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朝氣蓬勃的服務與研究空間 | 
                   
                  
                     | 
                   
                  
                    | ◎張浮雲 | 
                   
                  
                     | 
                   
                  
                    《慈院中醫•2》 
                       
                       
                      慈院對中醫有長遠的理想,已擬定長期發展目標, 
                      科內醫師咸認為他們「在中醫系統中帶進西醫及現代醫學」的理念, 
                      在慈濟可以有很好的發揮空間。 
                       
                       
                       
                      「我已經記不清楚何時愛上了中醫」,當陳逸光醫師還在中國醫藥學院附 
                      設醫院西醫內科部受住院醫師訓練期間,便開始為病人開中醫處方,日積 
                      月累的經驗,更讓他對中醫的療效深具信心。 
                       
                      陳醫師是香港僑生,祖籍廣東,祖父是中國傳統的「儒醫」,雖未執業, 
                      但常為親友鄉鄰看病、開刀。民國六十五年陳醫師來台灣考大學,考上中 
                      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由於從小對中醫藥接觸產生的好感,加上跟隨老師上 
                      山採藥、實習中,學得許多寶貴的經驗,他覺得中醫藥有非常好的發展潛 
                      力,而且學的越多,對中醫藥就產生越高的興趣與關愛。 
                       
                      醫學院六年級時,由於當時的中醫院很少,沒有地方實習,因此他到花蓮 
                      門諾醫院受西醫訓練。之後,返回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內科服務期間, 
                      在臨床上常覺西醫有其極限,許多一般人忽略的生理現象,或西醫不認為 
                      是病、也無法解決但極困擾病人的問題,他都以中醫的理論、以病人整體 
                      的生理與精神症狀來辨症論治解決。因此,他不諱言地說:「中醫的臨床 
                      療效,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七十六年,內科總住院醫師屆滿,他毫不遲疑地要求轉職中醫部。那段時 
                      間,他追隨老師汪叔游教授自行設計了一台微電腦脈波儀,同時也完成了 
                      中醫古籍資訊索引的軟體程式設計。 
                       
                      陳醫師表示,一般人都認為中醫是一門古老的經驗醫學,沒有科學根據而 
                      產生排斥的心理,事實上,這是東西方社會環境與研究方向不同而產生的 
                      誤解;中醫學理的形成,是在無數次的臨床實踐中,經歷代反覆驗證和不 
                      斷修正、昇華後的產品,它已超越了西方的動物研究階段,可以直接並準 
                      確地反應藥物對人體的作用。 
                       
                       
                      ◆電腦資訊輔助研究 
                       
                       
                      「光看中醫的興衰,就可以看出近代中國的滄桑史!」眼見中醫的沒落, 
                      陳醫師頗有「中醫興亡,匹夫有責」之嘆,於是決定走自己有興趣,對中 
                      醫發展也有很大助益的路——繼續學電腦,期望中醫古籍研究能在電腦的 
                      輔助下有所突破。因此他努力苦讀,考托福、考GRE,取得院方留職停 
                      薪的同意,自己拿助教獎學金去美國半工半讀,辛苦地唸醫學資訊研究所 
                      ,希望能為中醫的發展盡力。 
                       
                      陳醫師在國內時對慈濟並無所知,但到美國後發現慈濟頗受當地認同,洛 
                      杉磯黑人暴動時華人得以倖免,原因之一即是因為慈濟對當地黑人社會長 
                      期、默默的付出,陳醫師當時在美國親眼目睹,更覺得慈濟這個團體不簡 
                      單;因此,當樂醫師與黃醫師向他推薦慈濟醫院時,他一口就答應下來, 
                      並簽下合約。 
                       
                      來到慈濟之後,陳醫師發現慈院對中醫有長遠的理想,以擬定長期發展目 
                      標——首先是在中醫科成立前,先派醫師去大陸專門醫院受訓半年,此外 
                      ,在人力配置、門診場地、中藥局的設立……也按部就班地一步步配合; 
                      有了院方的支持,加上堅強的西醫陣容,陳醫師對慈院的中西醫結合及中 
                      醫現代化、科學化的發展,寄予厚望。 
                       
                       
                      ◆以服務病患及研究發展為主 
                       
                       
                      中醫科的其他三位醫師也對慈院的中醫發展深具信心。曾在國泰醫院內科 
                      服務一年的謝佳蓉醫師表示,中醫在身體的調理方面,如產後、癌症或免 
                      疫缺陷病人的身體調養,確有所長,對病人幫助甚大。 
                       
