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同心.同志.同道 
                      菩提眷屬杜俊元伉儷 | 
                   
                  
                     | 
                   
                  
                    | ◎馮瓊瑤 | 
                   
                  
                     | 
                   
                  
                    杜俊元師兄,上人口中的「杜博士」,在民國八十一年十月於台中舉辦的 
                      全省榮董聯誼會上,由上人親自委任為南區榮董召集人。上人對他的看法 
                      是:「你做事,我放心。」 
                       
                      透過每月的高雄區定期聚會、三月一聚的南區榮董總聚會,杜師兄精心安 
                      排共修、心得分享等內容,凝結榮董們對慈濟的認識與向心力。一年多以 
                      來,南區榮董會已具雛形;近來,高雄地區共修聯絡處的會址底定,使得 
                      當地慈濟人長久的期盼終能實現,此因緣之成就,也有賴杜師兄大力奔走 
                      。 
                       
                      今年三月六日,伉儷倆專程返回精舍,雙雙皈依上人座下。而甫於三月中 
                      旬圓滿落幕的「珍情畫意,擁抱蒼生」義賣拍賣活動,杜師兄伉儷專程搭 
                      機北上參與競標──此因曾經許下承諾,要和喜捨珠寶的鄭明華師姊結緣 
                      ,遂決意盡力標購,與鄭師姊共同圓滿這個愛的循環。 
                       
                       
                       
                      記得第一次到杜師兄府上訪問的那個夜晚,我的車子剛抵達,就見到師兄 
                      的車隨後停靠,原來,他為了赴我的約,特地從台北趕回高雄,而第二天 
                      ,他還要立刻回返台北。其實,這個約會並不是那麼迫切,杜師兄大可告 
                      知我另擇日期,然而,這就是師兄為人的原則吧!不承諾則已,凡許下的 
                      承諾,事不分大小,定是說到做到。 
                       
                      半年前的採訪經驗,當時感覺杜師兄的為人相當內斂,是那種坐著的時候 
                      ,會把雙手端端正正放在膝蓋上的人;他相當客氣,甚至有時讓人覺得生 
                      分。而碰巧那次我的錄音機出了點狀況,訪談的內容完全沒有收錄,撰寫 
                      文稿之事只有作罷。 
                       
                      去年底的「尊重生命,全球齊步走」活動,在義賣場上又和杜師兄碰面。 
                      這時候的他,顯然與先前有所不同,不再是那樣的訥澀、不茍言笑,談起 
                      他的「慈濟心得」來,更是滔滔不絕,意興風發。那一天,我們聊了兩個 
                      多小時,我手邊沒有準備錄音機,但是,談話的內容歷歷印在我的心版, 
                      一攤開稿紙,字字句句便如泉湧地映現…… 
                       
                       
                      ◆事業要做,志業更要做 
                       
                       
                      「事業要做,志業更要做」,上人輕輕的一句法語,重重地烙印在他的心 
                      裡。從此,他信受奉行、亦步亦趨地在慈濟菩薩道上邁進。其堅毅慎重的 
                      專注,一如他對人生的態度。 
                       
                      杜俊元師兄是花蓮縣富里鄉人,年幼十父親在池上鄉經營碾米廠,家境優 
                      渥,這位獨子在父親用心栽培下,成就了胸懷千里的大志。台大電機系畢 
                      業後,於民國五十年與楊美瑳姊結婚,婚後一個月即飛往美國攻讀學位。 
                      師姊在台結束學業後,亦前往會合,夫妻倆在異鄉相互扶持,助杜師兄完 
                      成史丹佛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業,學習專業技能素養,奠定了日後事業的 
                      基礎。 
                       
                      師姊賢淑、典雅,一抹淺淺的笑容,常掛臉上。就讀中興大學會統系一年 
                      級時即與杜師兄訂婚,三年級在杜師兄將負笈異邦時結婚。師姊父親為糧 
                      食事務所所長,因任務的調動,常常四處遷徙,在六個兄弟姊妹的大家庭 
                      裡,練就了隨和曠達的個性。年幼時亦隨著長輩拈香膜拜,只是當時的她 
                      ,對佛教的認知僅是寺院中的誦經禮懺而已,自己拿起香也是自求多福的 
                      許願,如此近乎自了漢的行徑,佛教並未讓她有更深一層的認可。 
                       
