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映月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荒漠中的綠洲
──莎蘭兒童中心
◎徐祥明
《衣索匹亞醫療現況實勘》•之四


「莎蘭」給予我們的震撼,不僅是羅修莉與大衛夫婦的卓越成就,
更是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力量——
那怕是衣索匹亞這般荒涼貧瘠的國家,也能造就出荒漠中的綠洲,
那麼,又有什麼艱困的事無法完成?




堅持一分執著的愛,一分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年邁慈祥的瑞士籍夫婦與
他們的養女羅修莉,共同胼手胝足,在荒涼貧瘠的衣索匹亞建立起荒漠中
的綠洲—莎蘭兒童中心。


美麗的世外桃源


在這美麗的世外桃源裡,沒有饑餓,沒有黑暗,更沒有哀愁﹔所能看到的
、聽到的,甚至嗅到的,全是真善美的化身,全是濃濃的愛。

四月十九日上午十時許,慈濟衣索匹亞訪問團在林堅熙醫師領隊下,一行
四人,來到莎蘭兒童中心。甫跨過門檻,團員們便被園區內的景物深深吸
引,「太美了!」這是共同的讚歎聲,我們彷彿踏入〈桃花源記〉描繪的
情境中,雖只是一門之隔,但裡外卻判若兩個世界﹔此刻映入眼簾的,盡
是灌木扶疏、百花爭艷、院舍雅緻、老少謙和的景象﹔院童們興高釆烈地
向我們揮手致意,在他們真稚的臉龐上,我們看到幸福與歡樂。


被遺棄兒童的天堂


女主人瑪麗熱心地引導團員參觀院區,當我們來到幼兒保育區,見到護士
與保育人員細心地呵護著每一個寶貴的小生命﹔從工作人員那關愛的眼神
中,彷彿每個在懷抱中的幼兒都是他們的親生骨肉一般。

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在這裡收容的孩子們多半是被遺棄或被家庭凌虐的孩
童。其中我們看到一位小女嬰瑪莉亞,她在七個月大時,被遺棄在索馬利
亞與衣索匹亞的邊境道路上,幸經路過商旅拾獲,輾轉送來莎蘭中心,才
能救回這寶貴的小生命。在瑪莉亞的後頸部有一條明顯的疤痕,據護士告
訴我們,那是瑪莉亞俯趴在邊境道路上時,在高空盤旋已久垂涎欲滴的禿
鷹,等不及瑪莉亞死亡,便貪婪啄食的痕跡。

看到這位楚楚動人的小女孩竟遭遇這般殘酷的經歷,真令人感到既心疼又
傷痛。然而,噩運似乎在這小女孩誕生的那一剎那便注定伴其一生——身
高不及同齡孩童一半的瑪莉亞,已被証實染患愛滋病。這種世紀黑死病是
任何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惡疾,然而莎蘭兒童中心的工作人員依舊是擁抱她
、親吻她,給她最完整的愛與呵護,這是人類至高無上的情操,是愛心昇
華到極至的表現。


來自大衛夫婦的愛


莎蘭兒童中心的創辦因緣,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當大衛夫婦年輕時,曾帶著四位親身兒女旅居衣索匹亞,當時鄰居的男主
人過世,留下遺孀及六位未成年的小孩,基於同情,大衛夫婦經常拿食物
接濟這個家庭。很不幸地,不多時,這個悲劇家庭的女主人也隨夫而去,
留下這六位嗷嗷待哺、孤苦無依的孩兒。富有愛心的大衛夫婦收養了這六
位孩子,後來因為衣索匹亞爆發內戰,外國人紛紛被驅離,大衛夫婦只好
帶著十位孩子返回瑞士。

歲月如梭,大衛夫婦收養的孩子的逐漸長大成人,其中大女兒羅修莉因為
經常在報端看到她的祖國衣索匹亞正遭逢旱災肆虐,人民骨瘦如柴,饑殍
遍野,她決心回到她的同胞身邊,盡其可能地幫助她的同胞。在羅修莉養
父母的支持下,她終於回到她童年記憶的地方,在難民營擔任志願工作者


