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映月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扶他們一把
◎證嚴上人
不論海洛因、嗎啡或安非他命,治療最困難的地方,
不在於醫療方面,也不是戒斷或精神病症的處理,
而是心理和社會功能的重建。
因為戒癮者通常表現出忍耐力差、人際關係敏感、說話不實際,
並且缺乏自信;也因此使他們不易與人相處,
不論在家庭或工作場所,都會很快出現自暴自棄的行為,
而重新走上毒癮的路。





〈之1.安非他命的毒性與成癮〉

短暫逃離,永久沈淪

近年來國內毒品泛濫情形嚴重,引起政府與民間的關切,
反毒掃毒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
到底什麼是毒品?為什麼會上癮?如何預防?上癮後又如何治療?



◎賴滄海.陳幸一/慈濟醫學研究中心教授


人類濫用藥物,歷史悠久,俗話說:「人生如苦海」、「不如意者十常八
九」,在面對生活環境的壓力下,不如意事接踵而來,既然無法改變現實
的情況,為了紓解生活的壓力,有人以文學、藝術、音樂、運動……等做
為休閒活動,有人則信仰宗教以尋求心靈的寄託;但是很不幸的,越來越
多人以藥物來逃避現實,求得暫時的解脫。


刺激大腦神經的偏方捷徑


「濫用藥物」之所以被濫用,主要是它對中樞神經大腦的作用。我們的大
腦有一處叫做「快樂中樞」,這個部位受到刺激會引起滿足感和欣快感。
正常人在食、色等生理上的需求得到解決時,這個中樞受到刺激會產生滿
足感;一個作家完成了一篇文章、畫家畫了一幅畫、作曲家有了新創作、
科學家有了新發現、體育競賽獲勝……,都會刺激這個快樂中樞,使人感
到自傲與滿足;甚至連日常的小事:助人行善時;外出郊遊釣魚,魚兒上
釣時;家裡壞掉的洗衣機終於被修好時……等等,都可能刺激「快樂中樞
」,使人覺得有成就而樂此不疲。

安非他命、海洛因等濫用藥物,即是達到刺激「快樂中樞」的偏方捷徑。

最早被人濫用的藥物是酒類,以後陸陸續續被發現而濫用的天然藥物有鴉
片、大麻、菸草、古柯鹼以及含迷幻藥成分的野菇及仙人掌等,不勝枚舉
,也都有上千年的歷史。

濫用藥物可分為四大類:

(1)刺激性藥物:古柯鹼、安非他命、菸草、咖啡因等。
(2)抑制性藥物:鴉片、嗎啡、海洛因、鎮靜劑、安眠藥、酒精等。
(3)迷幻性藥物:大麻、某些野菇、仙人掌,及人工合成的藥物等。
(4)吸入劑藥物:強力膠、笑氣等。

在東方社會流行的藥物,除了一般的菸酒外,有早期流行於中國的鴉片(
十九世紀),和近年來在台灣和日本被廣泛濫用的甲基安非他命。


原是治療鼻塞的合法藥物


安非他命本來是合法藥物,全盛時期曾經是三十九種醫藥中的主要成份。
安非他命於一八八七年首次合成,一九三二年開始上市,用來治療傷風感
冒引起的鼻塞。它具有刺激中樞神經和周邊神經的作用,交感神經受刺激
後,產生末梢血管收縮、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腸胃蠕動減慢,類似一般
動物受到驚嚇後的自然反應,做出「打或逃」的準備。因為產生周邊血管
收縮,所以可以用來治療傷風感冒的鼻塞。

中樞神經興奮會引起短暫飄飄然的欣快感,使用者感覺信心十足,活動量
多,手腳靈敏,但也因而導致失眠及食慾不振。所以安非他命也被應用作
為減肥及治療昏睡病的藥物。

因為使用安非他命會產生欣快感,也使安非他命很快的便被廣泛濫用。二
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日、英、美等交戰國的士兵,普遍使用安非他命來
提神,增加耐力和「提高士氣」。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的神風特攻隊,
為了保持廿四小時的備戰狀態,飛行員普遍使用安非他命。戰後在歐美和
日本被廣泛濫用,終於在一九七一年被美國政府列為管制藥品,限制使用


