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悲心無遠弗屆 |
|
◎編輯部 |
|
《海外篇》
山巒、海洋、皚雪、荒漠,地球的景觀千奇百異;黑人、白人、黃種人、
祖魯、印地安、愛斯基摩人,地球的人種也豐富迥異。其中,唯一不因外
在隔閡而改變的,唯──有愛。
慈濟的愛,正是超越地域、毋論膚色人種的大愛。只為佛教的精髓正存在
於「眾生平等」的意義中;於是,上人期待有慈濟人的地方,就有「慈悲
喜捨」的善種發芽;也盼有慈濟人的地方,就能帶動許許多多人懂得生命
的真諦,而讓每個曾經荒蕪的心田,綻放出來朵朵清淨的蓮花。
如今,隨著海外慈濟志業的發展,正逐漸朝著這個目標步步邁進。
「自力更生,就地取材」,是海外慈濟志業遵循的原則。於是分布在世界
各地的慈濟人皆是集當地的力量,解當地的匱乏;而此一「取之當地,用
之當地」的作為,則更能帶動眾人從愛自己身旁的人做起,募集愛心源源
成流。
大自然的變幻無常,加上人類的私心慾望,製造出這人世中的紛亂不堪。
但分布在世界各角落的慈濟人,卻彷彿是倒駕慈航的觀音菩薩,無求的負
起救苦救難的擔子,為蒼生撫平那因受苦而扭曲的面容,為蒼涼與寒冬帶
來一絲暖意與陽光。
目前海外慈濟人以華僑身分居多,他們在僑居地視環境、民情和人力等客
觀因素,推動慈濟以回饋當地社會;經多番努力,已漸與當地政府與民間
的力量結合,甚至列名優良慈善團體,深獲肯定。更可喜的是,香港和馬
來西亞檳城聯絡處的負責人並非台灣移民,而是由當地人帶動志業的腳步
,落實證嚴上人「慈悲濟世」的理念。
今年的海外志業堅韌有力地茁壯。設有三個支會、十七個聯絡處的美國分
會,會務蓬勃發展。在慈善志業方面,一月份加州大地震災難中,慈濟人
不斷給予災民援助,從食物、飲水提供,到為災民義診、租借澡堂等,進
而發動全美募款活動,真正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心懷;教
育志業方面,「美國佛教慈濟人文學校」於今年九月正式開學,以傳揚慈
悲喜捨精神與慈濟人文為職志;在醫療和文化志業方面,慈濟義診中心一
年有成、慈濟世界廣播節目開播,皆有進步與豐收。
加拿大分會的關懷網,在今年將觸角伸向愛滋病人身上,企盼他們也能感
受到人間的溫情;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慈濟人,則以回饋和感恩的襟懷
,在當地廣結善緣,播撒慈濟種子,兩地聯絡處,宛如初生嫩芽的姿態,
賣力成長。
非洲的南非慈濟聯絡處,仍持續深入黑人村落,除給予物資的幫助與關懷
,並從教育扎根著手,設立「貧困兒童獎學金」。如此的付出亦相對贏得
了黑人朋友的友誼與信任,在種族衝突暴動時,使得台灣來的同胞倖免於
難。
歐洲的英國和奧地利聯絡處,則因當地社會福利制度健全,目前以佛教思
想的啟迪與慈濟理念的傳播為主要方向。另外,英國慈濟人籌設半年餘的
「倫敦慈濟中文學校」,於九月創立開學,是全英國第一所採國語注音教
學的中文學校,對華僑子女中文教育以及中華文化的傳延,將有莫大益助
。
澳洲慈濟人在今年舉辦了兩場「骨髓捐贈驗血活動」,加入積極籌建華人
骨髓資料庫的行列中;亞洲方面,馬來西亞的訪貧工作深入且完整,日本
、印尼、菲律賓方面,則以急難救助為工作重點,尤其是印尼今年接連發
生的水災、海嘯、火山爆發與菲律賓十一月發生的海嘯災難中,慈濟人都
能發揮「聞聲救苦」的心懷,迅速確實地發放與慰問災民。
香港、新加坡方面,則以茶會、講座方式播撒慈濟精神,並配合花蓮本會
的腳步,推動「骨髓捐贈」及「國際賑災」等志業。而日本慈濟人在名古
空難事件中,全力動員為從台灣前去的罹難者受屬,擔任翻譯、協助認屍
