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風吹草低見牛羊 | 
                   
                  
                     | 
                   
                  
                    | ◎陳淑伶 | 
                   
                  
                     | 
                   
                  
                    【冰寒與飢饉.外蒙特別報導之二】 
                       
                       
                       
                      〈地理篇〉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罩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廣闊蒼茫的草原,是漫漫歲月中,孕育無數遊牧民族的大地之母;無垠無 
                      際起伏的沙漠,遮天蔽地的林區,如此特殊地域下,造就出蒙古人粗獷豪 
                      邁的性情。 
                       
                      蒙古高原位居中國大陸之北,北與西伯利亞為界,境內橫亙著浩瀚的戈壁 
                      大沙漠。一般人將戈壁以北稱為外蒙古,以南則為內蒙古。然而,根據蒙 
                      古籍教授扎奇斯欽著「蒙古文化與社會」一書中指出:「蒙古原無內外之 
                      分,是到了清朝時,才以戈壁大漠為界,把這裡的蒙古人劃分出來。」蒙 
                      古籍的作家席慕蓉教授亦言:「所謂的內外蒙,只能算是蒙古文化疆域上 
                      的中心地帶;俗稱內蒙人與外蒙人,不過是散佈在大陸南北的蒙古部族而 
                      已。蒙古人自己從來不分內外的。」 
                       
                      是歷史的軌跡。造成今日內外蒙的藩籬。 
                       
                      戈壁沙漠以南的蒙古高原,現為中共「內蒙古自治區」,以北的外蒙古, 
                      即現今「蒙古人民共和國」。 
                       
                      外蒙古的面積有一百五十六萬六千五百平方公里。全區在地形上大致可分 
                      為三個主要自然地理區:西北部是高山區;中部及東部為低平山區;南部 
                      則為沙漠地帶。地形均為居高臨下之勢,在國防上佔有攻守兼優的地位。 
                       
                      起伏的乾曠草原是蒙古的主要地貌,佔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五。因有優良草 
                      場,蒙古人從事游牧達數百年,草場地是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 
                       
                      境內主要山脈有阿爾泰山、杭愛山脈以及肯特山脈。主要河川為流經中北 
                      部的色楞格何,西北部的科布多河。而北部的庫蘇古泊,是目前全世界唯 
                      一沒有受污染的淡水湖。 
                       
                      在氣候上,外蒙屬於絕對性的大陸氣候,寒冷乾燥,氣溫差別大且變化頻 
                      繁。一年中約有二六Ο天為晴朗天氣,夏天(七月)北部平均溫度攝氏10 
                      ℃,南部戈壁沙漠25℃(最高為40℃);冬天(九月)平均溫度在零下15 
                      ℃至零下30℃之間,最低可到零下50℃。平均降雨量僅200㎜,戈壁沙漠 
                      更低於60至100㎜間。 
                       
                      如此低劣環境下,致不利於作物的栽培,全境可耕地不到10%,水果蔬菜 
                      普遍缺乏,適於蓄牧業。 
                       
                      由於居內陸高原地區,對外交通不發達,主要靠鐵公路及航空。鐵路全長 
                      一、七四八公里,由北京經首都烏蘭巴托,直通俄羅斯境內的烏蘭烏德, 
                      連接西伯利亞大鐵路。公路全長四七、六ΟΟ公里,但僅2%鋪設柏油路 
                      面。在航空方面,可從莫斯科伊爾庫次克或北京,直飛首都烏蘭巴托。 
                       
                      全區人口據一九九Ο年的統計,約為二百一十八萬多,以喀爾喀蒙古人為 
                      主,其他尚有哈薩克人、俄羅斯人和漢族人。其中四分之一人口集中在首 
                      都烏蘭巴托,約五十多萬人。 
                       
                      行政上分為十八省三市,每省人口約三至四萬人。 
                       
                      人口結構百分之七十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十六歲以下孩童有六十萬人, 
                      零歲到三歲兒童總數有二十一萬人。 
                       
                       
                       
                      〈風土民情篇〉 
                       
                      蒙古地方由於地理環境特殊,孕育出屬於蒙古人的獨特風情;造物者雖在 
                      此地造成種種限制,然而廣闊的草原,卻也留予他們無限生機。 
                       
                      廣大地域培育出屬於蒙古人那分特有的盡情歌唱、粗獷豪放的性格。在蒙 
                      古草原上,點綴著蒙古包、牛群、羊群……。 
                       
                      先天自然環境的限制中,在面對現實生活的逼迫,如何才能在茫茫草海裡 
                      生生不息呢?蒙古人於是發展出隨著季節變化,「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 
                      活;「游牧」,成了他們天經地義的生存之道。 
                       