然而,在難民營裡,她卻必須接受每天有一百位孩童死亡的殘酷事實,每
天她必須活生生的看到躺在母親懷中的小孩,因為吸不到乳汁而停止蠕動
,停止呼吸﹔哀痛得不能再哀痛的母親,也只能茫然地凝望著懷中骨肉—
—畢竟乾瘦的母親已擠不出一滴淚珠了。

羅修莉無法再忍受那般無助的悲劇,她決心走出難民營,做更有建設性的
奉獻。她設立了兒童收容之家,收容衣索匹亞孤苦無依的孩子們。由於收
容的孩子愈來愈多,羅修莉也更加忙碌,夜以繼日不停工作。

一年後,大衛夫婦受到養女羅修莉的愛心感動,也放棄瑞士舒適的生活,
來到衣索匹亞為這些苦難的孩童們服務。


附設學校、工廠與職訓所


「只要有信心、沒有什麼志願做不到!」大衛自信而堅定地告訴我們。短
短八年的時間,莎蘭兒童中心已有非凡的成績,目前該中心收容了一、二
百位院童。而由於鄰近學校師資不足,容量已呈飽和狀態。無法再容納莎
蘭的孩子們前往就讀,幾經交涉仍無結果,不向現狀屈服的羅修莉,毅然
決然地與其養父母共同創辦學校。目前學校已設有幼稚園與小學,共有九
百位學童在此就讀,不但解決了莎蘭小孩們的就學問題,同時也讓鄰近地
區失學的孩子們能有受教育的機會。瑪莉告訴我們,近期莎蘭中學也將設
立,提供較大的院童就學機會。

除了教育工作,為了照顧院童們的健康,他們也設置了一所醫療中心,以
新穎先進的醫療設施及優秀的醫護陣容,提供院童們最佳健康保障。當然
慷慨的羅修莉與大衛夫婦,也開放讓院外居民前來就診。

為了支應龐大的經費開銷,同時也為了讓已接近成年的孩子們能有職業訓
練機會,大衛自歐洲聘來技師,並僱用附近民眾,共同開墾政府贈予莎蘭
的荒蕪土地。大衛熱心地帶領團員參觀他們開發的成果﹔我們看到了大片
的果園,香甜誘人的水蜜挑一顆顆懸在樹稍,看到了百花爭艷的花圃,奇
花異草令我們目不暇給﹔此外也有乳牛養殖場、乳酪製造場、機械製造廠
以及建材製造廠等。

向來重視院童教育工作的大衛夫婦,當然也不忘在工廠附近設立職業訓練
教室,提供較年長的院童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大衛告訴我們,當院童成
年時,他都會贈送一套設備給將要離院的孩子們,讓他們能藉此謀生,同
時也將莎蘭的科技知識傳播到衣索匹亞各地。


愛心、信心、智慧的結晶


一位衣索匹亞的孩子及一對年邁的瑞士籍夫婦,他們沒有顯赫的背景,也
沒有財團支持,但是他們創造了奇蹟,他們所憑藉的究竟是什麼?那是愛
心、信心與智慧;在短短的八年歲月,他們做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成就。

「莎蘭」給予我們的震撼,不僅是羅修莉與大衛夫婦的卓越成就,更是那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力量——那怕是衣索匹亞這般荒涼貧瘠的國家,也
能造就出荒漠中的綠洲,那麼,又有什麼艱困的事無法完成?

慈濟在衣索匹亞的救援行動,不是錦上添花,而是救命的行動,雖然有許
多困難橫陳前方,雖然道路是那麼崎嶇難行,但是,誠如上人開示﹕「即
使是補破網也要補下去」,只是憑藉著堅毅不變的信心,沒有什麼困難可
以阻擋我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