、助念甚至為遺體化妝,讓悲痛的家屬們得以有穩定的支持力量。
海外慈濟人的努力不懈,成就海外慈濟志業的輝煌,同時更詮釋了一句話
:
慈濟的愛,無遠弗屆。
【美洲】
◎陳淑伶、呂祥芳
美洲地區除了美國境內擁有慈濟海外最大的分會外,北美洲的加拿大,有
分會設於溫哥華,另多倫多也有慈濟委員在當地推展;而南美洲的巴西與
阿根廷,慈濟種子也正萌芽中。
☉美國
慈濟海外最大的分會──美國分會,成立已滿五年,下轄紐約、德州、芝
加哥三個支會及十七個聯絡處。全美各地泰半已有慈濟人的身影,在各個
角落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
至今年四月成立滿三年的德州支會,隨著會員人數及聯絡據點的擴增,今
年已購妥土地籌建靜思堂,預計八十四年七月啟用。而推展慈濟志業兩年
的芝加哥臨時聯絡處,也在今年五月升格為支會,新會所於十二月六日啟
用,對於在美國中部推展慈濟志業,將有莫大助益。位於華府的華盛頓
DC聯絡處,在台北榮董宋篤志伉儷發心提供場地下,今年八月搬遷新家
,有了固定的會所,希冀華府可以成為慈濟發展的另一個重鎮。
縱觀美國地區今年慈濟志業的推展,可謂生機蓬勃,以「取之於當地,用
之於當地」的回饋原則,開展一系列志願服務。
*慈善
美國本土這一年來,有多起天災,各地慈濟人充分發揮了「聞聲救苦」的
精神。
◆加州大地震迅速救災
一月十七日加州大地震,災情慘重,美國分會從食物、飲水、毛毯到為災
民義診、租借澡堂等,不斷給予災民援助,整個濟助工作持續至三月底。
在傳播媒體報導焦點逐漸轉移,大家關懷的熱度已慢慢退卻時,慈濟人的
關懷仍一本初衷,且將需要特別援助的災戶列為長期關懷對象。
七月底,華盛頓州森林大火,西雅圖慈濟人透過紅十字會、教會消防局,
與災民直接取得聯繫,先行攜帶食物前往災區慰問與勘察,隨即完成濟助
金發放。
而十月中旬德州東南部豪雨成災,德州支會掌握「迅速、直接、重點」救
災原則,五度深入重災區勘災,並分三階段迅速展開發放物資及慰問金工
作。
慈濟人的愛心,也在今年十月遠被北極寒地,親赴攝氏零下二十度低溫的
阿拉斯加阿拉卡克、休斯村,為遭水患侵襲的印地安原住民紓困。
◆關懷社福照顧不到的暗角
海外志業工作的推展,是國內「濟貧教富」志業的延伸,且因時因地制宜
。在日常急難救助關懷方面,不分族裔,舉凡重病傷殘、意外災難事故,
慈濟人聞訊即趕往現場,提供適切援助。
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雖然完善,然而對於那些以街頭為家的流浪漢、非法
移民者,甚或晚年心靈空虛的老人院裡的老者,慈濟所做的,無非是比政
府所能提供的社會福利,多付出一些愛心。
匹茲堡慈濟人就是以疼惜和悲憫之心,今年五月前往約克郡聯邦監獄探訪
去年六月在紐約外海擱淺,而遭監禁的一百餘位大陸偷渡客。他們離家已
年餘,留不得又歸不得,境況令人心酸,而慈濟人盡己所能帶去愛與關懷
,希望能多少填補他們空虛的心靈。堪薩斯慈濟人也於今夏兩度赴難民收
容所探視一位獲准入境的盧安達難民;家鄉雖然烽火連天,而得知慈濟對
盧國所作的援助,讓他的心靈獲得些許寬慰。
有「流浪漢之都」之稱的紐約,隨著美國經濟景氣低迷,街頭遊民逐年增
加。今年三月,紐約支會與基督教團體「包厘差傳會」義工,共同展開「
探訪流浪漢之旅」活動,在寒風中發放食物給予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而美國分會志工、匹茲堡慈濟人,亦多次在深夜為隱在街角、橋下,甚或
崖邊的流浪漢,送食物、睡袋。
除了本土的慈善工作外,美國各分支會與聯絡處,亦配合台灣本會的腳步
