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救援手札 |
|
◎徐祥明 |
|
《緊急醫療救援盧安達難民》•之三
慈濟與世界醫師聯盟派遣的醫療團,八月五日開始,
駐紮在盧安達首都與邊境,
正式展開對盧安達難民的緊急醫療救援行動。
慈濟總管理中心秘書室專員徐祥明及及慈濟醫院家醫科主任王英偉,
八月三日抵達法國世界醫師聯盟總部,配合各項救援工作;
在法國取得盧安達簽證後,八月十一日立即飛抵盧安達,
加入第一線救援工作。
本文是徐祥明先生每日傳真回本會的工作日記摘要。
【1994•8•3】抵達巴黎世界醫師聯盟總部
我與王英偉醫師自台灣平安抵達巴黎,立即驅車到世界醫師聯盟總部。原
訂八月二日起飛的專機,由於自蘇聯僱來的貨機未依時抵達,致使全數物
資及人員空等一場。世界醫師聯盟(M.D.M.)避免影響隊員士氣,
同時也覺得對慈濟過意不去,因此更換航空公司,決定於今晚八時三十分
起飛,即台灣時間八月四日清晨二時三十分出發。
目前在巴黎的慈濟人,尚有來自英國的慈華等五位師兄師姊及兩位慈青。
慈華師姊表示,由於師兄師姊們身著委員制服,在法國頗引人注目,當法
國人知道慈濟的義舉,均深表敬佩。
和慈濟合作的方案中,世界醫師聯盟所聘請前往盧安達工作的醫護人員,
不只有法國人,也有來自美國的志工。他們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此次為
配合盧安達賑災方案,立即請假,依規定時間抵達世界醫師聯盟巴黎總部
報到,接受行前講習,大無畏地前往盧安達,為那些身患霍亂、痢疾等傳
染病的病患治病。這些醫療志工與我們熱情地問候,並相約於盧安達見面
。
世界醫師聯盟的總裁及其後勤部門主管,剛從盧安達回來,依據他們報告
內容得知,盧安達目前就如同人間地獄一般,他們形容自己身陷屍海中,
幾乎無法喘息,因此在對志工的安全講習中,他們強調醫護人員必須特別
注意自己的精神狀態,如因不堪慘狀而精神稍有異常,便需立即告知伙伴
,並立刻以車輛送離現場,以避免發生危險。世界醫師聯盟特別針對如何
保護慈濟代表的安全問題,而再三會商。
目前我們正申辦前往盧安達、肯亞及薩伊的簽證,最快須等到八月八日才
能出發,且途中變化因素頗多,肯亞至盧安達究係搭聯合國的飛機或吉普
車進入,目前尚無法確實掌握。
待會兒我們將出發前往機場,協助物資運送,並向首批前往盧安達的醫護
志工道別。
【1994•8•4】第一階段救援專機飛抵盧安達
機身上張貼著慈濟慈航普渡及蓮蓬並蒂標誌的緊急救援盧安達專機,於法
國時間八月三日晚上十一時三十分,亦即台灣時間八月四日清晨五時三十
分(精舍正做早課時間),劃破巴黎靜夜星空,一聲呼嘯,載運著三十四
噸醫療物資及二十三位深具愛心的醫護人員,奔赴盧安達,為正身陷人間
煉獄奄奄一息的盧安達難民,重新燃起生命火花;為軀若螻蟻、殘息如絲
的生命,提供些許尊嚴。
負責載運救援物資的專機,是蘇聯製 EW-76836
式噴射貨機,在冷戰期間
是蘇聯軍用貨機,最大特點是能在很短的跑道起降,相當適合載運物資降
落在盧安達首都吉佳利這類簡陋的機場。專機將自法國巴黎飛越地中海,
在埃及落地更換機師,並在東非吉布地降落補充油料,再繼續飛往盧安達
首都吉佳利。
王醫師、英國五位師兄姊及我一行七人,於台灣時間八月四日凌晨零時三
十分前往機場。裝貨機坪原是禁區,一般人員禁止進入,航警局念在我們
是推動慈善工作,特別以警車開路,協助我們來到禁區停機坪。
救援物資已一箱箱堆放整齊準備上機,內有藥品、疫苗、醫療器材、帳蓬
、擔架等各式器材,師兄師姊們為這些物資張貼慈濟標誌。所有物資於巴