                      生活對牧民來講,就是要不間斷地去學習如何面對大自然,順應自然的生 
                      長週期。蒙古人常必須隨季節四處遷居。夏天是草場植物生長最茂盛期, 
                      為了多走幾處,餵飽牛群、羊群,因此,夏天是他們遷徙最頻繁的季節。 
                      而在不斷的遷徙中,卻也因此得以保存草原植物,使之生生不息,頗符合 
                      現今的環保觀念。 
                       
                      從時序的運轉中,他們找到了在草原中生活下去的方式。然而,在靠天為 
                      生的過程中,相對的,他們就得去承擔大自然的風險;在與大自然的搏鬥 
                      中,養成蒙古人勇敢無畏、驍勇善戰的個性。 
                       
                      一提到蒙古族,必然會聯想到蒙古包。蒙古包是帳蓬式的住屋,以木棍支 
                      撐,上覆獸皮、毛氈。對於長年逐水而居,游牧無定的蒙古牧民而言,這 
                      就是他們的活動居室,牧民把蒙古包裝在馬背或小馬車上,逐水草轉移。 
                       
                      而「馬」則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動物,亦是他們賴以行動的主要交通工具。 
                      自小,他們就與馬結下不解之緣,從蒙古的家畜排列順序──馬、牛、駱 
                      駝、羊永遠不變,似乎像是一種階級制度,就可知「馬」對蒙古人來講, 
                      有多麼的重要。的確,在空曠的草原上,人若離了馬,將寸步難行。蒙古 
                      牧民一蹬上馬,騁馳飛奔於大草原上的英姿,確實令人讚歎! 
                       
                      蒙古古諺有一句話說:「既然說了好,就不再說疼。」家裡即使再怎樣困 
                      難,只要有客人到來,無不將家裡最珍藏的東西,拿出來招待客人,好客 
                      之性,可見一斑。坦蕩蕩的民族胸襟,或許是長期生長於寬闊的空間,影 
                      響所致吧! 
                       
                      蒙古人相信大自然中處處有神靈,在部落間常會發現路邊或山巔,有著用 
                      枯枝、石頭或磚瓦堆成高聳之處,當地人稱之為「敖包」,這是他們用以 
                      祭祀山川神靈的。在旅途中若是見到敖包,蒙古人都會下馬膜拜,依著順 
                      時鐘方向繞行一或三圈,祈求神靈保佑,降臨福祉。 
                       
                      每一個民族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民族特性,蒙古族住圓形蒙古包,牛、羊 
                      肉、乳品是主要食品。傳統蒙古服為寬大的右衽長袍,領、襟、袍、裙鑲 
                      邊,佐以彩色腰帶。 
                       
                      每年夏秋時節舉辦盛大的傳統活動──那達慕大會,此時秋高氣爽,是牧 
                      區最富庶之時,牧民們放下工作,攜帶帳棚蒙古包,趕至那達慕會場,一 
                      方面慶祝豐收,一方面友誼交流,會上摔跤、賽馬、射擊、演唱外,還舉 
                      辦貿易集市。 
                       
                      然而,這一分傳統的民族特性,似乎也在文明的衝擊下,受到波及。外蒙 
                      古正面臨由共產經濟制度轉至自由經濟的轉型期,在政府無暇他顧的情形 
                      下,百姓連溫飽都成問題,一些原有的活動,似乎也無法如前。而屬於蒙 
                      古民族特有的飾品、衣物,在蒙古幾乎已經看不到了,只偶爾會在世界各 
                      地某個角落裡,驚鴻一瞥地出現──文革的蹂躪,恐是其落難之因吧! 
                       
                      種種原因,逐漸地侵蝕蒙古這塊土地,這是一種怎樣的無常故事! 
                       
                       
                       
                      〈歷史篇〉 
                       
                      傳說在北方莽莽草原上,一匹孤來獨往的蒼狼,與白鹿結為夫妻,生下的 
                      後裔,即是成吉思汗的遠祖。因為擁有雪地之狼孤獨、警敏、勇狠、堅毅 
                      求生的血液,成吉思汗在十三世紀創造了橫跨歐亞二洲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是蒼狼的後代,雖是傳說,然而,他建立大帝國,成為世界征服 
                      者,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段歷史早已烙印在後代子孫腦海裡。 
                       
                      但是,曾幾何時,風光不再,興盛的蒙古帝國早已湮沒在風沙裡了。 
                       
                      蒙古人歷來是一個游牧民族,傳統的社會組織是以父系血緣為基礎的氏族 
                      制,歷史悠久。學者認為,早在秦漢之際,當匈奴人統治著廣闊亞洲北部 
                      疆土時,蒙古人就是生活在這一地區的被統治者。而成吉思汗,為蒙古人 
                      的歷史寫下永難磨滅、光輝燦爛的一頁,使得「蒙古」一詞,遂由一個部 
                      族的專有名詞,變成部族共有的稱謂,進而成為一個帝國,以及地理上的 
                      名詞。 
                       
