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棗姑和她的慈濟孩子們 |
|
◎陳玫君 |
|
棗姑全身髒兮兮地躺在大廳地板的草蓆上。
她一看到師兄姊,
彷彿見到救星般,吃力地坐了起來……
「無要緊(沒關係),我嘛想要出去走走。」師姊們簇擁著棗姑,慢慢走
出仁愛之家;棗姑彷如兒孫滿堂的幸福老人,掩不住滿臉愉悅的笑容。
「好!好!再見,再見!」棗姑背靠著院門的牆,頻頻揮手向師兄姊們道
別,又忍不住地向身旁的輔導員說:「以前,我看起來小小粒仔(個頭小
),瘦瘦又黑黑……好佳在(幸好)有這些師姊……。」
認識棗姑轉眼已快三年了,而棗姑在仁愛之家,也住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人本來就是要互相嘛!」
幼時就過繼給人的棗姑,從年輕開始,就一心一意想走修行的路。她專心
念佛、持齋,不論人是非,也不太和鄰居們打交道,悠然生活在自己一方
小小天地裡,唯一往來的對象,只有住在隔兩個村子的親弟弟。
隨著韶華漸逝,棗姑老了、也病了。六十五歲那年,棗姑經檢查得知腦部
長了一顆瘤,瘤愈長愈大,逐漸壓迫到視神經;雖及時開刀取出腦瘤,右
眼卻因而失明,左眼的視力也變得模糊不清。
病中的棗姑不改其執拗的脾氣,儘管經濟陷入窘境,仍一再將鄰人的關懷
擯棄於門外。有一慈濟培訓委員得知情形後,遂提報給澎湖慈濟委員,時
為八十一年夏。
師兄姊從側面了解得知,棗姑原本是靠親弟弟的接濟過日子;後來,弟弟
因鼻咽癌往生,棗姑便開始借貸度日。
首次探訪時,師兄姊向棗姑表明來意,棗姑說:「我是修行的人,無(沒
有)回饋社會,就真歹勢了(就已經很不好意思了),哪會當(怎麼可以
)接受眾人的錢!」原來,棗姑對慈濟亦略有耳聞。
「人,本來就要互相、互相嘛!你可以發願,以後有錢再回饋社會。」
「我將來想要去西方世界,毋通欠人(不要欠人恩情),按呢(這樣)才
會卡好死。」
「你先免煩惱這麼多,後世人(下輩子)不管你是在西方還是在人間,你
攏可以擱去(再去)幫助別人啊!」
「這點錢是代表所有慈濟人對妳的一分關懷,妳就和大家結個善緣嘛。」
……
幾番勸說後,她終於答應收下每月一千五百元的生活補助費,但隨即表示
要捐一千元給慈濟;師姊們不忍拂其意,讚歎她有顆「為善競爭」的愛心
。
定期探訪,照護慰藉
「每個月除了定點發放外,對於年老或行動不便而無法前來領取的照顧戶
,我們都會親自將發放金送達,一方面也可以順便探望一些獨居老人的近
況。」澎湖師姊表示。棗姑自開刀後,便經常有頭痛的現象,八十二年二
月,師兄姊去居家關懷時,棗姑第一次要求師姊帶她就醫;師姊見棗姑氣
色不對,立即叫計程車,送棗姑到馬公市的醫院。
回來時,鄰居看到了,告訴師姊說:「伊足愛注射(她很愛打針),差不
多每一工(天)攏去注(都去打)。」
後來,師姊才知道那位鄰居,其實就是棗姑的養弟媳;每次師姊們來到棗
姑家,她都會站在門外探看屋裡的動靜。師姊希望她能就近多關照棗姑,
她總是忿恨不平地說:「阮對伊好也無效啦(我對她好也沒用)!伊敢有
要接受(她又不肯接受)!」
長久以來結下的惡緣,非一時之間能化解開,師姊們冀盼在日後的互動中
,能慢慢引導棗姑和其養弟媳學習相互包容對方。
兩、三個月後,棗姑又告訴師姊,她近來心臟不太舒服,曾去衛生所看了
兩、三次病,都不見起色,想去住院,可是自己一個人不知道要怎麼去?