在一九七一年被管制前,美國的年產量高達一百二十億粒,估計其中百分
之九十流入毒品黑市。八十年代初期,日本警方大力取締安非他命工廠,
許多日本黑社會人士開始到韓國、台灣等地設廠生產,作「技術轉移」,
所生產的甲基安非他命除了銷回日本外,部分流入國內的內銷市場,開始
在台灣流行。

目前台灣使用最多的甲基安非他命,是類似安非他命的藥物。甲基安非他
命可從麻黃素經過簡單的化學反應製成,它的一般藥效和安非他命差不多
,但是對中樞神經的作用較安非他命顯著,更能迎合癮君子的需要。由於
安非他命和甲基安非他命藥效非常相同,一般名稱上常交互使用。

製造甲基安非他命的原料「麻黃素」本身具有舒解氣管收縮的功能,在中
國被用來治療氣喘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在台灣用來製造甲基安非他命的麻
黃素大都由中國大陸走私進口,最近破獲的安非他命走私案,則是先在中
國大陸生產後,再利用不當管道運回台灣。


長期使用引起腦神經病變


初次使用少量安非他命會引起欣快感和精力充沛等現象,但這是透支體力
而來的,藥效過後,會覺得精神沮喪且疲倦;為了要重新得到同樣的效果
,便再度使用安非他命,造成惡性循環、飲鴆止渴而欲罷不能了。在這同
時,我們身體為了保護自己,也產生了一連串的適應反應──腦神經細胞
變得較不敏感,需要更多的安非他命才能達到相同的刺激效果;體細胞則
提高分解和排泄的功能,結果使用的安非他命量一次比一次高,才能達到
預期的效果。但是因為腦細胞和體細胞的調適程度不同,而可能會引起「
安非他命急性中毒」的現象──意思就是說:為了要達到能刺激腦神經的
效果大量使用安非他命,但是我們身體的其他器官(尤其是心臟、循環系
統),已經無法承受那麼高濃度的安非他命了。

安非他命急性中毒、視程度的不同而有如下的反應:

輕度中毒:引起興奮、頭痛、顫抖、噁心、嘔吐、失眠、多嘴和煩燥不安


中度中毒:精神混淆、激動、恐慌、高血壓、腦部與腹部疼痛、心律不整


重度中毒:精神錯亂,極度高血壓可導致顱內出血而死亡,或因肌肉不斷
抽搐產生高熱,加上中樞神經受損而致昏迷過度之交感神經興奮,也會引
發嚴重的心律不整而死亡。

長期使用安非他命會引起腦部神經的變化而產生「被迫害妄想症」的精神
病,患者變得多疑,過度敏感,以為外界都要迫害他,以致心神不寧,惶
惶不可終日。

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因環境而有很大的差異,在一種稱為「安非
他命聚集作用」的實驗,以接近致死劑量的安非他命注射到小白鼠體內,
如將這些小白鼠放置在一狹小的空間,聚擠在一起,則其興奮效果及肌肉
顫抖的程度會加強,這群聚集的小白鼠大部分會死亡。但如果將小白鼠隔
離分開個別放置,保持安靜,則大部分在興奮及顫抖過後,昏睡一陣子,
即可慢慢恢復正常。這種現象被應用到治療人類急性中毒上面,像「首重
安靜」、「避免刺激病人」。

停止使用安非他命後,雖會有戒斷症狀的出現,但這些症狀通常在醫院的
精神科門診就可以治療。安非他命戒斷症狀比海洛因的戒斷症狀輕微多了
,一般而言,戒斷安非他命上癮比海洛因上癮要簡單得多,希望未涉足海
洛因的人,千萬不要去碰它。

只要有決心和家庭親朋好友的鼓勵,戒斷安非他命,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
事情。




〈之2.安非他命的預防和治療〉

解毒良方,存乎一「心」

近年來,安非他命及其他藥物的泛濫,造成很大的社會衝擊。
藥物濫用牽涉的問題層面相當廣泛,
必須從生理、心理、人格、家庭、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同時著手,
才可以達到有效地制止這一危機的發展。