,展開各項國際賑災勸募工作,從去年尼泊爾、大陸湘西、衣索匹亞等勸
募工作,到今年為盧安達災民募款,皆和台灣本會連成一線,甚至走上街
頭為台灣中南部水患災民募款,關懷台灣鄉親。
*醫療
◆義診中心一年有成
美國慈濟義診中心一年來積極開發醫療服務範疇,普遍照料聖蓋博谷、洛
杉磯、波莫那、聖伯納汀諾縣、聖費南度谷等地區的貧病人士,受惠者逾
四千人次,其中非華裔民眾佔半數。此外,接受其他社會福利機構推介來
的患者亦逐漸增多;而經由義診中心轉診後送醫院者有九十人。義診中心
並提供病患人X光免費服務,總計二百三十四餘次,化驗檢查達一千一百
五十九次。
義診中心的服務項目除了施醫施藥,也包括協助患者申請各種社會福利。
慮及遠程或行動不便的患者求診不易,義診中心多次與州政府社會福利組
官員接洽,爭取到「計程車票」的福利,解決此類病患的交通問題。
有鑑於「預防重於治療」,義診中心舉辦體檢暨健康諮詢、癌症健康日,
及為六十歲以上長者注射感冒預防針等回饋社區的大型活動,並提供十七
歲以下青少年免費預防注射,至今年底,計有一百二十九位孩童完成多項
疫苗接種;六月及九月並為清貧學童保健及診療牙齒。而為宣導預防醫學
的重要,慈濟美國分會保健班開設有保健信箱及每月保健講座,邀請義診
中心醫師主持、解答。
對突發災難區域供給緊急和必需的醫療服務,亦為義診中心工作項目之一
。在洛杉磯大地震災難中,義診中心出動近三十名醫護人員及志工前往災
區,為一百餘位低收入災民進行義診,並發給免費藥品。
志工的熱心奉獻,是促成義診中心順利運作的主因之一,中心內義務專業
醫療人士近百位,非醫療志工則達八百人之多,每月義務服務累積時數約
四千個小時。
◆宣導華人捐髓理念
美國分會於八十一年十月一日首次對外宣導捐髓,洛杉磯、聖荷西、西雅
圖、紐約、德州休士頓、達拉斯及芝加哥等慈濟據點,均舉辦過捐髓驗血
活動。今年五月全美骨髓捐贈計畫(National
Marrow Donors Program)頒
獎給洛杉磯亞太裔社區在推動志願捐髓方面有傑出貢獻者,慈濟美國分會
即為三個接受表揚的團體之一。
近來赴美求醫的台灣癌症病童越來越多,慈濟美國分會在協助罹患神經母
細胞瘤的任偲瑀等病童就醫的過程中,深深體會病苦對一家人帶來的影響
,因此在五月舉辦「為重燃血液病童的再生希望而唱」演唱會,並成立癌
症兒童基金。
*教育
教育是慈濟志業的一環,海外慈濟人期望在異邦推廣慈濟人文精神,並顧
及引導華僑小朋友學習自己的母語及文化,於是,一所「不僅教拼音識字
,還教待人處事」的美國佛教慈濟人文學校應運而生。
◆建人文學校、辦獎學金
九月十一日正式開學的慈濟人文學校第一學期共有二百六十五位學生,所
有教師均為不支薪的志工,並設有「愛心爸爸」和「愛心媽媽」,關心孩
子身心發展與維持秩序和學童安全。
相繼成立的洛杉磯、德州、聖荷西和紐約慈濟青少年團,平日固定集會並
長期慰訪慈善機構,而在慈濟舉辦的各類活動中效力頗多。德州青少年團
在七月下旬,為休士頓清寒學童勸募學用品認購券,並發放文具予德州支
會的「教育伙伴」──阿利英學區內低收入戶孩童。
美國慈濟人推展教育志業,不侷限於薪傳中華文化或綿延慈濟精神,進一
步以「回饋社區」為著眼點──今年德州支會及聖荷西聯絡處即在捐助清
寒學子或開設各類輔導就業課程上,貢獻心力。
聖荷西聯絡處的數理輔導隊,每週六針對清寒中學生及無家可歸青少年,
進行課業輔導;而電腦輔導隊則主要協助收容所內流浪街頭的待業人士,
獲得基本電腦知識,增加未來就業機會。今年五月至十月,聖荷西聯絡處
亦發起「電腦捐獻活動」,讓華盛頓庇護學校的學生們,順利學習電腦操
作技術及電腦新知。
*文化
慈濟的發源地在台灣,慈濟志業的主要硬體建設也都在台灣,海外人士欲
瞭解慈濟,只有透過點點滴滴的文字與影音窺其大貌,因此海外的文化工
