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風雪的街頭乞求 | 
                   
                  
                     | 
                   
                  
                    | ◎席慕蓉 | 
                   
                  
                     | 
                   
                  
                    【冰寒與飢饉.外蒙特別報導之三】 
                       
                       
                      今年九月,在烏蘭巴托,我拜訪了好幾個兒童福利與健康的機構,其中一 
                      位負責人的說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 
                       
                      「我們也知道,應該向國外求取一些能夠長期使用的設備才算是比較明智 
                      的爭取外援的計畫。可是,我們今天真的是情況緊急,什麼都沒有了。只 
                      好厚顏向其他國家要衣服、要食物,這種最基本最迫切的物資,來解決眼 
                      前的困境。」 
                       
                      她是一位講話語音輕柔,措詞文雅得體的職業婦女,和其他所有的蒙古人 
                      一樣,她必定也有很強的民族自尊心吧。然而,在說出這幾句話時,她已 
                      經把所有的尊嚴與自豪都放棄了,為了那些掙扎於飢寒疾病之中的孩子們 
                      ,她不得不俯首厚顏向人乞求:「請給我們的孩子一點吃的和一點穿的吧 
                      !嚴冬馬上就要來了,讓孩子們能夠得到生存下去的最基本與最迫切的溫 
                      飽吧。」 
                       
                      如果要這樣直接地來翻譯剛才她的那一段話,也是完全正確的。今天的外 
                      蒙古,是真的已陷入了空前困難的境地,不得不伸手向人乞求援助了。 
                       
                      那個驕傲而又自重的民族,那個曾經橫跨歐亞的大帝國,那個曾經叱吒風 
                      雲的顯赫的威名,都去了那裡呢? 
                       
                      怎麼會演變成到今天這樣不堪的地步? 
                       
                      事情恐怕要從頭說起。 
                       
                       
                      1 
                       
                      在中國歷史上,元朝之後是明朝,許多人都認為元亡之後,蒙古帝國也就 
                      結束了,其實不然。 
                       
                      在中原的統治在元亡之後是結束了,但是蒙古人退回北方,仍然維持著帝 
                      國的體制,明朝時稱他們為「北元」。 
                       
                      一直要到了清朝,滿人入主中原之後,才把蒙古滅亡了的;並且以歸順的 
                      先後,分為內蒙古與外蒙古,中間以戈壁為界。 
                       
                      中國漢族的觀念,總以為戈壁是荒漠,因此,比戈壁更北的外蒙古,應該 
                      是更為荒涼才對,其實不是如此。 
                       
                      在戈壁之北的外蒙古,有著森林、湖泊、高山、草原、礦藏豐富,景色如 
                      畫;如果沒有親眼見到,真的是令人無法相信的。 
                       
                      因此,這一大塊肥美的土地,就是俄國與日本非常想要染指的地方。經過 
                      了多年爭戰,俄國終於佔了上風,在這塊土地上統治了七十年左右。 
                       
                      雖說是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但是,一直到三年之前,這個國家的 
                      一切都在蘇聯的高壓控制之下。豐富的礦產以低價賣到蘇聯,換得一些粗 
                      糙的民生用品。在外蒙古境內只設有一些羊毛加工為地毯和毛衣等的工廠 
                      ,其他民生所需的一切輕工業都不鼓勵,也不培養任何技術人才。 
                       
                      說好聽是「一切有老大哥的技術支援」,而事實上,卻是用各種方式來阻 
                      止外蒙古有任何獨立自主的可能。 
                       
                      七十年的時間,社會主義的政策在外蒙古維持了一種「供需平衡」的假象 
                      ,但是,這種假象就是如今陷外蒙古於飢寒境地的最可怕的元凶! 
                       
                       
                      2 
                       
                      一九九○年秋天,我第一次到烏蘭巴托,那時候,共產主義的世界已經瓦 
                      解,蘇聯正從外蒙古撤兵。在烏蘭巴托的街頭,蒙古人抬頭挺胸,充滿自 
                      信地迎接那剛剛得到的自由。許多人都對我說:「蒙古人民共和國如今才 
                      真正可以說是獨立自主的國家了!我們也知道,失去了蘇俄的援助,今後 
                      一定會面臨許多困難。不過,我們咬緊牙關也要想辦法撐過去,絕不能再 
                      回頭去過從前那種沒有自由的日子了!」 
                       
                      然而,自由畢竟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這代價竟是如此高昂與慘烈。 
                       
                      這兩年來,蒙古人有了他們自己投票選出來的政府,國名也改為「蒙古國 
                      」,全國確實齊心協力來爭取那得之不易的獨立與自由。但是,她畢竟是 
                      個剛剛開始學習民主,在封閉了七十年之後,剛剛開始學習與外界交往的 
                      新政府,步伐柔弱緩慢;再加上蘇聯解體後,淹沒了整個共產世界的通貨 
                      膨漲的巨浪前撲後擁,如今真是舉步維艱了! 
                       
                      從一九九○年秋天開始,每到暑假,我總會去探訪烏蘭巴托一次或者兩次 
                      。今年,一九九二年的九月,重訪外蒙古,發現認得的朋友真的大部份都 
                      是日漸消瘦,十幾歲的少年們雖是正在成長的年齡,但是摟著他們,只覺 
                      得心裡發疼與發急,多麼削瘦的少年啊! 
                       
                      而我的朋友都還算是有中等收入的公教人員,父母也想盡辦法注意孩子們 
                      的營養,而其他的那些收入更低更微薄的家庭又該怎麼辦呢?還有那些失 
                      去了父母倚靠的孤兒,他們,他們又要怎樣去面對每一天呢? 
                       
