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惡水侵窮鄉 | 
                   
                  
                     | 
                   
                  
                    | ◎張月昭 | 
                   
                  
                     | 
                   
                  
                    《湖南賑災特別報導之二》.災情篇 
                       
                       
                      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條江水貫穿湖南省境,流入洞庭湖; 
                      洞庭湖以長江為出水口,每年夏季若長江水位高漲, 
                      而洞庭湖水宣泄不及,就會泛濫成災, 
                      故湖南省的水患,素有「三年兩災」之慮。 
                      湘西是一個溪洞相連的石灰質丘陵山區, 
                      而貧瘠的石灰岩地質也使得當地農作生產力低落, 
                      為大陸政府當局列為國家級的貧困地區。 
                       
                       
                       
                      提起湖南,不免令人想到那湮波浩渺的洞庭湖,是的,湖南即因位於洞庭 
                      湖之南而得名。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橫跨湖南、湖北二地,湖南 
                      擁有大半的洞庭湖水。 
                       
                      湖南位於大陸偏華中的位置,約當長江中游,是我國人口較多、密度較大 
                      的省份之一。除了漢人外,尚有許多少數民族,包括苗族、白族、土家族 
                      、侗族、瑤族、回族、維吾爾族、壯(僮)族等,主要分布在西部與南部 
                      和鄰省交接處的山地。依各民族分布的多寡分別成立「自治州」、「自治 
                      縣」,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 
                       
                       
                      ◆三年兩災 
                       
                       
                      湖南省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面臨洞庭湖,全省大致可分作五大部分: 
                      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湘東山地、南嶺山地、湘西山地。 
                       
                      每年夏季若長江水位高漲,而洞庭湖水宣泄不及,就會泛濫成災,故湖南 
                      省的水患,素有「三年兩災」之慮。 
                       
                      行政區畫歸湖南的湘西,位於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處,西部緊鄰貴 
                      州高原;古時屬荊州之域,戰國屬楚,漢時改為武陵郡,據傳,係「桃花 
                      源記」中「武陵源」的發源地。 
                       
                      史書上將這一地區活動的少數民族通稱為「巴人」或「武陵蠻」。其後隨 
                      著漢族居民的遷入,而出現了別於武陵地區其他族的專稱──「土民」、 
                      「土蠻」、「土兵」,最後通稱「土家族」。三國時,湘西在蜀漢與孫吳 
                      長期爭奪下,驍勇善戰的土家族成為他們相互爭奪的對象。元朝至清康熙 
                      年間,建立「土司制度」;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度,在湘西 
                      設立永順府,轄永順、保靖、龍山、桑植四縣;一九五七年改為「湘西土 
                      家族苗族自治州」。 
                       
                       
                      ◆特貧地區 
                       
                       
                      湘西是一個溪洞相連的石灰丘陵山區,大半面積位居海拔一千公尺左右, 
                      武陵山脈由西南至東北貫穿全境,其支脈綿延西北全境,奇峰競秀、氣勢 
                      磅礡;號稱「峰三千,水三百」的張家界是大陸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為 
                      區內最著的風景區。 
                       
                      由於山多,耕地面積小,耕地約只佔全區面積不到一成,因此有「九山、 
                      半水、半分田」的說法,而貧瘠的石灰岩地質也使得當地農作生產力低落 
                      ,為大陸政府當局列為國家級貧困地區。 
                       
                      湘西地區內雨量充沛,在民初時仍森林密布,具發展農林漁牧業的良好條 
                      件。然而,在中共實施「大躍進」、「土法鍊鋼」時期,原始森林的百年 
                      老樹成為鍊鋼的能源;而原事漁獵的土家族有「刀耕火種」──焚林取肥 
                      的傳統農作習俗,加以人多耕地少,老百姓「與山爭地」開墾耕作,將森 
                      林濫墾濫伐的結果,造成如今山區童山濯濯的光禿景象。 
                       
