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法音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搭起綿密關懷網絡
◎張瓊齡
《小琉球個案探訪》.之二


慈濟自十一年前起,慈善關懷的步伐踏上位於屏東外海的小琉球,
現存最悠久的個案,已持續照顧六年,
此地的個案型態,多是家庭主力人口遭病變或災害,
以致傷殘或身亡,使家庭陷入困境。




回想起五月十四日當天,一行慈濟人複查小琉球個案的點點滴滴,直教人
玩味再三。

從屏東東港上船的時候,我們總共是八個人──四位男眾師兄當中,有委
員編號六十七的元老級委員,也有編號二千五百六十七號的新進委員;兩
位師姊,一位是資深的委員組長,一位則是訪視組副組長;另有花蓮本會
社工員及文化志業中心採訪人員各一名隨行。來到小琉球之後,會合了一
位當地土生土長的委員師兄,以及一位因生意需要每月必往來於東港、小
琉球兩地的委員師姊,此行的訪查人員即告齊全。

這樣的訪視組合,僅僅是現行於慈濟團體裡,諸多訪視行動的隨機抽樣而
巳,並非刻意安排,也無從判斷這是不是箇中的典範,或者是不是理想的
組合模式;然而,因為這樣的一個範例,讓我們有機會去細細體會,近三
十年來慈濟慈善工作不變的精神內涵,和隨時空調整的訪視形態與觀念。


探訪八戶長期照顧戶


由屏東分會(位於長治鄉)前往東港碼頭的車上,訪視組副組長盧麗玉師
姊從研讀個案紀錄中,理出幾個重點,在簡要的口頭傳述中,也讓在座的
師兄姊(包括不識字的老委員)先對案主概況有些了解。

屏東委員上一回到小琉球複查,是今年二月初冬令發放,因此,部分曾參
與其事的師兄姊,對於一些舊個案記憶猶新,並不需要查閱紀錄。而陳榮
慶師兄則說他已有六、七年未到小琉球訪個案了,今日還是因為他的夫人
臨時抽不開身,他才有機會頂替。這是因為屏東地區的複查工作採取各組
畫分責任區域,交由各組專心關懷各自責任區內的個案,平日少有餘力跨
區域訪查。

年初,本會在小琉球的長期照顧戶有七戶,依照慣例,為讓案主安度年關
,凡遇歲末,均不停濟個案,待佳節過後方予結案;因而,此行雖是查訪
八戶,但事實上,僅有五戶舊案,另三戶巳是過年後的新接個案。此行目
標除了將新個案的資料完整建檔,並將進一步瞭解其他社會資源在此地的
運作情形。

琉球嶼屬屏東縣琉球鄉,位於高屏溪口南方,是一珊瑚礁島嶼,東西最寬
處兩公里,南北長四公里,面積六點八平方公里,有公路貫穿全島。與台
灣之間交通往來,雖有不定期飛航之班機,然而平日頻繁使用的交通工具
首賴船隻。目前,在屏東東港、高雄林園鄉中芸港、高雄市一號碼頭,均
有固定船班航行,船行需時三十至四十五分鐘左右。

全島共有八個村落,落籍居民約一萬兩千人,但實際人口不及萬人;全鄉
有四所小學、一所國中,唯一的私人診所位於本福村,由於沒有保險給付
,因此並非當地人民負擔得起,長期病患多赴台灣就醫。據當地人士表示
,平日交通船僅有五個班次,若遭遇緊急狀況,唯有包船送醫,一趟的行
情是台幣一萬兩千元。


致力與個案建立綿密關懷網絡


當天是星期六,甫靠岸,即見租車業者紛紛衝著船上詢問租車的意願。漁
業與觀光業是島上明顯的經濟來源,兩者皆有「看天吃飯」的意味,但是
,前者從業人員自身所要承擔的身家風險較後者為甚。