黎晚間十時許才裝機妥當,整架貨機艙房裝得滿滿的。由於巴黎緯度高,
夏季日落時間甚晚,直到晚上十點太陽才下山,田我們可以全程參與裝機
作業,並輕易地照相紀錄,這項方便性,在台灣是無法想像的。
專機起飛前一小時,準備前往盧安達的全隊醫療志工抵達停機坪,男女人
數各自約占半數,男眾一般平均年紀較大,多為醫師及後勤人員,女眾則
年紀較輕,多為護士。我們與全體隊員一起在貨機前拍照留影後,逐一與
隊員握手道別,並祝福他們。
二十三位醫護人員、一位電台隨隊採訪記者及一位世界醫師聯盟全職工作
人員一共二十五人,全數擠在堆滿物資貨艙的窄小走道中,沒有冷氣、沒
有沙發座椅,只有硬板凳、刺耳的引擎噪音以及難聞的貨艙霉味。不過這
群「大醫王」與「白衣天使」,不但沒有抱怨或嫌惡,反倒是對能順利成
行出發,感到興高采烈,這股精神確實令人望塵莫及。雖然大夥已將近四
十小時未上床睡覺,雖然大夥已在停機坪站了三個多小時,但相較於這些
醫護人員,他們必須在貨艙中忍受十餘小時顛簸飛行,我們也不敢喊苦了
。
送走專機,約凌晨時分返抵旅館,推估時間已是台灣早晨六時廿分,故決
定在沐浴就寢前,先行向本會報告工作進度,以免上人及諸位同仁掛心。
慈華師姊等人,大約於此地時間下午三時啟程返回英國,這段時間師兄師
姊們放下個人私務,全心投入本次救援任務──想到在遙遠的歐洲大陸上
,也有一群身著慈濟制服的委員、慈誠隊,無視他鄉異國的層層艱難,秉
承上人教誨,默默地推動慈濟志業,一股感動湧上心頭。世界醫師聯盟發
展部菲利浦主任在送行時,頻頻向師兄師姊們致謝,他尤其佩服慈濟委員
的制服與氣質,他說對多數世界醫師聯盟總部的工作人員而言,非常難以
想像慈濟究係何物,今日一見,留下深刻印象。言及此,想到從台灣出發
當天,有那麼多台北、桃園地區師兄師姊前來中正機場送機,大夥親如一
家人的向心力,令前來送行的外交部非洲司楊副司長及國泰航空副理深受
感動,數度表示百聞不如一見;楊副司長說,難怪外交部長伉儷會如此推
崇慈濟。
台灣時間八月四日晚上八時,收到吉佳利越洋電話(衛星電話)得知,專
機已於盧安達當地時間下午三時安全著陸,全員平安,但很疲倦,他們將
於明晨進行設站及醫護工作。
【1994•8•5】緊鄰戈馬城設置醫療站
M.D.M.與慈濟合作緊急援助盧安達難民醫療團一行二十三人,包括
醫師、護士、藥劑師、水質處理專家及後勤工作人員等,於盧安達當地時
間八月四日下午三時抵達首都吉佳利機場,工作人員隨即裝卸醫療救援物
資。
雖然團員在貨艙中歷經十餘小時長程飛行,疲憊不堪,但為使救援工作得
以即時展開,仍有部分團員連夜搭乘吉普車趕赴薩伊邊境戈馬(GOMA)
城,與聯合國人員共同商討設置醫療站等事宜。
今晨醫療團開拔,駛往戈馬城附近開始進行設置醫療站工作。初期醫療站
設置地點緊鄰戈馬城,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目前難民主要仍集中在戈馬城,上週經聯合國軍隊、美國部隊及目
前盧安達警政當局的努力宣導,剛開始發揮部分功能,出現部分難民返回
家園的現象,但由於躲在戈馬城西南方的舊政府,企圖利用目前群眾戈馬
城的一百廿餘萬難民打回首都吉佳利收復政權,因此四處散布謠言,恫嚇
難民千萬不要回鄉,否則會遭受叛軍屠殺,導致目前返國的難民大量減少
,仍舊滯留戈馬城不敢回家。
設置醫療站於戈馬城附近的第二個理由,是讓難民們看到,返鄉的道路上
有這麼多國際救援組織沿途協助他們、保護他們,讓難民們有安全感,不
再聽舊政府的謠言,而敢於回國。
M.D.M.與慈濟的救援醫療站也將視難民返國人潮的增加情況,慢慢
隨之吉佳利方向移動。