                      我今年去的時候,正值秋收,在這之前,外蒙古的政府剛剛公佈:秋收之 
                      前,政府已經無法供應麵粉。衛生部長也承認:目前外蒙古地區的食物供 
                      應,只能滿足全國兩百萬人口生理機能需要的百分之五十。就是說:全國 
                      人民都處於半飢餓的狀態。 
                       
                      而今年的秋收,並不理想,十二年一次的猴年嚴冬又馬上要來臨了。走在 
                      烏巴蘭托街頭,依然有陽光,有笑容,有人抬頭挺胸,充滿自信地走過我 
                      的眼前,我也相信只要咬緊牙關,有些蒙古人是可以熬得過去的。可是, 
                      那些孩子們呢?那些失去了父母可以倚靠的孩子們,他們熬得過嗎? 
                       
                       
                      3 
                       
                      蒙古民族在世界上的人數並不多,今天大略的統計數字是七百萬人(也有 
                      一說認為有一千萬):外蒙古兩百萬,內蒙古及中國大陸有三百多萬,布 
                      里雅特蒙古有五十萬,喀爾瑪克蒙古、土文(唐努烏梁海)也有幾十萬, 
                      再加上流浪在世界各地的蒙古人,組成了一個有特殊文化與歷史背景的蒙 
                      古民族。這個民族有許多眾人皆知的傳統和習俗,卻也有一些不被人了解 
                      的心靈角落,其中有一處非常溫柔的地方,就是他們憐愛下一代的心情。 
                       
                      蒙古人是個非常疼愛兒女的民族,並且,這種疼惜並不只留給自己的兒女 
                      ,卻是遍及於整個民族的下一代。我想,這種心情雖然是每個民族都具備 
                      的自然天性,卻是在蒙古民族裡發揮得特別強烈與持久。 
                       
                      去年七月,我陪同了台灣文藝界的十幾位朋友到外蒙古訪問。去了南戈壁 
                      最荒涼的省份,也在烏蘭巴托首都停留了幾天,朋友們就注意到了,即使 
                      是在最偏僻的小城鎮裡,他們仍然把最漂亮的建築留給幼兒園使用。 
                       
                      因此,如果不是國家的經濟非常困難,他們是不可能會關閉托兒所與幼稚 
                      園的。而今年,因為無法用有限的經費,購買到通貨膨脹之後的食物,全 
                      國九百多所幼稚園都停課了,每個家庭只好把孩子帶回家來,自己設法養 
                      育,設法度過難關。 
                       
                      國家原來也有孤兒院,如今也在繼續,但是所照顧的孤兒人數實在有限。 
                      大部分的孤兒原來可以依靠一些善心家庭的幫助,這些家庭也都有子女, 
                      但是仍然可以分一些溫暖和食物給居家附近的孤兒,這是民族的傳統美德 
                      。而如今這些家庭也實在是自顧不暇了,孤兒又該何去何從呢? 
                       
                      全外蒙古有一萬一千九百九十四個孤兒,如今讓人又心疼又著急的就是: 
                      這個冬天他們要怎麼才能熬過去? 
                       
                      他們不會呼救,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呼救。在冰天雪地,長長的寒冬 
                      裡,他們只能沉默而又驚慌無助地面對飢寒。 
                       
                      他們不會呼救,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權利去呼救,不知道這眼前的困境 
                      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由幾十年的錯誤與惡意的統治所造成的,他們一點也 
                      不應該承擔這樣悲慘的結果。 
                       
                       
                      4 
                       
                      蘇聯解體之後,西方世界為了自身的安危與道義,決定要大量經援東歐和 
                      獨立國協,在各種傳播媒體上,近兩年來,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報導與付 
                      諸實施的行動。 
                       
                      但是,對於外蒙古的報導,卻是少之又少。深處於蒙古高原之北的外蒙古 
                      ,始終沒有得到相同的注意。其實,她是蘇聯共產政策統治之下最大的犧 
                      牲者,也是目前情況最危急的地方,但是,她能得到的幫助卻極為稀少。 
                       
                      因此,對於中華民國能夠慷慨地施予援手,捐助一萬噸白米,同時也捐助 
                      藥品,蒙古人是真的心存感激的。 
                       
                      也因此,他們就再向台灣的同胞求援了,為了那一萬一千九百九十四個孤 
                      兒,那令人又心疼又著急的在飢寒中沉默地受苦的孩子們,蒙古人說出了 
                      他們心中最急迫的要求: 
                       
                      「請給我們的孩子一點吃的和一點穿的吧,請幫助他們渡過這個寒冬。」 
                      多年以前,在歐洲求學的時候,我曾經在風雪的街角遇見一個母親懷抱著 
                      幼兒,伸手向人求乞。而今天,這是一個民族站在飢寒交迫的街頭向人乞 
                      求。如此難堪的境遇,並不是蒙古人願意長期承受下去的。 
                       
                      這原本是一個非常驕傲、自豪,可以忍受千種痛苦的民族啊!而如今懷抱 
                      著幼兒,面對嚴寒的冬季,他們不得不俯首厚顏向人乞求。 
                       
                      請相信他們:今後只要有任何渡過難關的方法,他們都願意一一去嘗試。 
                      為了那千辛萬苦爭取到的尊嚴與自由,蒙古人總要撐下去的;而為了給下 
                      一代生存的空間,蒙古人也不會不去努力的。 
                       
                      只是今天的風雪實在太大,親愛的朋友,安居在溫暖富裕的寶島上的朋友 
                      們啊!請你們無論如何也伸出手來,扶他們一把吧! 
                       
                       
                       
                      (本文作者席慕蓉教授為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人,現任教於新竹師範學院 
                      美勞教育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