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人遵守規戒,團體才會以同一方向走上菩薩道 | 
                   
                  
                     | 
                   
                  
                    | ◎善慧書院 | 
                   
                  
                     | 
                   
                  
                    ◆一九九五年六月三十日 
                       
                       
                      十時,上人在高雄分會為高雄慈誠隊、培訓慈誠隊精進一日活動開示。上 
                      人表示,身為慈濟人,應有共同的志業精神;而要成就這分志業,就要先 
                      淨化自我,遵守慈濟十戒。 
                       
                      上人說明十戒內容時,就「不偷盜戒」開示:「難得人身,應保持清高人 
                      格。只是有錢,不會真正受人尊重,唯有人品情高,才能得人敬愛。為人 
                      要能安貧樂道,窮也要窮得清高,不要人貧起盜心。有些人並非物質貧窮 
                      ,而是凡夫欲念未消,因心中無明障礙,產生惡念頭而做壞事。」 
                       
                      再如「不抽菸、不吸毒、不吃檳榔」戒,上人強調:「有人說,要戒菸、 
                      酒等等非常困難,這就表示控制不了自己的心。酒入杯中,是自己伸手去 
                      拿、張口去喝,是你沒有志氣,這種人生多可悲!六尺以上的人,鬥不過 
                      三寸長的菸,要能做大事業,是很難的。」 
                       
                      上人再次表示持戒的重要:「慈濟是大家共同的志業,須建立共同的心念 
                      :人人遵守規戒,團體才會以同一方向走上菩薩道。」 
                       
                      午後,接續的開示中,上人再次提到歷年來的大小急難,慈濟人總積極投 
                      入救災工作,「因為眾人的愛心,所以善業共聚,臺灣風調雨順,此福非 
                      平白而來,需大家真正投入去做,才能累積福德因緣。」  
                       
                      晚間七時,舉行南區慈濟教師聯誼會。有老師提到,往年教書是為名利, 
                      因認為教補習班會更有錢賺,結果人我是非紛擾,反而換來許多不快樂。 
                      有次回精舍,得知靜思語教學,便於上課前,在黑板上抄一句靜思語,結 
                      果下次再上課時,發現這句話並未被學生擦去,其他老師們也看到了,無 
                      形中,也警惕自己必須謹慎言行。同學們也開始對自己有了親切的反應, 
                      路上相遇,總會熱情地說:「老師好!」 
                       
                      其他以靜思語及慈濟精神教學的老師,也發表了教學體會。 
                       
                      上人開示,現在青少年飆革、殺人、搶劫事件時有所聞,令人憂心。「教 
                      育並不只是給學生常識而已,重要的是教他如何做人。帶孩子猶如牧牛, 
                      老師們要做個牧牛者。」上人譬喻說,有個小孩天天牧牛,趕牛去吃草。 
                      經過一條溝,牛母跳過去了,牛子過不了,於是小牧童抱著小牛過溝。如 
                      此日復一日,小牛漸大,牧童也長大長壯,仍一如往昔,背著牛跳過溝去 
                      。「同理,教育雖然辛苦,但我們與小孩一起成長。好比牛越來越大,我 
                      們的力量也會越來愈大。所以有心耕耘,付出絕不會空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