                      婚後與杜師兄在美五年,隨後因得之公公獲病消息,便舉家回國,在池上 
                      老家照顧公公,直到十一年後老人家往生。 
                       
                      民國五十九年,杜師兄赴高雄成立華泰電子公司。以其敦厚個性、專業素 
                      養,不出幾年,在電子業界打下一片江山,屹立至今。是善良的本性使然 
                      ,是時懷知足、悲憫的感恩心,杜師兄在事業有成之際,時時行善佈施, 
                      其師姊的善心更是處處著墨。 
                       
                      五年前返鄉參加同學會的因緣,杜夫人美瑳師姊認識了慈濟。初踏入精舍 
                      ,碰巧上人正對眾開示,她深深為上人法語吸引,驀然驚覺:原來正信的 
                      佛教是在人間學菩薩行!上人如同一位良師般苦口婆心地教授為人處世的 
                      道理,句句如同諍言,句句如同和風,薰習了對佛教一直誤解的師姊,她 
                      隨即請了「三十七道品」錄音帶及「靜思語」一書回程。 
                       
                      在捧讀之際,一顆心念念昇沉、念念遷流,所有的疑惑,所尋的答案,一 
                      一躍然紙上,當下安心、當下有所悟。翌月,逢師姊五十歲生日,再回精 
                      舍,再次印證所知,深受感動,她頂禮於大殿前,終於為自己找到了方向 
                      ,尋到了皈依處。 
                       
                       
                      ◆信心.毅力.勇氣 
                       
                       
                      原本杜師兄對師姊參與慈濟之事,只給予一般的認同;然夫妻攜手並行近 
                      三十年的來時路,師姊怎忍在菩薩道上一人獨行? 
                       
                      於是師姊請回上人開示的錄音帶與書籍,讓喜歡閱讀的杜師兄展閱。遇到 
                      節日,電視上亦常播出上人開示的場景,此時師姊就會打開電視,讓杜師 
                      兄親自聆聽,師兄也從上人法語「信心、毅力、勇氣」中得到感受,並且 
                      身體力行。每當遭受挫折,或遇事裹足不前時,常想到這句話,很多事情 
                      也就在無形中解決了,腳步也跨出去了。同時,師姊也身體力行,藉由種 
                      種的自我改變與帶動,讓杜師兄領會慈濟精神所在,終於夫妻同道同修了 
                      。 
                       
                      引進杜師兄後,師姊更在扶輪社的社團裡,極力介紹慈濟,將這份法喜帶 
                      給社友。隨後並邀約了十二位社友,分期捐款,每月圓滿一位榮董。終於 
                      一年後,十二位榮董產生了,個個都是慈濟的助力,人間的菩薩。 
                       
                       
                      ◆南區榮董召集人 
                       
                       
                      進入慈濟後,他們趕上民國八十年的大陸賑災。杜師兄隨團至大陸安徽、 
                      江蘇災區探訪。劫後斷垣殘壁的景象,活生生映入眼簾,另他震撼不已, 
                      原來昔日從書本中讀來的淒苦文字名相,而今竟是如此真實。歸來後的杜 
                      師兄極力思惟:「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不過幾斛」 
                      ,遂全力投入賑災的行列,也在實際參與活動中得到了法喜。 
                       
                      八十一年十月於台中舉辦的全省榮董聯誼會上,上人指定他為南區榮譽董 
                      事長的召集人。身負重任的杜師兄,感懷大部分的榮董都是企業界人士, 
                      自有其獨特的智慧與經驗,但如何凝聚這股力量?又如何以歡喜心、不著 
                      痕跡地給予啟發、加以引導?他費盡心思,覺得委員、慈誠隊與榮董應是 
                      支持慈濟這鼎十方爐的三支腳,缺一不可;有了這穩固的支撐,慈濟方能 
                      成就更大的菩薩行啊!於是每月的高雄區定期聚會,三月一次的南區榮董 
                      總聚會,共修、交換心得,分享彼此的成長、互相成就,種種用心無非是 
                      希望凝結大家的共識,為慈濟盡一分心力。而今南區榮董經由他的努力, 
                      已見雛型,彷如在慈濟的大海裡,注入一股洪流,發揮功能。 
                       
