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掌握每一個行善機緣 | 
                   
                  
                     | 
                   
                  
                    | ◎吳麗慧 | 
                   
                  
                     | 
                   
                  
                    《推動台灣骨髓捐贈》•之三 
                       
                       
                      看到我和先生填寫骨髓捐贈同意書,並且挽起袖子抽血檢驗, 
                      七歲的兒子元元說:「我也要幫助生病的小朋友」。 
                      骨髓捐贈實例中,不乏未成年的捐贈人,元元能有這分救人的愛心, 
                      正是我們所期望的,所以我們填妥家長同意書,圓滿他捐髓的心願。 
                      我們視他為心肝寶貝,當他漸漸長大,步入團體生活, 
                      我們總希望別人也能和我們一樣的愛他, 
                      這唯一的方法,就是教他先愛他人、關心他人。 
                       
                       
                       
                       
                      經多次聯繫,終於聯絡上張師姊且約定好時間來家中談慈濟。能有緣走入 
                      慈濟世界,應是前世修來的福,更是一泓須盡我一切力量去汲取的智慧之 
                      泉。 
                       
                       
                      ◆心隨著數字起伏的日子 
                       
                       
                      大學畢業之前,是我人生的潛伏期,父母師長養我育我,完全在長輩的眷 
                      顧中成長;在溫室中生活,從不知室外的日出日落、陰晴風雨,更別論暴 
                      風侵襲了。 
                       
                      大學畢業後緊隨著的是婚姻生活,與夫婿正在事業上起步,全心全力埋首 
                      於工作中,過著追逐金錢的生活,終日循著商場的遊戲規則,隨著數字的 
                      加加減減,心中也跟著起起伏伏,生活中只有工作、工作、再工作。 
                       
                      今年九月,我們的孩子元元上小學一年級,讓我不得不暫時放下手中的工 
                      作,做個「心有不甘」的家庭主婦。上午的半天全是自己的,在接孩子之 
                      前,我總會在附近的商店逛逛。偶然間,在書店櫃子上,看到慈濟的功德 
                      箱,因為近幾年慈濟在社會上的種種善行,已廣為人知,倍受肯定,所以 
                      ,看到「慈濟」,總覺得是社會的一股清流。和年輕的女老闆聊起,才知 
                      道慈濟的委員每月會來收取捐款,並開立慈濟基金會正式收據,我很樂意 
                      做這濟貧的善行,便請老闆代繳一點捐款。 
                       
                      適巧,隔日婆婆來電詢問我們一家三人的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說要 
                      辦理慈濟的「會員證」,這才知道,婆婆自年初已默默替我們捐款,使我 
                      們成為慈濟的會員。 
                       
                       
                      ◆苦難的人間實相 
                       
                       
                      人生真正的開始,是在張明霞師姊引領我走入慈濟世界,帶我去訪問照顧 
                      戶。 
                       
                      一位民國四十七年次的年輕人,在八年前,因為過年粉刷自家牆壁,不慎 
                      從樓梯上摔下來,造成頸部以下全身癱瘓。 
                       
                      那時,他不過才二十八歲,有個幸福的婚姻,和可愛的女兒,原本是一個 
                      家庭的支柱,如今卻變成連生活瑣事──小至飲食、便溺,都需仰賴他人 
                      。因女兒年幼,太太要照顧他,無法兼顧,遂將女兒送回娘家請外婆代為 
                      照顧,全心全力地照顧他。 
                       
                      如此晴天霹靂,對一位正值青年的人是多大的打擊!他不忍太太為他受苦 
                      ,更不願就此拖累她一輩子──盡管他是多麼的愛她,他還是向她提出離 
                      婚的要求。在他多次的堅持下,太太只好依他,辦妥了離婚手續,她搬出 
                      了這個家,但仍每天回來為他擦澡洗滌。如此悉心地照顧著,卻更加深了 
                      他對太太的愧疚,但他實在無法再拒絕她──他的確需要她。 
                       
                      太太搬離家後,年輕人就靠七十三歲患有糖尿病的母親照料,每二小時需 
                      翻身一次,對年邁的母親來說,無疑是件非常吃力的事,且經常因無法順 
                      利翻好而跌落床下,只有求助於善心鄰居來幫忙扶起…… 
                       
                      和我們說著說著,他不禁潸然淚下…… 
                       
                      有一次,母親餵他吃麵,盛著剛煮好麵的小鋁鍋,把他的手肘燙得肉都變 
                      了色,而他仍不自知,還是母親趕緊推開他的手,他才訝異地發現已燙了 
                      一大片。他伸出那瘦弱又缺乏日曬的手給我們看,至今仍焦黑一片。 
                       
                      由於長年臥床致生褥瘡,導致細菌感染,大約一星期就有一次發燒至四十 
                      度的記錄,每每高燒時,那種灼熱辣痛的感覺,教他生不如死。多年來, 
                      他想的盡是如何尋死以求解脫,要不是無法動彈,他早已一了百了。 
                       
                      女兒即將上國中,外婆希望孫女明年上國中能送回爸媽身邊,但孩子自幼 
                      即離開父母,大約一、二年才見一次面,孩子對他不僅生疏,而且不太能 
                      接受,母親每次讓她陪父親坐下聊聊,她總是默不作聲,父親問一大堆話 
                      ,也難得聽她應一聲。自幼不在父母邊的孩子,要她了解這許多連大人都 
                      無法承擔的打擊,對她又何嘗公平? 
                       