目前世界各主要先進國家,對盧安達的救援行動也陸續展開,但成效各有
差異。許多人捐錢購買糧食,但往往糧食並未運至災民手中,或因分配方
法不當,造成爭鬥。此外,大量糧食不斷運至戈馬城並非明智之舉,這會
造成難民產生依賴心,更不願意返回家園,難民如不返國,將會產生兩大
問題:
第一、由於大量難民集中一處,衛生條件極端惡劣,可能加速霍亂蔓延,
屆時將有更多難民死於惡疾。
第二、目前正是盧安達農作採收期,九月份雨季將臨,如難民不返回家園
採收農作,則所有收成均將化為烏有,屆時盧安達全國將面臨更大規模飢
荒。因此,目前盧安達難民唯一的生路便是回家;勸其回家唯一具體有效
的方法,便是沿回鄉道路上設國際救援站,讓難民有信心、有安全感踏上
返鄉道路,這也正是慈濟與M.D.M.緊急救援所採取的步驟。
目前,除了慈濟與M.D.M.在戈馬城旁設三處活動醫療站,西班牙及
英國也各在附近設一處醫療站,不過醫療人員及救援物資規模較小。
綜觀慈濟與M.D.M.本次救援行動,預估可產生的效益有:
(1)減緩並遏止霍亂蔓延至盧安達全國;(2)醫治患病難民;(3)
提供補給了極度營養不良的難民。
除此之外,依目前當地情勢,又增加了可「引導難民願意返鄉」誘因的效
益。
王醫師與我前往盧安達行程,目前已與相關單位聯繫妥當,決定捨棄原來
搭吉普車走陸路的計畫,採取比較安全的進入管道,亦即搭乘法國航空班
機前往肯亞首都奈若比,再搭乘聯合國的救援飛機進入盧安達。
目前盧安達國內情勢仍不穩定,要進入盧安達非常不易,一般救援人員頂
多只能從薩伊前進到戈馬城,無法再進入盧安達,我們透過世界醫師聯盟
,取得聯合國同意才能進入盧安達。此外,我與王醫師也申請了薩伊簽證
,屆時我們也將深入戈馬城。此一過程之不易,是國人不易瞭解的。
目前從法國前往肯亞的班機,最近一班是下週三,所以我們最快必須等到
八月十日才能動身,這段時間,我們將會與盧安達保持聯絡,隨時瞭解最
新動向,向本會提供報告。此外,我們也將視時間許可,多瞭解世界醫師
聯盟運作模式,做為本會國際化參考。
為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世界醫師聯盟今天一大早便安排我們前往檢疫中
心增打疫苗,王醫師再補打腦脊髓膜炎及破傷風疫苗,而我因今年初前往
衣索匹亞前已接種過,只需增打破傷風疫苗。此外,關於預防瘧疾的藥,
目前台灣衛生署提供的藥在中非地區已產生抗藥性,無預防效果,因此我
們在法國另服了新藥;關於此點,日後如有我國人員繼續前往一地區,必
須特別注意。
法國政府及媒體對未次救援行動非常重視,媒體均有報導醫療團正式出發
的新聞,警方在航管及行政配合上,提供慈濟相當多便利,可見法國是個
重視人道的國家。
【1994•8•6】聯合國鼓勵難民接受疫苗注射
透過衛星電話得知,目前醫療團已進入吉佳利至薩伊邊界戈馬城的連接道
路上設置醫療站,開始對難民提供救助,其中並有一組醫療人員進入戈馬
城難民營,為大量病患提供救助。
醫療團開始進行救援工作首日,發生了一些狀況。首先是進入戈馬城一組
人員中的一位女性醫師,因為對親眼目睹的慘狀無法接受,不斷地哭號大
叫,精神陷入異常狀態,其他團員立即將這位女性伙伴送回盧安達首都吉
佳利;世界醫師聯盟將以最快方式安排她回法國巴黎。
此外,另有一位男性醫師受到戈馬城內一位酒醉的薩伊軍人攻擊,軍人不
但毆打他,並脅迫其脫光上身衣物,搶走現金與信用卡,又開槍射擊,子
彈從頭部旁邊及兩腿中間飛過,所幸並未造成傷亡。
雖然首日便發生不幸意外事件,但醫療團仍抱持著救人為先的使命感,救
援工作仍依原訂計畫如火如荼地積極展開。
世界醫師聯盟人員表示,盧安達目前是無法律、無政府、無道理可說的世