作格外重要。
◆慈濟世界廣播節目開播
在平面媒體方面,創刊三年的《美國慈濟世界》月刊,今年增至十個版面
,其中一版為英文版,方便有心瞭解慈濟的外籍人士閱讀。
而在美國八大城市發行的「美南新聞」中文報系,自五月十四日起,每週
六增設慈濟佛學版。
為彰顯慈濟食的文化,美國分會今年十二月發行慈濟有史以來第一本素食
食譜──菜根飄香。這是成立至今已屆六期的美國分會素食班成員的心血
結晶。
在有聲文化方面,「慈濟世界」廣播節目於六月十七日開播,藉由有聲說
法,撫慰海外遊子心靈,點亮更多人的心燈。另外於電視播放靜思語的工
作,今年已進入第四個年頭,在北美衛視、北美電視及其他電視台,都有
三十秒的靜思語,傳播慈濟文化種子。
☉加拿大
海外慈濟人在異邦推展慈濟志業,原則上仍是補當地政府之不足,尤其是
高社會福利國家,由最初的參與當地慈善社會機構,到進而主動找尋需要
援助的對象。
◆關懷普及愛滋病人
今年加拿大分會的慈濟工作,除了延續探訪老人院、關懷流浪兒、固定送
「溫馨便當」給老人、濟助「食物銀行」外,也將關懷的觸角延伸到愛滋
病人身上。
溫哥華的愛滋病協會,是由政府資助的機構,為七千位愛滋病患和帶原者
服務,其中約有三百五十位末期病人因免疫系統被破壞,必須靠藥物和特
別食物供給營養,尤其是青菜和水果;然而由於政府的資助有限,協會只
能提供這些病人麵包、果汁和一些罐頭食品。於是慈濟加拿大分會從三月
份起,每月資助愛滋病協會食品供應站加幣一千元,用以購買新鮮的蔬果
食品。
六月四日,此地慈濟人經歷兩場愛心趕集。早晨參與心臟和中風協會在史
坦利公園舉辦的協力車募款活動,將募款所得交予該協會作為心臟病預防
和研究費用;晚間則參加溫哥華華僑社區一年一度為卑詩兒童醫院募款的
「愛心大行動」。並捐款協助該院汰舊醫療設備。
而在得知溫哥華紅十字會血庫的存血量急劇下降,六月份,慈濟人和溫哥
華紅十字會聯合發起捐血運動;展現新移民在享用本地資源的同時,也發
揮回饋社區的愛心行動。
加拿大雖是個擁有健全社會福利制度的國家,但仍有被遺忘的眾生,慈濟
人本著「只要有需要,適時伸出援手」的行動,這種襟懷提昇了華人在當
地的形象,卑斯省總督林思齊博士特別邀請加拿大分會九十多位志工至總
督府作客,讚賞志工投入社會服務行列的熱忱精神,樹立華人新形象。
☉阿根廷.巴西
位處南半球的阿根廷和巴西,目前共有會員七百人左右,會務主要是關懷
孤老殘胞,以及捐贈醫院器材。
阿根廷醫療福利制度完善,就醫診療完全免費,然近因經濟蕭條,政府負
擔沈重,醫療預算不足,造成公立醫院財政短絀,非但無力添購新的醫療
設備,連舊有設備的維修都成困難。慈濟人走訪多家公立醫院後,得知潘
納醫院迫切需要急救呼吸儀器,立即列為緊急個案,於九月致贈急救醫療
設備予該院。
近幾年來,阿國物價偏高、失業率上升,中下階層百姓生活難以維持,尤
其是貧民區的學童,更因無力購買鞋子,而在學校「未穿鞋子不得到校」
的規定下,面臨輟學之虞。阿根廷聯絡處經過多次瞭解後,對布宜諾斯艾
利斯省San Martin區的六百五十位貧童發放新球鞋。
在長期關懷方面,除了持續關懷 ANDAD育幼院及MONTES
DEOCA殘障療
養院外,阿根廷聯絡處從三月起,定期到位於
ALMANCIOALCORTA 的
RAWSON 養老院慰訪。
七月十八日,阿國首都發生爆炸事件,九十餘人喪生,慈濟人聞訊立即趕
往現場,致贈救援物資,慰訪災民、傷患,顯現「聞聲救苦」的悲懷;事
後並捐贈急救儀器給當地醫院補充醫療設備之不足。
而巴西慈濟人今年的慈善工作,仍以慰訪老人院、孤兒院為主,在幾次慰
訪華人老人院後,常見老人們受病痛折磨,因此在兩個月一次的慰訪行動
中,為老人增加一項「義診」服務。
【非洲】
◎陳玉芳