                      成吉思汗生於西元一一六二年,統一蒙古各部落,進而率兵南下,於一二 
                      一五年攻陷金中都(北京),後又率兵西侵,攻滅西遼和花剌子模國,次 
                      年死於征伐西夏的途中。 
                       
                      成吉思汗的子孫在他所奠定的基礎上,繼續橫掃各地。除在中原地區建立 
                      元帝國之外,並在東歐、西亞、中亞,建立四大汗國,國境直抵現今波蘭 
                      東境、匈牙利東端;舉凡俄羅斯平原、土耳其、伊拉克、印度西北,盡納 
                      版圖,締造了世界上空前的大帝國。一二七一年蒙古改國號為元,一二七 
                      九年建立統一全國的中央王朝。 
                       
                      歷史有興即有衰,建朝近九十年的元帝國,最後終也不免走上滅亡之路, 
                      一三六七年由明朝取代之。 
                       
                      一三六八年後數百年間,蒙古人被限於最初之家園。十七世紀被滿族征服 
                      ,成為滿清王朝的一部。 
                       
                       
                       
                      ◆一九一一年 
                       
                      中國辛亥革命,十一月,庫倫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帝俄支持下,宣告獨立, 
                      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庫倫登基,國號稱為「大蒙古國」。 
                       
                      ◆一九一五年 
                       
                      中、俄、蒙三方簽訂「恰克圖協議」,共二十二條,約定外蒙古承認中國 
                      的宗主權,中俄兩國承認外蒙古的「自治權」。但實際上,外蒙古受帝俄 
                      支配。 
                       
                      ◆一九一九年 
                       
                      帝俄瓦解後,當時中國總統徐世昌宣佈取消蒙古自治,廢止中俄蒙三方協 
                      定,同時加封活佛。 
                       
                      ◆一九二一年 
                       
                      七月,蒙古共產黨首領喬巴山在蘇聯紅軍協助下,成立「蒙古人民革命政 
                      府」。至此,外蒙走向獨立之路;內蒙則是中國的自治區,稱為「內蒙古 
                      自治區」。 
                       
                      ◆一九二四年 
                       
                      七月一日,外蒙正式定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同年蘇聯入侵唐努烏 
                      梁海。 
                       
                      ◆一九四四年 
                       
                      中國對日抗戰末期,外蒙被蘇聯劃入版圖。 
                       
                      ◆一九四五年 
                       
                      美、英、蘇三國在俄境祕密簽定「雅爾達密約」,其要點之一,是保持外 
                      蒙古現狀(蒙古人民共和國)。 
                       
                      同年五月,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要點之一,是中國承認外 
                      蒙獨立問題,由公民投票決定。 
                       
                      結果投票率達百分之百,外蒙人民全數贊成獨立建國。 
                       
                      ◆一九四六年 
                       
                      元月,外蒙古宣布獨立,申請加入聯合國,中國亦為推介國之一,但英美 
                      兩國提議保留。 
                       
                      同年蒙、蘇簽訂十年友好條約。 
                       
                      ◆一九四九年 
                       
                      中國以俄「違反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侵入外蒙」,向聯合國大會提出控蘇 
                      案。 
                       
                      ◆一九五O年 
                       
                      中國「控蘇案」,獲得聯合國通過。 
                       
                      ◆一九五三年 
                       
                      依聯合國通過的控蘇案,中國宣佈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撤銷對外 
                      蒙獨立之承認。 
                       
                      ◆一九六一年 
                       
                      外蒙古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一九六四年 
                       
                      根據一九四六年簽訂的「蘇蒙友好互助條約」蘇軍進駐蒙古。 
                       
                      ◆一九六八年 
                       
                      蘇蒙簽訂二十年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蘇聯軍隊駐防蒙古。 
                       
                      ◆一九七七年 
                       
                      中共、蘇聯在莫斯科舉行會議,中共再次要求蘇聯撤走外蒙駐軍,但未達 
                      成任何協議。 
                       
                      ◆一九八六年 
                       
                      隨著民主浪潮的改革影響,蘇聯總理戈巴契夫發表演說,表示願意自外蒙 
                      古撤出部分軍隊。 
                       
                      ◆一九八八年 
                       
                      蘇蒙達成撤軍協議,同意蘇聯撤出75%軍隊。 
                       
                      ◆一九八九年 
                       
                      外蒙首都烏蘭巴托群眾開始示威行動,要求民主與改革。 
                       
                      ◆一九九二年 
                       
                      蘇聯自外蒙完成撤軍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