                      黃憲唐醫師是在服役當醫官期間,見識到中醫療效的驚人之處,而對中醫 
                      產生興趣。如免疫系統疾病方面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髓炎、系統 
                      性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等二十多種疾病,西醫只能用類固醇治 
                      療,但副作用大、療程長,治癒率不高又常復發,有許多人未治癒就死於 
                      併發症;而中醫卻有許多清熱解毒的方劑可抑制異常的免疫亢進,療效達 
                      百分之八、九十,可治癒、副作用又少,確有其獨到的療效。 
                       
                      他指出,他們幾人原先各自都有研究計畫,慈濟一簽約就馬上送他們去大 
                      陸進修,研究工作有醫研中心的支持,西醫陣容堅強,院方又有魄力,一 
                      切都朝總管理中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轉述證嚴上人的理想:「要做,就要 
                      做最好的!」邁進,確是很好的研究環境,他們希望「在中醫系統中帶進 
                      西醫及現代醫學」的理念,在慈濟可以有很好的發揮空間。 
                       
                      張麟生醫師也指出,慈濟以一個西醫院創辦中醫科,而且是以服務病患及 
                      中醫的研究發展為主,不但使國內多了一所中醫的教學醫院,相信也是中 
                      醫整體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關鍵。他指出,以前西醫不了解中醫,不敢全權 
                      由中醫治療病人,但在大陸,或甚而追溯至古代,中醫師皆可以直接上手 
                      術室為病人開刀。在大陸,從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程照顧,以及開完刀後 
                      對病人的治療調理,中醫皆可獨當一面。慈院中醫目前仍以門診為主,會 
                      診也以西醫為主體,希望將來能發展中醫住院,在中西醫密切合作醫療下 
                      ,能取得互補作用,對病人做最好的照顧。 
                       
                      張醫師也強調,要提升中醫學的發展,首要找出其療效分析及作用機轉, 
                      慢慢把傳統的理論加入現代科技,並找題目與西醫合作做研究統計。目前 
                      慈院骨傷科的會診,新鮮的病例較少,通常都是在癱瘓很久西醫治療無效 
                      才找中醫,因而其恢復的機轉也就相對的減少,「若能將會診的時間提早 
                      三個月,病人多了一種治療方法,相信療效會更好。」他說。 
                       
                       
                      ◆中西醫整合是未來國際趨勢 
                       
                       
                      目前在慈院西醫部門實習的中國醫學院中醫系學生陳駿銘指出,目前台灣 
                      的中醫師養成有三個系統,第一個是中醫系培養的科班出身,受過完整的 
                      中西醫訓練,可擁有中、西醫兩張執照;第二種為特考出身,純自古籍中 
                      自修,無法進入西醫領域;第三種為學士後醫學系中醫組畢業,受過一般 
                      西醫基礎訓練,但是沒有實習的臨床訓練,也不能考西醫。因此,比較起 
                      來,慈院中醫科的實力相當好,住院醫師中西醫共訓的策略也相當正確。 
                       
                      曾到大陸就醫,親身體驗中醫療效,對中醫研究很有興趣的慈院醫學研究 
                      中心生理學科副教授齊淑英說,慈院成立中醫科,並先派醫師前往大陸受 
                      訓,可以接觸到許多各有所長的專家學者,學到他們獨到的見解與經驗, 
                      有了這樣的閱歷,對日後的診療有極大助益;以後也應該與大陸傑出中醫 
                      作定期交流,並邀請來台訪問指導。 
                       
                      她認為,中醫科目前人力仍然不足,各分科的醫師倘若到齊,各次專科能 
                      建立獨到的信譽,門診將能提供病人更好的服務;在研究方面,中醫領域 
                      有太多基礎研究可以做,實驗室也應陸續建立;此外,人體有許多種疼痛 
                      ,如偏頭痛、神經痛、不明原因痛,西醫療效有限,但中醫卻可以配合中 
                      藥、針灸、按摩、推拿來緩解,可說是中醫的特長,慈院若能結合中西醫 
                      成立疼痛門診,定可以成為一項特色。 
                       
                      齊教授表示,中醫的醫理都是經過數千年直接以人體為臨床觀察得出來的 
                      ,診療均以人的整體考量,而西醫則是以器官的個別分析為主,各有優缺 
                      點,也各有不足處,西方的科技每多進步一點,對中醫的醫理就會多印證 
                      一點,中西醫整合正是未來國際趨勢,慈院的中西醫結合是很好的里程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