一行人自碼頭徒步至林武男師兄居處,只要兩三分鐘的腳程。委員編號一
八六的林師兄是道地的琉球人,也是當地唯一一位慈濟委員。基於方便性
的考慮,他安排我們兩兩共乘一部機車,由六部車子組成的車隊,便依著
順時鐘的方向,環島一一訪視散布在五個村落的八戶個案。

本會自七十二年起承接此地個案,待案主情況改善或往生而予以結案,現
存最悠久的長期個案為七十七年所開案,而現有個案中,有四分之三是家
庭主力人口遭病變或災害,以致傷殘、身亡,並無孤老無依者。

綜觀而言,這八戶人家均巳接受政府低收入戶的補助,不過,幾乎都不清
楚自己隸屬於那一個款項;有部分人家表示,曾經接受台灣某些慈善單位
或宗教團體的善款補助,後來,不知何故突然中止援濟,也未被告知原因
。八戶人家,每戶均有二或三名未成年人口,然而,均未向家扶中心提出
申請補助,甚至完全不知有這類機構存在。

遍訪了本地個案之後,發現所有案例均需代為向家扶中心申請補助,其中
有部分個案若經轉介成功,即可與案主溝通,循序進行停濟計畫,並視案
家需要,由經濟援助轉為精神心理輔導對象;部分未遇案主僅由旁人轉述
之案例,則必須另覓時間請本地委員再訪;有的個案將可能涉及醫療補助


今日的訪視是由十人組成的工作組合,在面對案家時,部分成員會視狀況
自動迴避或在近處等候,隨時調整訪視人數;在與案家交談的過程中,多
半是由訪視組盧師姊擔任主要發問者;凡遇需要拍照存檔的案例,均先徵
詢案主首肯後再行拍攝。

小琉球與台灣因有一水相隔,在客觀條件下,極容易礙於時空限制而形成
脫節現象。長久以來,本會在當地僅有一名正式委員;近來,另有一位任
教於琉球國中的許春發老師開始參與慈濟慈善工作,此行所訪視的三件新
案,即是由他提報。

為使本地的慈濟工作與本會的腳步更契合,也和照顧戶之間形成較綿密的
關懷網絡,屏東委員李淑貞師姊應訪視組之委託,將乘每月前來小琉球交
涉生意之便,複查舊個案。


融合社工專業知識於訪貧工作


自今年度起,本會在委員功能組的職務畫分方面,新增了【個案訪視組】
,屏東地區設有組長一人、副組長二人,連同分布在各委員組的訪視組員
,共有十八位成員。該組織的成立,除了肩負了傳達、建立社會工作從事
者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能與工作倫理,予所有慈濟志工。

在慈濟近三十年的慈善工作史中,委員志工向來是站在執行訪視工作的第
一線;約莫六年前,志業體開始聘用專職社工員加入慈善志業行列,除了
因應管理制度化的需要,由非專業走向專業,亦是社會工作的正規途徑。
不過,身為一個佛教的慈善團體,並且是發源自台灣本土深具草根性的組
織,在與專業相互結合的過程中,勢必難以將源自西方的工作模式與觀念
全然套用,況且,現行於西方社會的福利制度所衍生的弊病,我們亦不樂
見其於台灣社會重演。訪視組的成立,正是冀望建立一條社工與志工的協
調、中介管道。

小琉球個案訪歸來之後,回想這批在菩薩道上疾行的志工,當年不知是鼓
起了多大的勇氣,才克服自己並非學有專才的心結,有些人甚至得先降服
自己不識字的自卑,終能放膽投入社會工作的行列。好不容易才從經年累
月的探訪經驗中摸索出頭緒,稍稍對自己有些許肯定,緊接著,又是面對
新舊訪視觀念的衝擊,以及社會大眾對於慈濟團體「精益求精」的期許,
於是,他們得重新面對自己、看清時勢的流向,這對許多人來說,無異是
一項脫胎換骨的大工程。

也許,有些人先是有些惶恐、情急、難以適應,甚至有點心結、情緒,但
是,只要他們再次找到自己的落足點,就沒有後悔可言。

畢竟,這條生生世世的志工路,當初是自己心甘情願一頭栽入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