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十五載綿綿暖意 
                      大南村的故事 | 
                   
                  
                     | 
                   
                  
                    | ◎靜立.揚歆 | 
                   
                  
                     | 
                   
                  
                    民國五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正當中秋佳節,不巧艾爾西颱風過境,台東卑 
                      南鄉大南村的原住民部落,度過一個寂寞無月的中秋夜晚,村民大多早早 
                      安睡了。有一老人因煮豬食餵豬,大意未將餘燼熄滅,到晚上十一點多, 
                      起火燃燒,火苗迅速亂竄,全村均是竹木質材搭建的房舍,片刻陷入火海 
                      ,造成慘痛的毀村悲劇。計燒燬房屋一百四十八戶,死亡四十二人,輕重 
                      傷五十五人,無家可歸的有七百五十四人,大南村幾成廢墟。 
                       
                      上人在花蓮聞訊,決意伸予援手。有感於村民在睡夢中倉皇逃命,除一身 
                      外已無長物,而天候漸寒,夜晚睡覺時極需毛毯保暖;於是以兩萬餘元購 
                      得毛毯一百四十八條,親率花蓮委員前往台東發放(因當台東尚無委員) 
                      。 
                       
                      事隔二十五年,上人引領慈濟志業大步向前跨進,大南村的事已在記憶中 
                      逐漸褪色了。我們為了追尋慈濟走過的足跡,在台東資深委員靜觀、思安 
                      夫婦與靜豪、思恆夫婦的帶領下,於二月底專程去叩訪大南村。 
                       
                       
                       
                      由台東往知本的公路上,兩旁盡是沃野平疇,天空分外的藍,微風輕撫著 
                      大地,與台北的綿綿春雨形成強烈的對比。車行十多分鐘,來到大南橋, 
                      橋下的利嘉溪水聲潺潺流過;汽車轉入右邊岔路約五百公尺處,即是大南 
                      村的入口。 
                       
                      當年災後,縣府在附近的豐田國小成立臨時收容所,安置災民食宿,洽請 
                      駐軍在大南國小操場搭蓋鐵皮房屋百餘棟供災民暫住。五個月後,也就是 
                      五十九年三月,並以貸款方式在現址為災民重建永久性的平民住宅,歷時 
                      一年竣工。村口設有六角型水泥柱紀念碑乙座,記載大火重建始末。鑒於 
                      大南與「大難」同音,同時亦更名為「東興新村」。 
                       
                       
                      ◆大火乘風蔓延 
                       
                       
                      大南村為一漥谷盆地,北西南邊為群山環抱,東邊出口面向太平洋,景觀 
                      十分優美。我們在出口徘徊瞻望,打算拜訪村中遺老,經村民指引來到村 
                      長謝來德先生的住處。 
                       
                      表明來意,五十八歲屬魯凱族原住民的謝村長連道:「太慘了!」他說: 
                      「起火以後,又吹起焚風,大大助長火勢;大家拼命往外逃,僥倖往兩旁 
                      的山邊水溝逃的才能活命,而逃錯方向吋風往村口國校跑的全被燒死。有 
                      一個小孩躲在水溝裡,因為火太大,煙太濃,他一下子竄進水裡,一會兒 
                      露出呼吸,靠這樣保住了小命。還有做母親的抱住孩子躲在浴室裡,竟被 
                      活活燒死。更有在慌亂中揪著孩子往外跑,到了安全地方,才發現拉錯別 
                      人孩子。」 
                       
                      報載:凌晨一時半,救火員據報向大南村火場行進,還走不到一半路呢, 
                      就因正對風向逆行,被大火熱氣所逼退,不得不繞道爬上大南村背後的山 
                      脊,向火場進發;可見這場火燒得有多猛烈了。村長的家也被燒成焦土, 
                      現在的房子是靠貸款興建的,二十年無息貸款才在最近償清。 
                       
                      曾任豐田國小校長的思安居士,因曾聽過上人提起當年到豐田國小發放毛 
                      毯事,就問謝村長可有印象?而我們正是當年初來發放的佛教團體。謝村 
                      長喜形於色說道:「原來是您們來幫助我們啊!太感謝您們了!找一天我 
                      要召集鄰長們,當面好好的樣您們道謝!」 
                       
                      謝村長十分熱情,提議帶我們到起火地點看看。 
                       
                      走進村裡,但建兩旁房舍儼然,狗兒向人搖尾示好,已在門邊聊天的年輕 
                      人,瞪著好奇但友善的雙眼,注視著這群陌生訪客。寧靜的山村透露出一 
                      份閒適安詳,實在找不出與二十五年前的大火慘劇相關的蛛絲馬跡。 
                       
                       
                      ◆珍藏廿五載的毛毯 
                       
                       
                      到了目的地,老人煮豬食的草房已然渺不可尋。卻遇一平地老者在門口逡 
                      巡,我們和他搭訕,他說:「這磚造的房子是後來才蓋的。發生大火那年 
                      ,我才三十八歲,因為在這裡買了十幾甲山坡地,攜妻帶女從嘉義搬來這 
                      大南村打拼,還不及一個禮拜呢!沒想到就遇上大火。」「那夜,火從這 
                      裡燒起,一直燒到下面的派出所。我揹著大女兒往天主堂跑,我太太也揹 
                      著一個兒子逃命,一家六口各自逃散;隔天重聚,卻什麼都沒有了,真是 
                      淒慘!」歲月無情,昔日的壯年,如今已是鬚髮斑白的老者。 
                       
                      思安居士聽完他的敘述,迫不及待問道:「你可曾到過豐田國小,領取我 
                      們發放的毯子?」老先生本來推說沒有,後來好像想起什麼似地忙說到: 
                      「有!有!還繡有字哩!我拿出來給你們瞧瞧!」不一會兒,老先生捧出 
                      一條毛毯,洗得甚是乾淨,在毯子的下角一小塊藍底紅字「花蓮佛教慈濟 
                      功德會」,赫然在目。 
                       
                      大家忍不住一陣狂喜,忙問老人的名字。老先生說道:「我叫沈為信。那 
                      時慌亂中逃出來只一身衣服而已,看到妻兒像狗一樣的睡在地板上,我自 
                      己受寒凍沒有關係,兒女都還幼小,感謝有人及時送來一條我們最需要的 
                      毛毯,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原先否定後又承認的矛盾,沈老先 
                      生有另一番解釋:「過去也曾有人問起我可有收到什麼賑濟品,我都不肯 
                      講,今天終於遇到毯子的主人上門,我要當面向你們表達感謝!」 
                       
                       
                      ◆三輪體空,愛作見證 
                       
                       
                      懷想上人與追隨他的菩薩行者們,遠迢迢從花蓮來到台東發放,眼見此人 
                      間苦相,在救災施賑之際,內心震顫當時災民的悲啼,凡是施者、受者與 
                      所施之物,早在悲憫的眼神中泯沒於無形了。光陰流轉,在二十五年後的 
                      今日,因為沈老先生的刻意保存,讓我們後來的慈濟人目睹此一愛的見證 
                      ,熨貼的感受到人性之美的芬芳。回程路上,仰視蒼天悠悠,每個人的心 
                      頭都溢滿了溫馨忻悅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