                       
                      ◆山區淹大水 
                       
                       
                      湘西的山林浩劫,終於在去年七月的洪澇中遭到大地的反撲。失去森林植 
                      被的石灰岩地質結構,地表大都是淺土層,底下覆蓋著成片石板的泥石結 
                      構;尤其是桑植縣境內有大量溶洞和地下陰河,素有「天晴七日成旱災, 
                      暴雨一來成水災」之說,一遇暴雨就容易形成泥石流和山體滑坡;加上山 
                      高坡陡、溪谷窄長,更成倍的加大山洪沖刷強度。縣城又處於澧水、西水 
                      兩河交會處,此次暴雨,雨河洪峰在縣城相遇,山洪爆發帶來足以發電的 
                      洪水,夾帶著迸裂的土石崩瀉而下,造成強大的殺傷力。 
                       
                      而地勢呈不對稱的馬鞍形梯級下降的鄰縣永順,區內也有大小溪流三百卅 
                      餘條,兩縣均被特大暴雨造成的滾滾洪流淹沒成水鄉澤國,造成「山區淹 
                      大水」的事實! 
                       
                       
                      ◆桑植、永順為助重點 
                       
                       
                      本會人員三度前往當地勘查評估後,決定以重災害區及復原情形遲緩地區 
                      為範圍,最後選定桑植及永順兩縣為賑災重點。 
                       
                      桑植縣位於湖南省的西北邊陲、武陵山脈北部,有漢、土家、白、苗、回 
                      等十個民族,少數民族佔79%,以土家、白族居多。境內山巒重疊,溪 
                      河密布,水流湍急,有大小溪流四百一十條,澧水及支流漊水縱貫全縣。 
                      一九五七年設湘西土家族曲族自治州,一九八八年改隸大庸市。 
                       
                      桑植的南鄰永順縣,面積略大於桑植,境內聚居十三個民族,其中土家族 
                      佔61%,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縣份之一。縣境地處鄂西山脈和 
                      江南丘陵過渡地帶,地勢東南和西北高,有大小溪河三百三十條,均屬沅 
                      、澧水系。 
                       
                       
                      ................................................................................................................................ 
                       
                       
                      哭泣的山林 
                       
                      ◎林勝煌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九日到三十一日,在短短的十三天內, 
                      湖南省桑植和永順兩縣,連遭三次洪水侵襲, 
                      山洪爆發,水土崩瀉,溪水暴漲,而大雨依然密集傾下, 
                      整個縣城遂成澤國,滾滾濁流沖毀家園、拆離骨肉。 
                      根據水文資料庫的資料顯示,此為百年一次「洪峰量」, 
                      也就是歷史上罕見的大災害。 
                      湘西桑植、永順兩縣遭此百年來最大的「惡水」,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八十二年十二月三日,鄧春治師姊帶領我們五位師兄先行出發到湖南,做 
                      發放前的準備工作;也因為這個機會,讓我能有較充裕的時間探究當地災 
                      情的成因。 
                       
                       
                      ◆群山成荒原 
                       
                       
                      湘西人稱桑植地理景觀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即百分之九十為翠山 
                      ,百分之五為綠水,另外百分之五為綠油油的稻田;由此可知桑植縣幾乎 
                      處於群山環繞,景色宜人的世外桃源中。 
                       
                      民國四十七年,中共當局實施「土法鍊鋼」政策,將十年、數十年,甚至 
                      百年樹木,一掃而空成為鍊鋼犧牲品。民國五十年至五十三年間,大陸經 
                      濟危機,靠國家補給糧食的湘西苗族自治州,百姓受到直接的影響,因而 
                      與山爭地、伐木墾糧的情形更見嚴重。加以山民以材火取暖、炊食,對森 
                      林的濫伐濫墾,使原本在土法煉鋼下重創的青山,逐成荒原。 
                       
                      由於沒有培養人才,擬定整體的造林保育、水土保持、防洪、河川治理及 
                      防災等計畫,因而縣境原屬地質石灰岩、頁岩、沙岩、石岩、黃沙土等地 
                      區,一場山洪瀑發即釀成巨災。 
                       
                       
                      ◆山洪下的「水城」 
                       
                       
                      當時,受高空低槽及西南低溫低氣壓籠罩下,暴雨劇增,除降雨強度大、 
                      間隔時間短促外,洪峰量最高峰達每秒四八一三立方公尺,降雨量達六四 
                      二.八公釐,七月二十三日降雨強度達一六七公釐,特別是當天上午八時 
                      四十五分至九時四十五分,縣城一小時內降雨量高達一二○公釐是縣內歷 
                      史降雨強度值的兩倍。上游山區降雨量更超過二○○公釐,溪流無法容納 
                      洪水,河床淤積斷面縮小,導致河口堵塞,洪水量無法宣泄,河堤崩潰, 
                      河水淹漫整個縣城。 
                       
