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強韌的天人菊 
                      迎向風雨的張龍師兄 | 
                   
                  
                     | 
                   
                  
                    | ◎陳玫君 | 
                   
                  
                     | 
                   
                  
                    每個生命都有不一樣的人生。 
                      有的從小就被細心地呵護著,像溫室裡的蘭花; 
                      有的生長在枯草上、烈日下,如澎湖遍地蔓生的天人菊。 
                      但是,生活中不會永遠無風、無雨, 
                      期待最好的環境,不如期待自己像「張龍」── 
                      擁有一顆勇敢、堅強和時時感恩的心。 
                       
                       
                       
                       
                      「他原本是人家報來,要我們去照顧的個案,沒想到竟成了慈濟的會員。 
                      」 
                       
                       
                       
                      是慈濟照顧戶,也是會員 
                       
                       
                      八十一年三月,澎湖師兄姊第一次探訪張龍師兄時,只見躺在床上的張師 
                      兄滿心歡喜地一再感恩大家,口吻如此熟悉,令眾人不免有丈二金剛摸不 
                      著頭的疑惑。 
                       
                      幸好,張師兄很快說出,自民國七十五年他在收音機裡聽到「慈濟世界」 
                      廣播節目後,就未曾間斷地準時收聽。他俏皮地說:「沒聽,我會睡不著 
                      的。」 
                       
                      後來,住在台南的姪女寄了一本《靜思語》給他;每月又定期收到慈濟道 
                      侶和月刊,從此,證嚴上人的開示,便成了他每日的精神食糧;慈濟世界 
                      的人、事、物,更是他關切的焦點。 
                       
                      也因為張師兄對慈濟知之甚詳,此後,每有師兄姊去探訪時,他總是把握 
                      機緣,行布施之舉。面對大家的讚譽,他說:「應該是我感恩大家才對, 
                      因為我是借又你們的手來布施啊!」 
                       
                      有一年冬令發放,師兄姊將上人祝福慈濟人的紅包轉交給張師兄時,他喜 
                      出望外的表示:「上人說過,紅包裡的六個硬幣,代表六度波羅蜜──布 
                      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會永遠銘記在心的。」隨即拿出 
                      一千元,請師兄姊轉呈上人做為建設基金。 
                       
                      這麼一個樂觀、開朗的人,著實令人難以想像他以臥床三十年了。 
                       
                       
                       
                      長臥病床三十年 
                       
                       
                      在張師兄九歲那年,在是活潑、好動的年紀。有一天,突然感覺膝蓋疼痛 
                      不已,看醫生、吃過藥,病情似乎有所改善;但每一發病,情況變更加嚴 
                      重,日復一日,腫痛的部位逐漸從下肢蔓延到上半身。 
                       
                      由於病情日益嚴重,張師兄來不及念完小學一年級,便休學在家。求知慾 
                      旺盛的他,借妹妹的課本來看,不懂的就問「啞巴老師」──字典,還有 
                      聽廣播學國語。張師兄很慶幸自己認得字,如今才能看報、閱書,拓展視 
                      野,開闊胸臆,並從中獲得許多啟發。 
                       
                      十三歲那年,張師兄已經無法下床了,後來甚至連起身也沒辦法。 
                       
                      三十年來,他的活動空間就僅侷限在那張單人床上,陪伴他的是一台收音 
                      機和身旁書架上的書籍。 
                       
                      「等知道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時,下半身已經萎縮、無法動彈了。」張師兄 
                      感嘆的表示,澎湖是個「窮鄉僻壤」,即使在今日,遇有重大疾病,也必 
                      須渡海求醫;何況當時他家收入十分微薄,根本無法送他到台灣醫治。 
                       
                      「命吧!」張師兄說:「剛開始躺在床上的日子,十分難熬,後來認真想 
                      一想,人生短暫,樂觀也是過一天;換個念頭,當是還債,就會甘願受了 
                      。」 
                       
                      躺臥病榻的一萬多個日子裡,張師兄也曾經歷過不少沮喪與挫折,但他笑 
                      笑地說:「那時,自卑的要命,整個房間充滿著黑暗,但是哭也沒有用, 
                      於事無補啊!」 
                       
                       
                       
                      痛快!痛快! 
                       
                       
                      見過張師兄的人,很難將愁苦和他畫上等號,因為他的臉上總是笑容滿溢 
                      ,嘴裡隨時口吐蓮花。由於他的記憶力好,看見大家制服上佩帶的委員證 
                      上有熟識的姓名時,便會高興的說:「XX師姊,我曾在慈濟的道侶上看 
                      過你的故事呢!你真是功德無量!」等溫馨的話語。 
                       
                      張師兄喜歡收集風景照片,他說早期的報紙會登攝影展得獎作品,可以郵 
                      購取得;遇到心情不好時,他就會將相本拿出來翻一翻,彷彿到四處遊歷 
                      一般,心裡頭就會舒暢許多。 
                       
                      長年臥榻,諸種病痛,非語言所能形容,但張師兄只要想到上人說的:「 
                      痛快!痛快!」咬咬牙便熬了過去。而為了不讓較靈活的左手繼續萎縮, 
                      儘管甩動時疼痛難當,張師兄仍堅持每天做復健。 
                       
                      「它痛它的,我甩我的。」體恤父母的張師兄,幸好他還可以自己翻身、 
                      理髮、擦身體、拿周邊的東西,雖然無法起身,卻可以不用煩勞父母在側 
                      。 
                       
                      張師兄的父母以打漁、種作維生,是純樸的古意人(忠厚老實人),他們 
                      通常出去工作,很少在家,偶而碰到師兄姊時,總是盛情的泡茶、拿自己 
                      種的菜和大家結緣。如果師兄姊婉謝,他們便說:「粗俗蜜,麥嫌啦!( 
                      粗俗東西,別嫌棄!)恁那麼疼惜阮那個苦命子,阮不知要如何感謝恁。 
                      」 
                       
                       
                       
                      走過風雨,迎向曙光 
                       
                       
                      有一次,師姊和張師兄聊天時,問到大伙常去打擾,不知他會不會覺得煩 
                      ?張師兄不解地說:「怎麼會呢?我感恩你們捨出時間,不厭其煩的來看 
                      我,高興都來不及了。」 
                       
                      「我們都是慈濟人,對不對?」張師兄點點頭。 
                       
                      「那麼以後如果有需要你幫助的個案,你是不是也願意鼓勵他們?」 
                       
                      「當然願意啊!」 
                       
                      生活中的風雨,有時來的太快、太突然,令人走避不及。走過風雨的張龍 
                      師兄,如今便常撐起他的愛心傘,陪伴需要關懷的人們,等待陽光再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