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照見本來面目 
                      三重碧華國小六年十五班 | 
                   
                  
                     | 
                   
                  
                    | ◎陳淑伶 | 
                   
                  
                     | 
                   
                  
                    曾經在一般人眼中是「無惡不作」、不知「天高地厚」的一班, 
                      在梁麗娟老師用心耕耘及細心雕琢之下,展露孩子澄澈本性, 
                      如今儼然是謙恭有禮、善解人意, 
                      父母師長心中的好孩子。 
                       
                       
                       
                      近來校園暴力事件頻傳,僅震驚教育界,更讓我們的社會蒙上一層陰影, 
                      原本應是絃歌不輟的校園,曾幾何時,暴戾之氣似乎充斥其間,讓人憂心 
                      教育亮起了紅燈。 
                       
                      然而,教育問題真的無法可對治嗎? 
                       
                      其實,只要師長多一點「愛心」、「耐心」和「智慧」,校園仍會湧出涓 
                      涓清流。 
                       
                       
                      ※※※ 
                       
                       
                      走進三重碧華國小六十五班的教室,直覺教室內的氛圍和其他班級有些不 
                      同,小朋友純真的臉上洋溢著「小慈濟人」的神釆,活潑而不失禮節;最 
                      弔人注目的,是教室後面的壁報欄四周,全是慈濟的蓮花標幟鑲上靜思語 
                      ,教室左右牆壁上貼的盡是靜思語錄,閱報欄上除了國語日報外,報叉上 
                      亦排列著慈濟道侶。而圖書架上擺的除了慈濟叢書如「慈濟月刊」、「童 
                      心映月」、「我做到了耶」外,尚有圖文並茂適合學童閱讀的善書,如「 
                      父母恩重難報經」、「孝悌百喻故事」、「護生的故事」……等。這該是 
                      一個很特別的班級吧,我想。 
                       
                       
                       
                      ◆化宣說為踐履 
                       
                       
                      聽說今天一早,校工張叔叔需要幾位高年級的小朋床支援搬鐵片,這一班 
                      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自告奮勇去幫忙了。問他們何以如此踴躍? 
                       
                      「因為張叔叔曾幫我們修理過壞掉的燈管,所以我們也要幫忙他。」 
                       
                      「因為師公說:『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甘願做,歡喜受」 
                       
                      「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愛心不是口號,而是要身體力行。」…… 
                       
                      琅琅上口的,盡是上人的靜思語,天真純朗的臉上流露的是付出之後的喜 
                      悅。 
                       
                      據說,他們以前可不是這麼乖巧善順的,這一切的改變,緣自於五年級時 
                      遇上一位慈濟老師──梁麗娟。   
                       
                       
                       
                      ◆教室如戰場 
                       
                       
                      去年剛接這一班時,可真讓教了廿八年書的梁老師大開眼界。開學的第一 
                      天,別的班級己升完旗進了教室,而她卻還得在校園內四處尋找這一群「 
                      迷途的羔羊」。 
                       
                      接下來學生更是花招百出,教室猶如戰場,不管男生女生同樣威武神勇: 
                      有人爬上二樓的窗戶然後跳到外面遮欄的陽台玩耍;有人活活的把青蛙捉 
                      弄而恐;有人爬鷹架、拿萬聖節的鬼面具來嚇老師……等驚心動魄的壯舉 
                      ,簡直是層出不窮,令人措手不及。 
                       
                      班上學生對梁老師的規勸非但充耳不聞,甚且理直氣壯的說:「這算得了 
                      什麼,以前我們還拿水從樓上往下潑;把一個奶油大蛋糕塗抹在老師的身 
                      上……那才叫過穩,才快樂呢!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更有甚者 
                      ,餐後把餐盒隨意亂丟,引起隔壁班師生群情激憤…… 
                         
                       
                       
                      ◆就這麼放棄了嗎? 
                       
                       
                      面對如此冥頑不靈的學生,梁麗娟老師有點沮喪,後悔答應接下這麼一班 
                      級。「難道就這麼放棄了嗎?」「教不嚴,師之惰,教師的責任不就是要 
                      調伏學生的心性,教導他們待人處事的正確觀念嗎?」 
                       
                      經過一番心理掙扎,腦中浮現上的:「難行能行、難為能為、難忍能忍, 
                      才能昇自己的人格。」她試著以這樣的態度面對一切逆境,並安慰自己: 
                      就當做是佛菩薩給我的磨鍊吧! 
                       
                      開學後的第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內,她把所有的心力全放在如何調整孩 
                      子偏差的觀念上。她想到天母國小蕭春梅老師用「靜思語」教學的成果, 
                      「也許上人的靜思語真的有助於學生,那麼何不試試看呢? 
                       
                       
                       
                      ◆以愛化「礙」 
                       
                       
                      雖然那時她剛加入慈濟教師聯誼會不到四個月,卻懷著感恩和戰戰兢兢的 
                      心,試著將吸收來的慈濟精神與靜思語,運用在生活倫理教學上。 
                       
                      首先,每天在黑板上抄一句「靜思語」,並錄下「慈濟世界」廣播節目中 
                      「慈濟小菩薩時間」,把小菩薩們學習師公上人的靜思語後改變的情形, 
                      播放給他們聽;有時也將「渡」的真人實事告訴他們,引起孩子學習動機 
                      :也配合中心德目,融入靜思佳言,並轉述上人述說的故事。上課中更隨 
                      機教學,以讚賞取代責罵,對做到的同學給予嘉許,並與全分享。 
                       