                      縣城境內被洪水圍困,房舍遭掩埋。地勢低窪地區平均洪水位約三層樓高 
                      (七公尺以上),高灘地區則有二層樓高。桑植、永順縣受災人口高達七 
                      十五萬二千人,佔兩縣總人口數百分之八十七.七。 
                       
                      在洶湧咆哮的山洪突襲下,災情一波波傳出。桑植全縣六○八所中小學, 
                      有百分之九十五受害,校舍倒塌,教室危傾。另外道路坍方、橋樑沖毀, 
                      八五○○多畝良田成為一片汪洋。全縣交通、通訊中斷,頃刻間變成一座 
                      「水城」,分不清高山平頂,損失總數約八億八千四百萬元台幣。這個令 
                      人吃驚的數字尚不包括民間因淹水所遭受的無法估計損失。 
                       
                      而永順縣也有六八六五棟房屋淹沒,一一三一棟被洪水沖毀。因山崩地質 
                      嚴重破碎,隨時有繼續崩塌之危,所以有一二一○戶亟需遷村,有八一○ 
                      ○人無家可歸,農作物受災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百分之八十四,其中有十一 
                      萬三千畝變成河床沙灘,不能復耕。大水並且沖毀河堤,造成道路坍方、 
                      路基流失,供水中斷四天,估計損失十憶八千八百萬元台幣。 
                       
                       
                      ◆貧困山民何堪一擊 
                       
                       
                      這次大水,無寧是湘西山民生命的一大浩劫。狂風暴雨造成山洪爆發,山 
                      崩地裂。據聞,許多人被洪水沖失或被土石、木柱瓦片壓住,有人在雨中 
                      呼親喊娘,尋找親人骨肉,哀鴻遍野,嚎哭與悲泣聲在山谷中迴盪。那是 
                      一個最難熬的漫漫長夜,搜救人員一夜未闔眼,拖著疲憊的步伐往災區, 
                      移動著鋤頭泥鏟,在現場挖掘可能倖存的生命。然而搶救的道路已遭山洪 
                      沖斷,溪水湍急,救援人馬冒雨進行搶救工作,最後只能望河興嘆。從倒 
                      塌的斷垣殘壁中挖出的屍體都變了形,根本無法辦認,哀戚的氣氛在四周 
                      瀰漫著。 
                       
                      無情的洪水造成無數家庭天倫夢碎,生者情何以堪?在失去親人和家園之 
                      後,仍需面對現實的生活。而原本土地貧脊、交通不便,生活窘困的湘西 
                      山民,何堪一擊? 
                       
                       
                      ◆愛是永恆的安定 
                       
                       
                      永順鄉鹽井龍洞村村民李桂蘭,七月二十三月山洪爆發時房屋遭掩沒,一 
                      家六口中三人死亡──二個大人被塌屋壓死,十二歲長子遭洪水沖走;生 
                      還的九歲次子腦震盪,七歲三子受到內傷,五歲么兒左腳被泥沙淹壓八小 
                      時候後,骨折殘廢。我們的來訪,給她生存下去的信心。 
                       
                      桑植縣已有兩年不下雪了,今年冬天,慈濟前來發放棉襖大米之日,竟飄 
                      然下起白白的雪花,當地人稱為「瑞雪」──一來以祥瑞之雪歡迎慈濟人 
                      ,二來霜雪為天然的施肥劑,能讓病蟲凍失、泥土酸性減少,明年春天播 
                      種之後,必定是豐收的一年。 
                       
                      無形勝有形,大米吃了消化後就沒有了,穿的棉衣、棉毛衫,破舊不堪使 
                      用後就成為垃圾,實質物質畢竟有限,這種安是短安、暫安、小安、眼前 
                      安、虛安。無形的「慈濟愛心」能夠刻骨銘心,深藏心嵌裡,讓他們更能 
                      心連心、手牽手,互相關懷、彼此照應、扶困濟貧,這才是久安、眾安、 
                      實安。 
                       
                       
                      (本文作者為花蓮慈誠隊員,現服務於花蓮縣政府都市計畫科。曾參與過 
                      中山高速公路、花蓮港等工程規劃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