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覓得一顆柔軟心 | 
                   
                  
                     | 
                   
                  
                    | ◎施鴻祺 | 
                   
                  
                     | 
                   
                  
                    在生死長河裡累世流轉,凡夫在覺悟之前,習氣難免,甚至積習覆蔽…… 
                       
                      然而,能夠幡然醒悟,覺今是而昨非,重新掌握人生方向者,是真智慧。 
                      他,施鴻祺居士,過去曾是個十足沙文主義者,曾經飛黃騰達,不可一世 
                      ;然而,卻也在成功的絢爛迷惑下,逐漸迷失自我…… 
                       
                      從成功,再跌入失敗的谷底,在對人生失望之際,他接觸慈濟,逐漸重捨 
                      人生真義;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如今的他,重新再活出自我,一如浴火重生的鳳凰…… 
                       
                       
                       
                       
                      要說我如何戒除惡習,恪遵「慈濟十戒」之前,我想應該先來談談我過去 
                      的積習吧!回首來時路,在紅塵俗世裡隨波翻滾數十年,酒、色、財、氣 
                      沾染於身,積習覆蔽,幾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若非接觸慈濟,找回迷 
                      失的自我,也許現在的我,仍在物慾棋流中浮沈! 
                       
                      我嚐過成功的滋味,也嚐過失敗的淒楚;看盡世態炎涼的景象,從雲端跌 
                      落谷底,那種錐心之痛,至今仍銘記於心。 
                       
                       
                       
                      ◆迷失酒色財氣中 
                       
                       
                      幼時由於家境貧困,有一段日子,我的學費都得靠父母向親戚張羅借貸, 
                      每次總得看親戚的臉色:「日子都已過得這麼苦了,不要念算了,何苦拖 
                      累家庭!」看到同學過著衣食無缺的悠哉生活,而自己卻過得如此寒愴, 
                      心中暗自決定:將來我一定要賺很多錢…… 
                       
                      不服輸的意念,驅使著我朝向「賺很多錢」的目標邁進。為了實現我的願 
                      望,二十三歲時便獨自打拚學習做生意,三十歲左右便擁有一間近百人的 
                      工廠。我成功了! 
                       
                      年少輕狂,又擁有自己的事業,意興風發地幾近囂張,周遭的朋友無不讚 
                      歎我年輕有為,而我卻逐漸在掌聲讚美中,開始迷失自我,過著「少年聽 
                      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紙醉金迷的生活,日日流連於舞榭歌台中。 
                       
                      說真格的,「慈濟十戒」中,大概除了不殺生、不抽菸、不偷盜等少數幾 
                      戒,我還勉強搆得上不犯戒以外,其他幾戒可說是一戒比一戒嚴重。以「 
                      不飲酒、不邪淫」來說,一般而言,「酒」「色」通常是不分家的,那時 
                      我常常藉著交際應酬,每天總得喝得醉醺醺,直到半夜兩、三點,才拖著 
                      滿身酒氣回家。可想而知,回到家便見到太太板著一張臉:「你去那裡? 
                      為什麼那麼晚才回來?」開始我可以矇騙她:「應酬啊!和朋友到XX聊 
                      天。」然而,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最後乾脆翻臉:「我做生意應 
                      酬,女人家管那麼多做什麼!」 
                       
                      那時生意做得順利,規模又大,難免志得意滿,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 
                      的──因為錢是我賺的,所以我有資格花,沒有人可以管我。也因此和太 
                      太之間的關係,瀕臨破裂邊緣。 
                       
                       
                       
                      ◆親子關係逐步疏離 
                       
                       
                      沒有做到「賢夫」的角色,更沒有盡到「良父」的責任。以前我相當重男 
                      輕女,記得大女兒出生時,我正好出差到南部,沒有陪太太生產,聽到太 
                      太生的是女兒,便多留兩天才回家,因為我不喜歡女孩。二女兒出生時, 
                      我也恰巧在外地,這一次我又多留一個星期。老三出生時,我在國外,打 
                      電話回來,一聽又是女娃兒,我簡直快氣死了,感到很失望,乾脆看破, 
                      趁機在國外好好的玩一玩。直到老四出生,是個兒子,我才減少些許的遺 
                      憾。 
                       
                      我對小孩子的感情很淡,一方面是因為我一天到晚應酬不斷,鮮少有時間 
                      在家;再者大男人主義的心態作崇,我覺得家事是女人家的事,因此從未 
                      替小孩沖過牛奶、換過尿布;直到老四出生後才偶爾沖過一次牛奶,換過 
                      幾次尿布──因為他是兒子。 
                       
                      長此以往,沒有對孩子付出一分感情,小孩子自然而然地也不會對我有感 
                      情。踏入慈濟的我,才逐漸發覺孩子對我有疏離感,和母親比較親;而那 
                      種親子間的距離,必須要花費無數倍心血,才可逐漸彌補…… 
                       
