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甦醒 
                      周德全師兄的溫柔故事 | 
                   
                  
                     | 
                   
                  
                    | ◎陳淑伶 | 
                   
                  
                     | 
                   
                  
                    上人說:「江山易改,『習氣』也可移」, 
                      在慈濟世界中不乏這樣的見證。 
                      一般人視之為「雅好」的「釣魚」, 
                      甚至「抽菸」、「嚼檳榔」、「口吐三字經」…… 
                      這些雖不算大奸大惡的習氣,然而, 
                      現年已經六十二歲的周德全師兄, 
                      以「高齡」認識慈濟,仍能即知即行,當下轉變習氣。 
                      讓我們來聽聽這位「阿公級」見習慈誠隊師兄的現身說法…… 
                       
                       
                       
                      當我出生才二十四天時,生父母便因家貧、食指浩繁,把我送給別人當養 
                      子。 
                       
                      養父母從未生育,除了我之外,另外還收養兩個孩子。六歲時,養父因工 
                      作被派往大陸廣東,直到我十歲時才返台,這段期間,家計全落在養母身 
                      上。 
                       
                       
                       
                      ◆頑劣的青澀年華 
                       
                       
                      養母非常疼愛我,然而我的個性相當頑劣,對唸書又不感興趣,每次總要 
                      母親拿著棍子在旁邊「伺候」,我才肯安靜的坐在位子上。其實,我的心 
                      根本不在書本上,只是暗地裡盯著棍子,看它何時離開我的視線範圍,只 
                      要棍子一不在我身邊,我便像「腳底抹油」般地開溜。 
                       
                      打架滋事對我而言,也如家常便飯,常常人還未回到家裡,消息便已傳到 
                      母親耳邊;想當然耳,免不了又是一頓「棍子大餐」。 
                       
                      除了打架鬧事,小時候我還經常偷拿母親辛苦攢存的錢。從一毛、二毛, 
                      漸漸變成五毛、一元──別小看這些錢,在日據時代,一毛錢能買到好幾 
                      顆糖果呢!當然,母親在得知後,又是一頓毒打。 
                       
                      當年懵懂無知的我,自然無法體會母親的用心良苦,及那一片對子女的關 
                      懷之情,我甚至還幼稚地想「好,既然你這樣打我,等我長大,會賺錢時 
                      ,我才不要養你。」如今回想起來,真是慚愧不已,非但不敬,還不懂得 
                      孝順以報反哺之恩。 
                       
                       
                       
                      ◆無知的浪蕩歲月 
                       
                       
                      年少輕狂的我,為了逃避讀書,有一次竟天真地揹起書包,扮起「天涯孤 
                      獨客」,離家四處流浪;從家鄉新竹湖口往南到台中、高雄環島一周。有 
                      時,肚子餓了沒東西吃,看到路旁有婚喪喜喪,就偷偷地矇混進去吃一頓 
                      。 
                       
                      這樣的日子,剛開始倒覺得蠻逍遙快活的,既無拘又無束而且無人管;可 
                      是,日子一久,卻開始想念起那溫暖的窩──至少可以不必在外餐風露宿 
                      。也因此在父母還未找到我之前,自己便「倦鳥歸巢」了。 
                       
                      然而,體內不安定的因子,依舊躁動不歇。 
                       
                      工作之後,仍經常更換職業,十做九不成,一年換二十四個老闆;直到當 
                      完兵回來,我才覺得似乎該安定下來了。 
                       
                      在家鄉附近,大家大概都有耳聞我是個浪蕩子,不願把女兒嫁給我。三十 
                      五歲那年,我在鄰村電影院當放映師時,認識當才十九歲的老婆,打了一 
                      只戒指,並向老板借了六千元當聘金,總算完成了終身大事。 
                       
                       
                       
                      ◆離鄉背井圖發展 
                       
                       
                      結婚後,我想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如今又組成一個家庭,肩上承負的責任 
                      讓我開始真考慮將來的日子。在太太生下雙胎後,又在岳母資助二百五十 
                      元的情況下,我們夫妻倆決定離開家鄉,北上圖發展。 
                       
                      往後幾年,我和太太辛勤努力,好不容易買了房子,總算有個安定的家了 
                      。 
                       
                      外在的生活安定了,然而,讓我的心靈真正安定的,還是在接觸慈濟之後 
                      。 
                       
                      有一天,太太告訴我,今天有人上門勸募,她捐了二百元。她說:「是個 
                      叫『慈濟功德會』,他們表示是為了救濟貧困而募款,是做善事,我覺得 
                      很有意義,所以就捐了。」 
                       
                      「慈濟功德會」?印象中好像在電視上曾看過,但也沒放在心上。 
                       
                       
                       
