為爭取進入大醫院而四處奔走之際,楊醫師卻離開了服務多年的 
                      榮總;七十八年八月,毅然決然的來到了東部的慈濟醫院,全心投入慈院 
                      腫瘤科的籌設工作。 
                       
                      雖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然而草創時期的維艱,又有幾人能知?尤其對初來 
                      乍到的楊醫師來講,千頭萬緒的籌備工作,事必躬親。「當初大自儀器的 
                      購買,小至辦公室的一根螺絲釘,都得自己來……,然而看到腫瘤科逐漸 
                      步上正軌,所有辛勞,卻也在一剎那間,化為烏有。」 
                       
                      「以前在榮總服務時,看到不少東部原住民遠來求醫,卻一床難求,加上 
                      經濟的困境,原本有機會治癒的病,卻無法接受適當的醫療,令人十分心 
                      痛;如今慈濟不僅提供好的醫療設備,且又幫助貧困病人的經濟問題,還 
                      有志工協助心理及家庭問題。因此慈院腫瘤科的成立,對東部患者而言, 
                      實是一大福音。」望著眼前的一切,楊醫師欣慰的說。 
                       
                       
                      ◆用「心」來看「病人」 
                       
                       
                      放射線可謂當今治療癌症的利器,七十九年三月,慈院腫瘤科購進了花東 
                      地區第一部「鈷六十放射治療機」,該機購自加拿大,是全世界最好的鈷 
                      六十製造工廠,況且慈院當時採購的,乃是該廠最新的機種,不僅穩定性 
                      、精確性高,且適用範圍廣,因此療效非常好。 
                       
                      楊醫師談起,當時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頸部的腫瘤因處理不當,以 
                      致患部臭爛不堪,十公尺內人人莫不掩鼻走避;經慈院鈷六十治療後,腫 
                      瘤全消,可以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了。更有因癌細胞蔓延轉移至骨頭而破壞 
                      脊椎,終日臥床呻吟的患者,經鈷六十治療後,卻能四處自由走動了。 
                       
                      「看到原本臥病在床的患者,如今卻可以下床走動,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 
                      高興的事!」得見病人因自己的努力而獲重生,這是他越做越起勁、樂此 
                      不疲的原動力吧! 
                       
                      放射線腫瘤科整天面對的都是癌症病人,多年來,楊醫師浸潤於放射腫瘤 
                      的領域裡,豐富的經驗自是不在話下,而他比別人更多用了一分「心」, 
                      關照到對癌症病人除身體上的照顧外,心理、經濟、家庭各方面,都須兼 
                      顧。 
                       
                      對病患,他早已超越「看病」,而是「看病人」;病人無法支付龐大的醫 
                      藥費,他為他們找尋補助管道,甚至有時自掏腰包盡能力幫助他們;而在 
                      門診處,他發心提供一台音響,讓候診的病人在等待的時間裡,藉由音樂 
                      紓解鬱悶的心境,忘卻身心的痛楚,其用心可窺知一二。 
                       
                       
                      ◆浸淫學術研究領域 
                       
                       
                      喜愛作研究的楊醫師,常有論文發表於國內的醫學會或醫學雜誌上,亦曾 
                      分別於日本、義大利、瑞典等國際會議上發表。今年九月,他代表慈濟醫 
                      院參加於瑞典舉行的「第十一屆歐洲放射腫瘤醫學會」,在會中發表了一 
                      篇論文──「以任意角度之等軸旋轉攝影的三度空間定位」,立刻引起與 
                      會者的注意。 
                       
                      「傳統的攝影只能有二種角度──0度、90度照相,限制頗大,又無法 
                      面面俱到,並且有誤差;我的論文則提出任意角度皆可攝影,並且提出新 
                      的解法,精確求出三度空間的位置。」提出之時,曾遭到抨擊,後來在與 
                      國外學者一番激辯後,終於令其折服。他頗引以為豪的表示:中國人的數 
                      學,還是不比外國人差的。 
                       
                      在長久浸淫於學術研究的領域裡,楊醫師從傳統化學療法中,經由不斷的 
                      研究、改良,開發了新型的「二十四小時連續灌注療法」,比起傳統療法 
                      來,它不僅攜帶方便,療效更見優異,尤其在子宮頸癌、乳癌的治療方面 
                      ,療效更可達百分之百,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療效。 
                       
                      「過去傳統療法是每三個星期給藥一次的方式,然而毒性仍偏高;而連續 
                      灌注療法,則將劑量分多次給予,以降低毒性。」「在一般人的印象中, 
                      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頭髮會漸漸脫落,但是這種療法不僅不會掉頭髮 
                      ,原本脫落的毛髮,還會逐漸長回呢!」 
                       