                       
                       
                      ◆絕望中忽現的光明 
                       
                       
                      好運似乎不可能永遠眷顧著一個人。正當我急欲擴充工廠,將事業拓展至 
                      最高峰時,我的爸爸、媽媽、哥哥三個人,卻在一年之內相繼往生,這給 
                      我相當大的打擊,因此也沒有心思再去顧到工廠的事。 
                       
                      在此情況之下,工廠財務管理上發生困難,公司連續好幾個月被倒幾千萬 
                      元,逼得我不得不結束公司業務。 
                       
                      在心灰意冷之際,心想在台灣反正也不可能有機會,不如遠走他鄉,再圖 
                      東山再起,因此便將工廠機器搬遷到南非。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我 
                      把國內的事務處理完畢,機器也已安裝上船航向南非之際,我卻被限制出 
                      境──因為國稅局開了一張數百萬元的補稅單,要我補交稅款。當時的我 
                      ,已是一貧如洗,又如何能籌措這些錢呢?剎時對人生油然生起一股怨恨 
                      之心,真希望世界快點毀滅! 
                       
                      所幸,上蒼並沒有聽見我的祈求,讓世界毀滅,相反地,卻讓我遇見貴人 
                      ,將我從以前非人的生活中,拯救出來。 
                       
                      在我進退維谷之際,我遇到從前和我有業務往來的張金丁師兄。許久不見 
                      ,再見他時,覺得他面目詳和,講話溫文儒雅,和我印象中的他不太一樣 
                      ,我忍不住問他:「怪哉!你現在是讀什麼書,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改變? 
                      」他說他在學佛,參加一個佛教團體──慈濟,在慈濟如何做慈濟事…… 
                       
                      我足足聽他講了三個小時,愈聽愈引發好奇心,心想:如今既然無路可走 
                      ,那麼就走慈濟這條路,改變過往的生活態度也好。 
                       
                      後來我隨張師兄回花蓮見上人。很多師兄師姊見到上人總會流淚不止,也 
                      許我真的冥頑不靈吧!只覺得上人的眼神看了令人敬畏,使我坐立難安; 
                      而聽了上人開示後,卻沒來由的全身起疙瘩──我的缺點竟一一被說中, 
                      原來自己犯下這麼多的錯誤,卻渾然不察……甚覺汗顏。 
                       
                      我沒有隨即加入慈濟的行列,卻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潛心鑽研上人開示的 
                      法語。每每在午後避開「慈濟列車」的人群,獨自搭車回花蓮;第二天一 
                      早到大殿聽上人開示「靜思晨語」,讓我非常寧靜的感覺;上人開示完, 
                      我就在佛堂裡面懺悔罪業,思及過往,淚流滿面……從此逐漸修正自己的 
                      生活態度與人生價值觀。 
                       
                       
                       
                      ◆從地獄門口被帶回人間 
                       
                       
                      一年後,我全心投入慈濟,並向上人懺悔:「上人從地獄的門口把我撿回 
                      來,下半輩子我決心要以慈濟為中心。」若沒有慈濟,也許我早已不在人 
                      世了。因此,儘管那時事業尚在重整階段,經濟負擔很重,時間、精力也 
                      有限,我卻發下大願:我要當榮董、要當委員、當慈誠隊員。 
                       
                      時至今日,我已具有榮董、委員身分,卻還是個見習慈誠隊員,因為我深 
                      覺自己過去罪惡深重,如今必須花費比別人多一倍以上的時間,來洗滌曾 
                      受污染的心。 
                       
                      加入慈濟後,才知道以前的我是多麼貢高我慢;因為踏入慈濟,也才懂得 
                      要遵守十戒,去除惡習,重新學習如何照顧家庭、子女,建立新的家庭倫 
                      理。孩子和我之間,也許並沒有那麼親密,但是他們知道我並不是在做壞 
                      事,他們眼中的爸爸已逐漸在改變,所以也相當尊敬我,後來他們也參加 
                      快樂兒童精進班。至於和太太之間的關係,也已全然改變,現在如果有人 
                      跟我太太說:「你先生現在在XX,還帶了一個女孩子。」她聽了會笑笑 
                      地說:「你們放心好了,他現在不會亂來了!」她現在也不會搜我的口袋 
                      ,算算我有多少錢,甚至控制我的錢。如今我們只要談到慈濟,就有聊不 
                      完的話題,因為我們找到了共同的目標。 
                       
                      三年前,我在南非的工廠逐漸上軌道,能有更多的時間投入慈濟工作,所 
                      以結合了當地的師兄(張敏輝、吳國榮師兄等),共同在異邦推展慈濟。 
                       
                       
                       