界,一般人不易想像,也因此該聯盟一再強調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單憑衝
動行事;現階段仍不宜派大量非醫療志工前往該地發放糧食,因為運糧工
作主要是聯合國安排,且由軍隊進行救援工作,目前民間慈善團體仍以進
行醫療救助較為具體可行。
目前聯合國有感於醫療救助的重要性,且為避免霍亂隨難民回鄉而蔓延全
國,因此已停止以卡車載送難民返國的工作,反倒是鼓勵難民在返回家園
前,先接受慈濟與世界醫師聯盟這類救援組織醫療救護及疫苗注射。
長年在蘇丹、衣索匹亞等非洲地區經商的慈濟會員劉春園先生,昨日由衣
索比亞前往烏干達及肯亞,替慈濟瞭解物資採購、運送之可行性。我們抵
達盧安達後,也將就接運及分配事宜進行聯繫。
【1994•8•7】戈馬城難民每日死亡人數趨緩
今晨,台中委員鄭明華師姊及其全家,一同來到我們下榻的旅館,轉交將
攜往盧安達的慈濟標誌;這將使盧安達難民及國際友人,都能有此緣分看
到慈濟法船。鄭師姊及其家人與我住同一旅館,預定八月九日離開,這兩
天也將在世界醫師聯盟總部,共同關懷盧安達現狀。
目前盧安達難民情況已在各國齊力伸出援手下,漸趨好轉。由於飲用水質
獲得改善,霍亂已控制,戈馬城難民每日平均死亡人數,已從最初一千八
百人降為現在的五百人;不過目前痢疾仍然嚴重,需要以抗生素治療,我
們提供的醫療物資內也有大批抗生素,相信對難民們會極有幫助。
難民們害怕費盡千辛萬苦返回家園後遭屠殺,目前返國者仍然不多,總數
未逾十萬人,美軍為勸退民眾返國,已利用飛機做為廣播電台發射站,透
過廣播宣傳,鼓勵難民返回家園,但成效還未彰顯。除了廣播宣以外,在
回鄉的道路上設醫療站,提供難民心理上的安全感,似乎仍是比較具體可
行的方法。
難民們在薩伊邊境戈馬城,除了面臨飢渴與疾病的威脅,目前更面臨薩伊
軍隊間,關係愈益惡劣的新危機,尤其前天一位入難民營偷錢的軍人被難
民們打死後,雙方對峙的情勢更形緊張,為避新危機擴大,最好的方法可
能仍是引導難民回國。
今天是週日,由於法國人非常重視休假,因此不僅各公司行號、商家、飲
食店全部關門休息,連世界醫師聯盟也不例外。我們除了工作難以進行外
,連飲食也大費周章,由於法國人多半喝生水,所以在此找熱開水泡麵也
挺困難,不得已,王醫師只好拿浴室洗澡用的熱水泡麵,箇中滋味倒是蠻
特別。
【1997•8•8】來自盧安達的小女孩
世界醫師聯盟已自盧安達接運三十二位受傷的兒童回法國醫治,據工作人
員表示,這些孩子多半已成孤兒,其中甚至有位僅數週大的嬰兒,是在已
死亡兩天的母親屍體懷中尋獲。已許久未吸母奶,奄奄一息的嬰兒,由世
界醫師聯盟工作人員細心照顧,一路護送回巴黎時,不僅受到媒體關注報
導,同時法國衛生部長也親自前往機場迎接。
在醫院動完手術後,目前這群孩子多半已出院由各寄養家庭領回,協助做
心理復健,期能透過家庭的溫暖關愛,撫慰一顆顆受創的幼小心靈。
今天下午,鄭明華師姊及我,由世界醫師聯盟人員陪同前往一處寄養家庭
拜訪,我與鄭師姊不約而同地購買了玩具布偶前往,鄭師姊說,慈濟人的
心都是一樣,才會有這般默契。
接受這處寄養家庭照顧的盧安達孤兒,是位十歲大的小女孩,明亮的大眼
珠,皓白的潔齒,天真無邪的笑容,真是可愛極了,她坐在輪椅上與我們
握手打招呼,神情極為愉快,如不掀開腿上的覆布,很難想像這麼可愛的
小女孩,腿上嵌進了數支鋼釘;從X光照片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一顆
射入的彈頭打斷了她的腿骨。實在難以想像那些戰爭狂徒,為何連這樣手
無寸鐵的可愛小女孩也要射殺?
