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掌握救命時效
陸空救難聯合演習 |
|
◎張輕安 |
|
行政院衛生署七十九年核定
「醫療保健計畫──建立全國醫療網第二期計畫」後,
「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即著手規畫。五月二日,是該網成立以來,
首度舉辦大規模「陸空救難聯合演習」。
此次演習由衛生署、花蓮縣衛生局與佛教慈濟綜合醫院主辦,
總計動員了衛生行政、警政、消防、山難搜救及區域內醫療網各責任醫院
共十七個公民營單位,合計約四百人次投入這項演習,
衛生署長張博雅也蒞臨參觀指導,並於演習完畢立即講評
位於東台灣的花東縱谷地形特殊,尤其是花蓮地區,呈南北狹長、三面環
山、一面向海的地理環境。海岸斷崖絕壁陡峭如削,靉靉群峰拔海而起,
形成雄偉壯麗、舉世聞名的奇景;而洶湧的海洋與崇山峻嶺,則成了它天
然的屏障,一度阻擋了文明的入侵,營造出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鍾
靈毓秀的「台灣後山」;也因此它更以「台灣的最後淨土」而成為中外人
士鍾愛的觀光區。
◆醫療條件的特殊背景
狹長封閉的地形阻隔了過度的開發,但相對的,也造成它醫療條件的劣勢
,而奇險且迂迴的蘇花公路沿途宜人的風光,及豐富的觀光資源背後,也
隱藏了潛在的危機;加上高聳入雲的中央山脈橫亙綿延,向為喜愛登山人
士的挑戰目標,亦為飛航安全上的一大危機;因此此區內的山難、空難頻
率也較其他地區為高,五年前花蓮的華航空難就是一例,而這些因素也是
台灣省山難搜救協會設在花蓮的原因之一。
除了這些天然環境外,自民國六十一年起即躋身在台灣地區十大死亡原因
之列的「意外事故」,在花蓮地區更是久居十大死因首位,其中車禍事故
更居全台之冠,中毒及仰藥事件亦發生頻仍。加上近年來疾病型態改變,
慢性病引發的突發疾症如高血壓、心臟病等病患,有日益增加之勢,發展
緊急救護已是當務之急。
同時,在花東地區交通條件日益改善、政府極力推動「產業東移」及佳山
計畫等大投資計畫下,未來必定會引入更多人口,亟需加強緊急傷病防治
與緊急醫療救護設施之擴充。
◆緊急醫療救援網路
在狹長封閉的地理條件及特殊的人文環境考量下,建立迅速機動的指揮聯
繫系統、加強空中搜救援助管道,也就成為花東地區醫療救護重要的發展
方向。
由於緊急傷患的死亡率總伴隨著治療的延遲而增加,因此將急診救護醫療
工作延伸至「事件現場迅速急救」,及「到院前的運送過程中之救護處理
」也極關緊要,才能與到院後的醫療照顧緊密配合,充分爭取時效,使傷
病殘亡人數降到最低,保障病患生命安全,提昇緊急醫療的救護品質。
基於這些前提,「花蓮醫療區域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規畫委員會」在衛生署
督促下於焉成立,由花蓮縣衛生局局長黃熾楷擔任召集委員,定期開會規
畫緊急救護醫療網,並舉辦急救訓練及緊急救護講習,以提高地方緊急救
護能力。三個多月前,通訊路線北達天祥、大禹嶺,南達富里的緊急醫療
網通訊網路完成,隨後,醫療網的基地醫院──慈濟醫院的停機坪完工,
東部醫療網的硬體設施才算完備,此次的陸空聯合救難演習時機也告成熟
;由於這次演習攸關日後緊急醫療救援網路的動員時效,因此各責任單位
均不敢輕忽。
花蓮地區的救護車設備一向嚴重不足,只有運送功能而無救護功能,為因
應日後的實際需要,慈濟榮董李正富捐贈給慈院一輛配備完整,可動小型
手術,價值數百萬元的進口「加護型救護車」;院方並克服種種困難,別
出心裁地在每個擔架上銲接了點滴架。
四月十九日,空中警察隊的直昇機啟用甫完工的慈院停機坪試飛,並加強
直昇機救援的安全教育,隊方保證:只要天候情況可以飛行,有任何救援
任務,他們一定儘量配合。
◆團隊合作發揮救急救命功能
為期確實建立起東部地區的緊急救護系統,各責任單位並於四月二十二、
二十七兩天進行預演活動,希望透過再三的演練來加強警政、消防、山難
搜救及區域內各責任醫院間的聯繫及應變能力;並充分運用、發揮無線電
通訊系統及警政署空警隊的聯繫、支援功能,培養大家的默契、熟習及配
合度,俾能確實提昇花東地區緊急及大量傷、病患的醫療救護及到院前的
緊急救護能力,以降低傷害、減少死亡,確保「後山」民眾的健康及生命
安全。
五月二日演習當天,正是四月廿六日華航名古屋空難事件之後,社會各界
餘悸猶存;參與演習的各單位成員更深切地體會成立緊急醫療網的意義及
重要性,因此人人卯足勁參與其事,無論是在太魯閣第一現場或慈濟醫院
的第二現場均逼真寫實,使模擬狀況與真實事件的緊急救難一般無二,且