世界五大洲都有有心人在當地發揚慈濟精神,推動濟貧教富的工作,非洲
亦不例外;目前設有慈濟聯絡處的為南非共和國,該國的約翰尼斯堡、德
本以及雷地史密斯三地,都有慈濟愛的種子在播撒。
☉南非
這一年的南非,依舊充斥著戰亂與貧窮;這一年的南非慈濟人,依舊為那
在峰火赤焰中失去家園的黑人,為那缺手斷足、挨寒受凍的孩子們而忙碌
。
◆聯合社服團體關懷黑人
由於政治紛亂等因素,南非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德本聯絡處的慈濟人
,不斷運送玉米粉等物資至黑人難民收容所。
雷地史密斯聯絡點的慈濟人,則多次深入鄰近黑人社區探訪貧戶,目前當
地慈濟人定期前往伊薩凱尼、三家鎮、陰暗嶺三區進行貧戶發放。另外,
更長期關懷黑人家庭,給予物質與精神照顧。
位於約翰尼斯堡的南非聯絡處,則持續前往
Lenasia 印度區訪視和慰問。
在詳細瞭解該區居民普遍困苦生活狀況後,發給玉米種子、菜種子以及耕
作工具,並教導農務知識。
為擴大濟助範圍,南非的慈善工作並致力與當地社會福利團體結合,透過
僑團「中華總會」、ANC婦女聯盟、紅十字會以及教會,使得濟貧工作能
順利且深入推展。雷地史密斯的慈濟人,每週更固定前往福利局與社工員
交換意見,討論待援個案;藉著結合各方力量,更能結織出綿綿密密的關
懷網絡。
在發現 Vlakfontein村莊屬貧窮落後的農牧區,特別是很多單親家庭中,有
多個智障和殘障兒童後,約堡慈濟人於是選定區內二十八戶作為居家關懷
個案,並於十一月十六日進行第一次發放;其中六戶無收入的貧困單親家
庭,則成為慈濟在南非的第一批長期照顧戶。今年約堡並有兩位黑人生力
軍莫哈比先生及其夫人加入慈濟會員,參與慈濟救苦救難的行列。
◆廣設黑人獎學金
以往,南非黑人多無能力就學,而未受教育則更增就業困難,因而形成貧
窮的惡性循環。有鑑於此,慈濟人在當地廣設獎學金,鼓勵赤貧的黑人學
生力爭上游。
目前,德本地區已提供四所學校五十名獎學金;雷地史密斯方面,則對一
所用貨櫃改裝成教室的簡陋學校,捐助課桌椅及文具、體育用品等,改善
就學環境;在約堡則固定頒贈獎學金予小麻雀教育基金會附屬學校;並與
印度區格維爾小學簽約,設立「貧困兒童獎學金」,每年提供五十個名額
獎助黑人小朋友。
在約堡北方太陽城附近黑人區──MOGWASE,慈濟人捐贈縫紉機、電熨
斗、座椅和五箱衣物,幫助一名富愛心、有抱負的黑人主婦,成立一所迷
你工廠,期讓失業失學的黑人,能得到工作與教育的機會,進而掙脫困境
,發揮生命的意義和功能。
除了援助黑人外,南非的慈濟人更將關懷對象擴及其他人種,也包括白人
。今年南非新政府成立後,倡導黑白種族就業機會均等,白人失業率因而
激增,慈濟人除給予物質的補助外,並設法安排、轉介,讓極需工作的白
人有就業機會,甚至有師兄安排至自己開設的工廠工作。
只要有災情的地方,慈濟人總是迅伸出援手。南非今年的雨量創十年來最
高記錄,就在二月二十二日,橘省白人村落豪雨成災,南非慈濟人立即涉
水深入災區調查、評估;並立即購得棉被及日常用品至臨時收容所發放,
且趕到醫院慰問受傷災民。護士長直歎,慈濟是第一個到此醫院慰問的慈
善團體!
南非今年的冬天,有著十四年來最冷的天候。為使此地眾多貧困黑人及孤
老殘胞,能度過不挨凍的一季,南非慈濟人於七月自台灣募集兩個貨櫃的
衣物,至約堡、開普頓、雷地史密斯以及德本地區發放,受益者幾近萬人
。
發放期間恰遇開普頓遭連日狂風暴雨,氣溫酷寒,造成嚴重災情,於是發
放人員帶著三十箱衣物深入重災區。這來自千萬里外的衣物發送,猶如雪
地中的炭火,及時帶給苦難的人們無盡暖意。南非外交部長夫人更言,她
感受到慈濟的發放已不只是物質的「施」與「受」,而是人類情感交流的
最高境界!
