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紙的輪迴 |
|
◎林秀美 |
|
《千手千眼作環保》之二
佛教中,蓮花象徵極樂淨土與生命的再生,
含有清靜、莊嚴、新生、辭榮出塵等涵義。
而廢紙回收製成再生紙的過程,
與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相類似,
充分展現其生命的希望與再生,
具有生生不息的時代意義。
在環保意識日益高張的今天,
藉著蓮花高尚的生命情操,是否帶給世人更多的省思和啟示,
進而做好紙資源回收
與再生利用的實際生活課題。
「我繞了鯉魚潭一圈,看看那翠綠的山和清澈的潭水,風景非常美麗,實
在是念書的好地方!但是這個地方用不得,因為我太喜歡,所以不忍心佔
有它、破壞它。」
當慈濟醫學院尋找預定地時,有人提供花蓮鯉魚潭附近的一塊地給證嚴上
人,上人卻毅然做了割捨的抉擇,希望保有這片清新自然的湖光山色。
上人表示,我們生活在台灣,應該愛護這裡的每一寸土地。山坡地如果用
來蓋學校,就必須砍伐樹木、挖掘土壤,如此不但破壞景色與清新的空氣
,更會破壞水土保持,危及居住的安全。「大家應該拿出愛心來愛惜我們
的環境,保護我們的生活品質。」
◆廢紙回收再利用拯救森林資源
今天,在時代巨輪的迅速轉動下,所謂的文明進步,一日千里,無論是企
業用紙、到處充斥的廣告傳單,以及增張後的報紙,都促使用紙量急速驟
增,而大量砍伐樹木。
據統計,台灣一九八九年,平均每人消耗157.8公斤的紙張,排名世界第
十五位。而每製造一公噸紙張,約須消耗二十棵高度八公尺、直徑十六公
分的原木,每棵樹木平均需要二十年到四十年時間,才能長成。如今因為
人類的濫伐,熱帶雨林目前正以每秒減少一個足球場面積的速度在消失之
中,十分驚人。
為了有限的森林資源著想,廢紙回收再生利用,實是全世界刻不容緩的環
保問題。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潮流的趨勢,廢紙回收再生利用的觀念,國外經過
多年的推行,已呈現相當好的成績。
美國環保署於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制定了「聯邦政府採購紙張及紙品須含
回收廢紙」之指導方針,並於次年六月開始實施。日本厚生省則自一九九
○年四月起,將該單位發行的刊物、影印、筆記及電腦報表等事務用紙,
全部改用再生紙;其他地區也隨之跟進。歐洲、西德,亦在一九八六年十
一月發佈「廢棄物之減廢及處理法」,目前德國已有37%以上事務用紙使
用再生紙。甚至在森林資源豐盛的北歐瑞典國家,其再生紙商品也很容易
出現在文具店和超級市場中。
◆讓紙還魂再生中國古已有之
其實,再生紙並非外來的文化,我國早在明朝「天工開物」一書中,即有
「還魂紙」的製法說明。
由於中國北方缺乏可造紙的竹木之材,因此用廢紙去朱墨浸瀾後再製,是
常有的事,較用原料製造省時而且省力。這昔日所謂的「還魂紙」,在今
天來說,就是「再生紙」。
今日的再生紙,是將使用過的廢紙回收處理,製成再生紙漿,以取代原木
紙漿所生產出來的紙業製品。
再生紙的使用具有下列諸多優點:
1.因減少對原生紙漿的需求,可減緩全球森林資源的砍伐速度,保護生
態環境。
2.據台北市政府調查,台北市垃圾成分中,廢紙約佔36%,若將其回收
再生,即可延長垃圾掩埋場的使用年限。
3.再生漿的製造過程,可減少75%的空氣污染、35%的水污染,消耗較
少的能源及減少大量的固體事業廢棄物。尤其是不經漂白製漿過程,所製
造出原色的再生紙,對環境的污染傷害將更少。
4.因其顏色為米色,閱讀時較不反光刺目,可減輕眼睛的閱讀疲勞。
由此可知,使用再生紙不但可節約能源,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並可降低
環境污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空間影響極大。
◆使用再生紙,價格不是優先考量
國內在一九八五年,也由永豐餘造紙公司推出首批百分之百以廢紙製造的
再生紙。然而由於當時國人環保意識尚未開展,市場上一直乏人問津。
直到一九九○年,才在環保團體大力的呼籲下。逐漸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打開市場的一角。同時,各級政府機關也紛紛舉辦再生紙推廣活動,期使
內部公文、表單,改用再生紙。各公民營企業亦不落人後,如中油、永豐
餘,均全面使用再生紙,某些電腦公司的電腦報表紙、公司行號所用的影
印紙,以及知名作家如三毛、張曼娟、馬以工等人所出版的書籍,遠見、
光華、慈濟月刊等雜誌,以及由巨門推出的筆記簿、活頁紙、稿紙等系列
文具用品,都響應再生紙製品。一時之間,再生紙的使用量迅速成長。
儘管如此,但今天國內再生紙的推廣,仍只是停留在一個水平面,無法突
破瓶頸,繼續成長,以趕上先進國家的腳步。究其原因為何?
