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悽寒路上的燈火 |
|
◎葉文鶯 |
|
討媳婦原是喜事,怎知兒子興沖沖地到東南亞相親,
卻落得命喪他鄉;老父老母情何以堪?
印尼慈濟人與高雄慈濟人用心關懷,
陪伴他們度過這段悲慟期。
今年一月十二日,在台灣飛往印尼雅加達的班機上,一位老太太沿途垂淚
不止,身旁兩位年輕人也神情黯然,引起空服員的關切,而趨前詢問;那
位老太太直是搖頭不語。
這時候,坐在一旁、正欲返回印尼的慈濟人吳美玲師姊見狀,以閩南語關
懷她。老太太身旁的媳婦才答腔:「阮識字不多,聽嘸國語,這是頭一遍
出國,阮大伯原本是去印尼娶某,結果,竟然死在外地,叫阮去收屍。」
媳婦怕婆婆傷心過度,話僅到此。美玲師姊留下她在印尼的聯絡電話,告
訴他們若有任何困難,儘管通知她,她會設法幫助。
當天晚上,美玲師姊將此事告訴幾位印尼慈濟人,請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事隔五日,聯絡處接獲雅加達工商聯誼會告知,在第一殯儀館停放一具台
灣人的屍體,疑遭謀財害命,前來認屍的家屬需要協助,包括為往生者助
念佛號等等。
待劉素美、李錦蓮、張春鶯和高寶琴四位師姊趕到現場,才發現案主與美
鈴師姊之前描述的是同一個人。
海外尋「妻」,悲劇收場
亡者名叫阿生,是工人出身,四十四歲、未婚,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五個
弟弟,兩個早夭,另三人因婚姻或工作緣故,只剩他與年近七十的父母同
住。
老父老母為完成人生的責任,聽說三十萬元可以「買」個印尼新娘,加上
僅有的丁點積蓄,好不容易湊出二十多萬,託媒人──自印尼嫁到台灣的
一位婦人,帶著阿生赴印尼相親娶妻。
阿生到了印尼便打電話向父母報平安,老父再三叮嚀:出門在外,凡事自
己小心,一定要保持聯絡。然而接下來連續三天,阿生卻無消無息。父親
大感不妥,騎車到媒人的妹妹(也是個遠嫁台灣的印尼新娘)家打聽。那
婦人說,阿生第一天晚上確實是住在她們娘家,可是第二天早上家人醒來
時,就發現阿生不見了。「你回去拿一張阿生的照片,讓我寄去印尼登報
尋人。」阿生的父親聽了,心急如焚地趕回家。
就在阿生失縱的第六天,媒人的妹妹面對這個向她頻頻追問訊息的老人,
終於不耐煩地說:「你兒子有消息啦!生病、頭痛,在醫院治療。」可是
隔天,她的丈夫出現在阿生家門口,宣佈的卻是阿生的死訊,他說阿生死
在醫院裡,家人得去印尼認屍,「還有,別忘了帶甕子裝骨灰。」
男子走後,屋裡傳出陣陣哭聲,討媳婦兒原是喜事,怎知好端端的人去了
卻回不來……
後來決定由阿生的母親、三弟媳和么弟跑一趟印尼,去領回無辜的老大。
印尼慈濟人給予家屬支持協助
台灣與印尼並無邦交,阿生的家屬是由駐印尼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負責接
機、安排旅館住宿。
當他們到殯儀館認屍,才知道當地法醫早已開刀驗屍,表示「無他殺嫌疑
」。但死亡時間與媒人的妹妹在台灣時所說有誤差──阿生死後的第二天
,媒人的妹妹卻說他人在醫院治療……而當阿生的母親為兒子更衣時,親
眼目睹兒子遍體鱗傷;又聽說兒子被人發現時,全身只著一條短褲……媒
人家裡聲稱只留有阿生的護照和機票,錢的事一概不知。
語言不通加上家境清寒,來回機票、各項手續費及阿生的喪葬費等,家屬
不但無力負擔,精神上也感無助。駐印尼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雅加達工
商聯誼會和慈濟印尼聯絡處便合力幫助苦主,出資領回阿生的屍體、買棺
木、火化、誦經念佛、致贈返台喪葬費及代辦其他相關手續等等。
對阿生的家屬來說,在印尼所獲得的協助固然令他們銘感於心;可是,阿
生在他鄉遇害卻無處伸冤,單純的台灣南部鄉下老實人既沒有法律常識,
又沒錢打官司,當初一切的所求所願,換來的竟是懷中一甕骨灰,怎不令
人生恨!
