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用行動讀地藏經
◎黃明月講/自來記
當朋友被送進那小小的格子,我忍了八個小時的眼淚奪眶而出──
八、九個月來深切的關懷,她還是走了。
同樣三十歲的生命,為什麼我是這個樣子,她是那個樣子?
我很感激這位朋友,她用她的生命、用她的身體,
化身來告訴我生命的無常、生命的無奈及病痛的無可替代,
人間事,求什麼、爭什麼,有什麼放不下的,又有什麼好執著的呢?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不怕路遠。」來慈院服務的志
工,大概都認識黃明月師姊,她是繼顏惠美師姊之後,全心投入醫院服務
病患的新發意菩薩。

平時看到她,總是長髮梳理整齊,朗朗的笑聲,話語充滿喜悅,灑脫帥勁
帶點孩子氣的動作,很能讓人感染那分生命力蓬勃的氣氛。每次聽她不經
意的講一些服務的個案,真的是淚中有笑,笑中有淚,在場者無不津津有
味的聽著。這些真實的感人事蹟,不斷的發生著,經過歲月輾轉,也許淡
忘了、佚失了,殊為可惜,所以決定把它記載下來,讓大家一起分享志工
們的慈悲心,菩薩行,或許也可以讓我們得到一些啟示,更體悟生命的真
義。


................................................................................................................................


七十九年九月,偶然聽了一場上人的開示,上人「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
自己求安樂」的大慈悲心感動了我,也觸動了隱藏內心多年的願望,很想
跟著做。

從此,每天早上準時收聽「慈濟世界」廣播節目,大清早就讓上人的甘露
法水洗滌內心的塵垢,天天法喜充滿。往往在公車上就忍不住向人介紹慈
濟,親朋好友都知道我在做慈濟,在學佛,輾轉相告,紛紛加入會員,而
許許多多的疑難雜症也都會想到──找明月幫忙。


少婦的心結


朋友的友人是位癌症末期病人,心情一直非常鬱悶,朋友想藉由佛法的力
量,或許可以讓她的心靈得到一些寬慰,因此很自然的找上我。

她,年僅三十歲,儘管在病中,仍可看得出是位漂亮十足的少婦,皮膚白
晰細緻,身材勻稱,與先生是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同學,結婚五年,育有
一對兒女。平日先生稍晚回來,她必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愛得太濃反而
苦不堪言。但由於個性倔強,與婆婆小姑的相處並不是非常愉快。

第一年發現罹患腸癌,過一年擴散為淋巴癌,第三年已蔓延到腦部。她住
進台北的一家大醫院,隔天就開刀。前一天看到她頭髮還是長長的,第二
天頭髮已經理光了,而且還多了一記刀痕。這個漂亮女子在病魔長久的摧
殘下,加上心情的不開朗,臉上尋不出一絲生機。

雖然我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更不懂深奧的佛法,但我想:以一顆誠懇
的心,應該可以讓她在心靈上感受到愛而稍有寬慰。因此,我每天去醫院
陪她談一、兩個鐘頭話,很忙的時候就打電話,告訴她今天又聽到上人講
的那些話;從來沒有間斷過。

有一天,她的家屬告訴我:「周元師兄晚上十一點、十二點下班後,也常
帶妻子及兒子來探望,真的太感謝你們這樣關愛。」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
慈濟人做事的態度──排除萬難去幫助人,令我感動,而且周元師兄說:
「慈濟人做事是有始有終的。」這也是推動我不斷持續進行下去的一股力
量。

長久的病痛,是病者的負擔,也是家屬的負擔。俗云:「久病床前無孝子
」親情尚且如此,何況夫妻只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昔日海誓山盟
、海枯石爛的誓言,此時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她先生由一個星期來看三四
天,到一個星期來看一天,後來兩個星期來看一次。她大部分時間由娘家
的母親照顧,兩個孩子則由婆婆照顧。