在國外,到處可見的再生紙商品售價,雖然並不比原生紙漿製造的紙張成
本售價低,但消費者仍然願意購買,乃是由於一般消費者對資源回收環保
觀念的認知,普遍都能體會──瞭解生產者為了作好環保及回收資源的辛
勞,並認同污染者付費、廢棄物清理者應給予獎賞的理念。
再生紙早已深入歐洲人的生活中。根據永豐餘陳廠場表示,越先進的國家
,使用再生紙的情形愈是普遍,無論旅館裡用的衛生紙、便條紙以及政府
機關使用的電腦報表紙、影印紙,俯拾皆是。
而國內的情形,則是消費者在購買再製品及售出廢棄物時,處處呈現討價
還價、斤斤計較的情況及心態。
殊不知,廢棄物回收的原料雖然比較便宜,但回收處理廢棄物原料所需增
加的額外費用,以及因生產率低而增加的成本費用,也都相對的提高;因
此,價格較高,是可以理解的。
◆徹底分類是紙類回收的關鍵
在環保聲浪中,廢紙回收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項目。回收的廢紙必須經過再
製,循環使用,才算是完成整個的回收工作;因此,全面推展再生紙的使
用,是不容輕忽怠慢的,否則回收便前功盡棄。
再生紙除了顏色不及原生紙外,其餘各項物性並相差無幾。為了證明再生
紙的品質觀念,國內業者又設計了一系列再生紙情緻文具,包括筆記本、
日記本、信封、信紙等,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澄清了「再生紙是劣質的」
錯誤觀念,藉此拋磚引玉,希望再生紙製品能在國內全面推展。
根據資料統計,一九九零年台灣廢紙回收率約有百分之五十八,高居世界
首位。但為何用來製造再生紙的比例卻不高,尚須向國外進口廢紙?為何
造紙廠拒收國內回收的廢紙?
探其原因所在,即是因國內回收廢紙的分類「不夠徹底」,使得製造成本
大幅提高,而令廠商望之卻步。而廢紙回收分類的徹底與否,又是決定再
生紙品質的關鍵所在,若品質不佳,將更影響銷售市場,亦是廠商所不願
為之事。
基於以上原因,造成回收商的滯銷,這些屯積的回收廢紙,也只有變成一
堆堆的垃圾了。像這般惡性循環,如何讓國內再生紙的推展不步上軌道,
實在值得大家努力。
唯有做好廢紙分類工作,才能提高再生紙的利用價值,進而改善我們的生
活環境品質。
廢紙分類回收再製的過程,環環相扣,必須彼此相輔相成,才能做好全部
工作。為讓紙的生命生生不息,必須設計出一套完整良好的回收系統。
回收過程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分類」。
國內一般將廢紙區分為白紙類、混合紙類、報紙類、及牛皮紙類。白紙類
包括筆記書寫紙、電腦報表紙,可再製文化用紙、廁衛用紙。混合紙類包
括雜誌、書籍、影印紙、傳真紙、再生紙,可再製為文化用紙和紙板。報
紙類包括報紙和電話簿,再製成新聞紙或紙板。牛皮紙類包括牛皮紙袋和
紙盒,再生為工業用紙。
必須強調的是,非紙類品及複寫紙、蠟紙、沾有油漬之紙、合成紙製品、
鋁箔包,都是不能回收的。唯有徹底的分類,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以環保心造紙;惜福心用紙
據統計,國內文化用紙量每月約為九萬噸,其中再生紙僅佔四百噸,可見
市場成長空間還是相當樂觀。
雖然,由於國內廢紙的分類不夠徹底,所造成的成本提高、再生紙的品質
不良,以及產品滯銷等問題,使得造紙廠商不願投資的現象普遍存在。