他們在旅館時常遭受律師、警察和不明來路的人盤問、收證件等打擾。老
人家受重大刺激,有一次師姊問她話時,她緊張得連忙搖手說:「麥問我
!麥問我!我啥米攏不知。」
國人東南亞「尋妻」宜三思
近幾年來,許多找不到對象結婚的台灣適婚男子,紛紛轉往東南亞一帶「
尋妻」;而這些願意跨海嫁作台灣婦的女子,多半是基於經濟的誘因。這
雖然解決了部分的台灣社會問題,然而,由於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差
異所引起的婚姻、家庭問題,時有所聞,也造成其他社會問題。
目前國內的外籍新娘,以泰國和印尼兩地為主要來源,馬來西亞和菲律賓
亦有少數。早期這些「新娘」來台是透過仲介者拉線,對象為單身在台的
老榮民,近年來仲介者服務的對象增多,範圍不再只限於老榮民。通常欲
娶外籍新娘的男方須先付訂金,然後再親自前往「相親」,一旦看對眼,
則付給女方一筆「安家筆」,便可完成終身大事。
阿生,就是以同樣的方式委託一名嫁作台灣婦的印尼女子,為他介紹印尼
新娘。他身懷一筆為數不少的安家費,興沖沖地隨這名女子前往印尼相親
,不料卻招來橫禍命喪他鄉,死時身上僅著一件短褲,傷痕累累、錢財也
不翼而飛。
印尼當地法醫宣判阿生的死亡純屬「意外」、「無他殺嫌疑」;因此,儘
管家屬心有不甘,既沒錢也無法掌握有利證據訴諸法律,加上我國與印尼
沒有邦交,遇到這樣的事只有啞吧吃黃連了。
所幸有印尼和高雄的慈濟人分別協助處理阿生的後事,並安撫家屬情緒。
高雄慈濟人接續關懷家屬
家屬平安護送骨灰返台後,印尼聯絡處的師姊又將此事呈報花蓮本會,本
會隨即聯絡南部的委員持續關懷,幫助這家人儘早自傷痛中走出。
高雄分會的慈濟人就近探訪了阿生的家人。阿生的父親聞聲出來開門,見
到穿著慈濟委員制服的師兄姊,誤以為是寺廟來募款的人,便拿出五十元
,低垂著雙眼表示,大兒子剛死不久,家裡已經沒錢了,真不好意思!就
這麼一點錢。師兄姊趕緊表明身分和來意。
「失禮啦!」阿生的父親邊道歉,並客氣地請師兄姊進屋。
阿生的母親很感謝慈濟人在他們停留印尼的十天中,對他們的照顧,否則
人地生疏、語言不通、不懂法律,加上媒人的眾多兄弟不斷刁難、逼著他
們簽字,真不知如何是好。但是一提到兒子,她禁不住又哭起來,一直說
她兒子是被人謀財害命枉死的;她拿出一些照片,指著兒子傷痕累累的軀
體。說著說著,這一對父母不免又顯得憤怒、悲痛。
母親又說,他們今天請道士到海邊引兒子的魂回來,靈堂就設在附近。師
兄姊於是前去拈香祭拜,又經家屬同意為往生者念佛回向。
第二次去探望時,只有阿生的父親在家,他說他老伴在離家不遠處工作,
在那兒做事的人都是老鄰居,大家做事、聊天,老伴比較不會胡思亂想;
而他以前曾經中風,身子不能勞動,所以就看顧家裡。
師兄姊陪他聊天,講佛教典故和證嚴上人開示的法語;並勸他不要再掛心
大兒子,父子緣分盡了自然要分開,唯有祝福他。老人家說:「想當然會
想,但是我比較看得開,老伴就比較牽腸掛肚、日思夜念。」師兄姊深知
世間最難割捨的是親情,但願時間能撫平傷痛。
據阿生的么弟說,當初家人自印尼回來,並將大哥的驗屍報告、死亡證明
等資料一併辦好帶回,然而現有的資料無法向戶政公所辦理戶口,保險理
賠也不能辦,因此打電話給印尼的慈濟師姊請求幫忙。
而他年輕氣盛,對於大哥的死心有不甘。師姊安慰他,人死不能復生,任
何事情的發生皆有因緣,在這次無常的變故中切勿再橫生枝節、與人結惡
緣;孝養二老、為大哥多承擔一些責任,才是最重要的。
祝福這一家人
子女是父母的心肝,雖說阿生的父母老來喪子,六個兒子只剩下三個,但
是時間總會沖淡記憶。高雄分會的師兄姊幾次前去慰問,陪伴兩位老人家
說說話、並齊聲念佛為往生者祝福;而阿生的三弟因經常受病痛折磨,藉
酒麻醉自己、酒後大哭大鬧、並四處膜拜神祇,弄得妻子憂慮、子女反感
等,師兄姊也盡力設法排解。
人在迷失中自是很難找到出路,但是輔導這一家人的一位高雄師姊說,當
他們在鄉間靜寂的夜裡恭誦佛號時,抬頭望天,真是無限廣大,猶如菩薩
的願力一樣,她的心中悄悄升起一個願望──但願佛菩薩慈悲,憫念這一
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