由於她家住中壢,在台北住院,我偶而煮些爽口的湯讓她喝,也順便為隔
壁床一位廿四歲患血癌的女孩準備一份。

彼此熟了,她才慢慢吐露心聲。病痛中,先生不來看她,與婆婆又不能好
好溝通,內心已由埋怨而轉而憤恨不平。那時,我正好聽到上人說:「要
改變別人很難;先改變自己,再去影響別人。」「父母是堂上活佛,不恭
敬父母,拜佛又有何用?」於是我對她說:「先生雖然沒有來看你,但不
必煩惱醫藥費,有多少人病了還要擔心醫藥費呢!更何況又有婆婆幫你照
顧孩子。所以你不但要感謝先生,更要感恩婆婆,我們到慈濟學得了三寶
──知足、感恩、善解,很好用啊!」

慈濟月刊、道侶的小故事,我每天不厭其煩的講一、二則給她聽,終於有
一天她問:「要怎麼開始?」「先學縮小自己,從很小的地方就可以開始
做。譬如現在在病房,你就可以打電話回去,感謝婆婆幫你照顧孩子,你
才能安心養病呀!」「我做不到,那很難哪!」

在不斷的鼓勵、催促下,終於有一天,她打電話回家了。她的婆婆手足無
措,不敢相信,直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勇敢的跨出第一步之後,她每天打電話回家,問候婆婆、關心孩子。

不久,她出院回家了,我很擔心她沒有推動的力量又不敢繼續下去,因此
每天從台北打長途電話鼓勵她。

有一天我專程去拜訪她,她的婆婆正好端了果汁上樓給她喝,下樓來,急
急拉著我的手說:「黃師姊,太感謝你了,她這次回來完全變了一個人,
她的小姑也覺得她的改變太大了。若早一點認識妳、認識慈濟,她一不會
病得那嚴重,太感謝了!」四個多月的苦口婆心,終於有了一點成果,心
裡頗感安慰。儘管與婆婆、小姑的距離拉近了,但病魔並沒有放棄她,仍
不斷的侵蝕她。


第一次助唸


那位隔壁床患血癌的女孩往生了,晚上八點多家屬聯絡到我們,希望能為
她以佛教助唸的方式處理,但不懂該怎麼做?周師兄是夜間工作者,臨時
無法請假,面授機宜後,請其夫人王文茜師姊陪我同行。我心想有:王師
姊在,一切靠她即可,但在車上才知道,她也是第一次參加,毫無經驗。
車子不知該回頭好?還是前行?最後決定:就以一顆誠懇的心去助唸吧!

一起開車到淡水的山區,夜幕籠罩,沿途飄著山嵐,氣氛十分詭異,路途
顯得特別遙遠。好不容易找到目的地,竟是一間無人居住的古厝,我們站
在門口緊張得有點呆楞。原來女孩的家人都搬到鎮上去了,新家不願辦喪
事,所以決定在這殘破的古厝為她辦理後事。

她的家人知道我們到了,放下重擔似地迎了出來。甫進門,令人怵目驚心
──幽暗的古厝裡,女孩枕著一個沾滿泥的大石頭;五十年代老祖母時代
的大花布被單,蓋住女孩的臉,露出那經過化學治療後的半個頭;腳尾兩
支白蠟燭,冥紙燒得煙霧迷濛,氣氛怪異,那種景象真的有點恐怖。

我們兩個就在她的頭邊跪下來唸佛。專心的唸著、唸著,佛號聲整齊,心
就定下來了。照著周元師兄教的,我們在女孩耳邊說:「要萬緣放下,戲
已經演完了,你要發好願,再來當個會救人的人。」

她的家人也很虔誠地跟著唸佛,周元師兄下班後於凌晨一點多趕到,我整
個心才稍放輕鬆。從頭到尾唸完八個鐘頭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她的母親說:「是不是現在換衣服呢?」無助的眼神投向我們,面對一位
非親非故的往生者,要幫她換衣服,真的有點害怕,但是,看到一位慈母
想為愛女做最後一件事的悲切期待,我還是把自己裝成很勇敢的樣子。用
因緊張而顫抖的手抓開蓋布時,沒想到她的面容那麼祥和,有一絲恬適的
笑容,懸著的心放下不少,第一次體驗到佛法的不可思議啊!


