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溫馨情,少年夢 |
|
◎黃明月口述/小文撰文 |
|
身為一個志工不能缺乏的是,愛心、耐心和一分誠懇的心。
由於志工師姊們的「三心」具足,讓一個原本自卑敏感的少年,
走出陰霾,迎向陽光,
朝著曾編織的夢想邁進。
「啊!我的腳流血了,好痛……」他今年才十五歲,是個俊秀的山地少年
郎,在一家修車店當學徒。
一年前有一天晚上,他還在店裡,突然竄出兩個人,不由分說便把他砍傷
了。老闆送他就醫,由於處理不當,導致傷口發炎,轉送來慈院時,腳已
完全發黑,不得已只好截肢。後又因病來慈院住院;出院後,我們持續對
他居家關懷。
自卑敏感的少年
他家住在秀林鄉山上,當我們到達時,以為走錯路了,因為眼前只見一間
木板屋,裡頭空空蕩蕩地一目了然──只有一張大理石椅子。師姊們敞開
嗓門直喊他的名字,叫了好久,才聽到房間角落處有個回應的聲音,他拄
著拐扙走出來,一臉的差澀與不安……。
他的臥室約只有一個榻榻米大,裡頭擺有一部電腦;他的防衛心很強,除
非問他話才回答,否則就默默無語。我們聞到他身上有一股味道,好像很
久沒洗澡了。我問他:「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腳這樣就毫無希望?活不下
去了?」他默然點頭,一副絕望的神情。
我告訴他:「我們醫院有個『脊髓捐傷聯誼會』,很多成員雖然身體殘障
,但仍能發揮良能,為人群服務。」少年聽後睜大眼睛,一副不相信的樣
子。
「如果你不相信,星期天我可以請他們來看你。我們醫院有一位耀慶哥哥
,十七歲那年發生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那時,他的心態和你一樣,也
曾想自殺,後來他看到一齣電視劇,主角是個殘障者,靠著毅力與勇氣奮
發圖強,最後終於成功了。從那時起,耀慶也振作起來,現在他不僅可以
工作、開車,而且也能自己上下車,生活得和正常人一樣,可以自己照顧
自己。」我講了許多例子給他聽,仍是一副不太相信的樣子。
人間處處有溫情
星期日,耀慶真的依約開車和我一起上山。
那天正好寒流來襲,山上又有山嵐,非常冷,少年身上只穿一件薄薄的衣
服。我問他:「吃飯沒?」他說:「媽媽沒有上山,所以沒有飯吃!」等
我們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原來他爸爸酷愛喝酒,酒後會打人,還想把他唯
一的生活寄托──電腦賣掉,所以他才一個人搬到外公山上的房子住;媽
媽也愛喝酒,經常喝得爛醉如泥,在外面四處遊蕩。他有五個兄弟姊妹,
弟弟因營養不良餓死了;兩個妹妹在育幼院;另一個寄養在親戚家。談到
父親,他有滿懷的不諒解。
他接著說:「我國中讀了半學期就到台北當學徒,原本想學得一技之長後
賺些錢,日後可以自己當老闆,把妹妹們找回來,重建溫暖的家;但是,
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耀慶鼓勵他說:「你的情況會比我糟嗎?你只是一條腿沒有了,而我是下
半身完全不能動!只要裝上義肢,你還有機會享受站起來的感覺;而我已
經註定這一輩子要坐輪椅。所以,你要好好把握機會,我做得到,相信你
也做得到!」
他住院期間,慈院社服室幫他申請了殘障手冊及裝義肢的經費,但是他把
補助金拿去買電腦,而沒有裝義肢。他說:「我也想裝義肢,但是裝義肢
必須花十幾萬,我沒有那麼多錢,所以,先買電腦,我想等學會了可以自
賺錢再來裝……。」
我們大約一星期上山去看他一次,為他帶些吃的和穿的。他的資質聰穎,
又有上進心,只是自卑感重,不願別人可憐他。我安慰他:「你不是在接
受我們的救濟。慈濟人把年幼的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希望有一天你也
能成為慈濟人,幫助更須要幫助的人。」
為了讓他進一步學習電腦,「脊髓損傷聯誼會」的朱燕坤先生,還特地每
週兩次開車接送他到花蓮商工上課,這一切無非是希望幫助一位殘障少年
,能夠早日自立。
從天而降的喜訊
本會社工組表示:有家廠商願意提供義肢,不足的費用可由功德費補助。