看見寄養家庭的父母滿懷愛心地照顧這位小女孩,相較於那些被推土機挖
埋的盧安達人而言,她確實非常幸福,也非常幸運。在與這個寄養家庭成
員言談中,我們也見識到法國人的愛心。我感覺他們的氣質與慈濟人非常
相像,因而特別以佛珠與這個家庭及這位盧安達小女孩結緣。
回巴黎市區的路上,首次見識巴黎之美。常聽聞法國巴黎美名,但來此數
日,只停在狹小的旅館及世界醫師聯盟辦公室間,幾乎誤以為巴黎之美不
過是浪得虛名而已,今從車窗驚鴻一瞥,才為花都美景所震懾,真是大開
眼界!
王醫師打趣說:或許菩薩知道盧安達此程很苦,特別先讓我們見識巴黎美
景吧!
【1994•8•9】在各國齊力合作下慘況減輕
根據醫療團每日以衛星電話傳回報告,目前已有部分難民返國。與兩百餘
萬難民總數相較之下,返鄉人數並不算多,從戈馬城邊境管制站返國難民
,在八月七日一天,共計一千五百一十二人,加上從附近地區管制站返國
者,合計約有五千人。聯合國為勸服難民回鄉,目前也邀集難民裡的領導
人回國觀察,請他們代為傳輸回國安全性。此外,聯合國也以軍用卡車載
運七百位沒有傳染病的難民回國,其中有一百五十人留在首都吉佳利,其
餘則自行返鄉;留在首都者仍受到照顧,可領取發放糧食。
戈馬城難民死亡人數,目前總累計粗估約有八萬人,而今在各國齊力協助
下,每日死亡人數已降至五百人左右,情況漸趨好轉;在糧食供應方面已
能滿足百分之八十需求,加上各活動醫療站在醫藥及營養品的補給救助,
已使慘況稍得緩和。
法國駐軍於昨日撤走一部份,預計在八月廿日全部撤離;據工作團表示,
法軍認為撤離該區目前並不會產生問題。此外,聯合國也已協調衣索匹亞
就近派遣八百名部隊擔任和平維護工作,附近迦納國也派軍協助。
在戈軍城的醫療工作團員每日固定向總部回報工作情形,但在戈馬城至吉
佳利道路上設站的團員,則因對衛星電話操作方法不夠熟練,未能定時回
報(操作衛星電話需接受十五日專業訓練),不過總部確知醫療工作人員
一切平安順利,被攻擊的男醫師將被送回吉佳利休息數日,待心情與精神
恢復後,再返回戈馬城工作。
為避免在各醫療站堆放太多物資,影響移動之靈活性及安全性,工作團將
多數物資存放在首都吉佳利,每日派車從吉佳利運補給品到各醫療站及戈
馬城,來回所需時間約八小時。
我和王醫師明日將搭乘聯合國載運救濟物資的貨機,從肯亞轉往盧安達,
貨機中只有七張供人乘坐的座位,聯合國傳真了一份文件,要我們放棄一
般航空旅客的一切權益(包括賠償請求權),必須先簽署這份棄權書後才
能上飛機;此外,聯合國專機也嚴格禁止搭載記者。
今日與世界醫師聯盟各相關部門主管開會,詳細瞭解整個業務運作過程─
─就救災方案評估、討論、審查、決定等流程進行瞭解。關於後勤支援,
如何於最短時間備妥一切賑災物資、交通運輸、救援人員編組等,也逐一
與各部門主管交換意見。
經由充分的研討及雙向溝通,讓我們對世界醫師聯盟有更深入認識,同時
也對國際賑災工作的專業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這是此行盧安達賑災
的附加收穫。
【1994•8•10】難民返鄉情況不踴躍
今天與兩位剛自盧安達返回巴黎的醫師護士(係參與其它救援方案者)討
論,得知戈馬城糧食及藥品供應已穩定,難民情況也好轉。目前盧安達尚
未見亞洲人抵達當地從事救援工作,但來自歐美的救援工作者非常多。
據本方案工作團傳回訊息得知,有十位團員留在戈馬城進行醫護,其餘人
員則在活動醫療站內服務。吉佳利目前情況平靜,盧國政府呼籲難民回國