                       
                      ◆做個暗角的點燈人 
                       
                       
                      那天回到家,腦子裡一直環繞著這種種,讓我真正感受到上天對我們有多 
                      好,真的應知福惜福再造福!乘著現在,趕緊發揮我們身體的「使用權」 
                      ,盡力地去做,那才是上天讓我們來到人間的用意啊! 
                       
                      晚上,先生下班回來,我把今天所看到的這一切和感受告訢他,他也深受 
                      感動,並鼓勵我積極地發揮所能。有了這一分鼓勵,讓我更有勇氣踏出去 
                      服務了。 
                       
                      從參與慈濟中,我體會到了奉獻的真義,才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一 
                      趟與其庸庸碌碌地為自己活,倒不如熱熱切切行菩薩道。同時也糾正了我 
                      以前以為「修行」就是吃齋念佛不問世事的觀念。原來修行是「盡本分事 
                      」──在家做好自己角色所應負起的責任,尋找社會中被忽略的黑暗角落 
                      ,伸出我們的雙手,讓每個人受到應有的尊重、得到真心的關懷,掃盡他 
                      們心中的塵埃,點亮他們的心燈;當他的周遭都重見光明之後,希望他也 
                      來做個點燈人,不斷地燃千百燈,不斷地照耀,使世界沒有黑暗、沒有自 
                      卑,人人被關懷、人人受尊重。 
                       
                      每次參與慈濟的活動,回家後我都會向先生述說,因此他對慈濟有了初步 
                      的瞭解,對慈誠師兄也有相當好的印象。 
                       
                      因緣際會,我為先生報名參加慈誠隊,開始加入見習。他發現每位慈濟人 
                      對慈濟的每項志業,都視為自己終生的志業,全心的投入,並且全力以赴 
                      ;漸漸地,他也認定「慈濟志業」是一條我們要終此一生,生生世世奉行 
                      的道路。 
                       
                      有一次,張師姊告訴我分會的音控室缺一位志工,問我願不願意去?我正 
                      在考慮孩子照顧問題──若參與音控組,每週約三個晚上須六點前出門, 
                      而每晚九點,我便要求元元上床,所以不能帶他去,我出門時,先生若還 
                      沒到家,元元該交給誰呢?我先生在一旁聽了極高興,他表示我和他可以 
                      相互支援,因視聽音響是他閒暇時的最愛,若能去分會幫忙,那何樂而不 
                      為呢? 
                       
                      後來,卻因規定台北分會的音控由委員師姊負責,花蓮本會才是由慈誠師 
                      兄負責,雖因礙於規定沒能服務,但我們夫妻也因此對慈濟的一絲不苟, 
                      與組織之嚴密,更加深了印象。 
                       
                       
                      ◆全家響應捐髓救人活動 
                       
                       
                      十月份,在上人的一次開示中,得知目前慈濟正在積極推動的二件大事─ 
                      ─骨髓捐贈與尼泊爾賑災,在上人呼籲的當下,我和先生當場都舉手樂意 
                      響應捐髓。同時也想起另一件事──「器官捐贈」,我們遂選了光復節去 
                      填同意書。 
                       
                      十一月廿八日分會的捐髓驗血活動,視聽組分派我先生早上六點去裝配廣 
                      播設備,我和兒子元元則幫忙影印資料。先生趁人少的時候已抽過血,我 
                      填同意書時,元元說:「媽媽,我也要救生病的小朋友!」我問了服務的 
                      委員師姊,師姊告知,十八歲以下只要經父母簽署同意書,也可以捐。先 
                      生和我認為:捐贈實例中,不乏未成年的捐贈人,甚至有父母因為孩子罹 
                      患白血病,又找不到相同HLA配對的親友而再懷孕,希望新生嬰兒能救 
                      得了兄姊;那患病的孩子能等到嬰兒十八歲才移植嗎?元元能有這分悲天 
                      憫人的愛心,不也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嗎?我們視他為心肝寶貝,當他漸漸 
                      長大,步入團體生活,我們總是希望別人能和我們一樣地愛他,這唯一的 
                      方法,就是教他先愛他人、關心他人。 
                       
                      抽血前,我告訴他:眼睛看旁邊,不要想這件事情,針扎下去時有點痛, 
                      就好像蚊子叮一樣,很快就好了,這樣就可能救一個人,好簡單喔! 
                       
                      我先生對公司的員工也多次宣導捐髓,只要去驗血,公司就負擔檢驗費二 
                      千五百元,並以其名開立收據,讓他成為慈濟會員;並且如果資料庫中找 
                      到與他HLA配對相符的病患,且他同意做移植手術,公司將給予十天假 
                      調養,並以一萬元與他結緣。希望藉此啟發年輕人的愛心,進而也踏入慈 
                      濟的大家庭。 
                       
                       
                      ◆感恩有為人群付出的能力 
                       
                       
                      進入慈濟,參與各項活動,讓我感受到這世間有太多太多比賺錢更有意義 
                      的事等著我們去做,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行善的機緣。踏入越深, 
                      收穫越多;越真誠地奉獻,越覺得世間有愛,從奉獻中感受到自己真的是 
                      那麼幸運──自幼至今順順利利,平步青雲,我和先生常感念上天特別呵 
                      護我們,給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更感謝因孩子的就學,才讓我有機會認識 
                      慈濟,踏入慈濟,轉變人生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