在重複演練下,現場秩序井然,快而不亂,充分發揮了緊急醫療網救急、
救命的功能。
歷時一個多小時的演習結束後,全程參觀二個急救現場狀況的衛生署張博
雅署長,對演習表現做了立即的講評。她讚揚此次花東地區各大醫院總動
員的演習,確實發揮了急救互助的精神及同胞愛,在整體表現上,堪稱滿
意,尤以山難救護人員的參與、懸空吊索、斷崖攀爬及直昇機救援等一系
列救難演習,充分發揮了花東地區的急救特色;唯斷崖攀爬仍有疏失,如
何在急難時同心協力做到最快、最好、盡善盡美的救護,使民眾獲得最好
的照顧而不造成二次傷害,又能兼顧救護人員自身安全,仍是未來應努力
的方向。
張署長並強調,花蓮當地有地方首長的關心,尤其有慈濟無所求的助人精
神,不只做到身體的救護,也做到了心理的救護,實是花蓮民眾之福;她
向所有參與演習人員致最高敬意,並呼籲民眾將急難救護的能力延伸到每
個家庭,因此希望每個人都應學習基本的急救常識,以使每個人的健康及
生命安全都能獲得最佳的保障。
演習中的缺點,正是真實狀況發生時的最佳殷鑑,各責任單位在數度演練
及正式演習後均做了多次檢討並尋求改進之道。相信在各單位的用心及密
切配合下,定能充分發揮緊急醫療救護的功能。
陸空救難聯合演習
◎張輕安
以下是演習時的模擬狀況:五月二日,上午十一時左右,在太魯閣國家公
園管理處進出處的錦文橋與蘇花公路交叉的三岔路口,一輛從蘇花公路往
花蓮方向行進的雙層豪華巴士,因煞車失靈而無法有效減速,衝過險斜坡
,欲經過錦文橋時,因重力加速使得衝速更快,攔腰撞上了一輛滿載遊客
從太管處遊客中心經錦文橋左轉,欲回花蓮市區的豪華雙層巴士及路邊行
進遊客;緊隨其後的三部轎車也因煞車不及,發生連環車禍,導致一部轎
車衝進崖底,一輛巴士起火燃燒,火勢迅速蔓延,路邊數部轎車及機車也
遭池魚之殃,現場哀鴻一片,愁雲慘霧……
目擊者立即向花蓮縣一一九勤務中心報案,警方得知現場共約三十人傷亡
,墜崖轎車內遊客生死未卜……馬上通知附近執勤巡邏車趕往現場,並緊
急聯絡「花蓮地區緊急醫療網」各責任醫院,立即派遣救護車及急救醫護
人員趕往援救,消防隊、警察局,也火速趕去維持秩序、封鎖現場。在各
單位密切配合下,緊急救難工作於焉展開……
◆第一現場/錦文橋
約十一時五分左右,消防車首先趕抵現場撲滅火勢,並引導輕傷患者脫困
。接著,花蓮地區各大醫院,包括慈濟、省花、門諾、陸軍八○五醫院的
救護車也陸續趕到,立即在橋旁的停車場成立指揮中心及臨時醫護站,將
傷患以擔架搬運至醫護站進行檢傷及初步緊急救治處理後,送上救護車,
火速送往慈濟醫院醫治。
在醫護人員急救的同時,台灣省山難搜救協會及原住民急難救護協會的大
批人員也趕到現場,加入緊急搜救行列──為爭取時效,一組搜救人員自
公路旁拋下繩索,拉著繩索沿著崖壁向下墜落,不到五秒鐘就下到崖底的
立霧溪岸搜救傷患,將傷患仔細繫牢在擔架上,由公路旁留守的搜救人員
以繩索拉上醫護站急救,由於崖壁深達數丈且要將傷患牢繫在擔架上均頗
需技巧,搜救人員攀爬方式護送上岸的過程驚險萬狀……
同時,另一組搜救人員,則由錦文橋上以繩索直接懸吊下達溪谷,發現一
名頸部受傷、右腿骨折的重傷傷患,由於運送不易,為爭取時間,乃一面
聯繫指揮中心請求空中警察隊派遣直昇機支援,一面為傷者做頸部固定,
並以夾板固定右腳骨折部位後,抬至空曠處就地在溪谷等待直昇機救援。
直昇機抵達後垂下繩索,一名霹靂小組警員自半空中順著繩索下到溪底的
河床接應,等直昇機降下救生套,霹靂小組警員會同搜救人員合力以救生
套從腋下將傷患胸部套牢後,示意直昇機上的空警收起繩索,將傷患成功
地吊上直昇機後,立即飛往慈濟醫院急診處就醫。
◆第二現場/慈濟醫院
慈濟醫院方面,在獲知太魯閣有重大車禍,將有大量傷患送來「第二現場
」──慈濟醫院急救,立即於十一時卅分左右啟動院內大量傷患訊號:「
急診室紅色九號」、「急診室紅色九號」……的緊急訊號不斷重複播放,
院方立即在急診室成立行政指揮中心、醫療指揮中心及醫師、護士報到處
。各醫、護單位及志工們,能夠抽調出來的人力均前往急診室報到待命。
以紅、黃、綠三色闢出重傷急救區(又區隔為外傷治療區及非外傷治療區
)、次重傷患急救區(留觀區)、輕傷急救區(門診治療區),以便大量
傷患到達時,均可獲最迅速且適當的醫療照顧。
直昇機約於十二時降落在新近啟用的慈濟醫院停機坪,醫護人員迅速推著
推床接下直昇機送到的傷患,沿運送專用道推回急診室急救。緊接著,由
太魯閣運送大量傷患的救護車也陸續抵達慈院,待命的醫護人員在急診處
門口為傷患進行檢傷分類後,依傷勢輕重在傷患手腕分別掛上一、二、三
級傷患的識別卡,立即送往各級傷患治療區,迅速為傷患進行檢查及急救
、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