為安其心,師姊便表示過幾天送她到醫院檢查,另一方面也積極和其養弟
溝通,希望家屬能會同前往,但得到的回應卻是冷漠的。後來,師姊表示
要出計程車資,養弟媳才同意陪棗姑就醫。
住院第一天,棗姑就嫌醫院供應的飯菜不好吃、味精放太重,請師姊幫她
去買素食便當。師姊雖幫棗姑買了便當,但仍想辦法勸她接受醫院的伙食
。「棗姑!什麼東西攏(都)要吃,營養才有夠(會夠)。」
「對啊!病院(醫院)的飯菜,卡(較)衛生又營養。」
「大家無(不)一定每一工(天)攏有閒(都有空)來看恁,阮若無閒來
(我們如果沒空來),要叫誰幫恁買便當?」
……
棗姑敵不過師姊們的婉言攻勢,總算答應試吃醫院的伙食。
三天後,棗姑精神好了一些,又急著要出院返家。
之後,每當師姊去探望棗姑,她總會要求大家帶她到診所打針。鄰村的私
人診所是棗姑最常去看病的地方,那位醫師曾向師姊表示:「棗姑的症狀
其實只要吃藥就可以了,可是她卻覺得一定要打針,病情才會減輕,不幫
她打,她就賴著不肯走。」
師姊們於是勸說棗姑不要過分依賴針劑。
安排就醫,居家清掃
「棗姑、棗姑!」那是在八月午后的一次探訪,迥異的氛圍瀰漫著棗姑的
家。果然,拉開門的瞬間,傳來的不是棗姑慣常回應的「阿彌陀佛」聲,
而是氣若游絲的低聲呻吟。
定睛一看,棗姑全身髒兮兮地躺在大廳地板的草蓆上。她一看到師兄姊,
彷彿見到救星般,吃力地坐了起來,靠臀部及雙手的力量微微挪動身軀,
請師姊趕緊帶她去打針;大家見情況不對,立刻合力將她抬上車子,送往
診所。
到了診所,師姊們從醫師的太太口中得知,棗姑是在一個星期前不小心摔
倒,才無法行走的。身體突然垮下來的棗姑,先是吵著請醫師快幫她打針
,接著神情蕭索地直問醫師:「我什麼時候才會好?」醫師為棗姑打了一
針,然後回答她:「這沒辦法那麼快好,需要一段時間治療才能復原。」
師姊們也力勸棗姑要聽醫師的話、要有耐心。
送棗姑到家後,師姊請她在車上等候,大家先進屋將床舖上的雜物清一清
,再將棗姑抱進房裡,幫她洗洗手、擦擦臉,並和她約定明天再來幫她打
掃屋子。
隔天下午,師兄姊們一行十一人,除了帶來牛奶讓棗姑補充營養外,並準
備好清潔工具要替棗姑打掃。
抵達時,門未鎖卻不見棗姑的蹤影。「診所是棗姑最可能去的地方。」三
位師兄姊馬上開車去診所找,其餘的人則留下來幫棗姑整理房子。
環視屋內,凌亂的衣物、散置的藥罐、發霉的食物,還有滿地爬的紅螞蟻
;而牆角邊,皺折的草蓆、扱了滿地的衛生紙團,和散佈在空氣中濃濁的
尿騷味……,師姊們不禁一陣心痛,「棗姑是最愛乾淨的,家裡總是打點
得井然有序……」
大家趕緊拿出清掃用具,起勁地抹抹擦擦,希望在棗姑回來時,屋裡已恢
復昔日的整潔。
「棗姑回來了!」師姊們聞聲立即放下手邊的工作,急促地走到屋外,圍
住正要下車的棗姑,棗姑則難抑喜悅,緊緊地握住師姊們的手。
「棗姑,我們幫妳洗身軀好無(洗澡好嗎)?」
「好啊!好啊!」
幫棗姑洗好頭和身體,正待吹乾頭髮時,發現棗姑稀疏的頭髮,如果用吹
風機直接吹,恐怕會燙到頭皮,師姊便細心地棒起一撮撮銀白色髮絲,用
嘴呼氣,慢慢地將棗姑的頭髮吹乾。
其他師姊也不願閒著,有的輕輕地幫棗姑捶背,有的捏捏棗姑的手臂,有
的則故意向棗姑撒嬌,逗得棗姑開心極了!
