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愛回歸佛陀的故鄉 | 
                   
                  
                     | 
                   
                  
                    | ◎徐祥明 | 
                   
                  
                     | 
                   
                  
                    《尼泊爾賑災圓緣》之一 
                       
                       
                      回首來時路,在尼泊爾賑災這段時日中, 
                      多少師兄姊為尼國災民奔走募款, 
                      多少慈濟人為推動每項環節費盡心血, 
                      賑災人員曾經捱過攝氏四十五度高溫,忍受過長途癲沛跋涉; 
                      更曾經餐風露宿……過程中雖備極艱辛, 
                      但如今見到災民們安居樂業,再啟新生,重拾生命尊嚴, 
                      慈濟人心中的喜樂早已撫平這一路的坎坷崎嶇。 
                       
                       
                       
                      慈濟對尼泊爾賑災建房工程自一九九四年二月動工後,一年多來,以依原 
                      定計劃將一千八百戶「愛心屋」全數交到災民手中。 
                       
                      今年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工作團前往尼泊爾完成馬克萬普縣巴當波卡 
                      里慈濟社區四百戶愛心屋交屋儀式,並關懷先前已交屋的一千四百戶住戶 
                      。 
                       
                      見昔日身曝曠野、流離失所的災民,如今在慈濟人的祝福下,揮別日曬雨 
                      淋、朝不保夕的日子,遷入紅牆藍頂堅固溫馨的新居;而早梯次移入慈濟 
                      村的災民,也開始在前後院種植玉米、甜菜、瓜果及花卉,甚至經營起小 
                      買賣,或做陶藝,或是打鐵……好不熱鬧,回顧當年水患過後殘破景象, 
                      兩相比較,恍若隔世。 
                       
                       
                       
                      不忍眾生苦,不辭勞苦獻心力 
                       
                       
                      慈濟一千八百戶愛心屋興建工程,在資源匱乏、貧窮封閉的尼泊爾,堪稱 
                      空前創舉,不論該國政府或各甲級建設公司,均不曾參予過這般大規模工 
                      程,慈濟的願與力成就這不可思議的一切;正如尼國社會福利委員會副主 
                      席邦迪在發放典禮中致詞表示:「洪水蹂躪尼泊爾的人民,卻痛在慈濟人 
                      的心中,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秉承佛陀慈悲的精神,遠來尼泊爾賑災。如 
                      不是慈濟千里迢迢來伸援,這麼多的貧苦災民恐怕仍難脫離困境。」 
                       
                      是的,正因慈濟人不忍眾生苦,懷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即 
                      使遠在喜馬拉雅山下的古國,慈濟人依然不辭勞苦奉獻心力,為眾生拔苦 
                      予樂。 
                       
                      回首來時路,在尼泊爾賑災這段時日中,多少師兄姊為尼國災民奔走募款 
                      ,多少慈濟人為推動每項環節費盡心血──曾經捱過攝氏四十五度高溫, 
                      忍受過長途癲沛跋涉;更曾經餐風露宿……過程中雖備極艱辛,但如今見 
                      到災民們安居樂業,再起新生,重拾生命尊嚴,慈濟人心中的喜樂早已撫 
                      平這一路的坎坷崎嶇。 
                       
                      為了尼泊爾賑災,我曾往返兩地十一次,心中感觸頗多,但每當濡筆提書 
                      卻是百感交集,久久無法下筆……。 
                       
                       
                       
                      踐履佛陀教法 
                       
                       
                      記得有一回遇見一位通曉英語的尼泊爾民眾,當他知道我來自台灣,便興 
                      奮地問我們是否前往尼國建大廟?我們告知慈濟並非前來蓋廟,而是為尼 
                      國世紀澇害的苦難災民興建一千八百棟房舍。 
                       
                      這位民眾聽了非常感動,他說,這份實質的幫助與真情的關懷,正是所有 
                      身陷苦難者最迫切需要的。這段對話常令我深深省思。 
                       
                      佛陀誕生於尼泊爾,佛陀教法任時光流轉至今兩千五百餘年,經由歷史驗 
                      證,我們清楚地識知佛教真諦並非僅止於有形的建築或肉身舍利,而是佛 
                      陀畢生所傳教法;等而上者,更應領悟佛法妙趣,融入生活中,予以具體 
                      實踐,這也是證嚴上人常勉弟子「學佛」筆「佛學」重要的道理,千萬不 
                      能將佛法當成一門形而上的學問供論者清談,而應體認佛法精義,信受奉 
                      行,具體實踐。 
                       
                      尤其,當眾生熬受苦難之際,所需的是仁者不辭勞苦馳援解急,因此,慈 
                      濟前來佛陀故鄉賑災,就三寶弟子而言,別具一番意義。 
                       
                      觀諸史實,佛教的發展與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前些日子,旅法越南 
                      籍的一行禪師前來花蓮慈濟參訪,長年在歐美傳法的一行禪師告訴我,他 
                      心中有一宿願未了──希望有機會前往中國大陸參訪天臺等佛門聖地,因 
                      為他認為佛教是在中國發展形成,今生因緣享此妙法,應該感恩中國對佛 
                      教的貢獻。 
                       
                       
                       
                      落實佛教四無量心 
                       
                       
                      慈濟以具體實踐的方式,將佛教四無量心落實於慈善、醫療、教育及文化 
                      工作,將佛法潤澤於全球五大洲,會員含括不同宗教、種族及國別,將佛 
                      教發揚的更上層樓,甚至在尼泊爾世紀水患因緣流轉中,將佛法帶回了位 
                      於古印度的尼泊爾。 
                       
                      佛教不論在尼泊爾或印度均以式微,人民普遍無法區分印度教與佛教;而 
                      在慈濟尼泊爾賑災的過程中,不論尼泊爾的官員或百姓,都深刻地感受到 
                      來自東方佛教團體的精神力量。在發放典禮上,尼國官員也一再提醒民眾 
                      ;這一切不可思議的愛與關懷,是來自佛教的力量──也正是誕生於尼泊 
                      爾的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教法。 
                       
                       
                      佛陀為解眾生苦,發願來此五濁惡世,留下佛法傳世利益眾生;今日慈濟 
                      人逢此殊勝因緣,依循佛法行菩薩道,非僅成就個人及眾生,從歷史沿革 
                      脈絡中,更可知我們此時此刻正走在歷史的脊背上,把握當下實屬可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