                      楊醫師還首創將五種藥方調和配置,以提高療效,同時將副作用減到最低 
                      。將來他最大的期望,亦即最新的療法,就是做到讓患者一天作二次治療 
                      ,上下午各一次,如此效果更能加倍。 
                       
                      對於是項新型療法,病患治療後成效如何呢?楊醫師當場拿出一位病患治 
                      療前後的照片說明。原來該名患者家住中壢,三年前經診察得知羅患乳癌 
                      ,先後在北部大醫院求診,不僅病情沒有控制住,最後癌細胞更蔓延至肺 
                      部,導致肺部嚴重積水,病情頗為嚴重;今年三月送到慈院就診時,幾已 
                      奄奄一息。經楊醫師施以「二十四小時連續灌注療法」治療後,肺積水消 
                      退,病情穩定;在治療過程中原本脫落的頭髮卻慢慢長回,見者莫不稱奇 
                      。 
                       
                      今年十月底,楊醫師將帶著此一新創見,應邀在阿根廷所舉辦的「國際老 
                      人腫瘤醫學會」上發表,屆時相信又將令外國學者刮目相看了。 
                       
                       
                      ◆建立東部抗癌中心 
                       
                       
                      從放棄剛榮生榮總主治醫師(當時四、五十位中,僅有四位升為主治醫師 
                      ,而他是其中之一)的頭銜,楊醫師以他豐富的學養、經驗,從醫療的規 
                      劃設計、機器的採購安裝……等,點點滴滴,發揮他敏銳的觀察力與創造 
                      力,設立東部最佳的抗癌中心,不管在軟、硬體方面,足堪與北部各醫院 
                      相提並論。 
                       
                      在硬體設備方面,慈院放射腫瘤科除了有鈷六十放射治療機、模凝攝影機 
                      外,尚有鉛塊製作機,可以製作各種不同形式的鉛塊,以約束鈷六十照射 
                      的範圍,讓光束可已經精確照射於患病部位,避開不必要照射的部位。 
                       
                      而與工務組同仁共同設計、製作的「放射治療枕切割機」,去年發表於放 
                      射醫學會時,更引起不小的轟動,讓人對慈濟放射治療的水準由衷佩服, 
                      亦對慈濟部門的團隊精神感到驚訝。 
                       
                      另外,尚包括一間高能直線加速器的房間、一個近接治療機,甚至有一手 
                       
                      術室,可配合手術中的放射治療,當病人手術裸露出腫瘤,直接給予照射 
                      治療,可準確殺死腫瘤,同時又不傷及內臟組織,所以手術中放射治療好 
                      處頗多;因此可說是國內頂尖的設備。「一般醫院中總是將手術室設在二 
                      、三樓,而直線加速器設於地下室,可以顯見,當病人從手術室中運往直 
                      線加速器間,運送過程的危險性;而我們醫院將手術室設置於直線加速器 
                      旁,實事先進的設備。」 
                       
                      而「門診化學藥物治療室」,更擁有二十張配備標準的病床,及一間作業 
                      獨立的先進配藥設備,其設備與寬闊的空間,均是國內屬一屬二的,在世 
                      界上亦是頂尖的,讓無須住院的患者,亦能享有最佳的醫療品質。 
                       
                      尤其治癌的化學藥物,又是屬毒性極高的一項醫療行為,門診化學藥物治 
                      療室成立後,院內所有化學藥物之用藥物,均可集中在此統一由專業藥劑 
                      師配置、管理,不僅能提昇醫療品質,更能確保其他專業人員免於暴露在 
                      危險環境中,目前國內極少數醫院能達此水準。 
                       
                      今年九月初,楊醫師參加歐洲的放射腫瘤醫學會,會中他發現醫療技術日 
                      新月異,一種新型的技術─放射手術刀,是目前放射腫瘤科最熱門的話題 
                      ,它的療效與手術相仿,同時放射手術刀還可以補足手術所不能治療的情 
                      況,又沒有手術的危險性,可說是治療癌症最先進的方法。「在這次會議 
                      中我意外的發現,二年前我代表慈濟醫院在義大利發表我的放射生物學等 
                      效應的新標準─NTD2該名詞與觀念,已被某世界級大師採用,這是本院 
                      的 
                      殊榮。」 
                       
                       
                      ◆為病人重尋生命的春天 
                       
                       
                      對未來的展望,楊光明醫師充滿希望,尤其醫院中除了現有的硬體設備外 
                      ,將來凝增添後荷式治療機、治療計劃電腦,並且發展東部癌症病患登記 
                      系統。而在軟體方面現,有主治醫師二名、放射物理師一名,放射技術師 
                      二名,日後可增聘專科醫師。 
                       
                      在如此間強陣容下,相信慈院腫瘤科可以讓癌症病人,重尋生命的春天, 
                      正如楊光明醫師的名字般─「光明在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