                      杜師兄也極力引導二子一女走入慈濟。再大兒子結婚時,喜宴上禮金一百 
                      二十萬,他以新婚夫妻倆名義佈施,盼日後他們能以自己的體悟,親手佈 
                      施。 
                       
                       
                      ◆菩提眷屬,相扶相攜 
                       
                       
                      杜師兄審慎而動容的道出,師姊是他最好的諫言者,在他面臨人生最重要 
                      關卡時,都是師姊諍言,讓他度過難關。 
                       
                      「杜師兄不是個浪漫的人,個性可說是有點近於木訥、沉悶。他不善於言 
                      情,但是他用努力的成果來與我分享,我想這或許是他對愛的表達方式吧 
                      !」師姊說:「他雖不浪漫,但重然諾,無論對家庭或對我,只要他答應 
                      的從不食言,也因此我對他做事都很放心。」 
                       
                      「最讓我感動的是,杜師事母至孝。多年來無論在煩忙或不順意時,他對 
                      九十多歲的老母,總是如同對小孩般的慈言愛語,那近乎哄騙的耐心與神 
                      情,每每讓我深受感動。」 
                       
                      年輕時,婆婆為造就這獨媳承擔家業,凡事百般要求,增益其所不能。以 
                      鄉下人的舊家規要求這接受現代教育的媳婦,師姊心中難免有怨;再加上 
                      近二十幾年來婆婆中風臥病在床,師姊親侍梳理,思及年輕時所受的委屈 
                      ,常因內心的不平衡而未能釋懷。「婆婆中風二十幾年,平常家務雖雇人 
                      幫忙,但侍奉婆婆服藥與清潔的工作,都是我自己動手,若遇事煩雜,無 
                      人可以替代時,心中自是有怨。」 
                       
                      然而,「父母事堂上的活佛,對父母要如敬佛般的誠心供養」──上人的 
                      法語,開啟了師姊久被蒙塵的心,也終於領悟當下盡分的道理,以前覺得 
                      委屈,而今卻以感恩心來圓融為人媳婦應盡的職責。「要用『甘願做,歡 
                      喜受』來調伏在逆境中的心。唯有宗教的信仰才能讓我們做到,這在書本 
                      上是找不到的。」 
                       
                      其實蕙質蘭心如師姊,她怎不知孝順公婆的道理呢?只因凡夫心常為境界 
                      所轉,一時蒙塵,而今經由上人輕輕撩撥,上根器者的她,頓時塵盡光生 
                      ,心中承受的當下,有如天堂與地獄之別,進而對上人的那份感恩,實非 
                      筆墨所能言詮的了。 
                       
                       
                      ◆行的布施,歡喜無量 
                       
                       
                      誠如師姊所說,以前雖也常行布施,但卻從沒有現在的歡喜捨得。當杜師 
                      兄發現自己罹患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時,更深感人生無常、把握當下的重要 
                      ,於是在八十二年四月卸下公司總經理、董事的職位,全心在志業上。在 
                      這次尊重生命國際賑災活動中,他並以認捐一百一十間愛心屋來帶動榮董 
                      發心,亦投入勸募策劃的工作。杜師兄有感而發的道出:「一般榮董大多 
                      只做財布施,殊不知在『行』的布施中體驗更豐、感受更多。」 
                       
                      杜師兄直言,接觸慈濟幾年來,心靈愈見平靜,生活更趨單純,體驗出以 
                      捨無量心,喜無量心來廣結善緣,他更自謙將努力培養慈悲心,盡己所能 
                      ,行所當行。杜師兄讚歎師姊的智慧與愛心遠勝於他,而師姊則欣喜師兄 
                      終於放下身段,展露笑容,員工驚訝他的轉變,子女也更樂於親近父親, 
                      家裡氣氛融洽多了。 
                       
                      上人嘗言:「菩薩遊化人間,人間如舞台,我們只是在舞台上扮演一個角 
                      色來遊化。」觀看這對慈濟的神仙眷侶,無論是師姊的心或是杜師兄的情 
                      ,他們都無愧於生命中的這一場遇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