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觀心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年華似水
◎慈玫
慈濟人漸臻於「是身無人為如水」的境界
年華的刻記不是額上的皺紋,
而是晶瑩潤澤的自性清涼




每個月開委員小組會議,所需分配的工作似乎越來越多,有人參加醫療、
諮詢、訪視、交通等各功能組,有人要負責地區性的聯絡召集工作。被推
選出來的師姊,最初總是一番謙辭,說自己能力不足。


嘗試扮演多角色


然而,在一陣推託後,很少人不是在眾人的鼓勵下承擔下來,也許,是緣
於對團體的認同與個人的榮譽感,她們不忍再予回絕;而最大的力量,是
來自於對菩薩道業的堅持和自我惕勵。

每當看到這群樸實的師姊,勇敢地突破心理障礙,接受家庭以外的新角色
時,我總要為她們喝采。雖說人生如舞台,任何角色都能扮演,反正戲演
完了就下台;但在真實生活中,個人習性與外境的考驗,卻未必能讓每個
人都有相同的條件應接不同的角色。

我觀察過一些婦女義工團體,發現大多數人在參與之初都是熱心投入,但
過一陣子後便後繼乏力,或因人我是非而退出,結果變成幾個人硬撐的慘
澹局面,或者乾脆解散。面對這樣的演變,只覺無奈,但是並不意外,畢
竟,要一個家庭的女性永無休止、任勞任怨地義務付出,並非是件易事;
尤其是現代女權意識高漲,婦女運動都常疾呼:不要再自我犧牲,要勇於
說:不!


生命拓展的律動


來到慈濟,看到許許多多歡喜付出的女性義工,走上由數不清的中老年女
眾開闢出來的菩薩道路,與眾師姊摩肩接踵為志業工作奔忙,感染那分生
命拓展的律動,與吃苦耐勞的韌性,我修正了原先的看法。

「發心容易,恆心難持」,人心總會有倦怠、遲疑、退卻的時候;對一個
活力漸消,生命光熱漸弱的人,善知識的適時提攜開解,加上人本能的自
我觀照,會讓一個人重新出發,向上躍升。

有些人千錘百鍊,即使面對再大的荷擔也能承攬下來,不需要經過停歇、
跳躍的動作,一路如行雲流水般行去。對於這樣的慈濟人,我想到了水的
比喻:

──他們的心像水一樣,如上人所說:「看似綿軟柔弱,卻涵力源源,不
能切斷。」

──他們的年華似水,琤琮奏出美好的樂章,流過山河大地,已然忘記自
己的形狀。


晶瑩潤澤的自性清涼


維摩詰經言:「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
身無人為如水。」他們漸臻於「是身無人為如水」的境界,年華的刻記不
是額上皺紋,而是晶瑩潤澤的自性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