而國內企業推動環保的代表永豐餘,在七十四年生產的國內第一批文化用
再生紙,由於國人環保意識未開,致使這批紙在倉庫中滯留了四年之久。
直到七十九年初,才在環保團體、新聞媒介和政府機關的推動下,逐漸博
得消費者的認同,打開市場一角。短短三、四年間,成長了一百倍,證明
再生紙的市場十分樂觀。
國內製造廠商若能以「環保」的心造紙,共同為我們的環境付出一分關愛
,相信不久的將來,紙資源回收便可步上軌道,造成善的循環。
「一張紙在我手中,至少有四次生命。我拾取別人丟棄的廢稿紙,利用空
白的反面,先用鉛筆書寫,然後用鋼筆寫,最後拿來練習毛筆字。如此反
覆使用,等於讓這張紙不斷再生。」
證嚴上人愛護和延續物品生命的用紙觀,是否帶給一般消費者一些反省(
改變用過即丟的習慣)?因為任意地揮霍,對人類只有壞處而無好處。
消費者若能加以效法,也以「惜福」的心來用紙,不但可減少許多樹木被
砍伐,又能避免製造大量的垃圾,對環保實功不可沒。
◆有心人的付出,需要您的支持
過去,由於國人儉省的民族特性,凡使用過的廢紙都會收集起來,等候沿
著大街小巷叫買的拾荒者,以便換取些許收入;拾荒者也因此從中賺取微
薄的生活費;而造紙廠更以廢紙來降低原木漿的成本。在大家各取其利的
情況,廢紙回收工作自然而紮實地進行著,無形中也讓紙的生命因而生生
不息。
這項樸實感人的傳統買賣方式,隨著物質文明的日漸豐裕而式微。由於紙
張用量的大量增加,而沒有多餘的空地堆積;尚且一大疊廢紙僅賣得一點
點錢,民眾不願在此多花時間,於是一疊疊的廢紙遂成為垃圾堆。
此時,回收管道似乎亮起了紅燈,但在有志之士的努力呼籲,與實際參與
下,已有了一些成果。
慈濟為全面推廣環保,今年四月十九日在全省八縣市舉辦「知福惜福再造
福──回收廢紙救林木」活動。當天在各縣市設立九個定點回收廢紙,附
近居民皆將家中的廢紙分類綑綁後,帶至各定點響應回收活動,慈濟人當
場再做「徹底分類」工作,最後用大貨車運送至各回收廠商。
短短六個小時的活動,共回收一百六十公噸六百公斤的廢紙,賣得十九萬
四千元。不但挽救兩千四百餘棵大樹,減少大量垃圾,更以此所得做慈善
工作,一舉數得。
活動結束後,慈濟人紛紛在全省各地設立定點,定期或不定期做回收工作
,居民從家中將廢紙送到定點回收。或由慈濟人開車挨家挨戶回收,派出
車輛包括慈濟人私人的轎車、小貨車,以及七輛屬慈濟人公有的資源回收
車。
而國外凡有慈濟人之處,亦皆響應是項活動,盡力做好個人應盡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大家藉著回收工作來鍊心、修養自己。
校園中,如西松國小帶頭響應廢紙回收,每周五上午是該校的資源回收日
。各社區也都發揮社區功能,發起回收活動,如新店大台北華城,於每月
最後一個星期六為資源回收日。各公司行號在其辦公室中,也都紛紛實行
廢紙分類回收,此為善競爭之舉,提昇公司不少形象,惠普科技公司即為
一例。
◆多用一點心,為紙找個家
事實上,一個稍具良知的現代人,應能做到不將廢紙扔進垃圾桶;但處理
廢紙卻又成為生活中的一大挑戰。這些整理好的廢紙應如何回收呢?在政
府尚未有一完善的回收系統情況下,建議您主動出擊:
一、利用慈濟回收管道。二、目前台北和基隆地區有許多學校極力推廣資
源回收,可就近利用。三、集合社區或辦公大樓,聚集相當的回收量,再
請回收商來托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