,不過依世界醫師聯盟人員觀察,返國難民仍有被迫害的潛在威脅,不過
主要對象想是曾參與內戰及種族屠殺的難民。無論如何,解決這場災難的
唯一途徑,仍是讓難民返回家園,否則不但可能會遭受薩伊軍人攻擊,最
嚴重的情況將是當九月中旬雨季來臨時,傳染病將一發不可收拾地四處蔓
延。
目前每日仍有難民步行返鄉,平均每十公里約有兩百人在行走,人數並不
很多。有數個組織要協助災民乘車返國,但新政府並不接受,所持理由是
傳染病問題;不過據世界醫師聯盟推測,也可能是新政府擔憂舊政府反抗
部隊藉車輛潛返首都。
【1994•8•11&12】王英偉醫師加入醫療團
我們於台灣時間八月十一日晚間十時,安全抵達盧安達首都吉佳利。吉佳
利機場受損非常嚴重,目前由美國部隊控制。
吉佳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四處充滿了花和樹,如今卻不幸變成一個
大墳場,建築物處處千瘡百孔。居民己逃亡多時,整個城市沒有電力,很
少看到居民。
我們在第二天前往活動醫療站,王英偉醫師已加入慈濟與世界醫師聯盟合
作的醫療團,著手替病患展開醫治。在盧安達,我們是參與第一線救援行
動中首批來自東方的團體,慈濟的大愛已透過直接的接觸,開始安撫盧安
達病患的心,雖然,他們幾乎都未聽過「慈濟」或「台灣」這些名稱。
內亂時,軍隊留下很多地雷,每天都有許多居民因誤踩地雷而受傷,今天
王醫師就遇到兩個因而受傷的病患。
許多國際組織共同在此進行醫療救援工作,包括世界醫師聯盟與慈濟。我
們看到一位十三歲的女孩,不幸遭軍人強暴並懷孕,同時她也因誤踩地雷
而失掉了雙腿。到目前為止,我們偶爾仍能聽到槍聲與炸彈聲。
早上我們經過一座位於醫療站附近的天主教堂,居民正在清理教堂地面上
的血跡,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空彈殼。據世界醫師聯盟工作人員表示,軍人
對逃進教堂裡的民眾不管是婦女或小孩全部射殺;這是相當瘋狂的舉動,
歷史上從未有人在教室內展開殺戮。
吉佳利的野狗吃死人肉,並且始攻擊人們,因此我們對野狗都退避三舍。
今天早上看到地面上一具頭顱,味道非常惡臭難聞。
盧安達目前情況非常複雜,即使是聯合國或美國部隊,都難以訓利運作,
很難評估未來會發生何事。
【1994•8•13】組成野地醫院,每日服務八百人
盧安達首都吉佳利目前已是一座空城,向西北薩伊邊境逃亡的難民人數有
一百九十萬,向西南法軍保護區逃亡人數亦達二百五十萬人。
由於返國難民不多,因此慈濟醫療救援方案中,有半數醫護人員加入戈馬
城醫療救援工作,與M.D.M.原有工作人員的資源合併,形成一處頗
具規模的野地醫院,共設二十二座大型帳蓬,分門診區及住院病房區,每
日門診人數約六百人,住院病患約二百餘人。此外,慈濟並在距吉佳利約
十五公里處,設了一座活動醫療站。
由於逃至西南方的難民為數眾多,而西南方的天然條件原比戈馬城差,但
因記者群聚戈馬城炒新聞,西南區反而遭到忽略,因而在慈濟的救援方案
中,另有兩組人員進入西南區。
在此見識到外國救援志工犧牲奉獻、默默行善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慈
善工作本該如此,台灣民眾喜好秀場式商業性的強烈宣傳,導致慈善團體
失去自主性及原本特質,在此與外國團體共事數日,感受到極為強烈的衝
擊與對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