今年十二月八日,南非外長夫人恩壽女士,乘訪華之便,特地前往花蓮探
尋慈濟的根源並拜訪證嚴上人,感謝慈濟為南非所做的一切。
◆無分種族、膚色的愛
在慈濟救援盧安達的行動中,南非聯絡處亦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最初的
聯繫,七月至九月初,更在各地舉辦一連串勸募、義賣活動,此舉不僅展
現慈濟人迅速的動員力量,更重要的是,突破種族藩籬,啟迪了更多人的
悲心與善念。
【歐洲】
◎陳玉芳
社會福利健全的英國與奧地利,當地慈濟人以探訪老人院、孤兒院,協助
僑胞與留學生解決臨時急難,推廣中文教育、慈濟文化以及佛教精神為主
。
☉英國
英國慈濟人歷經半年餘的籌畫,集資創辦的「倫敦慈濟中文學校」於今年
九月正式開學了。
移居英國的台僑已累積近五千人,但卻缺乏一所國語注音教學的中文學校
。在感受到此地中華文化斷層的隱憂,同時體認到兼負在外推展慈濟文化
和教育志業的重任,英國慈濟人努力奔走、籌資,終於開辦英國第一所使
用ㄅㄆㄇ國語注音教學的中文學校。
目前參加學生共九十人,除了華人子女,亦包含學生家長和外籍人士。每
個星期日有三堂中文課,另課外活動包括扯鈴、轉陀螺和丟沙包等中華民
俗技藝。
七月二十八日,慈濟宣布與法國世界醫師聯盟合作,展開救援盧安達行動
。隔日,七名英國慈濟人即從倫敦飛往法國該聯盟總部,瞭解其運作情形
,傳達慈濟的救援理念、溝通彼此的意見,並參與救援工作的前置作業。
而自去年開始每週一次慰訪老人院、帶團康的活動,仍持續進行。目前長
期關懷的老人院有威力士尼路安老院、亞比非安老院……等七所,協助院
內工作人員打掃、炊煮等,並與老人談心。
☉奧地利
甫成立兩年的奧地利聯絡處,是慈濟在中歐的第一個據點,今年的目標仍
以宣揚慈濟精神為主要方向,在舉辦多場茶會、多方贈閱慈濟刊物之後,
目前已招募二百位會員。
今年的茶會地點除首都維也納外,首次在奧地利第三城市,也是華人的聚
集地──林茲市召開。這是當地首次大型華人聚會,除了聯繫同胞彼此的
感情,更匯聚了多位台灣來的慈濟會員。
慈濟人歷經半年的努力,終於在六月中旬,於維也納成立首座共修佛堂及
閱讀室,提供慈濟人和有心學佛的民眾一個共修佛法及聚會的場所。對於
佛教精神的瞭解與傳揚,實有莫大啟迪作用。
雖然奧地利的社會福利制度健全,但孤兒院中,仍有為數不少遭父母遺棄
或虐待的孩子;延續去年活動,慈濟人今年不定期走訪孤兒院,陪著孩子
遊戲、說故事;今年中秋節,還邀請十四位孤兒共度溫馨佳節。
【澳洲】
◎陳玉芳
在澳洲地區的慈濟人,目前集中在澳大利亞的雪梨、布里斯本兩地,目前
有七百位會員。
雖然成立的時間僅短短兩年,但慈濟人的用心費力卻無可計量,更贏得當
地政府人民的肯定與接納。
☉澳大利亞
這一年,對澳洲的慈濟人而言,是豐收的一年。
◆捐助當地醫療機構
在例行的服務工作方面,隨著愈來愈多的慈濟人加人志工行列,雪梨聯絡
處蒐集當地所有養老院的名冊,經過一一訪問過濾後,選擇了數個礙於經
費,工作人員不足,急需義工幫忙的安養機構。慈濟志工約定每星期中的
一天,結伴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餵食,陪伴孤苦無依的老者聊天、唱歌,為
沈寂的一方帶來歡樂。
澳洲的全民醫療制度健全,但近年來,由於經濟景氣低迷,政府開始縮減
醫療經費,因而影響各醫院的儀器添購和研究計畫。布里斯本慈濟人本著
「救人第一」的理念,今年度再次發揮動員力量,募資購捐醫療器材。三
月,捐贈十一台精密點滴注射幫浦( Infusion
Pumps )予瑪特醫院;十月
,匯集僑民捐款購置精密點滴注射幫浦予亞歷山大王子醫院。
持續支援當地的醫療機構,不只眷顧到更多的生命體,同時也讓當地白種
人扭轉對台灣移民的刻板印象,進而接納與認同黃種人對這塊土地的付出
和感情。在彼此的互相接納和珍惜中,更形成一股愛的循環。
◆為華人急難紓困
今年三月,王先生從台灣至澳洲探望女兒,意外因胰臟炎病發而住院,卻
無力償付醫藥費。當瑪特醫院的馬克院長經由慈濟人瞭解到這對父女的困
境後,一句「終於有回饋慈濟的時候了!」縮減醫藥費,讓這對父女得以
安然度過難關。
十月,有位台灣移民蔡先生,因罹患直腸腫瘤須儘速開刀治療;卻礙於澳
洲全民醫療規定,此類手術須排隊等候通知。但蔡先生的病況危急不容施
延,在慈濟人的協助、緊急安排下,得以即時入院動手術。瑪特醫院安琪
拉修女告訴蔡姓夫婦;多年來慈濟志工在醫院中無所求的奉獻與付出,讓