                      ◆重新覓得一顆柔軟心 
                       
                       
                      在眾多的習氣中,我改變了許多,然而唯一無法放下身段的,大概是我的 
                      沙文主義心態吧!記得五年前我剛加入慈濟時,那時男眾居士寥寥可數, 
                      有一次組裡開會,三、四十個人中,只有我一位男眾,覺得頗不自在,後 
                      來大概有三年的時間,我不敢再去參加會議,自然而然地也沒有機會參加 
                      訪貧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我隨金碧師姊去劍潭訪查貧戶,才知道她們「女人家」在做 
                      些什麼,才瞭解師姊們的偉大何在!也才知道在物質進步的現代,隱藏在 
                      暗角貧苦人家的苦楚。 
                       
                      那是一對七十餘歲的阿公、阿婆,兒子往生,媳婦棄子離家出走,留下四 
                      個孫子──最大的才上國中,全家經濟來源僅靠政府補助與慈濟的照顧。 
                      我們去探望她時,阿婆恰巧不在家;正當我們準備離去時,看到滿臉皺紋 
                      的阿婆,步履蹣跚地推著一輛小孩的搖籃車,上面滿載她從市場撿回的紙 
                      箱,豔陽高照下,阿婆氣喘如牛,汗水直滴…… 
                       
                      目睹此景,內心不禁感到一陣心酸,七十幾歲的年紀,不正應該是享受含 
                      飴孫之樂嗎?而今卻必須拖著老邁的身軀,為家計奔波……長久迷失在物 
                      慾中的我,才真正看到掙扎於社會暗角貧困人家的苦。 
                       
                      還有一次去基隆山上探問一位八十多歲,生病卻沒有人照顧的阿婆。還沒 
                      進入屋舍,便聞到一股令人卻步的惡臭。我心想:反正我負責開車載師姊 
                      們來就好了,其他的應該沒我的事,因此便站在一旁觀看。只見師姊們不 
                      畏惡臭,一一捲起袖子,為阿婆打掃房子,我才驚覺我這個「大男人」的 
                      所作所為,和委員師姊比較起來,實在值得反省。 
                       
                      記得去年我隨團到湘西賑災,看到師姊們將物品交到災民手上時,那分發 
                      自內心關懷之情,讓人看了不禁為之動容;反觀自己,做的沒有比她們好 
                      ,怎麼還有資格再擺大男人的姿態?她們才是偉大的!由衷對師姊們產生 
                      恭敬之心。也因為有這種恭敬之心,才慢慢消除我的沙文主義心態。 
                       
                      也許是佛菩薩考驗我的定力,不久前的一天晚上,我和太太在客廳看電視 
                      ,她突然冒出一句話:「幫我倒杯茶!」我當場愣在那兒足足有半分鐘之 
                      久──心想:「妳怎麼可以叫我倒茶給妳喝?應該是妳倒給我喝才對呀! 
                      」後來轉念一想:「不對,今天是個好機會,正好讓我能徹底戒除心中的 
                      貢高我慢。」我於是起身很恭敬地倒了杯茶給太太,並笑著說:「謝謝妳 
                      給我這個機會為妳服務。」 
                       
                      以前對做家事不屑一顧的我,如今只要得空,也會幫太太洗衣服、洗碗… 
                      …這是十幾年來從未有過的情形。今天我會有如此大的轉變,全然是被這 
                      些「女人家」們的所作所為感動──慈濟是她們做出來的!內心由衷敬佩 
                      ,所以也告誡自己要縮小自己。 
                       
                       
                       
                      ◆開展新的人生旅途 
                       
                       
                      守十戒對我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至少因為守戒,讓我和太太、孩子之間 
                      的關係改善,讓我重新走向新的人生旅途。 
                       
                       
                       
                       
                       
                      「守十戒」的溫柔故事 
                       
                       
                      證嚴上人說:「我不僅教女性要溫柔,也教男性要溫柔。」慈誠隊即是男 
                      性溫柔的最佳典範。 
                       
                      「慈濟十戒」是每位慈誠師兄奉守的約身準繩,用以防止惡,彰顯人性中 
                      美善本質。 
                       
                      許多師兄在守十戒之前。是酒色財氣樣樣均沾;守十戒之後,舉手投足不 
                      失剛毅威猛之外,更見賢良謙恭的溫柔氣質,在在印證「慈濟十戒」真有 
                      化暴戾為祥和的溫柔力量。 
                       
                      現在我們希望慈誠師兄把自己守戒的因緣、守戒的過程、守戒帶來人生的 
                      轉變……等寶貴心路歷程,提供給大家分享。 
                       
                      您可以用寫的,也可以用說的錄下來,把文稿或者錄音帶寄到慈濟月刊編 
                      輯部。 
                       
                      您的溫柔故事,我們也將以溫柔的心情相待。您若知道某位師兄的動人故 
                      事,也請告訴我們,我們將派專人採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