臨走前,棗姑又頻頻交代師姊明天一定要載她去打針。
轉介至仁愛之家安養
看到棗姑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師姊們也很為她高興,但一思及棘姑孤
老一人,如果再有什麼狀況發生,又無人知曉時,該如何是好?眾人商議
後,覺得若能將棗姑轉介到仁愛之家,應該是最妥當的方法。
取得其養弟同意後,師姊們立刻積極與村幹事聯繫申請仁愛之家的細節,
一方面也不斷地和棗姑溝通。不到一個月,申請通過了,棗姑也首肯住進
仁愛之家。
八十二年九月十三日當天,師兄姊一大早就到棗姑家,幫她整理一些平日
換洗的衣物及生活用品,準備送她到仁愛之家。
師姊們為棗姑所做的一切,隔鄰的養弟媳一次次看在眼裡,無形中態度亦
漸漸軟化,並答應棗姑,她不在時會替她看家。
「可以走了。」師姊牽著棗姑才剛踏出家門,棗姑就轉身進屋說:「我的
收音機忘記拿。」第二次準備出門時,棗姑又說:「我還沒拜祖先咧。」
轉頭又進屋了。第三次已經快走到車邊,棗姑又急急地奔進屋說:「手錶
沒拿。」
再慢慢走出家門時,棗姑若有所思地低著頭,說:「不知還有什麼東西沒
拿?」師姊們知道棗姑對這個住了大半輩子的家,有著難捨的情懷,但又
擔心她臨時反悔不肯去,只好趕緊跟她說:「別擔心了,那裡什麼都不缺
,我們快走吧!」棗姑這才流著淚不捨地上車……。
不到兩星期,輔導員打電話告訴師姊,棗姑因膀胱發炎住院,師兄姊聞訊
即趕往醫院。
「我以為恁攏不睬我啊(你們都不理我了)!」棗姑一看見師姊們,又驚
又喜。
「阮是希望你可以安心住在那裡。」「阮攏有和輔導員聯絡,知道你住在
那裡,一切攏真好,阮就安心啦!」為了讓棗姑可以早日適應仁愛之家的
生活,師姊們漸漸減少去探視的次數,改從輔導員處關心棗姑近況。
「多謝啦!若是毋恁(要是沒有你們)的幫助,我今天不知要變啥咪款(
什麼樣)?」棗姑笑笑地說。
知道仁愛之家的義工二十四小時在醫院輪流照顧棗姑,師姊總算放心,還
逗棗姑說:「你真親像(好像)太祖哩!」
「人講,未成佛前,先結人緣。」師姊離開前不忘提醒棗姑:「你是一位
大菩薩,所以除了多念佛以外,也要和人多接觸、結好緣喔!」
和慈濟人建立難捨情懷
剛住進仁愛之家時,棗姑經常偷跑回家,幸而輔導員非常有耐心地和她溝
通,贏得棗姑的信賴,並使她能漸漸安住下來。
住在仁愛之家的生活很規律,平時棗姑還是最喜歡念佛,每天早晚都會慢
慢踱步到附近的佛寺禮佛,而仁愛之家的義工也常會陪她說說話、聊聊天
。
今年五月初,師兄姊們再度造訪仁愛之家,棗姑忙著騰出空間,開心地說
:「這坐,這坐啦。」大家說說笑笑、又唱歌給棗姑聽。
棗姑望著師姊們,忍不住地笑著說:「恁這些師姊真好!頂擺(上一次)
,恁一個幫我洗頭、一個替我洗身軀,頭毛夠溫溫(又慢慢地)幫我吹。
要不是恁,我今仔日不知走去叨位啊(今天不知身處何地了)!」
離開時,棗姑依依不捨地堅持要送大家到大門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