院方深深感動,蔡先生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完成手術,也是院方對慈濟的
一分回饋心念。蔡姓夫婦在知悉這些生命交流的點滴之餘,發願以分期付
款方式,捐贈三十萬元予慈濟醫院,期將這分「愛的循環」傳綿無盡。
十月,為援助澳洲受旱災之苦的災民,慈濟人動員參加由華人社團組成的
「雪梨華僑各界賑災委員會」的義賣活動,該會並決定將部分所得捐贈給
當地慈善機構「史密斯家庭」,以幫助更多災民。
◆捐髓活動愛心湧動
澳洲的慈濟腳步,在今年跨出特別的一步,邁向累積當地華人骨髓資料的
目標。雪梨慈濟人在與澳洲骨髓捐贈中心接觸時發現,澳洲的血液病患中
,華人即佔四分之一,為此,慈濟人努力宣導捐髓理念,呼籲當地華人發
揮愛心響應,於是在九月一日舉辦一場「骨髓捐贈驗血活動」,當天愛心
湧動,計有一百三十餘位民眾前來響應。負責抽血工作的澳洲紅十字會人
員表示:「從來沒有同時看過這麼多黑頭髮、黃皮膚的華人出現在紅十字
會;華人的愛心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雪梨一所監獄服刑的林先生,寫了封信給慈濟:「我決心捐贈骨髓和血
小板……畢竟我帶罪之軀能救活一個人或多個人的生命,不但是給我贖罪
的機會,也使我往後的生活更快樂、生命更有意義。」呼籲捐髓的另一層
意義正在此顯現──找回生命中失落己久,清淨、純然的本心。
◆「台灣慈濟日」
二月八日,慈濟在澳洲昆士蘭省三百多個社會服務團體中脫穎而出,獲頒
社會服務獎。這項被澳洲人民視為殊榮的獎項,不只肯定慈濟對社會付出
的貢獻,更重要的,是代表一種對華人努力融入這塊土地的接納和認同。
四月,N.S.W 省議員特致贈省旗予慈濟雪梨聯絡處,肯定慈濟對澳洲無所
求的幫助和關懷。
「我將以『靜思語』做為經營醫院的理念,實踐『慈悲喜捨』的精神。」
布里斯本瑪特醫院的馬克院長如此說道。而為了感謝慈濟志工長期以來無
所求的付出,院方更將每年七月十日定為「台灣慈濟日」,並把慈濟動人
的點滴篇章,鐫刻於醫院的銅牆上。
【亞洲】
◎葉文鶯
分布在亞洲地區的海外慈濟分會、聯絡處,依正式成立時間先後為──日
本分會、香港聯絡處、馬來西亞檳城聯絡處、新加坡分會、印尼和菲律賓
聯絡處。從八十年六月至八十三年十一月,短短四年即發展出六個點,擁
有將近一萬五千名會員,占海外慈濟人總人數的四成以上。
目前海外慈濟人仍以華僑居多,他們在僑居地視環境、民情和人力等客觀
因素,推動慈濟志業以回饋當地社會,幾經努力,已漸漸與當地政府與民
間的力量結合,甚至列名為優良慈善的團體,深獲肯定。而亞洲地更有一
可喜的現象──香港和馬來西亞檳城聯絡處的負責人並非台灣移民,而是
由當地人帶動志業的腳步、落實證嚴上人「慈悲濟世」的理念。
☉日本
日本社會福利完善,因此慈濟在當地以急難個案救助為主,服務對象大部
分是赴日旅遊的台灣鄉民及大陸留學生。
四月二十六日晚間,華航第一四○班機在名古屋機場失事墜毀,造成二百
六十四人罹難,當地師兄姊趕赴名古屋機場,協助台灣罹難者家屬認屍,
為往生者助念及安撫家屬情緒;直到家屬護送罹難者遺體返台,台灣的慈
濟委員又接續做撫喪的關懷,充分發揮了同胞愛。
為此,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特於十月份頒發團體及個人獎狀予日本分
會及慈濟人,並致贈團體獎金日幣十萬元。該筆獎金已作為日本分會慈善
急難救助基金。
五月,台胞周先生偕妻赴日旅遊,因心臟病突發往進加護病房。在舉目無
親、驚惶失措時,經由慈濟人的協助而就醫、安頓下來,於八月返台。他
們夫婦倆親自向證嚴上人表達對慈濟人的感謝時,周太太說:「慈濟好像
是我的護身符,我們台灣人若要出國,一定要先打聽那個地方慈濟聯絡點
的電話諕碼!」
大陸旅日學生通常可能遭遇的是居留問題,或迫於經濟能力所面臨的困難
。今年六月,慈濟人接獲一封王姓大陸留學生寄自刑務所的來信,他因生
活困頓、一時迷失,犯下竊盜罪入獄。慈濟師兄姊前往探視,為其解困並
誠摯勉勵,王先生深有悔意,已於七月二十日返回大陸。
深愛慈濟的人,無論走到那裡,總不忘宣說慈濟,而日本慈濟人身體力行
「予樂拔苦」的佛陀教育,是佛教慈濟精神最好的代言人。
☉印尼、菲律賓
印尼和菲律賓聯絡處是今年方起步的兩個聯絡點,但是在一月、六月及十
一月進行水患及地震海嘯、火山爆發所引發大型災害的急難評估與物資發
放行動中,皆發揮積極的動員力,並秉持慈濟向來堅持的「即時」、「直