◎王浩威/慈濟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對於安非他命的預防及治療,基本上可以分為下列幾個方向:

(1)加強宣導,讓民眾有正確的認識;同時也在各級學校做例行的篩檢
工作,達到早期發現、早期勸阻的目的。這也就是公共衛生所謂的「一級
預防」。

(2)對於成癮個案所引發的戒斷症狀加以治療;對於成癮個案或已經戒
掉個案,如果還有精神病症狀,則加以治療。這兩點屬公共衛生的「二級
預防」。

(3)個案一旦不再吸食後,要進行其心理重建和社會重建,才不至於重
蹈覆轍。這是「三級預防」。

以下根據上述幾點進一步說明。


常見的錯誤觀念


目前安非他命似乎有減緩的傾向,恐怕主要應歸功於全國各界的熱烈宣導
。然而,安非他命仍未完全滅絕,宣導工作是有待加強的,特別是一些常
見的錯誤觀念,例如:

(1)「安非他命不會上癮」:其實安非他命的上癮往往以情緒低落、沒
精神等症狀出發,而不是像海洛因那類大吵大鬧,才會遭人誤會,以為不
會上癮。

(2)「安非他命可以解酒」:安非他命是可以減輕酒意,但不能化解體
中的酒精成分,對於身體的傷害還是一樣嚴重的。

(3)「安非他命不會傷腦」:很多青少年以為只有吸膠會影響腦病變,
其實吸食安非他命造成的精神病案例,遠比強力膠還多;而且大部分的人
即使不再吸食後,還有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

(4)「安非他命可以提神」:其實提神只是暫時的效果,一旦停止吸食
,個案往往要昏睡好幾天,反而得不償失。

類似的錯誤觀念還很多,以上只是列舉個人在醫療工作上與個案接觸的小
小經驗。

宣導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對青少年「正確人生觀的建立」;並且應對青少年
的好奇心,加以適當的解釋和勸阻。


戒斷症狀的治療


安非他命成癮後,大約在停藥廿四小時內,便會有戒斷症狀出現。

先是一種被擊垮的感覺 ( crash) ,患者會昏睡二到三天,此時的處理便
是儘量不要去干擾他,只給予支持性療法。之後,病人較為清醒,但仍呈
現倦態及情緒低落等情況。較嚴重的時期為時約三週左右,有人建議可以
使用抗鬱劑治療,以縮短病程,不過並非必要。至於有些病人因為心理及
生理成癮的緣故,會有渴望藥物的心理,則需要心理的治療和環境的配合
。曾經也有嘗試使用藥物治療成功的例子,譬如服用三環類抗鬱劑和鋰鹽
等。這些治療通常在精神科門診就可以進行。慈院精神科成立以來,曾處
理過三十幾個純粹的戒斷症狀。

這類患者,如果不即時戒斷,情形會越來越嚴重。最嚴重的是服用高劑量
安非他命及利用靜脈注射的人,他們常一天中多次注射,以致連續三到六
天不睡不吃,隨後再一到二天的沈睡,醒來後,又開始另一個循環。這群
人大多有精神病症狀出現,而有些則是強迫性藥物使用者,生活功能會因
此而敗壞,並滋生暴力等問題。

有時,有些個案因為長期使用而出現了耐藥性,要很大的藥量才有感覺,
以致於逐漸有過度使用的傾向,而導致「急性中毒」,通常這些個案要立
刻送急診就醫。國內目前至少有十餘個因為過量使用而死亡的個案。


安非他命精神病


近年來,在新聞報導裡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因為吸食藥物的影響,而引起傷
人或殺人的案件;這些不幸的事件,通常都是因為安非他命而引起的。安
非他命對人們的影響,最大的害處莫過於它所引發的類似精神分裂病或妄
想症了。在國內較流行非法藥物中,只有安非他命會引起這類症狀;像嗎
啡、海洛因、紅中、白板等藥,雖然戒斷的症狀很痛苦也很嚴重,但極少
有此後遺症。以前也有吸食強力膠造成精神病的報告,但沒有安非他命這
麼多。酗酒也會引起精神病症狀,但多屬長期飲酒的末期症狀。