                      ◆因緣成熟訪慈濟 
                       
                       
                      去年十月,鄰居許有義師兄突然問我:「想不想參訪慈濟功德會,我們有 
                      慈濟列車要回花蓮。」又是「慈濟功德會」,「好吧!那就跟他去看看, 
                      到底慈濟功德會在做些什麼。」我心想。 
                       
                      參訪慈濟回來後,對慈濟有了些許認識。未料,許師兄又問我:「想不想 
                      參加慈誠隊?」在太太的鼓勵下,我不明究理地說:「好啊!」 
                       
                      後來,填報名表時,才知道慈誠隊員是要守「十戒」的,我一看十戒的內 
                      容,簡直傻了眼,頗有「誤上賊船」的感覺──其他的戒律要改,也許還 
                      容易些,唯獨對於「不殺生」、「不嚼檳榔」「不抽菸」等三戒,要我戒 
                      除,可能比登天還難。 
                       
                      起初,當別的師兄在念「慈誠十戒戒條」時,遇到這三戒,我就閉口跳過 
                      不念,心想:反正我沒有宣讀就不算數,也構不上「犯戒」。 
                       
                       
                       
                      ◆守戒持戒難如天? 
                       
                       
                      「不殺生、不嚼檳榔、不抽菸」三戒中,對我來說,又屬「不殺生」最難 
                      守。 
                       
                      以往我最大的嗜好就是釣魚,光是釣竿之類的釣魚用具就所費不貲,並且 
                      經常乘船出海到基隆外海垂釣。加入慈濟後,照樣我行我素去釣魚,怎知 
                      ,一切都不對勁了。 
                       
                      我生平第一次暈船! 
                       
                      接下來一次不止暈船,而且還加上嘔吐。「難不成加入慈濟後,真的不能 
                      殺生?」我心裡起了這樣的疑惑,但還是照舊去了;誰知,那一次才到港 
                      口,看到船在海上浮沈,便開始覺得暈眩。我這個人很「鐵齒」,心想: 
                      再試一次看看,如果還是如此,就決心不再釣魚。 
                       
                      剛開始時倒沒什麼事,那知坐了二個小時的船到外海後,開始覺得噁心, 
                      隨之暈眩、嘔吐,根本無法下船,只得留在船上睡覺,隔天一早才又坐船 
                      回來。此後我便收藏起釣具當「古董」,決心戒除釣魚這項嗜好。 
                       
                       
                       
                      ◆棄絕菸害身輕安 
                       
                       
                      從前我一天大概要花費四、五百元在檳榔上,常常嚼得滿嘴通紅。記得第 
                      一次和師兄到慈濟參訪時,我還是檳榔不離口,以前從不覺得嚼檳榔有什 
                      麼不好,可是那天,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與眾不同」,不太自在, 
                      加上後來得知嚼檳榔容易得口腔癌,便決定戒掉。 
                       
                      「不抽菸」一戒,則是因為有一陣子正巧感冒,咳嗽不止,醫師告誡我: 
                      千萬不可再抽菸,否則肺部會受不了,於是,我嘗試盡量不抽菸。第一天 
                      覺得很難過,第二天、第三天……說也奇怪,漸漸地也能適應沒有菸的日 
                      子,就這樣子戒菸成功了。 
                       
                       
                       
                      ◆覺醒的心靈世界 
                       
                       
                      以前的我脾氣相當壞,稱得上是個「火爆浪子」,尤其開車時,動不動「 
                      三字經」就會脫口而出;超車、超速更是家常便飯,若對方要找我理論, 
                      我是絕不給他們任何機會的。記得有次對方要找我理論,剛開車門雙腳甫 
                      著地,我已衝過去用力將對方的車門推上,然後揚長而去……我想對方的 
                      腳一定傷得不輕。 
                       
                      後來我才知道,這也犯了慈誠戒律──不瞋恚、要遵守交通規則。許多的 
                      爭端是非,都起於逞一時之氣;而態度謙讓、聲色柔和,才能去災解厄, 
                      人與人之間也才能處處祥和。 
                       
                      有一次載太太回南部,一路上我不超車、不超速,也不再口吐「三字經」 
                      ,太太覺得很驚訝,我指一指後車門說:「有沒有看到貼著那張慈濟標誌 
                      ?我現在是慈濟人,一切都要守紀律。」 
                       
                      其實,一切唯心造,因為自己的心念改變了,所以以前看起來不順眼的事 
                      ,如今也不再覺得憎惡。 
                       
                      今年,我已經六十二歲了,雖然遲至去年加入慈濟,但今後的我,將會以 
                      一當十,力行於慈濟菩薩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