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凝聚大愛的小屋
龔福連師兄的環保聯絡站 |
|
◎吳燕玲 |
|
一幢毫不起眼的小屋,因緣際會成了環保小站;
大家在此工作、休憩;也分享彼此的喜悅、悲傷;
於是,這裡成了一處「快樂天堂」。
星期四早上,是中和枋寮夜市定點回收物出清的日子。在燠熱的太陽下,
一群環保媽媽正埋頭整理一星期的「成果」;有的疊報紙、有的拆紙箱、
有的負責分類瓶瓶罐罐,她們認真起勁的樣子,似乎不受烈日影響。
遠遠地,龔福連師兄騎車過來,探望環保媽媽回收的情形。他總是笑瞇瞇
的,不多言語。
「如果不是大家的力量,單憑我一個人,是做不起來的……」問起龔師兄
這三年的感想,他只是感謝一切默默付出的人;對他而言,似乎這些才是
值得一提的;至於他個人的作為,他說:「實在沒有什麼……。」
賦予小屋新生命
在永和市中和路三陽汽車廠隔壁,有一間鐵皮覆頂,木板釘牆的矮屋,在
大樓節比鱗次的城市,顯得格外突兀,甚至渺小得微不足道,稍不留神,
就會忽略矮屋的存在。它,是雙和地區的環保小屋,凝聚老老少少在此處
做資源回收。
環保小屋,由在路旁洗車營生的龔福連師兄所搭建,原是方便客人歇腳的
地方。自從八十一年二月雙和地區響應證嚴上人的環保理念,這裡就成為
慈濟環保志工聯誼、休憩的好所在,無形中吸引了有心者加入「拾寶」的
行列。慈濟愛的點滴也在此流轉不息。
「環保屋內的陳設,像桌椅、電話、鍋、盆……,都是撿拾來的。」
「龔師兄很熱心,也很關心環保志工的生活,大家有事,都會找他幫忙。
」
「在環保小屋,龔師兄常常會準備很多點心、水果和大家結緣。」
「他是雙和地區環保聯繫人。」
利用河堤旁空地所蓋的環保小屋,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龔師兄賦予
它新的生命,發揮「物盡其用」的功能。
無暇顧及本業
個兒不高,略顯「中廣」的身材,總是笑瞇瞇的龔師兄,不善言語,卻是
小屋的靈魂人物。
起初,龔師兄與秀鑾師姊夫妻倆一道洗車,生意還不錯,自從龔師兄投入
環保後,舉凡安排環保車出車、回收路線的規畫、司機的調度……等「業
務」,讓他無暇分心,洗車一職倒成了他的副業;洗一部車常常要接四、
五通電話,不是定點回收物需要去載,就是居民詢問要如何加入環保志工
……漸漸地,上門洗車的客人減少,他一人就應付得來,秀鑾師姊於是決
定外出上班,讓龔師兄得以全心經營環保志業,無後顧之憂。
歡喜嗎?
「大家想做資源回收,卻苦於沒有一個聯絡的負責人,我在這兒洗車,沒
有工作時間限制,在洗車的空檔,又可以兼顧環保聯繫的工作,實在沒有
什麼。」
眾人發心,工作推展順利
雙和地區環保推展,首先以中和莒光路自強國小為大型臨時回收點的示範
區,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為該地的環保日,居民都能主動配合資源回收;
漸漸地,秀朗國小、圓通路達進大樓,也成為臨時回收點,大型回收日分
別是每個月第一、三個星期日上午。
回收方式除了三個臨時大定點,還有近一百五十處的一週固定回收點,另
外就是商家、公司行號、警局……,知道慈濟在做資源回收,都會打電話
到環保小屋通知志工去運載。
回收的範圍除了雙和區,還延伸至板橋仁愛區、土城、新店、北市萬大路
。廣大的區域由近六十位志工分三班制輪流運載,有些人為了響應環保,
還特意去學開車,像目前擔任環保車司機的廖尉利師姊,就是一例。
此間,自強國小校長江楙陽也很認同慈濟做環保的理念,發動全校師生一
同響應資源回收,每逢星期一的環保日,全校師生都會拎著保特瓶、鋁罐
、鐵罐、廢紙到學校,再由慈濟環保車配合運載。
拾寶拾到兒媳婦
其中,在中和枋寮夜市的定點是設於余玉雲奶奶的後院,由於一星期才出
清一次,余奶奶三不五時都會到後院整理成堆的報紙、紙箱。原先她因腰
部受傷穿鐵衣,只是在定點幫忙整理,做了一陣子後,腰部不再疼痛,不
須再穿鐵衣,身體也越來越硬朗了,她更加發心投入「拾寶」工作,後來
就成為中和枋寮夜市定點的負責人。
耳順之年的余奶奶,都是在夜市人潮褪去之際,約莫凌晨一、兩點起身,
一個人獨自到夜市撿拾以紙箱、廢紙為主的回收物,直到清晨才拖著緩慢
的步伐回家。
問起她兩年來的「拾寶」體驗,她喜孜孜地說:「要什麼有什麼,甚至媳
婦也因做環保結緣的。」
溫馨的情感交流站
應接不暇的電話聲,換班的司機,歇腳的環保志工……將龔福連師兄斗室
般的環保小屋,擠得門庭若市、熱鬧不已。
環保小屋匯聚未曾謀面的老老少少,藉著資源回收大家相識、相知,因為
共同的意念,彼此之間沒有利害關係,大夥兒相互關照,互動的關係,甚
至比家人更親密。在這裡,可以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不順遂的心,亦能在
此得到慰藉。
基於這分至真至善至美的情緣,即使刮大風、下大雨、烈日曝曬的日子,
環保志工也不曾退轉,他們總是彎下腰,默默地撿拾。
下次,您路過雙和區的環保小屋,不妨進去歇歇腳,喝杯茶,這裡有一群
可愛的人等著你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