                      原本並沒有抱著太大的期望,然而梁老師發現孩們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有 
                      了改變,而且成效之超乎意料之外,他們常會在聯絡簿裡寫下自己的心得 
                      與改變,例如陳建豪寫著:「今天黃耀葵拿東西丟我,我看他不順眼,本 
                      想把它丟回去,但是想到老師說的:『看人不順眼時,首先要調整自己。 
                      』所以我把東西撿起來拿還給他,想不到他還跟我說謝謝,我好高興喔! 
                      」家庭聯絡簿成了她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樑。 
                       
                       
                       
                      ◆靜思語的妙用 
                       
                       
                      靜思語究竟有何妙用?究竟改變他們什麼呢?從孩子林林總總寫下的心得 
                      ,可以看出端倪: 
                       
                      杜俊賢說:「現在看到地上的紙屑,我都會彎下腰把它撿起來丟到我的垃 
                      圾筒,因為老師教過一句很好的靜思佳言:『彎個腰、伸個手,就能把別 
                      人不要的福撿回來。』」 
                       
                      「以前只要別人撞到我,我就會一直罵他,可是現在我知道一句話:『說 
                      一句好話如口吐蓮花,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現在不管是別人撞到我 
                      ,或我撞到別人,我都會向他說:『對不起!』而且自己心裡也覺得很高 
                      興!」這是林詩怡的心得。 
                       
                      而楊容姍偶爾和哥哥發生不愉快時,腦中便會浮現「縮小自己,輕聲細語 
                      」及「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好話,而且也會反省自己,原諒哥哥 
                      ,「因為,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是師公說的。」 
                       
                      小腦袋瓜裡,想的盡是上人的靜思語。 
                       
                       
                       
                      ◆改變自我,影響家人 
                       
                       
                      靜思語非但改變這一班的小朋友,讓原本看似頑劣、不聽話的孩子,成為 
                      懂事乖巧的孩子,且藉由這群孩子所發揮的功能,也影響了他們的家人。 
                       
                      原本丁任懋的爸爸只要一開車看別人違反交通規則,就會在車裡破口大罵 
                      。有一次他以老師教過的「心美看什麼都順眼」、「佛心看人,人人是佛 
                      」來提醒爸爸不要造口業,如今和爸爸出門,他都不用擔心會再聽到「三 
                      字經」了;王煥庭則讓原本愛和朋友出去吃喝玩樂、且愛罵髒話的爸爸, 
                      居然天天回家吃晚餐,原來他告訴爸爸:「不要把有用的身體用在吃喝玩 
                      樂無益的事情上,因為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爸爸想不到兒子 
                      竟會說出如此饒富道理的話來,探詢之下,才知是學校老師教的,為了給 
                      孩子立下良好的身行典範,便改掉積習。周家弘前一陣子運用靜思語,讓 
                      表哥和他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有了明顯的改善。家弘的表哥脾氣相當暴 
                      躁,常和母親起衝突,惹得其母親相當煩惱;後來周家弘告訴表哥:「生 
                      氣是一種瘋病,醜化了自己。」而且「看人不順眼時,就要反省自己」… 
                      …等等時,慢慢軟化了表哥強硬的態度,和母親之間也不再時起磨擦。 
                       
                       
                       
                      ◆化愛心為行動 
                       
                       
                      除了課堂上隨機教授靜思語外,梁老師平日裡也將慈濟濟貧救災、蓋醫院 
                      、辦護專、醫學院等訊息傳遞給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啟發他們的愛心。去 
                      年九月,許瓊月小朋友發心製作一個愛心箱,讓班上同學隨時啟發善念; 
                      今年年初,他們將匯聚的點滴愛心捐給師公響應國際賑災,數一數,竟有 
                      一萬多元!今年他們也過了一個和往常不同的兒童節──捐資給「饑餓三 
                      十」援助非洲難民;五月並響應家扶中心為受虐兒童舉辦的義賣,義賣了 
                      六十多件T恤……孩子們展現出「人溺己溺」的精神,將愛心化為具體行 
                      動。 
                       
                       
                       
                      ◆性地開出智慧花 
                       
                       
                      孩子的心如明鏡般,只要勤加拂拭,便能展露光亮。歷經一年餘的用心耕 
                      耘,老師的辛勤終獲得回報:今年的教師節,學生送給她的禮物,讓她覺 
                      得溫馨滿懷,熱淚盈眶。 
                       
                      教師節前一天一早,當她踏進教室時,響起一陣如雷的歡呼聲:「祝老師 
                      教師節快樂!」夾雜著掌聲,孩子們純真的臉龐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黑板 
                      上畫著一個莫大的「心」型圖案,「心」寫滿了孩子對老師的感謝之詞: 
                      「親愛的媽媽,祝您教師節快樂!」「偉大的媽媽,我愛您!」桌上也擺 
                      滿了卡片,打開一看,竟是家扶中心清寒助學捐款一千元的收據,捐款人 
                      竟然是──梁麗娟,原來是民瑜的媽媽為感謝老師而做的功德。「我只是 
                      把上人的靜思語散播給他們,沒想到竟如此輕易的化解了師生之間的敵意 
                      ,更深獲學生的信任」梁老師無限感恩與感激的說出心中的悸動。 
                       
                       
                       
                      ◆展露澄澈本性 
                       
                       
                      曾經在一般人眼中是「無惡不作」、不知「天高地厚」的一班,經過梁麗 
                      娟老師細心雕琢之下,如今儼然是謙恭有禮、善解人意,父母師長心中的 
                      好孩子。十月二日在三重市中正堂骨髓捐贈驗血活動當天,班上有十四位 
                      小朋友主動參加現場志願服務的行列,他們展現出的活潑有禮和熱忱,博 
                      得在場師兄師姊們一致好評。 
                       
                      童心純真少雜染,只要輕輕擦拭,就能恢復明淨本性;教育要「往下扎根 
                      」,師長多一分付出,孩子每每就多一個開發良能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