接」、「重點」及「尊重」救助原則,配合並協助當地政府投入救災工作
。
印尼人的排華意識由來已久,這使得當地華僑受到極大威脅,然而,止恨
的唯一方法是「愛」,當地慈濟師兄姊相信:唯有結合華人的愛心回饋本
地社會,方能日漸化解怨隙。
菲律賓華僑多半生活舒適、優渥,所謂「富貴學道難」,然而當瞭解「佛
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真義後,很多人發心參與慈濟,力行救苦救難
的菩薩道。
繼九月份到慈濟醫院當志工,親自體會服務助人之樂,菲律賓慈濟人在菲
國東明多羅省賑災中,一天往返費時約十四小時,往往必須清晨三、四點
出發的發放經驗,更可見他們為援救苦難眾生的那分捨心。
☉新加坡、香港
就慈濟志業推展的內容而言,新加坡分會和香港聯絡處頗為近似。茶會(
委會員聯誼,間或舉辦大型、對外的演講以宣介慈濟)、老人院的定期志
工服務、配合證嚴上人的呼籲在當地舉辦活動──如骨髓捐贈抽血驗血活
動、盧安達國際急難救助金專款籌募、台灣中南部風災救助基金等,皆為
兩地重要工作項目。
由於新加坡政令對集會的限制,當地慈濟人除了每月定期於寶光佛堂舉行
的「拜讀妙法蓮華經經序」、「藥師法會」、「靜思語研討」及「志工會
議」外,今年度較大型的慈濟茶會於五月二十一日連續舉辦兩場,由靜思
精舍常住師父、慈濟美國分會執行長黃思賢師兄分別主講。
而香港聯絡處舉辦茶會的次數則較為頻繁,經常邀請台灣的委員前往介紹
慈濟志業及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為了方便不同階層的人士前來參加茶會
,自今年十月份起,當地師兄姊更排出每月三場、分三個時段進行的茶會
。
在志工服務方面,新加坡分會仍持續關懷兀蘭老人院,一年多來的慰訪,
使院內老人在心靈上稍減孤寂感。今年六月更應兀蘭老人院管理委員會之
邀,為老人表演餘興節目。
香港聯絡處定期探訪的兩家老人院是──元朗盲人老人院和赤柱獨居老人
。可喜的是,赤柱獨居老人的居住問題在「耆康會」(以老人為主要服務
對象的慈善團體)和慈濟人的協助下,他們在八月前全部住進政府所設的
公共房屋,居住品質和生活問題都已改善。
自從證嚴上人呼籲捐髓以來,慈濟海外聯絡點亦響應,發起捐髓驗血活動
、捐血及籌募骨髓捐贈資料庫基金等,香港聯絡處和新加坡分會在這方面
也很投入,特別是新加坡分會今年共舉辦了三場骨髓捐贈說明會;九月二
十六日,在新加坡分會和馬來西亞六甲慈濟人協助下,為居住在馬來西亞
的華裔吳姓少女在台灣慈濟骨髓捐贈資料庫找到合適的捐髓者,在新加坡
進行移植,成為台灣首宗跨國捐髓案例。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慈濟志業的發展,由北至南分別落根於檳城、怡保、吉隆坡和馬
六甲,目前僅檳城成立聯絡處,其他三地會務納入行政組織。
馬來西亞慈濟人投注最大心力且成果最令人讚歎的應屬慈善志業。證嚴上
人曾表示,若他有機會到國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馬來西亞,其原因不外
如此。目前四地慈善濟助長期個案總計有一百三十四戶。
此外,慈濟人更深入醫院、監獄、戒毒中心、痲瘋病院、老人院作團體慰
訪,並發掘個案等,特別是為社會短暫隔離的受刑人及戒毒犯,主動關懷
他們,使其在精神及人際等方面不致封閉,更須付出加倍的耐心。
就急難救助來說,檳城和馬六甲今年皆處理過殯儀館無名屍的喪葬事宜,
不管往生者是流浪漢、孤單老人也好,即使家屬不願出面料理,慈濟人仍
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唯願往生者安心的走完人生。另一樁
急難救濟則為五月二十三日凌晨發生在森美蘭州烏魯答玲瓏的火災,此為
其開埠史上最大的火災,造成百餘人無家可歸,馬六甲慈濟人即時送去急
難救助金慰問災戶。
馬六甲於今年四月十日首度試辦的現場發放,是當地慈善工作的一項突破
。之後,每月第二個星期天固定的發放日,慈濟人派車接送照顧戶往返,
現場設中、西醫義診服務,並為照顧戶義剪頭髮、指甲。此外,最吸引人
的莫過於餘興表演,可貴的是照顧戶也經常客串表演者,唱歌娛樂眾人;
若非基於尊重與關懷,照顧戶也許很難擁有這分自信,將歡喜與愛表露出
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