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護專原服社報導》之一 
                       
                       
                      六年前,證嚴上人成立慈濟護專, 
                      希望為東部山地少女提供更多就學與就業的機會; 
                      四年後,隨著護專原住民學生日益增多,上人的理念漸次實現, 
                      而慈濟護專也成立「原住民服務社」, 
                      陪伴一群群的原住民學子,度過生命中的幽幽暗暗…… 
                       
                       
                       
                      原住民是個優秀的民族,我們身上有好多美麗的天賦,像唱歌、舞蹈,還 
                      有傳統服飾、語言,都很特別喔! 
                       
                      「我們很有人情味,很熱情!只要遇見你,不論識或不識,都會邀請你到 
                      家裡坐坐,吃吃東西,而且我們很尊敬老師。」阿美族的素慧眨著大而明 
                      亮的眼睛,興奮地描述著屬於原住民的驕傲。 
                       
                      今年就讀慈濟護專四年級的素慧,並非天生就如此有自信;以前的她,因 
                      膚色受同學排擠,曾受傷自憐……,直到考上慈濟護專,參加了「原服社 
                      」,那片灰白的內心世界,才漸漸有了瑰麗色彩…… 
                       
                       
                       
                      共同的家──原服社 
                       
                       
                      慈濟護專「原住民服務社」,簡稱原服社,成立於民國八十二年十月,是 
                      護專繼「社會服務社」成立的第二個服務性社團,以延續山地文化與服務 
                      山地社區為宗旨。 
                       
                      原名「山地青年文化研習社」的原服社,是由一群意識到自身文化流失危 
                      機的原住民同學所發起,她們希望透過具體行動,為逐漸消逝的傳統文化 
                      盡一分心力。於是,在同學的用心籌備,及張芙美校長的支持與李春妹老 
                      師的指導下,原住民同學有了一個家。 
                       
                      目前,全校原住民學生包含五專生、二專生與夜間部,共一百一十八人, 
                      不過扣除實習、沈重課業壓力的因素,能夠全心投入參與為專一至專三生 
                      ,共二十八名社員。 
                       
                      每個星期三、五晚上,是同學的美麗之約,透過教會聘請原住民牧師前來 
                      教授舞蹈、歌唱與母語。在這裡,大家從羅馬拼音開始,學習發出一聲聲 
                      阿美、泰雅、布農族母語;在這裡,大家手牽手,舞唱著一首首屬於原住 
                      民的天籟之音、生命之舞;在這裡,大家聆聽一場場演講,思考著攸關黃 
                      昏民族存滅的問題;在這裡,大家心心相繫…… 
                       
                      現任指導老師陳國源表示,原住民本身沒有文字,皆經由口耳相傳來溝通 
                      思想、傳遞文化;但年輕一輩的原住民孩子,因長期在平地求學,或父母 
                      疏忽教導,多半不會說母語,甚至有的在社會環境的衝擊下,不認同自己 
                      的族群文化。在如此深切的體認下,原服社的同學認真地學習傳統文化。 
                       
                      陳國源老師表示,原服社有二個階段性目標:近程目標為針對泰雅、阿美 
                      與布農三族文化的了解,注重學生在母語教學、歌曲、舞蹈與傳統技藝的 
                      學習;中程目標訂為推廣原住民文化,使大家能接受、欣賞與支持原住民 
                      文化;長程目標則是同學出隊至部落服務,在原住民社區推動衛生教育觀 
                      念宣導,並針對山地問題在深入了解後給予適切協助。 
                       
                       
                       
                      重拾逐漸失落的文化 
                       
                       
                      在中程目標方面,原服社的成果豐碩,並踏出了長程目標的第一步: 
                       
                      ◆八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在慈濟護專舉辦「原住民之夜」,內容包括魯 
                      凱族的結婚儀式、曹族祭典與雅美族的甩髮舞等各族文化介紹;同學著傳 
                      統服飾展示;現場並有搗米、網魚等農具文物的操作示範。 
                       
                      ◆八十三年十月十二日,在醫學院開學迎新會中,原服社以熱情有勁的山 
                      地舞揭開晚會序幕;醫學院李明亮校長並以酋長打扮與「慈誠懿德」爸媽 
                      共舞。 
                       
                      ◆八十四年三月十七日,二十八位原服社員在慈院「原住民健康研究室」 
                      主辦的「花蓮溯源之旅──原住民篇系列活動」之一的「山海歡唱──原 
                      住民晚會」中,擔綱演出。 
                       
                      ◆四月三十日,慈濟與順益原住民博物館舉辦的「感恩心,關懷情」愛與 
                      關懷原住民活動中,原服社員專程自花蓮趕到台北現場,舞出心聲。 
                       
                      ◆五月十六日,在護專餐廳舉行「原住民音樂晚會」,以歌曲演唱為主, 
                      傳統服飾展示為輔,讓現場兩百多位師生對原住民文化有更深層的認識。 
                      在演唱方面,社員並以高難度技巧表現一曲「打耳祭」,以聞名國際的布 
                      農族八部合音的方式圓滿唱出。 
                       
                      ◆七月一、二日,原服社首次出隊至秀林鄉重光社區,舉辦「快樂週末營 
                      」。 
                       
                      社員努力已漸漸有了成效,屬於傳統山地舞中的原始、力量、熱鬧、炫麗 
                      ,以及豐沛生命力盡情展現的特質,逐漸被人認識、欣賞與喜愛;在慈濟 
                      世界裡的團拜、歲末聯活動中,山地舞蹈常扮演著帶動氣氛的角色,更可 
                      見大家著色彩鮮豔的傳統山地服飾,牽手舞出快樂。而前任社團指導老師 
                      李春妹,常受邀教授慈院志工們講山地話與山地歌,以利於和原住民病患 
                      溝通。文化保存的功能之一,在此顯現。 
                       