有始有終的關懷


為她漂漂亮亮的穿戴整齊,已經是凌晨四點多,我們三人便安心的離開。
我們真的做到「有始有終」。

這是第一次面對死亡的經驗,我感覺到:人往生其實沒什麼好怕的,有一
天我們都將會死而躺在那裡。若是現在我怕人,以後人怕我,那多難堪呢


隔了四個多月,那位朋有也解脫了末期癌症的痛苦。她個性堅韌,病痛中
從來沒有喊過「痛」,只是在痛時會眉頭略皺說:你不要跟我講話。

當她臨終之際,母親來看她,她的眼角溢出了眼淚。因為習俗娘家的親人
不能在場,她的母親只好回去,而當時她婆家的人未到,先生又忙著聯繫
,我就變成了她的家屬。

我與周元師兄聯絡幾位師姊,七月大熱天裡,就在救護車上開始為她助唸
,一路顛簸的到殯儀館。不知是本來如此,還是殯儀館的管理不很好,感
覺著一股怪異的味道,第一次到這樣的環境,如果不是誠懇的心,我想自
己一定會退縮。

在助唸的過程中,她的臉一直在變化,本來很祥和,一到殯儀館卻呈怒容
,其他的亡者家屬正以各種方式辦理後事,聲音很吵雜,我用很大的力氣
在她耳邊說:「妳要趕快跟我唸佛,把心中的怨、仇、恨全部丟掉。妳不
再演這齣戲了,戲演到今天已經結束,趕快發願,快去快回,回來做慈濟
人。」

當先生帶了一些平日她不喜歡的朋友、及一位有怨隙的親戚來,不知何時
,她的臉變了,眼睛張大,嘴巴張大,我趕緊對她說:「把心放下,一切
恩怨都結束了,求佛菩薩來接妳,妳要趕快跟著走!」

婆家、娘家的人相繼趕到,一個個也跟著唸佛,佛號聲非常整齊莊嚴,八
個小時下來,我嗓子有點啞了,當掀開蓋布,很令人欣慰──她的臉有了
笑容,很安適的樣子。

整個助唸過程,若不是親身經歷、親身所見的話,真是令人難以相信,我
真正感受到,佛法浩瀚無邊的智慧,佛菩薩無限的慈悲及不可思議的力量



用行動讀「地藏經」


當朋友被送進那小小的格子,我忍了八個小時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不斷
地流下。八、九個月來深切的關懷,她還是走了!她與我同年,同樣三十
歲的生命,為什麼我是這個樣子,她是那個樣子?我如果不好好珍惜,到
頭來也是什麼都沒有。

我很感激這位朋友,她用她的生命、用她的身體,化身來告訴我生命的無
常、生命的無奈及病痛的無可替代;人間事,求什麼、爭什麼,有什麼放
不下的,又有什麼好執著的呢?

她的家人對這種持續的關懷,深受感動,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團體是這樣的
,所以對慈濟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介紹了許多人參加會員,直到現在,仍
不間斷布施。

兩次直接面對死亡的經驗之後,有機會我就回慈濟醫院當志工。有一回發
現胸腋間長硬塊,硬塊越來越大,平常告訴別人放心、放下很簡單,因為
事不關己,當自己面臨時那種惶恐不安,卻是那樣深刻,難以排除。

當時一個念頭──乘著我現在還能動時,還沒有病痛侵襲時,要趕快做!
所以,決定回花蓮慈濟醫院長期服務病患,這時我才真正放下──菩薩要
用我會留住我,命該絕,那就乘願再來吧!

每天跟醫院、病人在一起,面對苦、病痛、死亡,上人說:「醫院是小型
的娑婆世界,是一部活的地藏經。」一點也不錯,我從沒有信仰到認識慈
濟,進而去醫院體會佛法是什麼,內心很感恩每一位點點滴滴付出愛心的
慈濟人──點滴彙聚起來的力量,才能給予病苦眾生妥善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