耀慶也認識一家義肢行的老闆,老闆知道少年的苦楚後,很有心地要求我
們帶他去看那位少年。
「他有殘障手冊,大約可申請五萬元,其餘不足的部分由我來補助。」當
義肢行老闆答應了一切後,我問少年感想如何?他一副訝異的樣子,我說
:「你不高興嗎?」他拍拍自己的臉說:「會痛耶!那我不是在作夢!這
麼好的事,怎會突然降臨在我身上?」
這孩子原本都是被動、自卑的姿態,有一天突然出現在慈院志工辦公室。
我驚訝地問:「你有什麼事嗎?」他說:「來看你呀!順便也來繳醫藥費
!」他大部分的醫療費由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給付,而一部分費用則
由他母親偶爾打零工,給他一些錢分期給付。
我為他聯絡好裝義肢的事情,也說服他上台北裝義肢。但是有一天他突然
又回到花蓮,莫名奇妙地對我大發脾氣:「我不再接受別人的同情,你們
不用可憐我!」
自卑又自尊的心結讓他過度敏感,受不得別人一點點無心的眼色。因此,
一再的北上又「無功而返」,後來經過多次的周折,好不容易總算裝好了
。
有一天,少年出現在志工室門前──「師姑,我走給你看!」他放下拐杖
,很高興地前後走動,又像模特兒般的旋轉。我問:「你覺得如何?」「
太棒了!真的很好耶!」我說:「就是嘛!你早該去裝了!」
參觀彰化和美「實驗學校」
初步的問題解決了,接著是就業、就學的問題。我靈機一動,想到林傳欽
就讀的和美實驗學校,於是請彰化的美容師姊幫忙了解情況,她一口答應
。我把這個構想告訴他,請他自己決定是否到彰化看看那所學校。
他終於提起勇氣願意去看,那時正好輪到中部師兄姊回慈院擔任志工,於
是我們便隨著師兄姊同往。
那天晚上,我們住在美容師姊家,他們家是標準的慈濟家庭,讓他感受到
人生的光明面,他感嘆地向師姊說:「師姑!你們家人的相處就像朋友般
,我好羨慕你們哦!」他很快地融入祥和溫暖的氣氛中,師姊的三個孩子
也親切地和他聊天、教他彈琴、幫他洗衣服。
隔天,美容師姊帶我們到和美的實驗學校,那裡的孩子大多是腦性痲痺學
童,年齡從四歲到二十歲都有。實驗學校的訓導主任施老師,是以前林傳
欽的級任導師,教導這群孩子所付出的心力,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還要大
,難得的是他們把孩子教得很有禮貌,沒有一點點自卑感。雖然校舍、教
室設備不是很好,但他們已經很知足。老師為了訓練孩子們的體能,設法
讓學生們學習「舉重」,還讓他們到國外比賽,又盡量讓他們自立,吃飯
、穿衣、掃地,樣樣都自己學著做。
「傳欽,你還記得我們嗎?」
老師帶我們到學生們的臥室,林傳欽(註:八年前車禍輾碎下半身,被慈
濟醫院搶救回來的孩子)還在睡覺,老師叫醒他,他揉揉眼睛,看看我們
,好像還在做夢的樣子!
我問他:「傳欽,你還記得我們嗎?」他想了很久說:「記不得了!」我
說:「你上個月回花蓮慈濟,我還送你一顆木瓜!」他說:「噢!記起來
了,你是師姑!」
我故意逗他:「我要告訴師公,你這麼晚了還在睡!」他說:「今天是星
期日啊!」
然後,他動作俐落地撐著半個身子起床、摺棉被,我說:「好棒哦!你會
自己摺被子。」他神氣地說:「對啊!我們都自己來!」當他撐著上半身
坐上輪椅時,立刻有個走路一顛一顛的孩子過來幫他推。
傳欽帶我們參觀學校,他說:「師姑,我帶你們去看我的畫!」他的畫確
實不錯!他說:「等我畫好一些,暑假的時候,我再裱兩幅送給師公!」
他真的很有心!此時,推輪椅的孩子看到地上髒髒的,馬上拿著掃把掃地
,而且掃得很乾淨。我禁不住讚歎他:「噢!你好棒哦!」
傳欽又帶我們到新的上課教室,他說:「師姑,我告訴你哦,我們的新教
室就像英國皇宮,尤其晚上燈亮後,光芒萬丈,真的像皇宮!」又說:「
我帶你們到美工館!」
大家就跟著他去參觀,那裡有許多石雕猴子,還有小孩和猴子玩耍的雕像
,維妙維肖。傳欽說:「再過一年,我也要裱幅畫在這裡,這些作品都是
學長們留下來的,我要努力的畫!」
中午用餐時,孩子們完全自己動手吃飯──腦性痲痺的孩子歪著頭,用變
型的手一口一口地舀飯進食,雖然掉了一桌子的飯菜,但是,他們非常用
心努力地吃。有個孩子歪著嘴,努力地吸著碗裡的麵,真是令人既心疼又
感動。
他們有堅韌的生命力,不向命運低頭,努力學習照顧自己。這一幕,讓那
山地少年非常震撼!