安非他命精神病,並不一定要吸很多或很久才會引起,在門診,我們可以
看到很多個案可能只吸五、六次就發病了。同樣的,停止吸食以後,有些
人兩三天就不會有這種症狀,但有些人卻一輩子都有幻聽或妄想的情形,
而必需長期使用藥物治療。

這類的症狀通常先從性格變得較猜忌、不信賴別人,容易發脾氣開始。這
時,家人或朋友也許會覺得怪怪的,但通常都會忽略而耽誤了醫療的時機
;等到家人發覺不對勁時,通常都是有很嚴重的被害妄想,開始會攻擊別
人或傷害自己了。

像這樣的病狀,如果危險性不是很嚴重,通常在精神科門診就可以改善。
慈濟醫院精神科門診在去年一年中,有五十多位屬於這方面的個案;如果
家屬肯配合長期治療,通常都可以維持穩定,甚至痊癒。如果危險性太高
,有傷人或傷害自己的傾向,則需強制住到精神科隔離病房做進一步治療



心理與社會功能的重建


不論海洛因、嗎啡或是安非命,治療最困難的地方不是在於醫療方面,也
不是戒斷或精神病症的處理,而是心理和社會功能方面的重建。

戒癮者通常會面臨幾個困難:

忍耐力差:他們往往容易衝動,稍微一點小事就會引起很大的情緒或行為
反應。

人際關係敏感:他們對別人相當敏感,經常覺得別人看不起或不信任他們
。而他們以前的所做所為,包括為了索取錢財來買藥而做出的各種行為,
也難怪家人或朋友對他們的話有些猶豫。

說話不實際:有些人為了達到目的,常常可以表面很誠懇卻面不改色地說
謊。甚至會故意說一些話來激起別人的內疚,而對他們更加地關心。

缺乏自信:因為以往的經驗,使得他們對自己也無法信賴,甚至有明顯的
自卑兼自大。

因為這些情形,他們不容易與人相處,不論在家裡或工作場所都會很快地
出現自暴自棄的行為,而重新走上毒癮的路。

針對這些情形,國內有些人士或團體參考美國或其它西方國家的作法,發
展出幾種進一步的治療工作:

(1)個別的心理輔導和家族治療:針對他的人際敏感、社交技巧和家庭
互動關係而進行。目前國內的精神醫療院所均可提供此項治療,但一般而
言,成效並不理想。

(2)匿名戒酒及戒毒團體:由幾位成功的戒癮者和專家合作,用團體的
力量互相支持及接納,隨時可以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方法。英美的治療以這
類團體最多,但國內僅止於起步階段,就敝人所知僅有榮總、彰基和台北
某一宗教團體正在進行中。

(3)治療性社區:由戒癮者共組一個社區來進行生活、工作及人際關係
的復健。國內有晨曦會(包括台北、苗栗和台東三處)、主愛之家(花蓮
)和希望之家(高雄市基督教戒癮協會)。

(4)宗教治療:藉由信仰的力量和心理輔導的原理,來達到治療效果。
國內這類團體以基督教為主。上述三個治療性社區均有採取宗教治療;佛
教團體則是以台南市戒癮協進會最積極。


幫助毒癮者重生


安非他命在台灣的流行還沒消褪,海洛因(包括嗎啡、鴉片)的流行又急
速增加,對任何民族來說,毒的傷害不僅是經濟上的影響,甚至帶來全民
心理狀態的殘害。

在台灣,這些問題都是數年之內突然爆發的,目前並沒有很好的治療對策
。然而,即使是美國目前最好的治療模式,也都是由民間長期摸索出來的
。如果我們有能力,應該可結合一群有心人士,不論有沒有專業訓練,開
始從零做起。雖然可以預料,一開始可能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沒有這樣的
失敗經驗,也就沒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