                       
                       
                      找回自尊、自信與成就感 
                       
                       
                      「原服社」這個家不僅讓原住民同學找回自尊、自信與成就感,更讓年輕 
                      的心事得以盡情傾吐,而最重要的是,大夥兒找到感情的依歸。 
                       
                      泰雅族的雅蓉自認進入慈濟護專唸書是件很幸運的事,因為交到了很多好 
                      朋友,而且一直很嚮往護理生涯。她說,小時候看到路旁乞討的阿公阿媽 
                      ,都會心生悲憫,後來受到當護士的姊姊、阿姨影響,發現藉著護理工作 
                      可以直接幫助可憐的人,所以自然也走上這條路。參加原服社後的她,更 
                      會講母語,對自己的文化像織布、黥面也能了解,「我喜歡當原住民。」 
                      她溫和但堅定地說。 
                       
                      當選下一屆社長的慧治,本身很認同自己的族群,但因長期遷居都市,早 
                      已忘記母語,藉著在社團重新學習,已經可以用阿美族話跟老年人溝通, 
                      「母語讓我更能與人親近!」未來,慧治希望社團朝著對九族文化的了解 
                      ,努力邁進。 
                       
                      走過一段辛苦成長路的素慧說,學習自己本身的文化,找出保存之道,應 
                      該是進原服社最大的收穫吧! 
                       
                      從這群孩子身上看到──努力尋找族群間的差異,並非在加深彼此的分野 
                      與陌生,而是積極的了解自身的文化、出身與根源,找到立足點,擁有自 
                      信,才能在人生路上,揚帆而行。對這群孩子而言,成長路走來,無論多 
                      麼辛苦坎坷,都有原服社的伙伴們相互扶持鼓勵,未來,不是茫然,而是 
                      「希望」的啟端。 
                       
                       
                       
                      
                       
                      原服社的成長與茁壯,先後兩任指導老師李春妹、陳國源老師,功不可沒 
                      ,他們兩人也都是原住民。 
                       
                      李春妹老師今年三十二歲,文化體育系畢業,台東阿美族人。她從大一開 
                      始就半工半讀,擔任高中足球隊的教練;還曾經當過木蘭足球隊兩年的助 
                      理教練,有豐富的帶隊經驗。如此的經歷讓她畢業後,自然而然地成為高 
                      中體育老師。 
                       
                      身在都市,她卻老是記掛著家鄉的好。七十九年七月,回饋的心念促使她 
                      寄出履歷表到花蓮各學校;不過,左等右等卻盼不到回音。失望之際,有 
                      天,她夢見一位身著架裟的人,溫言問她:「為何不試試慈濟護專?」當 
                      時,她壓根兒不知道花蓮有這所學校,幾經輾轉打聽,終於如願回到東部 
                      的土地上執教。 
                       
                      八月,慈濟護專張芙美校長領著新進老師至精舍拜見上人,霎時,精舍的 
                      景物喚起她熟悉的感覺;細細回想才發現,原來早在十年前,她參加北迴 
                      杯足球賽時,因花蓮的飯店爆滿,投宿無門,曾借宿精舍一夜。如今想來 
                      ,一切皆是緣。 
                       
                      她雖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但一點也不覺得衝突:「信仰什麼宗教都好, 
                      只要是做善事、對人群能發揮功能的都是好宗教。」「學校兩個原住民老 
                      師的人緣可好的很,我以身為原住民為傲,因為我敞開心門,從不孤立別 
                      人。」 
                       
                      如果你有機會與李老師交談,你會發現自己的嘴角從頭到尾笑得合不攏; 
                      她就是這個樣子,無論與你相識是深或淺,總以全部的熱情、幽默相待。 
                      無論從前對原住民的印象如何,從她身上,會讓人開始喜歡原住民。 
                       
                      陳國源老師家在花蓮,是個道地的阿美族人,四十七年次的他,活力四射 
                      ,老讓人無法與實際年齡連結起來。來慈濟護專之前,他在嘉義的吳鳳工 
                      專擔任體育老師,而且還是體育組長、承接訓導工作;然而,受重視的程 
                      度並無法讓他放棄回鄉服務的念頭。在知道故鄉有所五專學校後,八十二 
                      年他寄出履歷表;然而一段時間的沈寂回音,讓他淡忘了此事。卻在久久 
                      一次的歸家中,由媽媽接到人事室打來的一通電話,就這樣因緣具足地如 
                      願以償。 
                       
                      面對學生,他覺得:「護專學生的素質很好,很自動、也很容易溝通。」 
                      之前帶過「山青社」的他,自然負起護專原服社的指導老師一職。他覺得 
                      學校的人文環境、氣氛,能讓這群原住民學子安心成長,而且慈濟對原住 
                      民的各方關懷,也影響了同學的服務方式,他說:「關懷原住民是世界的 
                      潮流,慈濟做得很多,而最能表現融合的地方,就是慈濟護專。」 
                       
                      國源老師眼中的原住民同學,有分單純、率真的共同特質。然而,這分難 
                      得的天性,卻常因社會外在的壓力,或本身貧窮的環境而變形,出現敏感 
                      、退縮的個性;但在社團夥伴相互支持下,與藉著社區回饋的付出過程, 
                      才開始學習心靈的開放與接納。他帶著心疼的心情,來引領這群孩子,面 
                      對這世界。 
                       
                      在這兩位原住民老師的帶領下,相信原服社將越成長越茁壯,這群有著上 
                      天賜與秀麗容顏的孩子,將找回自己的自信、尊嚴與民族之根,更能將包 
                      容、尊重、融合、平等、和平共存的理想,落實在人群之中。 
                     |