「你沒有權利自卑!」
回程,我問他:「你看了有什麼心得?」他說:「我說不上來,但是有一
種感覺在心裡──不是同情,也不是可憐,而是很感動!」我說:「你的
遭遇的確令人同情,但是和他們比起來,你是幸運的哦!你的腳裝上義肢
就沒有人看得出來,你還自卑嗎?」
我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因緣,你有你的故事,我有我的故事,如何成
功地完成它,必須自己用心去經營。你應該好好振作。」他說:「我真的
很幸運,我比他們幸運多了!」我問:「那你決定如何?」他說:「我想
去讀那所學校,我可以在那裡工作、讀書。」他開始在築自己的夢了。我
說:「你可以編織夢想,但要努力去實現!」
因緣難會,好事多磨
從彰化回家後,獨居的他整個心思又逐漸回到過去的生活模式,又開始很
自卑。本來彰化那個工廠的老闆已答應要給他一個很舒適的房間,還答應
給他很多方便的條件,但是他猶豫了,不敢跨出腳步,還是一個人孤零零
地過著「隱居式」的生活,又開始不洗澡、吃飯也不正常,我只好對他說
:「既然你怕到彰化去不習慣,那是不是就近找一份工作?」他答應了。
「脊髓損傷聯誼會」的幾位幹部也都很關心他,願意提供他工作機會。但
是他的個性不願意接受別人安排,後來自己去找了一份工作──磨刀,工
作地點在他同學家。
這個工作會不會使他走入歧途?我心裡蠻擔心的,於是上山去看他。工廠
的老闆是他同學的爸爸,談了一番話後,我覺得安心多了,因為這家人中
規中距地工作,憑自己的勞力維持生活,他可以在這樣的工作中得到一些
成就感,逐漸拾回失去的信心。
有一天,他拿著一張通知單到醫院來找我,他說:「師姑,你看!」那是
彰化和美學校寄來的通知單,我很高興地打開,看了之後,整個心卻沉落
谷底,因為上面寫著──某某人請於六月三十日下午,準時到學校報到。
而當天是七月一日,已經過期了!
我趕快撥電話到學校,學校老師告訴我:「已經額滿了,沒有辦法改變,
很抱歉!」我說:「當初你們答應我的……。」老師說:「真的很抱歉,
現在只剩一個方法,就是等到九月初若有學生沒來念,我們優先通知你。
」我無奈地說:「也只好這樣,不然怎麼辦呢?」
我打電話時,他就在旁邊,像洩了氣的皮球般無助。我也真的欲哭無淚,
因為一年多來,我們最期盼的就是他能有復學的機會,能踏入學習的正軌
,但卻因為疏忽,直至七月一日,他爸爸才騎摩托車、帶著醉意,把通知
單送到工廠給他。
事實上這一年多來,不管是他或是我,都經過許多掙扎。對這樣一個孩子
,關懷的過程是很辛苦,這不是身體上的勞累,而是對他那沒自信、敏感
的行為,覺得很難過。好不容易說服他去念書,他也願意重新把握機會,
但卻好事多磨、因緣難以具足……。
那天,我不記得他是怎樣離開辦公室的,我看得出他很沮喪……
失而復得的驚喜!
有一天我桌上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請回電彰化和美學校,劉老師找
。我趕緊撥過去,劉老師告訴我:「剛好有一個名額沒來報到,所以請你
盡快聯絡這個孩子,馬上補辦入學手續。」
我聽到消息真的很高興!趕快撥電話給他;接通電話後,急忙告訴他,結
果換他猶豫了。他說:「請你給我幾個鐘頭思考好嗎?」我說:「好!我
不勉強你,因為這條路是你要走的,不管你走那一條,我都會支持你。」
幾個鐘頭後他回電說:「師姑,我願意去彰化讀書。」「真的嗎?」他說
:「真的!」「好,你準備一下行李,明天或後天就上彰化。」他又有些
擔心地說:「上彰化不知是好是壞?」我鼓勵他:「至少這是一個新的開
始,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你要好好把握,你年紀也不小了,再不把握可能
就沒有機會了。」
隔天,他買了車票,一個人去彰化和美學校報到。我打電話給彰化的師姊
,請她多關照。師姊義不容辭地負起就近照顧的責任。慈濟人的默契真是
令人銘感在心。
記得要關心周遭的人
最近我接到他打來的電話,從他的開朗談笑、肯定的語氣中,得知他在那
裡生活得很習慣,而且已尋回往日的信心。我一連串地問:「在那裡好嗎
?習慣嗎?吃的呢?功課呢?」他說:「都很好,很習慣;功課嘛,馬馬
虎虎,還可以啦!」「我看你可能是全校最健全、最優秀的青年,要好好
把握,現在我是你的代理媽媽,不能讓代理媽媽沒面子哦!要多關心周圍
的同學,他們是很需要幫忙的。」他說:「他們很值得我敬佩,我要跟他
們學,但卻不知怎麼幫他們?」我說:「只要多用心,隨時隨地都可以去
關懷周遭的人、事、物。」
幾十分鐘的談話中,我感覺得到他已慢慢找回自信,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孩
子。我們都很期待他能夠把身心安頓好,將來出人頭地,行有餘力再奉獻
能力,關懷更多需要關懷的人,這也是我們對他最大的祝福。
這個個案讓我深深體會,身為一個志工不能缺乏的是:愛心、耐心和一分
誠懇的心。如果當初沒有耐著性子和他一起成長,他可能又回到以前獨居
的生活──與世隔絕、封閉自己,甚至成為社會的負擔。所以,我們很高
興他有現在這樣的善因緣,要替他感謝的人太多了!
在此由衷地向他說一聲:「孩子,祝福你,美夢早日成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